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一言难尽说下乡


  共有310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一言难尽说下乡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小五
  2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74 积分:1177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11/20 16:3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28 15:07: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梦回太行在2008-11-15 19:59:56的发言:
 

 " 最亲密的伙伴是那小小的虱子、跳蚤,无明无夜厮守在身上,悄悄地吸吮着我们年轻而新鲜的血液。"

我们最亲密的伙伴是臭虫,大的有指甲盖那么大.这些小东西猴的很,灯一开,你准找不见它们,刚关上灯,立马咬得你浑身火烧火燎的又疼又痒.后来俺想出一高招:睡觉前把别针(不能用针,太危险,容易扎到自己)放在枕头下边.感觉到咬了,开灯,掀起枕头就能看见一群臭虫全在这藏着呢,拿别针一个个的扎吧,跟穿糖葫芦似的,特解气.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大灰兔
  2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66 积分:1587 威望:0 精华:8 注册:2008/11/20 22:2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28 21:26:00 [只看该作者]

小五,你讲的太肉麻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我们插队时,因为冷,破床上铺了好多稻草,招来了大批的跳蚤。跳蚤跳得很高,我们都抓不住,老乡教我们:往手指上舔点儿吐沫,一粘一个准儿!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小五
  2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74 积分:1177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11/20 16:3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2/1 9:51:00 [只看该作者]

奥,兔姐,往手指上舔点儿吐沫,粘粘跳蚤,再往手指上舔点儿吐沫,再粘粘跳蚤,再……
你讲的更肉麻!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无声
  2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5854 积分:33056 威望:0 精华:13 注册:2008/11/3 21:2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2/1 12:36:00 [只看该作者]

 当我们用现代城市生活方式和个人事业的成败标准来衡量知青这一代,我们都会持负面的看法.是的,失学, 背井离乡,无望的前途和原始的劳作......80年代初非毛化最盛时,我曾想过这种反世界现代教育模式的让几乎所有应届中学毕业生上山下乡的运动一定是由于老人家脑子出问题了,大概患了某种类型的精神病.

去年我们连聚会,一位一直留在内蒙古工作的北京战友对我说: 我们是红旗下长大的第一代,毛主席让我们走到中国社会的底层不是不要我们了,他就是要在我们这一代中培养出真正能接班的人.他也不是就让我们当一辈子农民,而是要我们从最基层接班,改造社会. 也是在去年, 网上一则消息说有一些老知青在一个场合里碰到了李娜.他们问李娜是否毛主席不爱我们了才把我们送到乡下去受罪? 李娜回答说毛主席非常爱你们, 他就是想让你们成为有用的人.

是的! 我们可以义正辞严的驳斥上述说法.但我们无法解释为什么毛泽东作为党,军队,国家的创建人要发动一个"干部人人过关"和知青人人下乡(还有大学也搬到乡下)的劳民伤财"祸国殃民"的运动? 当前苏联解体后,当贫富差距让落入社会底层的人们被精英骂为"仇富'后,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大锅饭养懒汉不好,但有人吃不上饭看不上病就好吗?

还有60年代的国际冷战对中国的包围,三线
也是面向上山下乡,几百万兵团更是一支奔赴边疆的武装战略预备队,一千多万分布在全国山乡的知青在大战爆发中心城市被占领后就能立即成为各地基层武装民兵的骨干和领导者.这在珍宝岛和吴八老岛的战例中已被黑龙江兵团和知青基干民兵充分的演绎过了.如果换了我们在毛泽东当年的位置上,为了预防核袭击,在大建三线, 把大批干部迁往干校,大学迁往乡下,连中央领导都迁出北京的情况下,能怎样安排这一大批城市学生呢? 给他们每人发几个茶叶蛋和果仁面包到香山,庐山去办夏令营?

上山下乡是作为临时的措施也好,万年大计也好都已成为历史,中国躲过了两大超强可能的联手攻击,艰难的走过了冷战岁月,知识青年损失了青春岁月,换取了共和国的安全,这一代知青也全身而退.没有象越战中的美国兵和阿富汗的苏军客死他乡.四十年后,在各行各业的领导岗位上都有深谙民间疾苦的老知青.中国没有解体,社会主义还在,共产党还在......

