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原创]梅花香自寒冬来


  共有84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梅花香自寒冬来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石门桥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会员 帖子:1 积分:76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5/7 18:41:00
[原创]梅花香自寒冬来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8 18:23:00 [只看该作者]

 

梅花香自寒冬来

                                                                                                                                                ——回忆我的插队知青岁月

武元华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我喜爱梅花,更喜爱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这首《咏梅》词。

      毛泽东主席在词中将梅花精神赞美得淋漓尽致。梅花,在寒冬腊月、冰天雪地、百丈悬冰之时,仍敢于抗风雪,战严寒,顽强绽放,芳香四溢。因为她坚信,严寒过后,必将迎来山花烂漫的春天。

      数十年来,梅花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坚定信念,顽强拼搏,终于迎来我生活中的一个又一个春天。特别是在那长达近七年的插队知青生涯中,我正是以梅花精神为动力,一路拼搏,一路奋进。

 

铁犁钟声敲响新生活

 

      让回忆将时光倒转至一九七0年。

      那还是一个狂热的年代。文化大革命的浪潮,还在一浪高过一浪地冲击着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角落落;响亮的政治口号,还在一个接着一个地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心房。

      “毛主席挥手我前进,上山下乡干革命。”这一特定时代呐喊着的政治口号,久久地震撼着我的心灵。

      我是一九六七年初中毕业生,也属于当时俗称“文革中的老三届毕业生(简称‘老三届’)”之内。

当时我的家住在尚隶属于江苏省灌云县的南城镇(现属新浦区),我是兄妹四人,按当时规定必须有两人下放农村。我的哥哥已于去年被下放插队到农村去了。我排行第二,当年刚满十八周岁,弟弟和妹妹年龄都还小,我自然成为必须下放的准知青。

      一九七0年三月二十七日,我胸前光荣地挂上了下乡插队知青的大红花。并于当天晚上,住进了我下放插队后第一个新的家——灌云县新河人民公社(现为海州区宁海乡)杨场大队第六生产队那两间破旧的队房里。

      “当,当当,当当当……”第二天凌晨六点多钟,一阵急促的钟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我睁开眼睛,借着晨曦那微弱的亮光,第一次认真地观察着昨天刚刚认识的家。这是用芦苇编织的篱笆从中间隔开的两间土房子。那长年失修的泥墙壁上的泥土已多处大块大块地脱落,伤痕累累,在微弱亮光的衬托下,更呈现出一派凄凉的景象;屋顶上的芦苇笆也已多处破损,特别那几处因长年漏雨已霉变的斑块,更像一块块恐怖的伤疤;那破旧的木门框早已变形,早春那仍带有寒意的晨风,正从门框中间芦苇笆的缝隙里钻进来,裹挟着地面上的泥土在屋子里团团打转;我身下睡的是用土墼砌的土炕,土炕上铺着一层厚厚的芦苇,芦苇上放着一张粗糙的芦席,炕洞里的冷风正从席缝里冒上来,后背上感到一阵阵寒气袭人;一盏熄灭的小煤油灯孤伶伶地立在炕头上,一副苦涩无助的模样。难道这就是我新的家?下乡之前,镇里的干部对我们宣传说:“农村已为你们准备好了舒适的家。”为什么眼前的状况和宣传的不一样?

      “当,当当,当当当……”急促的钟声还在不停地敲。已不容我仔细多想,我一骨碌翻身坐起来。看到对面土炕上躺着的昨天和我一起下放来的知青——我的校友杨庆章,他也正用惊愕的目光观望着眼前的一切(不久,杨庆章就以返校学习为由而回城了。实际上,我成了生产队里唯一的插队知青)。

      我走出“家”门。扫视一下四周,这才看清,我们所住的新的家,原来是生产队里一排坐北朝南十间旧队房中最西边的两间。队房前是一块足有二千多平方米的队场。在队场西侧边上,用两根竖木桩和一根横木桩搭起的门型架子中间,挂着一只破铁犁头。一位五十多岁的农民壮汉,正是昨晚接待我们的生产队长孙家树,手里拿着一根铁棍正在铁犁头上“当当”地敲。这钟声,是队里上早工的信号。一些男男女女的农民正迎着钟声走来。我清醒地认识到,我这一生中的下放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新生活,也在这钟声里开始了。

