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今天刚上中国知青网,故还不能成为会员,担如能看到我们的《 第 二 故 乡 行》别忘了通知我们参加北京电视台的知青活动。
2003年的国庆黄金周过去了。我们六名60年代的北京知识青年(李晓玲.冯强. 张淑敏.王美兰.姜彩莲.石岱娟)利用这一假期奔赴山西省永济市张营镇张营村看望老房东,看望我们第二故乡的父老乡亲。山西省永济市张营镇张营村是我们曾经学习、锻炼、生活过的地方。1968年我们响应党的号召来到这里插队落户。1974年-1975年又相继离开这里返城。自离开至今的漫长岁月里,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大家想回又未曾回去过。如今,我们之中的大部分同志已退休,有了充足的时间,才使我们这次的第二故乡行得以成行。10月3日我们到达永济市的当天,受到了永济市有关领导的热情接待,并亲自派人派车于次日清晨陪同我们前往张营村。
天公不作美,十年九旱的黄土高坡恰逢45年以来未曾有过的绵绵秋雨,整整下了一星期仍未见停。通往村里的道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汽车在风雨中前进,经过近2个小时的颠簸,艰难跋涉,终于顺利到达张营村口。一进村,村干部一行人早已冒雨在村口等候多时,手里为我们每人准备了一双雨鞋和一把雨伞。当我们从他们手里接过雨伞时,一股暖流传遍全身。“久别重逢的亲人啊,我们回来了,我们看你们来了!”
一阵寒喧过后,村党支部书记亲自带领我们走街串巷,边走边如数家珍般地向我们一一介绍改革开放后,村里发生的巨大变化。村里的路多了,宽了。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有的户还盖起了二层小洋楼。历史遗留使用的深水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家家户户用上了清凉甘甜的自来水。大马车、拉拉车没有了,一辆辆崭新的汽车、摩托车、拖拉机停放在道路旁和庭院前。乡亲们个个穿戴干净整齐,姑娘们衣裳鲜艳入时,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祥和的微笑。大爷、大妈听说我们回来了,纷纷放下手里的活计,走出家门,迎候我们,老远就向我们打招呼。握着乡亲们那粗壮结实的双手,看着他们那满头白发,30多年的往事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在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也就是在他们父母般的关怀和照顾下,我们才闯过了下乡后道道难关,使我们茁壮成长起来。这里曾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洒下了我们的汗水,奉献出了我们宝贵的青春年华。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屋一舍是那样的亲切熟悉。······随后由村干部带路,各自回原生产队看望当年的老房东。大家围坐在炕头上拉家常,话友情,忆往事,谈社会,谈农村土地承包后收成,谈改革后生活水平的提高,提村里今后发展致富的建议。欢声笑语不断,浓浓亲情暖心头。中午时分,村干部、老房东及乡亲们与我们欢聚一堂,共进午餐。我们衷心祝愿乡亲们健康长寿,幸福美满。同时祝愿张营村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一天的走访活动结束了,在返回市里途中,我们个个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这次第二故乡行,使我们再一次体会到了父老乡亲亲人般的温暖,看到了家乡巨大的变化,同时也看到了其建设中的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思索,在寻找帮助家乡发展建设的途径和办法,我们决心为把第二故乡早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农村而贡献我们微薄之力。
北京六名老知青
二OO三年十月八日
看水要看黄河水 登山要登五老峰
滔滔黄河入海流 人生辉煌到顶峰
看寺要看普陀寺 登楼要登观确楼
天下情侣成眷属 事业更上一层楼
游西厢 看铁牛 登观确楼 上五老峰 观万古寺 揽黄河情
一楼-观确楼 二寺-普陀寺 万古寺
三故里柳宗元 顺都
四铁牛 五老峰 2003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