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林小仲《梦随风万里》文摘之三十:访妈妈的母校南京金陵女大


  共有68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林小仲《梦随风万里》文摘之三十:访妈妈的母校南京金陵女大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林小仲2008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33 积分:1300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11/4/19 10:11:00
林小仲《梦随风万里》文摘之三十:访妈妈的母校南京金陵女大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0/19 9:55:00 [只看该作者]

 

林小仲《梦随风万里》文摘之三十:访妈妈的母校南京金陵女大

 

        23. 访妈妈的母校南京金陵女大

 

南京是六朝古都,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南京虎踞龙盘的气势所顷倒。北宋名相王安石的词《桂枝香》,被誉为金陵怀古之绝唱。这阕词是这样描述南京的,“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掉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9824月,我到南京出差,在江苏团省委青工部部长周同立等人陪同下,到南京无线电厂、仪征化纤工业总公司等企业调研共青团工作。共青团在江苏的大中型企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组织健全,活动有声有色,给我留下了颇深的印象。

我对南京有一种天然的情感,因为南京是我爸爸和我妈妈相识、相知、相爱的地方。

1946年夏天,我妈妈从重庆南开中学毕业,她考上了著名的教会学校、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外语系。18岁的她告别了生她、养她的四川,告别了长江、嘉陵江两江相汇处的山城重庆,只身一人带着干粮、行李乘船从重庆顺流而下,她浏览着长江两岸的风光,体会着古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经过几天水路奔波,她终于到达南京,走进了金陵女子大学的怀抱,她在这里读书一直到1949年人民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她在那里同爸爸一起考上华北人民革命大学,一起考上北京外语学院,一起到北京投身革命。

为了这段珍贵的历史,我早就想来看看古城南京,看看妈妈年轻时生活学习的地方。利用在南京出差期间的一个星期天,我谢绝了团省委青工部要陪我出去走走的盛情,独自一个人乘公共汽车,沿着长满法国梧桐树的南京街道找到了原南京金陵女子大学,现南京师范大学的校址。步入学校后马上被这座中国古典园林式的学府所吸引,品字形的三座绿色琉璃瓦、中式飞檐大屋顶的教学楼映入眼帘,院内花木繁茂,曲径通幽,满眼碧绿。校园内的小山上鸟语花香、林木成荫,绿草宜人。主楼后面的池塘中,睡莲娇媚,荷花争妍,鱼如穿梭。

我妈妈在这个学校里生活了三年。那时的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在她们的校长,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女教育家吴贻芳女士(解放后曾任江苏省副省长)的精心治理下,为国家培养了很多人材。如今金陵女子大学在南京、北京、上海,乃至美国、加拿大都有“金陵女子大学同学会”,用桃李满天下形容金陵女子大学是当之无愧的。她们的老校长吴贻芳女士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这座学校,献给了她的学生们,她一生没有结过婚,而她的学生们都是她的孩子,记得每当妈妈提起她的校长,都充满敬重和感激之情。

我妈妈胡文鸾在这个校园里认识了我爸爸林诗仲。抗日战争胜利后,我爸爸怀着报国、求学的目标从新加坡回到祖国。我爸爸的英语很好,也许那和新加坡长期被英国人统治,新加坡学校重视英语教育有关,而我爸爸确实又很有语言天赋。我爸爸回到祖国后,看到的是国民党政府黑暗腐败,民不聊生,内战越打越大,年轻的他对时局很是忧虑,当时他很希望能多读点书,多学些知识,以便日后报效国家。由于从小生长在新加坡,他的国语不是很好,便想出一个主意,在南京的报纸上登了一则征求国语补课老师的广告。

我妈妈在南京读大学,学费来源主要靠她姐姐、姐夫。那时她大姐胡文鸿、大姐夫唐嘉衣已从南京中央大学毕业,大姐夫还被保送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完硕士后返国,后在国民党政府的交通部做工程师。风雨飘摇的南京政府在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中惨败,国民党军队主力大部分被人民解放军消灭,南京政府慌忙拼凑军队布置长江防线,以阻止人民解放军过江,在那个时局下谁还顾得上公务员们的工资。我妈妈的姐姐、姐夫经济困难,我妈妈的日子自然也不好过,妈妈无意中看到了我爸爸的征师广告,欣然应允,没想到这一戏剧性的相识,竟使他们相知、相爱并走到了一起。

