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原创]几人尘外相视,一笑醉颜酡(下)


  共有624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几人尘外相视,一笑醉颜酡(下)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蔡应律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一星会员 帖子:30 积分:341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2/7/28 16:03:00
[原创]几人尘外相视,一笑醉颜酡(下)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8/7 21:15:00 [只看该作者]

几人尘外相视,

一笑醉颜酡(下)

蔡应律

 

演出结束后入馆参观。

馆门口一时有点拥挤。此拥挤有可能成为永恒而占有空前绝后的地位。因为,即便此博物馆将千年万年存在下去,此“一时之盛”都不会再度出现了。

它将陷入沉寂。而沉寂,是博物馆予我的素有印象。

至于知青专题博物馆,基本说来,除了知青和建馆相关人员在意而外,还有谁在意呢?

你看,门口的拥挤,基本上,是知青——对了,还有媒体,以及保安。

裹挟着一向奔忙这会儿更骤然奔忙起来的各路记者,知青们一拥而入,都张大了眼睛,去寻找那尘封的自己,寻找那往昔的时光。

声。光。电。

图片。文字、实物。

仿效当年知青妆扮而一身清纯朴实可爱的女孩儿解说员。

真是难为了她们。她们对那段历史懵然无知,全然隔膜。在这些满脸沧桑的知青当事人面前,靠背诵临时编写的资料解说,既轻飘如纸屑,又完全地言不及义。老知青们哪里耐烦听,很快就被挤到一边闲着去了。

在底楼,被两位半生不熟的小记者逮住,比手划脚说了些有关什么,人挤人中,只觉得墙上嵌满小照片,大方柱上有黑白投影在变幻,并且进门第一眼就看到投影里数个错落、模糊、一晃而过的头像中,有我们插队小组的某某某。之后,就跟大家一道,潮水般涌上楼去了。碰到市文管所的小周。建博物馆,由市教育局“提桶桶”,建成后,据说将移交给市文管所来管理。这有点小牛拉大车的意味,市文管所,芝麻大个单位,如何管得下来。小周说她已在这忙了一个来月了。又说她知道我会来,拉着就去看“专为”我们设的展台。

当然,最先且一直想看到的,就是这个;未看到前一直所担心的,也是这个。

幸而,“专为”,仅仅是把我们夫妻捐赠的物品,比较集中地,摆放在一处,并标示以跟别的展台无异的“知青当年用品”、“知青当年刺绣”之名,而没有特别写出我们夫妻的姓名。这令我一下子放下心来。是的,我们不想突出自己。也许我们捐的东西多一点(妻数了一下,分3批,共捐了149件),捐得多是因为无意中这类东西保留得多,保留得多又放着无用,便把它们找出来全捐了,算是对建这样一个知青博物馆的支持罢。至于这支持被馆方看重而特意将这些物品集中摆放一处,包括将我们捐赠时馆方工作人员拍摄的一张照片,和载有我的一篇相关内容文章的当日报纸放大后贴在墙上,我想,这已经算是对我们的非常特别的奖赏了。

想起巫方安。

她这次竟没来参加博物馆开馆仪式。殊为意外,也有点怅然。

乃找出20年前为《改革时报》写的一篇旧文《旗,和她的经经纬纬》,贴在我的QQ空间里。同时就想:人一生,到底会发生哪些变化呢?真说不准……

这是一篇散文,内容是,写“上面”坚持要巫方安离开她埋头耕种了21年的土地,安排她到G县任职,并在新的岗位上做出来成绩之类。

此文贴出后,有网友跟帖说:“成都知青对那个时代的辉煌人物的兴趣,远远不如自己对自己过去的记忆重要。平凡的人生更感人。”我回帖说:“非常正确。这应当是人之常情、社会常态。我想,巫不愿跟大家一道回来一趟恐怕也是这个原因。当然这是我瞎猜的。她现在的情况我一点也不知道,那么多成都知青中竟也没听人提起。只在20日那天去月华的车上有人提到孙传琪,旁边一位老姐妹说了一句:我就是听了她们的报告才要求下来的。说完没人接话。之后有人小声指示我:孙的丈夫就坐在旁边。之后又补充一句:他也是知青。他似乎自始至终没说一句话。于此我很理解。孙、巫二位,作为当年的先进典型,基本说来只是被利用的工具并安排到处作报告,但她们二位本身并没有错,非常真诚,人品也好。孙生前我没接触过,但那次对巫的采访巩固了我的个人判断。”之后,又有别的网友跟帖:“……说实在的,我对那一代从来都是敬佩的,当然这里面有许多无可奈何的因素。”

同时呢,此文在西昌政府网站“月城茶馆”贴出,还有某老知青跟帖说:“今日读到此文,感触颇深。也为方安未能来昌参加开馆活动而遗憾!不过,我想把此文转给她,不知可否?请回复!”我立即回帖,说:若把此文转给巫方安,请附上我对她的问候与祝福。同时,车上那句“他也是知青”让我感觉亲切。在此,我一并向孙传琪的夫君致意,祝他安康、幸福。

对了,开馆那天,于亢奋状态中我和老伴倒真还做了桩现在想来有点意思的事情——各认栽了一棵标杆标直的四季杨。而所谓“认栽”者,就是入场时在嘉宾台前办一个手续,按一个尽量清晰的右手掌印,缴一百块钱,领一个证书、一块牌子,然后,到会场边上的“知青林”去,找到与小牌号码对应的树,扶它起来,退去连泥巴一起包住树根的塑料网,再往事先挖好的树坑里填泥巴,最后拎两桶水来浇上。栽树,从来都是好事情。何况,那树跟你的某一段经历、某一束神经联系着。何况,盛典过后,人们各奔西东,不久就会将这一切遗忘,惟树,在那儿不声不响又时时刻刻地长着。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闯北走南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6820 积分:36451 威望:0 精华:8 注册:2008/5/15 8: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8/7 22:14:00 [只看该作者]

      看到有些地方建起了知青博物馆,心里泛起的滋味说不清。但不管怎样,那是与我们有关的地方。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8/8 9:05:00 [只看该作者]

开馆盛况人蜂涌,

谁信将来冷清空,

夫妻捐赠百余件,

植树永存现实中。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