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知青角 → [转帖] 孔子如何对抗老子


  共有108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 孔子如何对抗老子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暮然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一星会员 帖子:28 积分:32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4/30 15:28:00
[转帖] 孔子如何对抗老子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9 21:38:00 [只看该作者]

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如何对抗老子

   

      孔子表面上尊敬老子,三番五次向老子请教周礼。老子不言周礼,却告诫孔子要“去掉傲气和贪欲”。孔子虽然口头上赞扬老子为“龙”,实际上心怀不满,和老子唱对台戏。

      老子倡导“尊道贵德”,孔子则宣扬“贵仁”;老子愤怒抨击王公贵族违背大道,成为战乱和动乱的根源,孔子却竭尽全力为君主“正名”、“忠君”;老子主张民众“保朴”――保持淳朴本色,孔子则以“愚民”对抗“朴民”。

 

      一,以“贵仁”对抗“贵德”

老子的伟大贡献在于发现了宇宙的本原即“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之名曰大。”(老子25章)并且将“道”在人间的体现命名为“德”,统称为“道德”。为了同当时君王用以役使百姓的“道德教化”相区别,老子将与“道”一致的“道德”称为“玄德”“上德”“孔德”,而将君王的“道德教化”称为“下德”。上德为真道德,下德则是伪道德。

      老子发现君王的统治术每况愈下,“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老子38章)老子揭露了“礼”的虚伪――君王用礼乐教化欺骗民众,以便让他们服服帖帖做专制制度的奴才。

      与君王的礼乐教化相反,老子倡导“尊道贵德”(老子51章),其内涵是:

      人与道、天、地并列为“四大”,生而平等(“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宝也,不善人之所保也”)(老子62章);

      执政者要遵从“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不宰”(老子51章)之玄德,实行“无为而治”;

      执政者要“以老百姓之心为心”(老子49章),体现以民为主;

      只有尊道贵德,和平和谐的“小邦寡民”理想社会才能实现,老百姓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

      针对老子提倡的“贵德”,孔子提出“贵仁”。何为仁?“克己复礼为仁”(论语 颜渊篇)。而礼,正是老子尖锐抨击为“乱之首”的周礼――西周奴隶制社会的等级制。孔子一生为之东奔西走的就是恢复周礼。西周奴隶制的鼎盛时期,是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他向往的是西周,梦见的是“周公”。孔子提倡每一个人的言行都要以周礼的标准来规范自己,他要“非礼勿听非礼勿视”(同上)。在此基础上,孔子提倡劝学、劝善,主张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要以此达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封建帝王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当然喜欢孔子的这些思想。 

 

      二,以“忠君”对抗“抨君”

      老子是中国第一位哲学家,他不仅发现“道”是万物的本原,而且发现了辩证法,发现了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老子运用辩证法,抨击王公贵族贪婪腐败,这是建设和平和谐社会的关键。

      ――老子抨击侯王的贪欲引发战乱:“罪莫厚乎甚欲,咎莫惨乎欲得,祸莫大乎不知足。”(老子46章)这三个排比句,言简意赅,直逼要害。

      老子抨击侯王的剥削与腐败是社会不稳的根源――“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老子75章) “大道甚夷,民甚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竽(yu)。”(老子53章)老子怒骂贪得无厌、沉湎于声色犬马的侯王为“强盗头子”,可见他对腐败憎恨之深!

      孔子则以“忠君”对抗老子的“抨君”。他认为恢复周礼,最重要的是“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论语 子路篇)

      所谓“正名”,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 颜渊篇)。对此,孔子提出要“忠君”――“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 八佾篇)。

      所以,孔子极力吹捧君王 “秦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论语 秦伯篇)

      所以,孔子带头示范,在君王面前服服帖帖――“君在,踧踖(cuji)如也,与与如也。”(论语 乡党篇)

      所以,孔子极力鼓吹“孝”,在家孝敬父母,在外“孝敬”君主。“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论语 子罕篇)

      所以,孔子宣扬“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 子路篇)

      为恢复周礼,孔子甘愿做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老子才是反专制反腐败的顶天立地真君子。

      革命党总是要打倒孔家店,而保皇党则要尊重孔夫子,历来如此。笔者认为对孔子还是批判继承以批判为主吧。 

 

      三,以“役民”对抗“民主”

      老子揭露了“礼”的虚伪,指出了战乱和动乱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侯王要由民众推选产生(“圣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后之;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其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其在民前也,民弗害也。天下乐进而弗厌”老子66章),并且要以民众的意志为意志(“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老子49章),也就是民主。

     《老子》5000言主要内容是阐述“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的重大意义,老子在57章做了精辟归纳:“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欲无欲而民自朴。”

     “自富”“自化”“自正”“自朴”,说白了,就是一切都由民众自主自立自治,即民主。具体而言,就是侯王对民众不能随意发号施令,而要“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 2章),这样,事情办成了,老百姓就会说“这是我自己要干的。”(老子 17章)这是因为民众是政府(侯王)的基础,侯王瞎指挥、强迫命令,只会损害百姓利益,从而丧失民心、丧失基础。也就是侯王要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百姓。正如秦厉公曾说:“老子这套学说,只利庶民,不利君王。”

      孔子与老子反其道而行之,不断向君王建言献策,协助君王役使百姓,他说:“使民以时”(按照农时的忙闲去役使人民)(论语 学而篇) “上好礼则民易使也。”(在上位的人好礼,人民就容易听从役使了)(论语 宪问篇)。

      老子要以民为主,建设让百姓自由自在生活的社会,孔子一心一意为君王恢复西周奴隶制,所以几千年来老子被当权者边缘化,孔子成了第一圣人。

      正因为如此,孔子公然宣称他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司马迁在评论儒道两家时也承认“世之学老子者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这正是关于孔子对抗老子的总结性描述。 

      时代潮流不可阻挡,随着专制制度的日益衰落,孔子的役民思想终将被人们唾弃,老子的民主思想必将发扬光大。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刀石隐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31 积分:1711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12/4/3 17:4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10 1:29:00 [只看该作者]

暮然朋友好文笔,首席拜读。


我本山野老村夫,不善交友自孤独。一杯清茶看千古,半壶浊酒醉糊涂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10 11:24:00 [只看该作者]

两大学说作碰撞,

只因根基不一样,

且看楼主作分析,

古为今用试一场。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天蓝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优秀版主
等级:版主 帖子:15593 积分:82748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09/12/9 15:5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10 22:05:00 [只看该作者]

       蓦然同学的《孔子如何对抗老子》的文章很有新意,拜读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