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原创]几人尘外相视,一笑醉颜酡(上)


  共有560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几人尘外相视,一笑醉颜酡(上)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蔡应律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一星会员 帖子:30 积分:341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2/7/28 16:03:00
[原创]几人尘外相视,一笑醉颜酡(上)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8/4 21:12:00 [只看该作者]

 

几人尘外相视,

一笑醉颜酡(上)

蔡应律

 

知青,一个隐入历史而渐渐模糊的背影。

知青生涯,我近八年,妻近九年。我们在农村结婚,生孩子,然后,辗转返城,艰难就业。因为那一番经历,我们的一生,打下了太深的知青烙印;因为那一段人生,安宁河谷的风沙,至今在我们的意识里翻滚不息……

知青,从来就没有成为一个“话题事件”。

中国的厚葬传统催生了绵延的盗墓之风。但“知青话题”没有被“厚葬”,连“薄葬”也说不上。它不过如一件破褂子被随手扔在了荒野里,没有人掘,没有人盗,甚至,连弯腰捡拾也鲜有人为。当年,哪怕一个家庭有几个知青,或者,一个社区、某所学校正在如火如荼作上山下乡动员,之后的某一个时段,譬如大串联后期,再譬如返城大潮里,磕头碰脑都在撞着知青,满眼里是那些尘土满面又凄惶无聊的年轻身影,即便在这些情况下,“知青”一词被人们挂在嘴上,也仅仅成为躁动一时的“话题”,而没有成为一个“事件”。之后,进入改革开放,所谓知青,或“知青话题”,就差不多只是星散于社会各个角落的知青们于街头路脑邂逅时的自说自话了。

数十年后的今天,当然更是这样。知青话头被重新提起,是因为1120,中国·西昌知青博物馆举行盛大的开馆仪式。

彩旗飘扬,礼花飞溅,鼓号齐鸣。

这年头,开张,剪彩,揭幕,庆祝,天天、时时、处处,都在发生,唯今天这事,跟知青有关。乃有人说,今天,是知青们的盛大节日。

想想也是,种种因素齐聚,众多条件凑拢,乃于此时此地有了这样一个博物馆。私下里,我把它视为一代知青的精神供奉之所。它之建成,自有各种解读。但在客观上,未必不是对老知青们精神上的一种补偿、一种慰藉。

还可以认为,这是老知青们晚年间意外收到的由社会奉送给他们的一勺心灵鸡汤。

作为“嘉宾”,和28个“知青代表”之一,我坐在台下第三排位子上。右侧坐着我老伴。她也是“之一”。这是主办方特别的抬举了。记得收到邀请函时,她很欢喜,却也惶恐。便努力地,要找到理由来安抚自己。那理由是,我们捐物多,先后捐了一百多件哩。我想恐怕是罢,连我们各自私秘的信件、日记,甚至我们恋爱时的定情之物,都捐出去了。但其实哩,她更应该是“之一”,当年,她是我们知青小组的组长,又曾任全河西公社九十几个知识青年的“大队长”,在乡下呆的时间,也比我长。

开馆如仪。程序如仪。各方讲话,致词,赠送锦旗,赠工艺品,若干人列队上台剪彩,如仪。

然后,是约一个半小时的专题文艺演出。

妻自始至终容光焕发,双臂搁在桌子上,且抽直了身子,一动不动。文艺节目开始则更是兴奋,不断叹息,说又回到了年轻时候。是眼前的火红场面,点燃了心中褪色的记忆?我想是罢。红旗彩旗红丝带、鲜红而向渐淡色过渡的博物馆外墙装饰,铺陈于馆前阶梯及宽阔台面上的大红地毯,上千位乘知青专列而来的外地知青头上的红帽子,以及罩在全体与会老知青每一个人身上的红色T恤衫,鼓乐队,大喇叭……这些元素凑一处,有效地,烘托出了一种激情燃烧、火红盛世的氛围。

在看接下来的两个小节目时,我竟在眼角上渗出了泪滴。

一个是歌伴舞《月华好,风景旧曾谙》,另一个是配乐诗朗诵《那年,我十六岁》。

歌伴舞这种形式原本我已经比较厌恶,加上自认为取自白居易《忆江南》词中开头两句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这个歌名不是很恰切,歌却已经熟悉,我原本可以不动声色的,然而,拿着话筒走上台的单薄青年把这首歌唱得实在是好,伴舞的几对看上去似乎更小的小青年,身穿白衬衣的女孩儿,头紥两根小辫,穿圆口布鞋,背草帽,唉唉,真是太纯洁,也太美了!一下子,就把我拽回到爱情疯长的初恋时节去了。配乐诗朗诵呢,诗写得好,朗诵更好。尤其是那个皮肤黑红、嗓门宏大、底气十足、形容悲怆、戴黑边眼镜的中年男声,一张阔嘴抑扬顿挫朗诵下来,那真叫摧人心肝,柔肠寸断,山谷崩裂!

或许,有一首词,可以表达我此一时刻的心情?

 

百年复几许,慷慨一何多!子当为我击筑,我为子高歌。招手海边鸥鸟,看我胸中云梦,蒂芥近如何?楚越等闲耳,肝胆有风波。    生平事,天付与,且婆娑。几人尘外相视,一笑醉颜酡。看那浮云过了,又恐堂堂岁月,一掷去如梭。劝子且秉烛,为驻好春过。【清】张惠言(17611802):《水调歌头》

 

人生不过几十年,怎么着也是过一辈子,对吧?然而其中有了那么一段知青生涯,这就凭空多出来了那么一点起伏跌宕;同时,因为是乍然一个时代里的很大一群人,而这一群人的额头又打上了“知青”这么一个特殊年代才有的印记,人一生中就多出来了那么一些可堪回忆和品咂的东西,这就丰富多了。生平事,天付与,且婆娑。

眼前的热闹,也算是一种“婆娑”罢。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闯北走南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6820 积分:36451 威望:0 精华:8 注册:2008/5/15 8: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8/5 5:44:00 [只看该作者]

    面对那不堪回首又不能忘怀的蹉跎岁月,怎能不感慨万千!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8/5 8:23:00 [只看该作者]

知青生涯本早过,

再度欢聚尽舞歌,

毕竟大家同经历,

丰富多彩欢乐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