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原创]插队散记(6)


  共有69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插队散记(6)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蔡应律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一星会员 帖子:30 积分:341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2/7/28 16:03:00
[原创]插队散记(6)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8/9 22:16:00 [只看该作者]

插队散记(6)

作者:蔡应律(四川西昌知青)

 

没有厕所

 

这实在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没有厕所,没有书读,在我看来,是知青两大痛苦事情,其实才是活路重和吃不饱饭。

知青集体户普遍没有厕所,只好借用社员的。这按本地俚语说,叫做“吃家饭,屙野屎”。这俚语反映出粪便也是有价的,不该屙给别人。

事实也是这样。农村的年终分配,是看你一年来的投工、投肥记录,分粮分钱全靠这个,其中投肥所占比例不小。知青没有自己的厕所攒肥,更没条件如一些社员所做的那样往茅坑里灌水,投肥一块是空白,自然吃亏很大。不过这算不了什么,问题是,男男女女“一大家子人”没个厕所,实在尴尬。

借用社员家的,首先你得保证厕所主人的优先使用权。而所谓保证,就是一遍又一遍地往人家的厕所那儿瞅,以判断里面是否有人。但一遍又一遍地往人家的厕所那儿瞅也不是个事,弄不好还以为你这人心理阴暗,有窥阴癖。只好装作没事人一样,系偶然打那儿经过、并偶然留意一下。然而谁都知道,农村厕所普遍简陋,既不分男女,也没有门,或虽有门却没插销,很多时候,“偶然经过”一次并不能够做出里面有人没人的判断,那么你得反复多次地“偶然”打那儿经过。这就更不正常了,并且,你不仅行为举止异样,你的面部表情也很可能失常——你实际上“有事”况且这事通常被叫做“内急”却硬装作没事,这样的内心分裂和扭曲不可能不反映到面部上来,你可能面红耳赤抓耳挠腮急赤白脸进退失据……

也有判断失误急冲冲往里闯并闹个大红脸的时候,然而,这样的事情只要发一次,就有可能弄得人生理失常并且很长日子抬不起头来。

至于自留地里的菜因缺粪水而长不好,实在说就算不得什么了。知青的那块菜地,原本土质就差,又僵又硬,又地处村子最南头的风口上,没遮没栏,没法保墒,光浇水,土愈铁,除了老白菜帮子,记忆中几乎没种出过像样一点的菜来。

 

日记一则

10 10                          

这几天的生活真正是紧张的战斗生活,秋收基本结束了,但“三秋”只完成了一秋,尚有两秋——(秋耕在外)秋种、秋征,季节到了,小春作物要抢种下去,谷子必须抢天气翻晒出来入库,而谷草更要在下雨前挑回来堆好,为耕牛储足饲料,支援工业的5000斤谷草也要保管好,时间的紧张程度远远超过春种和秋收,白天没有了一点休息时间,连写日记的时间也没有了,如果一下雨就不好整了,草,油菜,谷子,都不好整了,7号打完了这季谷子,自留地是晚上打的,今早又完成了公粮任务,草已挑了大半,胡豆如不缺种子明天就可完成。……

此日记不讲文法,几乎一逗到底。这是1966年的1010日,日记只摘了一小半,后面一大半全是由此生发开来的革命言辞和毛主席语录,诸如“我们就是要在社会实践中在三大革命运动中锻炼自己,炼就一颗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红心”之类,虽也能反映当年的真实,却只能惹今天的人发笑,故略去。

其实,一般情况下,我并没有为生产队操着这么大的心,但这一段有点特殊。当年的生产队干部,由正、副队长加会计、保管构成,我任着生产队副队长兼会计,队长是个老妈妈。此前的929日起,队长和保管员到公社去开了几天会,“火”落在我一个人“脚背”上,眼下的操心,不过是惯性作用下尚未退出角色的瞎操心。

另一点是,翻当年的日记,发现那个时候的会实在是多。公社,大队,生产队,大队团支部,知青小组,几乎每天有会,甚至一天开几个会。公社的会少一点,多在农闲的白天开,别的会则放在晚上,煤油灯熏着,不是安排生产,就是学习文件,整顿思想。

 

农闲时节

 

那时候一年到头有做不完的活路,即便冬闲时节,也要下田翻土块,或是挑沙改土。

翻土块,也就是将秋后翻耕过来并已被晒干了的土块逐一地翻个身,让太阳晒透另一面,以吸收、储存更多的能量,增加地力,当地人称此为“炕板田”。

翻土块活路单一,场面宏大,全体出工人员在大田里一字儿排开,人手一把板锄,一个一个地勾那些土块翻过身来晒肚皮。这都是些老泥田,土块太大,好些时候翻得人打趔趄。但这毕竟不是重活,只能算是“手上活路”,可以一面说笑一面做。因为是在隆冬,出早工时土块上敷着厚厚一层白头霜,脚僵手僵中,人们便选择由西向东的方向翻土块,这样,太阳一出山就迎面照在身上、手上,人们称这为“烤手”。我的体会是,深冬里刚出山的太阳其实是没有多少热度的,不过有聊胜于无,阳光本身就具一种暖色调,何况在干力气活,身上很快也就暖和起来了。

改土是将沙老埂上的沙挑来,分散倒在大田里进行掺和以改变这里太泥的土质。沙老埂是村子后面一条废弃的地上沟床,有挑不完的沙。改土时全队老幼齐上阵,反正没别的活路做。

我的印象中,翻土块和改土这样的劳作,对提高作物的产量成效并不十分显著。比方说改土,因为是水田,费力拔气加进去的沙,翻耕两年就沉到底上去了,仍旧泥是泥,沙是沙。但那时的人不知道休息,更没有“休闲”的概念,上面则鞭子般抽着你,变着法子叫你不停地做,生怕你闲着,一年做到头还要叫你“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人们便只知道牛一般地埋下脑壳做、做。有时候别的队忙过一段放两天假,老实巴交的小河边的人也还是在做。

自然也有下不了地的时候,比方说下绵雨。但这也不得闲,你得在晒棚里撕包谷、抹包谷(也就是将包谷棒棒脱粒)。再不然就翻动保管室里的那些谷子,那多是全年的种子和饲料,怕它们因受潮发热而霉烂,由于地势低而潮湿,你得不厌其烦地把它们从楼下盘到楼上,从这边搬到那边。

那时候就是这样,怎么做,也还是个穷,弄不懂一年的汗水都流到哪里去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8/10 7:43:00 [只看该作者]

没有厕所太别扭,

而且工分也不够,

冬来翻土又挑沙,

实际结果汗白流。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