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原创] “兵团”与“下乡”-《知青》电视剧伊始忆我的插队


  共有347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 “兵团”与“下乡”-《知青》电视剧伊始忆我的插队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静春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229 积分:8606 威望:0 精华:35 注册:2010/3/6 20:37:00
[原创] “兵团”与“下乡”-《知青》电视剧伊始忆我的插队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29 23:35:00 [显示全部帖子]

                               “兵团”与“下乡”

                                    《知青》电视剧伊始忆我的插队

     《知青》电视剧今天终于在央视1综合频道开播。因为我是知青,但是插队知青,而非兵团知青。在第一集中那个领知青的连长有一句台词:“你们是兵团战士,不是到农村的插队生”。可见,这部电视剧主要是写当年北大荒的军垦战士,而非上山下乡的插队知青。所以他们还能吃到“大肉包子”,而我在山西雁北高原插队落户,最好的饭食就是油糕和麻油拌粉条了。那么,兵团战士显然比插队知青的生活要好一些。至于好到什么程度,因为我没在兵团生活过,所以不能说出对比的实据。要讲,只能讲插队的故事。

      那时我在村中放羊,其实只是个羊伴,就是给老羊倌打下手的人。那个老羊倌是村里的一个老光棍,他的家就按在羊圈傍边,那些羊就象他的家人、他的孩子。他打理着队上的二百来只羊群,走近羊圈,便能听到咩咩的叫声以及扑鼻的膻味。他其实还不到六十岁,但他确实显得苍老,他的个头并不高,还不够一米六的个头,也许长年劳累,他的腰已经佝偻,个头便显得更矮小。特别是长年累月、风霜雨雪都要在田野上赶着羊行走,所以骨瘦嶙峋,当他披着白碴羊皮袄在山坡上放羊时,肐就(ge-jiu“方言:蹲”)在地上时,如果不仔细辩认,他都不如头羊高大。村里的人叫他“羊大头”而我成为他的羊伴后,便成了“小羊头”。那时我的头真的不大,因为插队时,我还象个大孩子。也许正因为我还有孩子那种调皮,所以听大队书记说安排我去跟他放羊,高兴的象范进中举。在我们知青进村后,怎样把这些知青分到小队中去,大队召开会议,小队长当然都想要身强力壮的男生,因为那是好劳力。所以书记便将女娃搭配了出来,而我却成为了“三种人”,让大队干部犯起了难。最后,书记无可奈何地说:“那就留在大队吧,让他去学放羊。不挣工分,他吃甚去?”

      留在大队去放羊,对于插队知青来说,就等于留在“中直机关”,同学们羡慕我,我也感觉很光荣,其实这只是队上对我的一种施舍。以这样的方式,让十六岁体质极弱的静春实践着“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革命思想。我不敢说“文革”断送了静春的前程,可我敢说如果没有文革,父亲过早地终结了生命,那么,静春完全可以呆在家里吃闲饭。并且是家中最好的饭,因为我的爸爸偏爱男孩让我的姐姐和妹妹至今都耿耿于怀。但一场文革,让父亲早早去见了“马克思”,一场文革,静春真的知道了什么叫“家破人亡”,一场文革,静春只能跟同学上山下乡去插队,一场文革,静春行走在广阔天地,跟着羊大头,成了小羊头,随着羊群走过坑坑坎坎,那便是静春的插队之路。

       放羊初始,我住在知青宿舍,那时,我们村社员家都还点油灯,灯盏内火儿亮如豆粒。可我们知青宿舍晚上点的是却是“火油灯”,这应该是当时村里晚上最好的照明设备了。只有大队部和大队饲养房才能点这种带玻璃罩的灯捻儿可以调大调小的煤油灯,我们知青宿舍能配给这种灯,可以说是一种特殊侍遇。晚上,就着这种灯,我还是喜欢看看书方睡,那怕是毛泽东著作,也要天天读罢才睡的安稳踏实。这样,便睡的晚,而早上不能早起。常常是太阳照到屁股了,才匆匆爬起,脸也顾不上洗,抓起羊鞭便匆匆去羊圈,可那还有羊的踪影。只好上山去寻找羊大头和那群羊。

