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原创]山村吃肉记(下)


  共有94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山村吃肉记(下)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麻沙老农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35 积分:140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4/14 9:40:00
[原创]山村吃肉记(下)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8/20 15:31:00 [只看该作者]

 

         古人云:“肉食者鄙。”既然做肉食者不被人待见,不妨做个素食者。可是蔬菜的供应也令人困扰。“吃了上顿没下顿”是常用来描写万恶的旧社会,知青的大米是不成问题,村里稻田多,口粮充足。但是菜地却是要本人亲自打理,最好天天呵护有加。当地的谚语是:“菜地天天去,亲戚淡淡行。”多数知青是反其道而行之,不是一天打鱼,几天晒网,就是只问播种,不问收获。除了几个好仔(福州方言:勤俭之人),蔬菜基本自给自足外,多数人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有时只能用酱油拌饭。我们公社酱油厂用黄豆酿造酱油,师傅大概是半路出家,用一流的真材实料,却生产出三流的产品,酱油色浅味淡。不像今天的企业,不用一粒黄豆,就能生产出色香味俱全的产品,还要标榜是传统工艺天然酿造。不过,公社酱油厂的酱油衍生物——豆酱却质量上乘,所谓“上帝关上一扇门,同时打开一扇窗。”可惜知青中没人吃豆酱。甚至还有知青在无菜可吃时,边抽烟边吃饭,也算身处逆境时的一大创举。

      多吃了几次酱油拌饭,不由使人思绪飞扬,深切怀念家乡的传统美食。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福州菜是闽菜的主要代表。闽菜之首是如雷贯耳的佛跳墙,虽然全大队30位知青都来自榕城,但几乎没有人体验过佛跳墙的美味。因为在六十年代,佛跳墙只有百年老字号“聚春园”独家经营,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还要提前一周预定。非草根民众所能光顾。现在榕城大小餐馆都在烹制佛跳墙,其实基本上是挂羊头卖狗肉。

         知青S哥的老爸在民国时期,是省城老字号餐馆的老板。也许是家学渊源,他将佛跳墙的原料及加工过程娓娓道来,还如数家珍地说起省城的著名菜馆及传统名菜,大家听得馋涎欲滴,虽身不能至,实心向往之。尤其是佛跳墙的美味尽在各人丰富的想像中。

      知青T哥是书法高手,一手好字遒劲洒脱。有一天,他心血来潮,用粉笔在自家住房的板壁上大书各式家乡菜名,名列榜首的就是令人朝思暮想的佛跳墙。看着洋洋洒洒的一墙名菜,知青人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大家虽然不能亲口品尝,也算进行了一次精神会餐。在民间传说中,连出家人都经不起佛跳墙的诱惑,何况我们这些龙生虎猛的有为青年。后来驻队工作组同志也前来观看,这位土改干部很不以为然,而且眼光独到,作为阶级斗争新动向来看待,盖因知青追求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是也。

      可是T哥积习难改,对工作组同志的真知灼见充耳不闻。一次从福州探亲后回到山村,他兴致勃勃地说,回家期间,有一位朋友可怜他在山村近一年,嘴都淡出鸟来,请他到清真馆吃牛扒。他下午3点多就到位于闹市区的南街清真馆抢占座位,因为牛肉供应量有限,每餐仅供应一次,店内的餐桌坐满人为止,后面的顾客就不再供应,来晚的人只有干瞪眼的份。他绘声绘色地描述喝福建老酒,吃牛扒的全过程,怎不令大家心驰神往。

      有一次和T哥到38华里外的公社赶墟。看见食杂店的柜台里摆放着猪肉罐头,是上海产的梅林牌午餐肉罐头。据说午餐肉是二战美国大兵必备的军需品,以前从没有见识过,令人产生了无限遐想,破费钱财买了一罐回来。赶墟回到小山村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午餐肉罐头。期望值越高,失望也就越大。开启罐头后,让人热情骤减,和想像中的猪肉的美好形像相距甚远,就像一盒粉红色的面团,缺少猪肉味。对于食肉动物来说,实在是不过瘾。

      村里种植的油菜地面积有限(并非无地可种),菜籽油不够吃,需要猪油来填补,由于猪肉成稀罕之物,家家食用油捉襟见肘。为了节约用油,个别节俭农妇炒菜的方式极具创意:一只手握着油瓶,另一只手捏着筷子,把筷子慢慢伸进瓶口,蘸了一点油,小心翼翼地用筷子在锅底点了几下,如此二三次,就算放好油了。绝不肯直接把油倒进锅里,担心油倒得太多,今后的日子难以为继。

      有一天我的邻居家来了客人,邻居来找知青借油。知青普遍都拥有后方根据地的支援,存有“战备油”。但不见邻居拿装油的瓶子,正在疑惑,邻居手中现出一把汤匙,原来朴实的村民体谅知青的油来之不易,只借一汤匙的油。她满心欢喜地借到这一点点油,已经心满意足。因为她家里已吃了好几天“红锅”。所谓“红锅”就是一点油也不放,用木柴将铁锅烧得通红,再把青菜放入爆炒,其味道如何可想而知。

      隔壁大队还发生过这样的事:有一只老母猪,已经生过十几窝小猪,皮厚毛长、瘦骨嶙峋、面目可憎,在公路上蹒跚而行时,被车撞死了,主人将猪掩埋,没想到第二天所埋之处,只留下一个土坑,死猪不翼而飞。村民们一致认为是被嘴馋的人偷吃了。

     如果吃斋太久了,要想开荤,经过仔细回想,还有以下几种途径:

     “桑柘影斜春日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这是唐诗里描绘的农家乐。山村里也有类似的活动,全队男女老少欢聚一堂,共庆丰收,村民称之为“洗谷桶”。每年11月底秋收结束,把打稻谷用的谷桶抬到小河边清洗干净。象征所有的收成已颗粒归仓,一年的辛劳也有了回报。这一天全村洋溢着节日的气氛,队里要杀一只猪,村民用石臼舂糯米糍粑,还有家酿的糯米红酒,猪肉配糍粑就是山村的盛宴,可惜,像这样共享农家乐的喜事,每年仅此一次。

      如果遇到村民娶亲盖房这类喜事,主人是不发请柬的。不论何人,不管远近亲疏,只要奉上2元钱的红包,都可以不请自来,大摇大摆地去赴宴。菜肴虽然不太丰富,都是地道的农家菜,但至少能让人开开荤。

      还有一种开荤的场合是有幸参加公社或县里召开的会议,这种场合本来属于大队干部的专利,知青偶尔也能轮到。例如县里召开知识青年代表会议,非知青出席不可。有一年,县里召开“知青学习毛著讲用会”,每个大队派一个知青代表参加,我也有幸忝陪末座。会议地点在水吉公社,条件很简陋,大家睡地铺,饭桌由两张课桌拼成,大家围成一圈,站着吃饭。但也能吃到几片猪肉,还能有工分进帐,所以不仅无人抱怨,反而人人心中窃喜。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村周边是绵延不断的群山,在飞禽走兽中个头最大的是野猪。村民家里多有土枪,他们称为鸟铳。但村民似乎缺少尚武精神,鸟铳多是锈迹斑斑、落满灰尘。只有一位年已六旬的老汉与众不同,他是村里唯一住茅草房的,经常脚穿草鞋、肩扛土枪、带一只狗,上山打野猪。因为总是空手而归,村民们用嘲笑的目光注视他的举止。因为打野猪一般是集体狩猎,五六支枪七八只狗,对野猪进行围剿。这位老汉却是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知青倒是希望他狩猎有所斩获。终于等到时来运转的一天,他兴冲冲地跑回村里,让人帮助上山抬野猪,野猪有100多斤。老汉满脸通红地向大家报告,如何与野猪斗智斗勇的过程,一边出售野猪肉。有的村民将野猪肉和海带一同煮,也算是山珍海味了。

     我在山村时,曾到相距10华里的华侨农场买了一把汽枪,拿着汽枪在村头村尾转悠。小鸟们似乎很有灵性,看到拿枪的,恐非善良之辈,立即展翅高飞、逃之夭夭。但也有几只不幸的小鸟成了盘中餐,其实这些鸟肉形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聊胜于无而已。

      至于在乡村到处可见的散养鸡鸭,有人总是把知青和它们联系起来,好像知青都是鼓上蚤时迁再世。实话实说,确实有人身手敏捷地干过这类事,但毕竟是少数。不过,知青的原则是有福同享,吃独食是很可耻的事,因此没有亲手抓过鸡鸭,但是分享过用不正当手段弄来的鸡鸭的知青却不是少数。知青还有一个原则:兔子不吃窝边草。本村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怎么能让他们蒙受损失。

      生存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哪个更重要?管仲先生有句名言:“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此言不虚也。而西方心理学家马洛斯先生的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5种,从低到高逐级递升: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只有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

      看来古今中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知青实际还处在追求最低层次的需求,想要做到自我尊重,还是有心无力。用贫下中农的语言来形容就是:“顾得了肚皮,就顾不了脸皮。”

      民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30年的变化是如此之大。改革开放30年,最显著的变化有目共睹:由原来的物质匮乏、节衣缩食转变为现在的市场繁荣、丰衣足食。人们不是盼望吃猪肉,而是想如何少吃一点猪肉,以保持健康的体形。农村也今非昔比了,一家养数百只猪,是稀松平常的事,何愁没有肉吃。

      我和80后、90后或蛋蛋后的青少年说起当年肉食匮乏,他们仿佛有隔世之感。而且在他们眼中,你们这些知识青年几乎就是特二青年。双方毕竟相差了几十岁,中间有N条代沟。

      抚今追昔,感慨良多。如今山珍海味品种繁多,有钱人还要追求所谓燕鲍翅,但令我至今念念不忘的美味,还是知青美眉煮的红烧猪肉。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千帆过
  2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优秀版主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6300 积分:35486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8/10/28 10:4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8/20 22:21:00 [只看该作者]

   麻沙老农的笔下再现了当年粤北山村的情景。虽说是写的山村吃肉记,却只有一年中寥寥几次吃上那么星星点点的肉,更让人对那年那月记忆尤深。好文笔,拜读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枪神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6024 积分:32023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0/6/3 21:0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8/21 7:47:00 [只看该作者]

那个年代是一切物资匮乏的年代,要吃点肉是非常难的事,如我们插队的时候,别说吃肉,就是吃青菜都是一件困难的事。即使上水利工地要想吃肉也是很难的事,71年8月至72年1月,我去修水利,在那期间每人每月2两肉,而且是规定了日子,所以大家都急切盼着那一天的到来。为了能达到平均,那肉拿回来不是切了炒菜,而是按人头数切成片,煮熟后吃饭时每人一片。


我喜欢枪,喜欢军队的一切,我愿和热爱军队的人交朋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8/21 8:05:00 [只看该作者]

无肉只吃酱油饭,

写菜抽烟也解馋,

开会有得狩猎差,

如今变化太全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