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难忘的离校场面


  共有160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难忘的离校场面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梧桐树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9337 积分:51015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10/21 21: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13 14:09: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槐乡在2008-11-12 18:55:36的发言:

现在想想离校的场面,我感觉是模模糊糊,懵懵懂懂,可能是没有父母的关系,只有年迈的姥姥领着幼小的妹妹送我到学校,然后我就上车走了。不像楼主感触那么深,现在想起来是不是觉得傻呼呼的。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不是傻呼呼的。那时的人都已经麻木了。从国家主席到开国元勋,从知识分子到贫民百姓。都被一种......统治着。......挥手我前进!就是这样。

       你的姥姥,当时一定很痛苦,很无奈。而你的妹妹,我想她觉得一定很好玩。准在想:我什么时候,也和姐姐一样,到广阔天地去,大有作为那?单纯幼稚的小妹妹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梧桐树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9337 积分:51015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10/21 21: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15 17:20: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千帆过在2008-11-15 16:41:05的发言:

梧桐树:你说得既深刻又准确。只有经过那个年代的学生才会有如此深刻的感受。因为从那时起中国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几乎就成了空白,其影响已经不是一代人的事了......。

             后患无穷。咱们都是过来人,所以“心有灵犀一点通。”
       我多次说过:但愿这种事不要再发生了。那么当年我们那一代人的牺牲,就是值得的。才能真的做到无怨无悔。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梧桐树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9337 积分:51015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10/21 21: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16 14:49: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槐乡在2008-11-15 18:41:25的发言:

朋友:您说的太对了,感动,谢谢!

              你我都是过来人。所以能够想到一块。说到一块。不知小妹妹,下过乡吗?
        但愿别像你我一样。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梧桐树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9337 积分:51015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10/21 21: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16 15:05: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莫旗知青在2008-11-13 22:44:03的发言:
       支边,当时在衢县是一件大事,5月18日出发那天,欢送队伍从衢一中大门口一直排到火车站,我们这118名支边青年胸前戴着大红花,整齐地走在欢送人群中间,边走边高呼口号:“坚决响应毛主席号召,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保卫边疆,建设边疆!”欢送人群也不时高呼:“向支边青年学习!向支边青年致敬!”口号声此起彼伏。军乐队奏着国际歌和文革歌曲,当时的气氛热烈而庄严。不知为什么,我却有一种特别悲壮的感觉。但谁也没想到,当时迈出的这一步,竟改变了自已一生的生活道路。
    在金华完成集结后,5月20日一列载着1261名浙江支边知青的专列正式出发。行至杭州,站台上人山人海,红旗簇拥,锣鼓喧天,浙江省革命委员会负责人和杭州市民到火车站送行。后来发现,专列每到一个大城市,都有欢送人群在车站迎送、慰问。5月24日,专列到达黑龙江省讷河县,我们改乘汽车,过了嫩江渡口,就到了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首府尼尔基镇。
    难忘的支边场面。

             “莫旗知青”的根找到了。你从山清水秀的江南,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到了一年之中,有半年冰天雪地的祖国北疆,插队落户。真是不易啊。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