有一年大旱,我在饭桌上腩喃自语: 今年乡下日子又难过了.我父亲接过话说:你们这一代终于能想到农民了......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牧羊
  2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一星会员 帖子:25 积分:25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2/1 9: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2/1 14:55:00 [只看该作者]

用户已被锁定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无声
  2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5854 积分:33056 威望:0 精华:13 注册:2008/11/3 21:2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2/1 15:38: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牧羊在2008-12-1 14:55:41的发言:

回"无声":知识青年损失了青春岁月,换取了共和国的安全...,真不明白这思维逻辑?国家凭什么拿知青的青春,换共和国的安全?养了几百万军队,他们才是专职维护国家安全的,想不明白?


回牧羊:

60年代中后期,中国四面受敌,兵员要分布在南线与越战美军和台湾国民党军对峙,北面又要面对从新疆到黑龙江中苏蒙边境线上的百万苏军,而且他们的核弹头都对准了中国.68年已大大扩大了征兵,但远远不够.特为你转来一篇黑龙江兵团网上的帖子,供参考:



守我国门 保我边疆——难忘兵团备战“戍边”岁月 (梁文玺)
黑龙江兵团网   2007-05-11 22:03:56 作者: 梁文玺 来源:

节选:

保卫建设东北边疆

众所周知,原苏联是列宁缔造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建立之初,中苏两国建立了良好关系。自20世纪50年代初,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原苏联一步步走 上了霸权主义道路。1959年,原苏联政府擅自撤回援助中国建设专家,撕毁多项合作协议,而后又在中苏边境地区陈兵百万,不断进行武装挑衅,中苏关系急剧 恶化。

一贯主张和平,维护正义的中国**人,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与之进行了有理有力有节的斗争。

中苏边境线长达7500公里。这条边界线,完全是1858年后,沙皇俄国趁中国“大而弱”之时,意为变东北为“黄俄罗斯”,多次入侵我国并强加多条不平等 条约划定的。中苏边境东段,单与黑龙江省相接的边境线就长达近3100公里(水界2780公里、陆界260公里)。在黑龙江、乌苏里江两条界江中,有大小 岛屿1152个,按主航道中心线分,在苏侧538个,在我侧614个。但在苏制十万分之一地图上,将当属我方岛屿划入苏境的多达531个。苏军在中苏边境 大量增兵,部署在亚洲地区的针对中国的总兵力达一百万人,坦克二万余辆,飞机三千多架。他们还在黑龙江对面纵深组建了两个空运突击旅,其中一个部署在我黑 河地区对面的苏联境内。一个新的大规模武装入侵似乎正在酝酿之中。

那时,在黑龙江近5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我国只部署一个野战军和几个边防团,中苏双方军力对比相差悬殊。在边境地区和纵深要点,兵力薄弱,空隙较大。为了 国家的安危,同时为了加强东北及黑龙江的安全,党中央、毛主席审时度势,居安思危,决定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当时的战略构想是,兵团在沈阳 军区的指挥下,进行战役火力侦察,在边境地区的黑河、佳木斯、牡丹江各战役要点,杀伤迟滞敌人有生力量,掩护野战军展开战役。同时进行全民战争动员,组织 指挥广大军民打击歼灭入侵者。这既是一项艰巨光荣的战略任务,也是一个在当时来说重要的战略性举措。



快速组建武装部队



为了防止原苏联对我国进行突发地面武装入侵,沈阳军区党委根据“6·18”批示要求,决定:以沈阳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为基础,分别抽调精干人员, 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三大指挥保障机关;从驻东北地区各野战军、旅大警备区、炮兵、工程兵等单位,抽调一些有实战经验的身体好的现役军 人,分别担任兵团5个师60多个团的主管领导和部分机关工作人员。

