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延河水 → 9.生活纪实


  共有93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9.生活纪实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树人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11 积分:154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3/6 6:34:00
9.生活纪实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8/26 11:21:00 [只看该作者]

 

往 事 如 烟

作者:张树人

 

九.生活纪实

 

在乡下生活比不得在城里,生活条件特别是卫生状况相比要艰苦得多。记得上个世纪60年代末,我们插队那个时期,虽然多数市民亦属生活艰难,经济拮据,但是毕竟是在城里居住,且由于政府多年来宣传“除四害,讲卫生”,组织灭蚊蝇,灭鼠灭蟑等活动,使得人们多少还是有些卫生意识,养成了一定的卫生习惯,平时也就比较注意讲卫生。此外,城市么究竟还是政府建设投资和管理的重点,因此城市里的卫生状况相比农村来说还是要好得多。

回想1958年9月,我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校就要求有几样东西是必备的,其中就包括水杯,口罩和抹布。水杯必须有水杯套以便挂在书包带上,口罩是用于防止流行性感冒交叉感染的,抹布是每天上学时擦桌椅和值日时清扫卫生用的。学校里那会儿经常安排讲授卫生常识课,有时还组织观看介绍卫生知识的宣传片和记录片。上课期间时不时要求学生伸出手来,老师挨个检查是否洗了手和剪了指甲。学校还常常号召学生打苍蝇,打死苍蝇后放到一个小瓶里,拿到学校交给老师看看谁打的数量多。我那时候是在展览路第一小学上学。有一年,记得好像是开春的时节,地已经解冻,天气也逐渐转暖了。老师带着我们在学校篮球场东南侧的一间厕所周围,挖开地面仔细寻找苍蝇的蛹,然后归拢起来处理掉。那时候,不光是学校,社会上各个单位和街道都是如此。

到了农村后,由于生活艰难加之条件所限,小子感受到的卫生状况就差多了。先说说那茅厕,待亲身经历和体验过之后,谈及印象时,我等无不慨叹“茅厕”二字实乃贴切。所谓“茅厕”完全是胡乱用些秸秆茅草之类围出个空间,且绝大多数茅厕甚至连个顶棚都没有。茅厕内部仅是在地面挖个坑,再放两块脚踏板而已。为方便如厕,好一点的就在茅厕内外地面上好歹放上几块石板,以备雨季时地面泥泞踩着方便且不致滑倒,仅此而已。而且,此等茅厕需要经常和及时清理,否则冬季还好些,夏季暑热蚊蝇蛆虫孽生横行,此时如厕不胜骚扰,且厕内污秽几无下脚之处。有时候厕内无人时,竟偶有那乡民看家护院的狗趁机进入,饱餐一顿后扬长而去。难怪小子曾阅读野史杂文曰:狗改不了吃屎,方知乃源自于此。

我等知青在农村如厕,自然入乡随俗,与那乡野村夫并无不同甚或过之。逢居舍期间遇有豪雨时,鉴于茅厕通常远离住室十余米,所以我辈知青必欲小解时绝不披蓑衣或撑雨伞,乃将头探出户外窥视周围无人,迅即就着门缝解决在雨地里。待雨过天晴后则踪迹皆无,心中亦觉快哉。逢到外出或到地里干活,那就无所谓了,随便找个背人处或在庄稼地里就解决了。在乡下,阁下可畅快行事,绝无不许随地大小便之类的警示用语。当时由于条件所限,我们经常就近劈个玉米叶子或找块鹅卵石,土坷垃,秫秸杆之类权当手纸用了,并无觉得不妥,在当时亦属平常司空见惯。