我妈妈当时不顾她姐姐的反对,爱上了从新加坡回来一无所有的爸爸。我妈妈在金陵女子大学品貌出众,妈妈的许多同学、朋友都认为我爸爸配不上她。我爸爸那时很有契而不舍的精神,他不顾妈妈的反对,常跑到金陵女子大学找妈妈,有一次爸爸和妈妈在教学楼门口说话,恰被校长吴贻芳撞到,吴校长不满意地批评妈妈怎么能在这里聊天。妈妈后来回忆,在中山陵、在玄武湖、在鼓楼、在秦淮河畔、在南京美丽的林荫道上都曾留下他们美好的时光,那年我妈妈二十岁。可爱的南京古城留下妈妈金色的学生时代。后唐风流天子李煜离开南京后写下许多千古传诵的名篇,其中有“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还有一阕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衫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摸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些美丽的诗词,无论用来感叹失去的江山,还是依恋失去的青春都再贴切不过了。我有时读着这些诗句,似乎觉得是在描述爸爸和妈妈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不知为什么,我漫步在金陵女子大学的校园里,我怀着敬仰之情伫立在吴贻芳校长半身汉白玉雕像前,我感到妈妈母校的一草一木对我来说都是那样的亲切。原南京团市委书记,现南京市教委主任徐传德在夫子庙请我小酌时对我说,“你不应该是北京人,你应该是南京人”。也许他说的对,南京这座美丽的古城曾孕育了我。

我深深地热爱着南京,不仅因为它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不仅它有巍巍的钟山、长虹般的大桥、雄伟的中山陵、悲壮的雨花台、多情的十里秦淮,更因为我的父母在这里有一段不解的情缘。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林小仲2008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33 积分:1300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11/4/19 10:1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0/19 9:56:00 [只看该作者]

 

                                 24. 中国青企协的“黄埔一期”

 

198524日,团中央成立了“中国青年企业管理者协会”,后改名:“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简称“青企协”。

团中央第一书记胡锦涛和团中央书记处的书记们对青企协的组建十分重视,书记处会议研究青企协的章程和组织建构,寄希望青企协能成为培养青年企业家的摇篮。

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张宝顺任会长,团中央青工部部长李冰任秘书长。从此青企协成为共青团联系青年企业家的桥梁,成为共青团为经济工作服务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

青企协成立后所做的一件大事,是由团中央和国家经委于1985320日,在北京联合举办“青年厂长(经理)企业管理研究班”。国家经委副主任张彦宁和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张宝顺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受团中央青工部的指派我担任了这个班的班长。

这期培训班是青企协的第一期厂长(经理)研究班,后来每年一期,大概又办了十几期,所以我们戏称第一期班为青企协的“黄埔一期”。一期班有近70人,其中有来自全国二十七个省、市、自治区的六十一名青年厂长(经理)和五名团省市委青工部的干部。

这个班的组织工作由国家经委经济干部培训中心和团中央青工部负责。经委经济干部培训中心负责教学和请专家讲课,我则负责组织工作,还请北京团市委帮忙专门从北京仪表局团委、北京一轻局团委借了两位团干部到班里协助我工作。

培训班的学习和住宿地点选在了位于北京花园村的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为期四十天的培训班,安排正式课程十二讲,专题报告和经验介绍八次,录音报告二次,外籍专家讲学三次。在办班期间,学员们还参加了专题讨论和经济交流,并与国家经委企业局、法规局的有关领导进行了座谈,对经济体制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通过四十天的生活、学习,我们结识了一批企业界和共青团的朋友。

国家经委经济干部培训中心的负责人李铁城教授为办好这个班花费了很大精力,这个七十人班的学员中,既有来自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也有小型集体企业、县办企业的厂长、经理;既有大学毕业有技术职称的干部,也有文化程度较低的干部,这些都为办好这个班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为此在课程调整,因人施教和个别辅导方面,李教授和培训中心的其他老师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为保证一期班的教学质量做出了贡献。

回想青企协“黄埔一期”班,我很感激已在几年前病逝了的吴全民。吴全民当时任北京团市委青工部部长,我们这个班在北京办,他帮了我很多忙。如全班到当时在北京很有名气的北冰洋汽水公司、北京内燃机总厂等单位参观考察,全班到北京密云水库郊游,他都跑前跑后帮助联络,那时办班没有什么活动经费,全靠全民利用他在北京企业界的关系促成了这些有意义的活动。吴全民任北京团市委青工部长期间与团中央青工部保持了非常密切的关系,他是我很要好的朋友。后来我调中日青年交流中心,吴全民调康乐宫、调北辰集团,我们还经常保持来往,但很难让人置信的是我这位忠厚、善良的同学,却英年早逝,过早的离开了我们。