当时,老红军、沈阳区副政委兼兵团政委李少元少将,老红军、身经百战、主持兵团工作的第一副司令员颜文斌少将,老红军、兵团政委程克廉等,率三千余名现役 干部,以只争朝夕精神,打起背包就出发,用最短时间,最快速度,从四面八方奔赴兵团各级战斗岗位。他们会同原东北农垦总局领导,和有实践经验懂生产的农场 干部、工程技术人员,迅速组成兵团、师、团领导机关,开始执行屯田戍边的伟大历史使命。

自1968年夏季开始,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哈尔滨等城市的初高中毕业生,积极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先后有近50万知识青年,来到兵团,充实各师团连队,为北大荒增添了巨大活力与生气。

也就在知识青年来兵团的同时,兵团党委根据屯垦戍边之需,经黑龙江省、沈阳军区、中央批准,适时在同江、饶河、抚远千里荒原的三角洲地区,以原七星等4个团(场)为基础,组建兵团第六师,师部驻七星。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垦牛
  2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65 积分:1570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10/17 12:2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2/1 16:46: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牧羊在2008-12-1 14:55:41的发言:

回"无声":知识青年损失了青春岁月,换取了共和国的安全...,真不明白这思维逻辑?国家凭什么拿知青的青春,换共和国的安全?养了几百万军队,他们才是专职维护国家安全的,想不明白?

    回这位朋友,不知道讲得对不对,只是个人感受,说说无妨。
    俗话说:没有国哪有家?
    如果按照当今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设想,我想我们早就应该是城市发达富裕,在宽进严出高额学费的情况下,普及各种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同学们毕业后尽管也有少数失业的,但是就业的职位还是蛮充足的,哪里还需要什么“上山下乡”到农村种地?这不是倒退违背人类发展规律吗?国家处于强大之中,自己不挑起战争想打谁就打谁已经不错了,难道还有不长眼的胆敢来犯我中华广大疆域不成?
    恰恰历史以及后来的发展与前面描述美好的愿望背道而驰,截然相反。
    历史展现给我们新中国是人口多,相当贫穷、落后、总受那些“发达”国家欺辱的现实。在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共和国十几年的历史上,无数青年、老人、少年为了一个美好的明天,为了一个强大的祖国,都在默默奉献,如果没有忘记那个曾经的火热年代,奉献的何止是我们这代人的青春?大家不都是这样吗?包括我们的父母、兄姐。
    说起几百万军队(好像是四百万),在一个疆土辽阔的国家,要防美帝,要防苏修,要防“蒋委员长”小股进犯骚扰,要防西部阿三蚕食边境领土,等等,而这些又必然是大纵深性的全面防御,那么分兵后还能不能“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来犯之敌”呢?可见那时兵力也是捉襟见肘。前些年的大裁军,是在没有大的战争危险环境下才能采取的断然措施!
    中国历来采取的是积极防御,采取的是全民皆兵(包括树立国防意识)。这是国策,即使在国力已经大大改善的今天也是如此,不然设立那些预备役部队干什么?回想四十年前在我们国家还不到二十载春秋的年轻艰苦岁月,我们建设兵团和广大插队知青、和那里的人民一道擎起国家安全与边疆建设、开发的大旗,先不说什么悔不悔,反正是尽了力尽了责,想来也心安些!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无声
  2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5854 积分:33056 威望:0 精华:13 注册:2008/11/3 21:2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2/1 17:51:00 [只看该作者]

 赞垦牛的回帖

就拿杨振宁和邓稼先这一对解放前留学美国的高材生来说, 一个是回国后在祖国的需要面前一头扎进大西北艰苦奋斗一辈子为国实验成功原子弹.另一个留在美国成为诺贝尔奖得主.从邓稼先个人生活和荣誉来看无法和杨振宁比,但杨振宁对邓稼先佩服的无体投地!我们过去讲过精神原子弹这个概念.当年中国几亿人全民皆兵严阵以待确实吓阻了外强的窥测.当中美和解战备缓解后,全国因进入战争状态造成的城市人口进入偏远山乡的局面没有做到及时调整,如三线,一些大学,知青等,造成了一代人的个人损失,我认为国家当然应该对这些人有一个说法和......