       那时,静春虽小,但还是有几分不甘落后的要强之心,所以便将一个闹钟挂铃放在枕头边崔人早起,可是到羊圈,仍是看到羊大头早已经起来,一个烧火做饭,而羊圈里的羊群已经骚动起来,在羊圈里相互挤动,盼望自由。

       这时,羊大头便说,“喝了吗”。

       这句问候语决非是今天时髦的广东“喝早茶”,当然有“喝早茶”之意,就是吃没吃早饭。那时我们插队的村还不算苦,每日三餐都能喝一碗稠稠的“糊糊”,吃几口“烂淹菜”,和几颗山药蛋。糊糊煮好之后,羊大头便让我也吃,我便毫不客气,决不摘食。弄个肚歪,心满意足。静春不知吃了他多少口粮,直到有一次静春早起去羊圈,却发现那里的黎明静悄悄,而圈里的羊都那么老实,看见了我才一齐仰头冲我咩咩惨叫,我还不解其意,推开老羊倌的窑洞门,里面还是黑漆漆的,等我摸到坑头,才发现老羊倌竟卧在炕上,我摇了摇他,发现没什么反映,这才惊慌起来,赶快跑到外面去叫人------等队上干部和我们知青到了,大家瞎忙活了一阵,老羊倌还是没有缓过气儿来。还是支书有经验,他说,这是饿昏了,快快去羊圈给挤碗羊奶拿过来。便有人急忙按支书的话去做,等带着温度的羊奶端进屋,支书扶着他灌进嘴里,过了一会儿,他才醒来------后来我才知道,老羊倌每天只是吃早上一顿饭,中午我们自然是在外面野餐,到地里抠几个土豆,或摘几个玉米,拔几把豆子拢堆火在地头烧着吃。秋天路过果园,也会摘些果子充饥,队上看青的人既使发现,只要不是拿走,就不算是偷庄稼。后来我才晓得,有二种人可以吃天下,一是云游僧,二是牧羊人。

       而在青黄不接的时候,羊倌便失去了这个优势。

       我便很惭愧,我们这些插队知青也很惭愧。所以,我的哥儿们便赶紧回到知青宿舍,拿来了仅存的几仔儿挂面,并给老羊倌煮了碗挂面汤,权做报答或谢意。

       羊大头看见白生生的挂面汤竟说:“这是毛主席的吃食,咱这个羊倌享受,折寿咧。”

       这让我们感到好笑,我的一个哥儿们爱开玩笑,贴到他的耳朵上,不知轻声说了些啥话,我们看见那个老羊倌笑了,露出没牙的嘴。然后接过筷子颤抖着吃了起来。吃完后,抹了抹嘴说,“好咧,该去放羊了。”

       路上,我问他,我的同学跟他说了些啥?他笑着说:那娃讲,毛主席让你们进村就是看看那个社员爱社如家,然后让知青请爱社的好社员喝一碗从北京带来的挂面汤,经过你们这些知青的考察,我最附合条件,是个公社的好社员,所以应该给你煮碗挂面汤。”

       我听了,感觉好笑,但我能笑出来吗?谁知他又悄声对我说:“那娃讲了,这可是军事机密,连村上的书记都不能对他讲。你可别乱说出去啊”

       我说,“那是,那是,我们既是来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也是在暗中进行调查,看看谁不爱党爱社,不爱毛主席他老人家。等回到北京汇报给党中央、毛主席,就整他个狗日的。”

       他赶快说:“那是、那是,四清工作队都是本地人,碍着乡亲们的面儿,拉不下那个脸,你们这些学生娃下乡来就不讲情面了,谁敢反对共产党,反对毛主席你们决饶不了他个狗日的。”

       我也想幽默一下:“我们都是各自带着特殊任务下乡的,你知道我的任务是什么?”

       羊大头便瞪着眼看着我然后摇了摇头,我凑近他,小声说:“我的任务就是跟着你一边放羊,一边学习毛泽东思想。然后去当革命的接班人。”

       “那是,那是。”他赶快说,“这些道理咱懂咧。你们还没进村时,支书就召开过村民大会,对俺们讲过,你们这些知青到村里段练一哈,就回去接革命的班。你放心,放羊的事情归我,你就好好地学毛主席的思想吧。等接过了班。千万别忘了咱贫下中农。”