      不会干农活,从头认真学;适应新环境,全力靠拼搏。当初,生产队为了照顾我,将我安排在棉花种植小组。我在生产队农业技术员乔孝波同志的指导下,和小组的几位农民一道在温室里给棉花选种、拌土、拌肥、拌农药,进行科学育苗;一道在棉田里平整土地,清沟理墒;并一道栽苗、浇水、除草、抹枝、打叉……。为了尽快掌握棉花种植技术,我到书店买了一本《棉花种植技术》一书,夜里在煤油灯下认真阅读。不懂就问,边干边学。为了进一步给自己树立能够吃苦,敢于吃苦的良好形象,我在用铁锹给棉田清沟理墒,用铁锄给棉田除草等劳动中,奋力苦干。手掌磨破了水泡,汗水湿透了衣衫,仍咬牙坚持着。农民们心疼地劝我休息,我还硬着头皮说“再干一会。”共同的劳动中,我渐渐地和农民建立了互信和友谊。农民们看到我一个人生活有困难,还经常给我送一些瓜果、蔬菜。逢年过节时,还会给我端来热气腾腾的汤圆、水饺、粽子等食物。农民那纯朴善良的性格和助人为乐的热情,时时刻刻在感动着我。

      那时候,我们生产队的条件还很艰苦,既没有通水,也没有通电。吃的水,是池塘里渗出的地下水。夏天晚饭后,农民们拎着草席到队场上来乘凉。我也会拎一张草席来到他们中间。那时生产队里的农民中,有很多人是真的是长年足不出村,他们中不少人认为我是从城里来,是见过世面的人。有时还会要求我给他们讲一些外面世界的事情,我就会尽我所知地告诉他们。当我讲到我在红卫兵大串联时,曾到过北京,见到过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见到过天安门、故宫、长城等名胜古迹时,他们更会流露出惊奇和羡慕的目光。

      那时候,政治挂帅的浪潮还在汹涌澎湃。加强政治学习,占领无产阶级宣传阵地,当时也是我们生产队里的重要任务。我插队到生产队后,生产队里就把占领无产阶级的宣传阵地——搞好墙报栏的任务交给了我。我决心,干一件事,就一定要干好,干出特色来。我专门购买了一些编辑墙报栏的资料。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将生产队里的墙报栏办得生动活泼,灵活多样。我创办的墙报栏上,毛笔字的工整、排笔字的技艺、小图案的精美,赢得了生产队农民及生产队和大队干部们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不久,我成功创办的墙报栏,竟然成了为我打开进入农村教学大门的金钥匙。一九七0年九月,我经生产队推荐,大队党支部批准,进入杨场小学,当上了一名教书育人的民办教师,开启了我三年农村校园的教学生涯。

 

初为人师挑战新机遇

 

      初为人师,既是荣耀,也是挑战,更是我奋发向上的新机遇。

      接到大队党支部让我担任民办教师的通知后,我兴奋地立即赶到杨场小学报到。校长顾同宝同志热情地接待了我。他告诉我,经过校领导研究决定,由我担任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我欣然地接受了这一任命。

      进入教学程序后,我才发现,当好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并不是我初期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因为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首先是要教好汉语拼音。而我汉语拼音的水平还不高,有些字母的发音还不太精准,声韵母拼成文字还不熟练,甚至时常出错。有压力,就要有动力。为人师表,决不能误人子弟。我决心,自加压力。攻克这些难关,首先对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白天,我虚心向学校里几位汉语拼音水平较高的同行们请教;晚上,我在煤油灯下对照《汉语拼音字典》反复推敲。还经常对着窗台上那面小方镜子,一边练发音,一边看口型,尽全力较准每一个发音,把握好每一个音阶。