中国人都一定要知道的真相

扬振宁和邓稼先是同乡,初中同学,西南联大同学,一起坐船去美国留学。邓稼先当年毅然回国,为中华民族的两弹一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可惜的是由于当年的科研试验条件有限,人身防护条件简陋,邓稼先由于核辐射过多,身患癌症,英年早逝,实为国家民族之大殇!但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从历史和国家角度来说,邓稼先必将千古流芳,永垂不朽!

邓稼先在取得学位后的第九天踏上归国的旅途。 茫茫戈壁滩上,穿着旧军大衣的邓稼先在风沙中勘测原子弹实验场(数年后罗布泊蘑菇云升起,整个世界震惊,纷纷猜测中国得到了苏或美专家的帮助,数十年后考可死报告再次坚称中国偷窃W88弹头技术云云)。
  
 杨振宁访问中国,问邓稼先有没有美国人参与了两弹研制(尚不知邓就是负责人),邓稼先只是说了句:你先上飞机吧。 杨振宁在上海的饯行宴会上,突然收到邓稼先的纸条(中国搞原子弹没有外国人帮助),立刻离席到厕所泪流满面.

 戈壁滩上,某次核弹点火后未爆炸,众人面面相嘘,邓稼先说了句"我是总指挥",然后只身走进实验场双手捧出哑弹。
 几年后,北京301医院,邓稼先患癌症全身大出血逝世。又数年,两弹解密,中央始大张旗鼓宣传,邓稼先的名字被世人所知。 杨振宁写悼文追念邓稼先,大家恍然:原来两人是校友。
  

  在一次爆炸失败后,几个单位在推卸责任。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须有人到那颗原子弹被摔碎的地方去,找回一些重要的部件。邓稼先说:"谁也别去,我进 去吧。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他一个人走进了那片地区,那片意味着死亡之地。他很快找到了核弹头,用手捧着,走了出来。最后证明 是降落伞的问题。就是这一次,伏下了他死于射线之下的死因。  邓稼先在去世前,嘴角出血与杨振宁合影,他是一种壮志已酬,得其所哉的欣慰。夫人许鹿希说,那时他已是全身大出血,擦也擦不干,止也止不住了。高强射线导致的不治之症。这是在他手捧核弹头走出放射区时,就心里明白的。  邓稼先有一次开会在西湖,他拉着同仁在"精忠报国"那四个古意盎然的字前照了一张相片。许鹿希说,邓不爱照相,但这张照片是他自己要照的。当初随邓稼先一起搞原子弹的科学家,有些中途而退了。因为"没有科研成果,不能家庭团聚,不许亲友通信。作为知识分子和普通人的生活、乐趣、权益,是必须牺牲掉的了。  
  
   
  邓稼先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10年的单身汉生活,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他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 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险要时刻,他都站在*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 鼓励。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 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 试验场......

  1986年,国内公开报道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名字,当年大漠上腾起蘑菇云的谜底终于揭开。当人们以感激的心情来颂扬这位功臣时,他却平静地辞世而去。党和国家授予他的"五一"劳动奖章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却永远闪耀着光芒。  
  ■21岁便在学生运动中担任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26岁在美国成为"娃娃博士";取得学位后第九天便毅然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
  ■1958年以后神秘地"消失"。在戈壁大漠中,创造出世界上研制氢弹的最快速度。
  ■临终前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只要这世界上还有中国人,就会有人记得岳飞文天祥,就会有人记得--邓稼先!!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辉煌的名字:
  两弹一星元勋: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院士
  两弹一星元勋:中国核物理泰斗王淦昌院士
  两弹一星功勋:核物理学家钱三强院士
  两弹一星功勋:物理冶金学家吴自良院士
  两弹一星功勋:物理学泰斗钱学森院士
  两弹一星功勋:物理学家彭桓武   
 


 回到顶部
总数 28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