        以后,静春在放羊途中,累了就睡,渴了就喝,饿了就吃,然后便是看书,有时甚至是去串村。但工分照记不误。

       后来,村里的插队同学几乎都走光了,村里丢下了静春。我便把行李搬到了羊圈。一老一少搭帮过起了日子。那时,几乎村里的人都知道了我的家庭情况,我也许真的要扎根农村一辈子了。可是,唯独这个羊大头仍然坚信我是带着任务来插队,劝我好好学习毛主席的思想。有一天,我遇见一个大同知青,他告诉我全公社也就剩下了为数不多的几个知青不能抽调出去,家庭出身真是害人不浅。我的心情败坏到了极点,老羊倌看出了我的沮丧,他对我说,有句老话你听说过吗?你是知青,应该听说过。我问他什么话,他说:“老人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你的日子还长着呢,人在干,天在看,毛主席不还让你们知青赏了我老汉一碗白生生的挂面汤。只要咱们把羊放好了,这份功劳都归你,我老汉无儿无女,无家无业,啥都不跟你争。你有了这些成就,还不让你回城去接革命的班?”

      我不知怎么回答他,但我明白,我接触到了人民,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其实,我也就得到了一种再教育,那种朴素就象“大道无为”,或者说:“上善若水

       后来,我终于离开了插队的村庄,抽调到了大同铁路,成为了一名工人。

       既将离开村的时候,我在村里请村里的干部和一些老乡吃了一顿告别饭,但我再三请老羊倌赴宴他都以要放羊推脱掉了。晚上我带了些剩菜和酒,来到羊圈我们住的窑洞,我们俩就着一盏油灯对坐而饮,久久无语。后来,我打破了沉默,“我说,我明天就走了。以后,不知谁给你做羊伴。”他说,“我哪儿需要什么羊伴,我一个人完全可以放好队上的这群羊。”

      这时,我感觉面颊发热,是啊,给他打了几年羊伴,我究竟对这群羊付出了什么劳动?我几乎就是个“寄生虫”。我说,“这些年来,我每年都能从队上分得一份红,真是占了你的光。”他说,“你又不是给我放羊,我们都是给大队放羊,要说占光你也是占了集体的光,从前我给地主放过羊,他也算个善人咧,可决不会安插你这样一个羊伴,给你一份工钱,要念,就念集体的好吧。能养你们这些从城里来的娃娃。没有毛主席的人民公社集体化,你们插队插个球?”

       我笑着说:“想想也是,知青插队就是跟你们分一口饭吃。”

       他笑着说:“你们是革命的接班人咧,等回了北京也进了中央,别忘了这口饭就算没白下乡一场。” 至今,我都记着这句话,当前知青一代中果然有人已经进了中央,他们会不会感恩当年农村的那口饭?如果我还能坚持挣扎十年,应该看到这个答案。

       再有,对静春印象最深的是次日天明,我准备进大同去铁路报到。村里的乡亲们把我送到村口,我走了,走向城市,我走了,离开了插队的村庄。我沿着那条再熟悉不过的小路登上山坡,突然,我看见了老羊倌赶着羊群站在另一面坡上遥望着我,然后,他朝我挥了挥羊鞭,“啪”地甩了一响,羊群便齐刷刷冲我咩咩地呼叫,我真的有些激动,但我还是转过头朝城市走去,然后,我听到了《东方红》的歌声,老羊倌会唱许多“酸曲”,革命歌曲可能他就会这首“东方红”而且仅仅是开头的几句:“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在几年的放牧途中,我已经一遍一遍听的滚瓜烂熟。

        我并没有再回头张望,我知道,我既将走进一个新的生活。而他,只能伴着那群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静春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229 积分:8606 威望:0 精华:35 注册:2010/3/6 20: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30 17:38:00 [显示全部帖子]

谢谢思歌腾、龙兄及金兄。

      关于《知青》这部电视剧的热播,就连北京有的公交车站候车亭都打出了广告牌,可谓吸引眼眼球。可是,这种“造势”并非就可以煽情,中国人民被赵本山忽悠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连年青人都失去了兴趣。何况我们这些花甲知青。粱晓生应该算是个大牌作家,《知青》剧的导演因导过《闯关东》等大戏而成为大腕导演。但知青们没有在旧社会去闯过关东,闯关东便可以导成传奇故事。但是知青们在文革期间上山下乡实实在在地到黑土地、黄土地及红土地落户了一把。所以,靠名气想表达知青这段历史,实在很难。也许再过一百年再拍出这样的电视剧才能让后人们猎奇。但目前,知青只会认真去看细节、看情节、看深化、看往事。以什么民族资本家的女儿和革干子弟的邂逅演译出一段泣血之恋打动老知青的情感,不能说这种手段落伍,而是这种故事反映不出真正的知青历史。