依当地的卫生条件,蚊蝇自然少不了。相比之下蚊子还略少些,主要是因为山区早晚温差较大,即使是暑热时期,夜晚依然气候较凉不适于蚊虫活动,所以感觉会好很多。而日间苍蝇则无处不在,猖獗异常,令人不堪滋扰。有一次,恰逢我们知青点包饺子。之前,因舍内苍蝇萦绕,虽奋力扑杀却仍未见数量减少。眼见那苍蝇滋扰肆无忌惮,我等个个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于是愤然取出那农药敌敌畏来,沾湿了若干布条悬于舍内和门口。过不多时果然立见奇效,但见那苍蝇鲜见幸免,个个摇摇晃晃从空中跌下来即时毙命,屋内苍蝇顿时绝迹。我等见到此景无不心中畅快,随之悉心将那掉下的苍蝇逐一捡净,方才继续包起饺子来。说来也蹊跷,明明我们已经认真挑拣了,但是当我们把饺子煮熟开始吃的时候,还是发现若干煮熟的饺子里有死苍蝇,你说怪不怪呢?即便是如此,我们依然全无忌讳,只是把发现的苍蝇检出,仍然把饺子吃掉。苍天呐!可怜我等实在是肚里缺油水啊,好不容易包顿饺子,又有谁舍得扔掉,甚或是有条件挑三拣四呢?

蚊蝇倒还罢了,最可恶的当属那虱子和跳蚤了。虱子在当地很普遍,我等躲无处躲藏无处藏。社员们在地里劳动闲暇休息时,但见那男社员将褂子一脱,光着膀子在那衣缝中,或低头扒开裤腰的褶皱中,细细寻那虱子或虱子卵,寻着时则必用指甲掐出声响来。女社员则另有一番风景,恰似那猴子一般,一个给另一个在头发中寻虱灭虱,忙的不亦说乎。我等知青虽格外小心但亦不能幸免。记得插队第二年十月份的时候,我曾回京一趟,母亲将我全身的衣服扒下拿去洗涤,但见那短裤裤腰处和背心衣缝处密密麻麻全是虱子的卵。看至此,母亲怆然泪下索性将内衣扔掉了,可见我辈历经此等磨难已然见怪不怪何等麻木了。看官看至此必会问及,难不成就没有根治之法么?其实我等当年插队时年龄并不大,小则十六,七岁,大则也不过十八,九岁而已,每天劈柴挑水,洗衣做饭,田间劳作,疲惫之至哪里还顾得其它。即便如此我等亦采取了不少办法,尽管这些办法在今天看来或幼稚未脱或危险之至。为防范虱子,插友间闲聊时曾相互交流经验,或有人突发奇想献计曰:何不试一下裸睡?我等闻听后颇以为然,晚间入睡前将浑身衣服连带内衣裤全部脱下放入一个篮子里,然后站在炕上伸手将篮子挂到房梁上,入睡时身上一丝不挂想必那虱子自然无处藏身,你说是否可笑呢?亦有那知青使出奇招,将那衣服河水中洗净后备好,另取一盆倒入适量清水,拿出敌百虫溶液滴入少许,然后把已洗好的衣物浸入溶液中并不拧干,直接取出晾晒即可。你说经此法处理过的衣物穿上后是不是会有些危险呢?此等方法,我在农村时曾多次采取,毕竟情况好了很多,具体到身体是否受到过什么影响也就无人查考了。

到了晚间我等采取今人唤之为裸睡的方式休息,虱子自可暂避一时,但是跳蚤却又令人无处躲藏。跳蚤这东西只要有一只,就足以很快咬你一串儿包,着实令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待终于按捺不住愤而爬起点亮油灯,掀开被褥细细查找时,却又踪迹皆无。原来这跳蚤个小体轻,极善于跳跃,试图在昏暗的油灯下发现跳蚤,不啻于痴人说梦。也是天无绝人之路,有那同队老乡传经送宝,言曰:可用六六六粉一试,如此这般如何如何。我等闻之喜上眉梢,回屋后即如法炮制,取出手绢一条,包上些许六六六粉再将手绢系好备用。待到晚间入睡前,将那内装六六六粉的手绢包儿在毯子上均匀的掸一掸,自然会有少许细细粉末落到毯子上。掸毕入睡后,果然安然无恙一夜无事,方知此言不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