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3日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之说。九是阳数,故重九亦叫“重阳”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又被称为“老人节”,这首先是一个敬老的日子。为什么重阳节包含着敬老的内涵呢?在民俗观念中,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地方把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敬老的传统诞生于漫长的农耕社会,那时生产生活经验主要靠时间的积累,老年人往往比年轻人更有经验,年长者受到更多的尊重。
在现代信息社会,科学技术一日千里,年轻人更易接受新事物,更适应社会的未来,如果因此就淡漠了敬老的传统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我们的前辈创造的,我们取得再大的成就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获得的,我们应该永怀感恩的心。
古代中国人喜欢登高,登高必要发思古之幽情,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不禁“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王勃面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知盈虚之有数”,最后发出:“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的感叹。
杜甫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感受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峰回路转;左思“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是何等的豪迈;王维更是留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绝唱。
在秋高气爽的日子,登高仰望天上的流云,俯瞰江河大地,想一想过去,想一想未来,胸襟会变得开朗,志向会变得更加高洁,正所谓“沐春风神飞扬,临秋云思浩荡”,重阳节又是一个娱目骋怀的日子!
古人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
明清时,北京地区登高颇盛,《燕京岁时记》云:“京师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提壶携楹,出都登高。南则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北则蓟门烟树、清净化域等处,远则西山八处。赋诗饮酒,烤肉分糕,询一时快乐也。”
不论文人百姓,都喜欢登高后在山上野餐、烤肉食用。有些贵戚富家则带上幕帐、烤具、车马、乐器,登高台、土坡,架起幕帐、桌椅,大吃爆烤羊肉或涮羊肉,并唱戏奏乐,听歌看舞。在玉渊潭钓鱼台等处,也集中了不少登高之客,故宫御花园里也有登高之山。
人到老年,阅尽沧桑,如长江入海,恬淡浩瀚,境界阔大,这不也是中青年在登高远眺时所能感悟和礼赞的境界吗?所以,重阳节敬老与登高两个主题又是和谐统一的一个大境界。
祝全国所有的老人重阳节快乐!祝全国的所有的老知青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