      当然,另一种说法是在十八大之前要宣传一下知青,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就象中国围棋的做眼。但高明的棋手做眼关注的是“纲”而不是“目”,只有纲举才能目张。否则做些“死眼”,只能显出棋手水平的低拙。

      电视剧中一开头男主角便大声呼喊:北大荒,我来了!

      这便敲定了这部电视剧的主旋律。我非常欣赏这种激情。最低比喊:北大荒,哥们撤了------要显得振奋人心。这是英雄人物的一种豪迈。而不是伤痕文学的颓废。但大家都知道粱晓生还有一部知青作品是《今夜有暴风雪》;写得很悲怆。是部实实在在的“北大荒,哥们撤了”的知青作品。那么这部由他编剧的《知青》电视剧主题是以“我来了”为主,还是延继“我撤了”这个内容,大家只能拭目以待了。

      有人说,《知青》这部电视剧是对“知青”一代人的全景宽幅的剧作,情节会“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劝一些知青朋友要多准备几块手帕,好去擦泪。也许会有知青人不但准备好了手帕,可能还有眼药水,或吩咐家人记住“120”急救中心的电话号码,以备急救时使用。但我想,这只能是少部分感情脆弱的知青感情丰富的表现。可是,绝大多数知青历经苍桑,应该特别坚强。一边看这个电视剧一边暗暗掉泪或嚎啕大哭者毕竟少数。原因是我们的成熟理性大于而多情善感。

      对于知青上山下乡,我既没有眼泪,也没有叹息。更没有遗憾。我知道,这是命运注定我这一生要走过这一段道路,所幸,我从这条道路上走了过来,回首往事,我只感觉虽然这条路坎坷,但段练了我的脚力、信念、毅志和阅历。我明白: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知青”应该是两个大写的字,但这两个大字,究竟是正楷,还是草书,那已经是书法家们的事情了,偶去公园,看见有些老人在地上以水代墨,写出的大字很快就蒸发掉了,几乎不留痕迹。其实,有些字写的非常雋秀,但溶进了大地。虽消失,却永恒。知青的故事难道不是这样吗?多少素材沉没在大地,而挖掘这些宝藏,使之务为今后中国的文化财富。我们的上山下乡历史才有真正的价值。

       这部《知青》电视剧在一开头,就弄出了二派:“复派”和“停派”大打出手,是编导怕经历过文革还健在的那些老知青们不解,还是今天的年青人不解,所以要借那个连长的口吻道出这两派是:“复课闹革命”派和“停课闹革命”派,制住了派性武斗现象。据我所知,当年的北京文革初期只有“坚决保皇派”和“推开党委派”;以后又有了什么“四三派”及“四四派”和“消遥派”,,然后又有了“老兵”和“顽主”两拨人马在京城立起山头、抢占地盘。他们似乎都对“复课停课”不大关心。因为当时争论的不是“复课与停课”,闹革命,而是“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血统论,遇逻锦就是为了这句口号而献身,在西单的十字路口,我听到过他们的辩论。静春那时虽小,但记忆力还好,遇罗锦当时辨论的情节深深记在脑海中。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静春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229 积分:8606 威望:0 精华:35 注册:2010/3/6 20: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30 18:16:00 [显示全部帖子]

参观建川博物馆群知青馆照片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静春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229 积分:8606 威望:0 精华:35 注册:2010/3/6 20: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30 18:19:00 [显示全部帖子]

参观建川博物馆群知青馆照片二: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3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419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静春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229 积分:8606 威望:0 精华:35 注册:2010/3/6 20: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30 18:22:00 [显示全部帖子]

参观建川博物馆群知青馆照片三: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3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5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静春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229 积分:8606 威望:0 精华:35 注册:2010/3/6 20: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30 18:25:00 [显示全部帖子]

参观建川博物馆群知青馆照片四: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1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3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4_.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静春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229 积分:8606 威望:0 精华:35 注册:2010/3/6 20: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6/3 20:25:00 [显示全部帖子]

                                                梁晓声为何沉不住气?

