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即北宋至和三年,至今已有947年的历史。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总重量约7400吨。整个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方形,上层为八角形。塔身平面亦为八角形,塔高九层,五个明层四个暗层,外观为五层六檐。塔刹由基座、仰莲、相轮、圆光、仰月、宝盖、宝珠组成,直插云霄。木塔在设计和施工上匠心独具,结构上采用双层环形套筒空间框架。上层柱脚插在下层柱头的枋上,并向内递收,形成一层比一层小的优美轮廓。全塔在结构上没用一个铁钉子,全靠构件互相铆榫咬合。塔的暗层,内外槽柱之间的梁用斜撑连接,成八角筒式内外槽框架,增强了构件的整体性。全塔共使用54种不同形式的斗拱,种类之多,国内罕见,被世人称为“斗拱博物馆”。因此,应县木塔被古人誉为“远看擎天柱,近似百尺莲”。一层南北开门,四周设有回廊。塔内各层装有木制楼梯,游人可拾级而上。二层以上都设有平座栏杆,形成回廊,供游人凭眺。
——感谢贫农和赤医同学图文并茂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