  邓川也是我同学中一位很要好的朋友,他当时任四川团省委青工部部长,现在在四川成都市任市委常务副书记,他是我的四川小老乡。当时的西北、西南几个省的学员是一个组,这是我们班里一个非常有活力的群体。西安印染厂厂长夏勤生、兰州蓝星清洗剂公司总经理任建新、成都水表厂厂长孙大国、泸州团市委副书记刘扬都是一批年富力强,有才华的管理人才。其中“蓝星”的任建新后来成为中国企业界的一颗明星,现在他的分公司遍布大江南北,成为一家颇具实力,高科技多元化的集团公司,也算是我们“黄埔一期”同学中的骄傲。

我们班的颜跃民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他在湖南省娄底市一个企业任厂长。由于他加强管理力度曾使那个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但又由于他的管理手段和处理问题过于简单,他本人上下左右关系紧张,企业内部矛盾重重;他自己也常处在一种沉重压力造成的烦恼和惊恐之中。有一次全班学员座谈如何强化企业管理,我们这位颜厂长一番高论使全班同学惊愕不已。颜跃民用他那带有湖南乡音的普通话说,我加强工厂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加强工厂保卫科的力量,给他们增加编制,配备器材,我把保卫科设在厂长办公室对门,原来这就是他加强企业管理的方式。颜跃民确实为娄底经济振兴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当地党团组织也给过他许多荣誉,但他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办法也为他带去不少烦恼和无尽的麻烦。青企协、团中央的领导此后多次为他的事情出面帮忙。记得若干年后我在深圳工作时,无意从街边一张小报上看到:“娄底市人大代表颜跃民被公安部门非法拘禁”的报道,真不知道我们这位“黄埔一期”的同学何时能摆脱他多灾多难的命运?

在我们“黄埔一期”班中,女生很少,而全班年龄最小的是我们班的小妹妹赵颖。赵颖参加研修班时才二十岁出头,你可别小看了她,这位杭州姑娘毕业于上海华东纺织学院,21岁便成为有七千职工的杭州国棉二厂的副厂长,而且她分工负责的是全厂的生产。这位指挥七千职工生产的小女孩,为人热情开朗,班里有什么事情找到她,她都乐于帮忙。多年来她一直对班里同学的事情非常热心,现在她在纺织部大楼中的一家公司当总经理,事业有成,还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

我们班还有一位河南安阳制药厂厂长陈超,当时他年轻,有很多荣誉称号,后来却因经济问题落马。我们班的李闯,也曾是沈阳企业界的风云人物,曾被团中央评为全国优秀青年企业家,受到国务院总理接见,但终因经营失误,从企业家队伍中悄然退出。

我们班里另外一位好友深圳免税企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卢健民,是我最早接触到的来自经济特区的企业家。他聪明能干,身上还有一股书生气,西装革履,风度翩翩,他的企业家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但他靠自己的为人和实力,在事业道路上脚踏实地的耕耘,如今他工作很开心。

班里有几位县城来的企业家,记得有一位叫马波的厂长。他告诉我在黑龙江省他那个县里,从副县长到各科局,到公社都有他的亲戚朋友,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多年过去了,不知道我这位酒量、饭量都很大的同学马厂长,现在怎么样了?还有一位河北来的厂长,企业规模不是很大,效益也不算很好,但架子却很大。在北京学习期间,他把司机、秘书都调来,司机除为他开车外,还负责给他倒洗脸水、洗脚水,据说早晨刷牙时,司机还要为这位厂长大人将牙膏挤好,秘书则是专门调来为他完成作业和论文的。当时我听到这种情况后专门找他严肃地谈了一次话,也许是我过于不客气,我们的谈话不欢而散,在后来的年月里我们也再没有联系。

我们班的另一个明星人物叫刘扬,一个长得很帅气的小男孩。那时二十几岁的他已是四川庐州团市委副书记,春风得意,他在班里人缘很好,管我叫班长的时候,总是用四川话拖着个长音。他很活跃,歌唱得不错,我们班参加团中央在人民大会堂的青年先进人物表彰会时,几百人站在集体照相的架子上等待着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时,他站在我们班前面指挥我们班70位厂长(经理)的合唱,居然声音和气势压倒了旁边的几百人的合唱。刘扬是位很能干又很称职的团干部,后来他去海南搞房地产,曾红极一时,收益颇丰,后因国家调整房地产政策,一夜之间,收益灰飞烟灭,现在他在成都国展中心任常务副总经理。

举办青年厂长(经理)企业管理研究班,这是共青团历史上的第一次,国家经委经济干部培训中心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张宝顺和青工部部长李冰为办好这个班做了大量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发现青企协举办青年厂长(经理)研究班的意义远远不仅在办班的本身。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0/20 9:13:00 [只看该作者]

深爱秦淮南京城,

父母相识相恋成,

难忘青协第一期,

众多心血浇灌盛。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