     《知青》电视剧虽然是在央视综合一台、并且是黄金时间段播出,但播出时间一推再推,笃定五月二十九日开播。因为是关于“知青”的大型电视剧,所以很多知青甚为关心,希望从这部电视剧里能看到自己过去的身影。

      可是从五月二十九号播出,到六月二号断断续续播出了六集,其中两次让车,象我这次四川行,明明买的是T 8次特快,可是出了秦岭,过了延安,特别是从太原开车后,行到京广铁轨,竟成了慢车,随时停车让“动车”一跃而过,尤其是快到北京在保定时,车停的时间更长,不仅仅是让过一组动车,而且是让后面两组动车都超前走在T 8前面,让人生气的是在石家庄开出的动车竟也超过了千里拔涉一路翻山越岭的“老八路”(铁路人称成都——北京T 8次特快为老八路)。老八路都得给新秀们让路,你个“知青”资格同老八路们相比,那怕你现在是个局长,但你的插队资格不如抗战资格的八路军战士。

      插队时,我们下乡的村就有个车倌是太岳纵队的战士,攻临汾时受了伤,是个瘸子。但同时又是村里的“旗杆”,连公社书记都让他三分,因为他那条伤腿,听说到了县上,他往县委书记的屋里一坐,那口便是,“没老子打的天下,你在这屋里坐个球?”然后,县头或拍他三块,或拍他五块,把他打发到小酒馆里。听说那儿会儿还不兴保安、维稳,也没有现在县政府的十几层办公高楼,县委只是个大院,摸进大院也不用化妆,县委书记办公室那是相当容易就能找到,但这个瘸子车倌决不是象赖皮那样,动不动就跑到县上跟县委书记讨酒喝,而是当村上、社上有了“难事儿”时,搬动他让他去替民请愿。所以,他虽然爱喝两口,但知道珍惜自己的名声。静春那是以后了,听我们村的支书说过,当时村里仅剩下静春时,他就曾多次跟公社的书记讲,认这个孩子出村吧,老放羊,可把人家这个娃给耽误了。”,公社书记说,我也只能在咱们公社有点权,知青这事儿得找县上的头儿才行。就算把他抽调到公社,要不当民办老师,要不当供销社售货员,可那也不是进了城,还不是在农村?

       静春后来能抽调到大同铁路,而且听说是最后一批。是不是这个老车倌到县上去找县头给疏通的结果,我不得知。但我进大同后,我们村在大同的城墙底下有一个粪店,有时他进大同给队上拉粪,因为跟车的后生跟我们知青的关系很好,那后生便喜欢到铁路来找我们这些知青,有时送些村里的吃食,我们也给他们买些“饼子”“熟猪头肉”之类的吃食,送到粪店里,见到这个老车倌自然请他喝点酒,我便喜欢听他侃当八路的故事,特别是抡着锄刀砍人,说到激动之处,他便比划起来,然后说,“老喽,老喽,好汉不提当年勇,革命胜利了,那些贪生怕死的人进城当了大官,我这个把脑瓜子别在腰带上出生入死的人却回村当了车倌,这理跟谁讲去,文革把这些混进革命队伍的人揪出来,毛主席英明啊。”我便戏逗他,赶明日里那些人又出来当了官,你看咋整?”,他便酒气熏天地说,“不能吧,不是已经打倒在地,又踩上一只脚了吗?”,我哈哈大笑,想起羊倌的话“俗话说,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只要活着,咋就没有这个可能?”他摸着脑瓜说,“也许那会儿我就死了,管球这些事情呢,人的命,天注定,胡思乱想没有用。谁是啥命,老天爷早给定下了,我以前革命不信这一套,现在老人了,信喽。”我问他为啥现在信了?他说,小时候,我就特淘气,上树掏鸟,登崖抓雀,我奶奶就老跟我说,“你没猴的本事,别老爬高儿,早晚有一天摔下来,死不了,落成个瘸子。”我不服气说:“我这辈子要是不瘸呢,”那老太太方人,说,你这辈子要不瘸,我死了也不合眼。”这时,车倌便捶着他的伤腿,恼火不已。我便安慰他,“行了,你瘸了,她老人家能在地下合上眼睛,这不是好事一桩。”他便说,“等我死了。到地下找到这个老太太,非得跟他说个清楚,为啥方我这辈子非瘸,要不瘸,一直在队伍上干,现在最低也得弄个营长团长干干,能坐上个吉普吧,可现在赶着个粪车,整天么喝三个牲口。唉——相信命吧。”听到他的长叹,我这时才知道他还是有些惋惜、有种遗憾,但对“命运安排”又无可奈何。

