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找到了王建华主席赠送我的《京津知青在武乡》一书,希望能从中找到一点线索,先大概浏览了一下,在此书中知青的回忆文章里,没有一篇在槐树烟村插队知青的回忆文章。我又仔细地从前往后看书中的文章,在老周的《插队知青在武乡情况回顾》文章里,我突然看到了有赵荣英的信息:“……如有在武乡先有了工作单位后又结婚的,如赵荣英……等。”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顺着这条线索,我想如果赵荣英要是嫁在当地或村里,村里人应该知道她的情况,即使现在全家人回到北京,她也应该与村里有联系,毕竟她的孩子们的籍贯是槐树烟,肯定和老家有来往,顺着这条线索,我再次拨通了魏凤仙的电话,将这一信息告诉她,让她问一下村里人,看赵荣英是否嫁在村里还是附近村里,因为知青与当地人结婚的很少,全县也就是屈指可数的几个,在当时是具有影响的。一说这情况,村里的人就应该对赵荣英有印象,这样就能访到赵荣英或她婆家人的情况。然而,等待是最煎熬的,我把得到的信息反馈给王洁大姐,对她来说,真有点迫不及待,她给我回忆起当年在槐树烟村里插队时的情景,她曾受到了村里大娘的照顾,感受到村里乡亲们的淳朴,至今还记得当年在村里吃老乡们给他们送的杏和核桃,记得村里的房东郝大娘,还有当年的村支部书记志清、还有炎英大姐、兰英大姐,还有……她还回忆起劳动之余在田边给老乡针灸的事.还回想起在村里吃老乡做的“持(chi)的”捞饭和疙瘩菜汤(当地饭的名称),她特别感谢村里的乡亲对她们这帮知青的关爱和照顾。
隔了几天,好消息来了,魏凤仙通过打问村里人,终于问到了赵荣英在北京的电话号码。
…… ……
当我听到王洁大姐说,她已经和赵荣英通电话了,并相约了见面的时间,我能想象得出,对于他们姐妹来说,40年后再重逢,“穿越”到当年,想说的话太多太多了。
我为他们能取得联系而感到欣慰,非常感谢提供线索的朋友们,由此想到,人们应该珍惜每一天的生活。回忆是美好的,“穿越”是幸福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