      当年我刚满十八周岁,也还是一个大孩子。要想真正当好这“孩子王”。不光需要有教学热情,还更需要有教学技艺。我在提高教学业务的同时,还经常和孩子们在一起谈心,拉近和孩子们的心里距离,琢磨透农村孩子们的兴趣和爱好,针对性地研究出一套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案,以不断提高和促进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记得我第一次走进一年级教室,看到我所在班级的学生时真是大吃一惊,他们虽然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但年龄的差距竟然那么大。有的只有七、八岁,有的已经十多岁,最大的一位女学生已经年满十七岁。不少学生还穿着补丁摞补丁的旧衣服。使用的书包,有的是用破布拼接的,有的是用旧毛巾缝制的,只有少数几个是新买的布书包。看到眼前的情景,我鼻子里酸酸的,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当年农村条件之艰苦,子女入学之困难,文化水准之落后,真让我感慨万千。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搞好教学,为农村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我还经常到学生家中去走访,和家长们加强沟通,共同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我的努力下,我所教学班级里的学习成绩、遵章守纪和参加集体活动等方方面面,都获得了校领导及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说到挑战,还忆起一件趣事。当年社会上正掀起一场学唱革命样板戏的热潮。学校领导为了紧跟革命新形势,也组织全校教师排演了革命样板戏《沙家浜》。校领导安排我扮演胡传魁,由伊山镇知青陈友生扮演郭建光,淮阴市知青臧新淮扮演沙奶奶,本地女教师傅维文扮演阿庆嫂,男教师王同年扮演刁德一。由于我本身就缺乏音乐细胞,加之还要学唱京剧,那真是叫赶鸭子上架。但是,我当年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勇于接受任务,敢于挑战自我,坚持勤学苦练。好在剧中胡传魁的唱词并不多,我就向其他教师们逐字逐句地请教,背地里自己也是反复地练唱。练了一段时间,在当时唱起来也还真有那么点意思。演出时,大家的演技虽然都不太高,但都能尽心尽力,给当时文化生活很匮乏的农民们,奉献了一份不可多得的视觉盛宴。

      进入教学第二年,学校领导安排了我跟着班级升,我又当上了二年级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

      进入教学第三年,学校领导根据我的能力和表现,将我提升任命为小学毕业班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

      领导的信任,更激发了我拼搏奋进的信心和决心。为了带好毕业班,我真正做到了呕心沥血。为了讲好每一课,晚上经常备课到深夜;为了把课文讲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我查阅了大量资料,编写了一套适合自己教学的新方案;为了提高毕业班学生们的作文水平,我自费购买了好多作文选,摘抄其名句,提炼其精华,编写好提纲,在课堂上反复演讲。我还找来历年毕业班试卷,统筹自编一些习题,用蜡纸在钢板上刻写好,油印后分发给学生们练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当年全公社小学毕业班考核中,我所带毕业 班的整体成绩名列前茅。

      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有开花,就会有结果。公社的知青办公室,每年都要对全公社插队知青一年来的表现,进行一次全面的了解和考核。我在农村教育事业上辛勤耕耘的成果,也得到了公社知青办公室领导们的充分肯定,并多次给予我表扬和鼓励。这也为我竞争到公社机关大院里当一名全脱产的农村干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讴歌知青再闯新天地

 

       一九七三年盛夏,正是学校放暑假期间,我获知了又一个让我可以挑战新机遇的信息。当时,公社机关大院里正准备招聘一名新闻通讯报道组长。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公社新闻通讯报道任务,另外,还要负责领导和培训全公社各大队的通讯报道员工作。我立刻意识到,这是一次新的挑战和机遇,我决心前往应聘。

      七月中旬的一天,我兴冲冲地来到公社机关大院,找到了时任公社知青办公室主任的曹廷美同志。我当场向他毛遂自荐,表示我一定有能力,有信心胜任公社通讯报道组的工作。

      三年多来,多次表扬和鼓励过我的曹廷美主任,见到我也很高兴。他看了看我那坚定和自信的神态,便认真地对我说:“今天你来的真是一次好机会。因为公社党委刚研究过一项尚待落实的任务,就是我们公社党委创建的下放知青小农场,被灌云县知青办公室考核后,定为全县知识青年工作先进集体,县委决定在年底要召开全县知青工作表彰大会,要求我们公社党委必须在两个月内写好先进事迹材料上报审核,并要在表彰大会上发言。如果你敢立军令状,在两个月内写出知青小农场的先进事迹材料,我现在就去向公社党委领导同志回报,将你暂定为公社新闻报道组长人选,待你真正完成任务后再正式招聘录用,就看你有没有这能力和胆量。”