       前两年我回村,村里的老支书还在,腿也已经不行了。我们说到这个老车倌,书记说,“静春,他还真不是吹牛,他要是晚死几年(他是一九七七年去世),他还真能沾上点儿光,太岳纵队后来都归入了刘邓大军,邓小平上台后,老车倌的一些生死战友都进了中央军委,你想想,他们能不念这份战友情吗?”我无言:“相信命吧”,再一次想起他的叹息。

      我是怀着对插队时的记忆来看这部《知青》电视大剧。把这部电视剧当成知青“里程碑"。

      但开播后,并非象我想的那么庄重。第一次CCTV-1中断播出。改成5月30日晚“纪念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两周年大型主题晚会《春天绽放》”晚会。表达自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两周年来新疆的“变化”,凸显新疆各族人民“喜悦、热情、感恩”主题。紧扣中央关怀、全国支援、新疆自强的主题,全方位展现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两年来,新疆沿着“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总体战略方向,稳步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历史使命。新疆稳定和谐及发展比《知青》电视剧既现实、又重要。

      但此时,《知青》电视剧仅播出一、二两集,便有不同音,特别是批评之声暗潮涌动。

然后,31日又播两集。如果说写文章要知道“凤头、猪肚、豹尾”这三要素。但显然,《知青》电视剧头两集没达到“凤头”的要求。所以,对于争议,虽然梁晓声生病发烧,但他却强调看“猪肚”吧。责怪批评:“好戏渐入佳境,几十集的电视剧只播出了几集就妄下结语,不够慎重。”显然是沉不住气,不能安心病榻。

       到了六月一日,是儿童节,央视一套又在黄金时间段为庆祝2012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播出晚会《幸福像花儿一样》。相信观看这台晚会的知青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们看到今天的儿童“幸福像花儿一样”总比看《知青》电视大剧要轻松一些。“苦难毕竟过去,孩子才是未来。”我们这些如今已经是花甲之年的人都过过六一儿童节,只要会发声儿,我们这一代人都唱过“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所以,到六月二日我们才能接着开始看《知青》这部电视大剧续集。因为不是连续播发,失去了“紧凑”,这便让人有了思索的时间。不仅仅是老知青敲打细节,寻找露洞。而是很多孩子都发觉梁编剧显然与会讲少儿故事的“孙敬修”爷爷差了很多。“五、六集”应该说是渐入佳境,如果说“五、六集”还是过门。那您就犯了文学作品中“冗沉”的忌讳。

      六月二日晚播出的《知青》这两集电视剧的焦点是“东北雨中割麦、西北苦水两瓢。兵团战士逃跑,黄土高坡黑窑。”我这里所说的“黄土高坡黑窑”是指那个女左派批斗她的插队同学而显出的文革时期、插队岁月的黑暗。并非黄土高坡窑洞中没有光明,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是在土窑洞中写出《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显出了毛泽东思想的光辉。

       如果不用文学观点看问题,用枰上棋者布局来评,这四子儿落点非手段高明。而是俗手之作。

       第一,雨中收麦无可指责,但对于兵团战土逃跑一说,在那个极其强调“阶级斗争”的岁月,对“逃兵”行为怎么可以不组织追捕,然后扭回连队批斗一番?并且连队发现“逃兵”,企有不上报上级道理?再说,还淹死个抓兔子的兵团战士,对于知青死亡这等大事,上级企能不来人处理,在上级来人处理死亡兵团战士时,顺理成章会重视“逃兵”一事,可是“逃兵”却一眨眼就到了黄土高原上听到了信天游。并把从县城带来的甜水给了口干唇裂的陕北女娃喝。对比于两瓢苦水,再加上知青批判知青,让人深思反省。但恰恰是我在山西雁北高原时,那怕出身不好的同学都感到了一种广阔天地的自由,而不是项枷。要说插队知青刚一插队搞阶级斗争,主要是针对“地富反坏”四类份子,女知青害女知青在陕北黄陵县的插队村中是有一例,那个受害的北京女知青名叫“高玉珍”,如果百度“北京插队女知青高玉珍”就会浏览到这个是应该辛酸还是发指的故事,我难以定论。此网址如下: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iqing/huodong/200910/1023_6853_1401834_1.shtml