      “保证能高质量完成任务。”我拍着胸脯回答。曹廷美主任当即说:“那你在我办公室坐一会儿,我现在就去向公社党委领导回报。”

      半个小时左右,曹廷美主任回到办公室高兴地告诉我,公社党委领导同志已同意了他的意见。

      一九七三年七月下旬,我扛着被包住进了公社创建的知青小农场。当时,知青小农场里有三十多名插队知青,分别来自上海、南京、淮阴、新海连市(现连云港市)及本县各城镇。这些知青们,克服重重困难,战天斗地,将原本是一片盐碱地,改造成水稻田。通过改良品种,合理密植,定期施肥,科学管理,连年获得大丰收。小农场饲养的几十头猪,个个膘肥体壮。饲养员是来自淮阴市的女知青蒋玉华。她不怕苦,不怕累。从怕猪,到喂猪、爱猪,为猪防病治病,为猪科学调配饲料,成了名副其实的养猪能手。知青们自种蔬菜,自办食堂,自供自给。文艺活动,丰富多彩。确实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这些事迹也深深地感染了我,振奋了我创作的激情,激活了我创作的灵感。

      仅用几天时间,我就写出了几篇讴歌知青们感人事迹的新闻通讯,相继被灌云县人民广播站、淮阴地区人民广播电台和江苏省人民广播电台采用。特别是我创作的《盐碱地上稻花香——灌云县新河公社知青农场战天斗地夺丰收纪实》的通讯,被江苏省人民广播电台录用后,省电台又专门派来两名记者,专程到公社知青农场来实地采访,又用录音通讯形式再次报道了公社知青农场的创业事迹。这一消息,当时在公社机关大院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不久,我又写出一篇长篇通讯《知青农场里的养猪女状元蒋玉华》一文,引起了淮阴地区知青办公室的高度重视。为此,蒋玉华光荣地出席了淮阴地区知识青年表彰大会,并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发言。

      一个月后,我完成了知青农场先进事迹材料,上报县里审核后获得通过。

      一九七三年九月,我被公社党委正式招聘录用为全脱产的公社新闻报道组长。我住进了公社机关大院,在公社机关大院里有了自己的宿舍和办公室。此后,我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去采访,并写出各类新闻通讯稿件,向省、市、县等各级新闻媒体投稿,采用率不断提高。同时,我还经常组织和培训全公社各大队的通讯报道员,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业务水平。使全公社通讯报道工作,年年有起色,年年有进步。一九七六年,我们新河公社通讯报道工作因成绩突出,被灌云县人民政府授予全县新闻通讯工作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

      一九七六年底,新河公社党委为了褒奖我,将当年招工回城的名额,专门留了一个给我。因此,一九七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我顺利地被招工回城,跨进了灌云县供电局工人队伍的行列。三年后的一九七九年十一月,我又通过报考政法干警,光荣地成为了灌云县人民法院的一名人民法官。在这审判工作战线上,一路拼搏进取,从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庭长、执行局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到二零零六年九月五日荣获最高人民法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法官证书》。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与知青岁月的历练,梅花精神的激励,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一生中,我最爱梅花。生活中我最爱养梅花。梅花精神是我一生中拼搏奋进的动力。特别是在那将近七年的插队知青生涯中,正是梅花精神激励着我一路拼搏,一路奋进,一路凯歌。




 

二0一一年三月写于大伊山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千帆过
  2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优秀版主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6300 积分:35486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8/10/28 10:4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8 21:37:00 [只看该作者]

   欢迎石门桥朋友来到中知网纪实栏目发表文章。这里是知青的家,有空常到家里看看,结识新朋友,共叙知青岁月和晚年生活。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9 8:27:00 [只看该作者]

自幼崇尚梅花神,

坚持拼搏向前奔,

觅得机会就前进,

成绩斐然度一生。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百万飞龙
  4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17 积分:74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1/25 9:0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9 14:00:00 [只看该作者]

拼搏的经历,不斐的成就……

 

敬佩同行的你!



下过乡,当过兵,打过仗,退休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