       静春曾到过高玉珍的坟前,陪同静春一起去的延安留守知青痛心地对静春说:“高玉珍当时太老实了,真是人善有人欺,马善有人骑。”在这一点上,静春虽又弱又瘦、又小又干。可小时候在东北长白山上当过“红胡子”的父亲便告诉静春,“弱、瘦、小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硬骨头。和一种斗争精神。”母亲便在傍边说“得象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个教导静春牢记心中。所以,当一0 年北网那两条汉子拿静春当成小菜一碟,实在是“有眼无珠”,伸错了筷子。这次小伟陪我进川,登峨嵋山时,那些大个游客爬山都累的气喘吁吁,但小伟看见抬滑杆的瘦小轿夫抬着肥肥的游客一级一级登着台阶,还有挑夫竟担着相当沉重的货物虽吃力但坚韧地登着山,她说,我这回明白了,你这个四川的小个子为啥那么倔强了。我说,我只是半个四川人,还有一半东北“胡子”的性格遗传呢。所以,我要让那两条汉子明白:“晒,晒,晒够一百八十天,才能晒出好味道。”这句广告词用在那两条汉子身上就是“闹,闹,闹够七百二十天(两年),才能闹出好戏来!”

       咋说说就跑了蹄儿,知青中有这种窝里斗的整人现象吗?有,《知青》电视剧给了一个诠释。让看了这个《知青》电视剧知道:杀熟其实是知青身上的劣根,这种劣根知青在东北兵团有,山西插队知青中也有,而且他们总自认为是“精英”。所以知青队伍中应该是少数。丹阳兄写过一篇《天下知青是一家》文章我曾答复了他。“天下知青是一家”是个美好的愿望。这是个理想主义者的口号。

       其实,如果梁晓声不是为求“高、大、全”,而是求“真善美”,那么,高编导应该写出“追捕”情节,跌宕起伏,不想学“高仓健”,也该听听“驼铃声”,兵团那个连长带着一帮人马对逃兵展开追捕,然后发生各种碰撞,扣人心弦。为了写的悲壮可以在最后终于在陕北将这个兵团战士揖拿,但为了人性化,网开一面,让这名逃兵与他在陕北延安插队的哥哥见上一面,谁知日后这名插队陕北的知青会有什么大作为,会不会进省委或中央?当然,如果是想定为不近人情的一个角色,也可以写成在陕西“逃兵”未见到哥哥时,终被拿获,然后押解回东北,这时,不论哥哥还是姐姐,都可以站在黄土高坡唱一支或高昂或辛酸的信天游。“望苍天,云悠悠,我的个弟弟没见着,学韩信、忍跨辱,不要当霸王去逞强,看日后,咱得势,让那些小子悔个够!”------跟梁晓声开个玩笑,看在知青的份上,想必他不会介意这种写作愚见。

      其实,梁晓声自有梁晓声的苦衷。作为作家,他用自己的思想去写知青,一定会写出好的作品。但做为编剧,他就可能会受到制肘。这是中国的特色,也是现实。

      梁晓声告诉记者,他完成的剧本本来是60集,后来被删到了45集。也许,少了这十五集梁编剧不是在意损失稿酬。而是这十五集有其精华或精采。所以他说:"这些部分很真实,而且探亲也是知青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被删。他想要通过这部作品告诉80后、90后,那一代知识青年对土地、对劳动、对农民有着多么深厚的感情。其中删减掉的部分内容将在我的作品全集里出现。《梁晓声作品全集》预计将在《知青》播出结束后陆续推出,这是我从文30多年以来首部个人作品全集。此外,我目前的另一部作品,反映返城知青当下生活的电视剧《返城年代》已经完成,这也算得上是《知青》的姊妹篇。也会在今年与观众见面。”

   如果我们对《知青》这部知青电视剧感觉不够惬意。那么,就等着看他的另一部知青回城故事的电视剧。但希望晓声些,勿再冠上什么大戏。象《战争与和平》那是文豪的才华,你不过就是个知青作家,在今天连十来岁的孩子都能写出“巨作”的中国,所谓作家的“大”作品真的让人感觉幼稚,你已经过了躁动年龄,咱们同是老知青了,所以我才敢“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一回,绝非对你的嫉妒,因为你的作品要代表知青,一千七百万知青的生活、奋斗、挣扎总比你那本《梁晓声作品全集》要波澜壮阔。

      而且梁晓声不应该说出这种话:“一部好的作品,根本不取悦任何观众。《知青》不是商业片------”那么,这部《知青》大戏是什么片?忆旧片、道德片、励志片、专题片、宣传片?按照播放进展,这部《知青》电视大剧将在六月底播完,然后便是“七一”中国共产党的生日,那么是“献礼片?”

      这部《知青》电视大剧是从两条线索去写,一条兵团、一条插队。兵团以东北为线索是因为梁晓声曾经是东北兵团战士,但插队这条线索为什么要选择陕北延安,仅仅因为是革命圣地吗?而且,为了表达兄弟情谊,兄弟完全可以一同去陕北插队,这样的情况很多。看来是哥哥先去陕西插队,而后是弟弟再去东北兵团。也许,梁晓声兵团生活的底子要厚一些,所以必须以兵团线索烘托陕北插队。因此内容便芜杂了些。震撼力反而不如《人生》,倘若路遥在世,由他来写一部“陕北插队”的知青大戏比梁晓声要得心应手。那怕是艺术为政治服务,也一定能打动更多知青的心弦。因为路遥更理解陕北这块厚重的黄土和插队在陕北的北京知青!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静春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229 积分:8606 威望:0 精华:35 注册:2010/3/6 20: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6/3 20:58:00 [显示全部帖子]

《知青》不是商业片------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2795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2813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静春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229 积分:8606 威望:0 精华:35 注册:2010/3/6 20: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6/3 22:23: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广西知青在2012-6-3 20:46:00的发言:

      嗯,写得行云流水,随心而声,很有味道。

 

      插队近十年,难怪,是知青中的博士后了。

广西知青网友:

    其实静春也不敢称为“正派人”,但一直朝“正派人”这个方向行走。至于能走到那一站,真的是由“天”注定吧。此次清明川行,本想去海螺沟去看蜀山之王——贡嘎山。但因身体原因未能成行。其实,我们已经走到雅安。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登峨嵋山,到金顶不过海拔三千多米,但我已经喘的不行,柱着竹仗一步登一个台阶便喘上好一阵。抬滑杆的看见,不时说坐“轿子”吧。而且,坐滑杆登顶的人很多。但我都摇头拒绝。其实我们已乘车到雷洞枰,从雷洞枰到登金顶的缆车点儿也就三华里,坐一程滑杆也就一百多元,这百元钱对于我们来说,真的不算大破费。但我不想坐实在是感觉这种享受让我接受不了,据说,红军长征时,张国焘就是坐着滑杆到的陕北。所以我在有人讥诮“舍命不舍财”的话语中只能默默攀登。我家小伟看我实在喘的厉害,怕我发生意外,他几乎都把钱给了抬滑杆的人,可我仍固执地不上。她气愤极了,几乎跟我吵起来。但我仍不搭理,一个人往上走,轿夫只好把钱还给她,然后小伟追上了我,搀扶着我慢慢往上走。一边走,一边替我抚摸胸口。我们终于来到接引殿的缆车站。然后坐缆车到达金顶。下来时,小伟说:“其实抬滑杆就是他们的工作,他们靠这个挣钱养家糊口。”我说我当然明白这是他们谋生的手段。其实,身体虚弱者、老年人坐滑杆无可指责,但我不想列入体虚年老人的行列。所以还没到坐滑杆的份儿上。我家小伟知道我这是狡辩。但她并没点破我的“英雄情结”,只是说,我这回可知道你们四川人别看个子小,却倔强的原因了。可你不该逞能,因为你应该说还有半个北京人的份儿,我说,不是半个北京人的份儿,是半个东北“胡子”的血统。小伟笑了。后来,我们说到去“贡嘎雪山”,他因为怕我的任性,只好放弃了,蜀山之王只能立在心中。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静春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229 积分:8606 威望:0 精华:35 注册:2010/3/6 20: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6/3 22:26:00 [显示全部帖子]

峨嵋山轿夫与背夫: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总数 17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