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记忆:
父辈如山
儿时,学习上马马虎虎还说的过去。
比如,能给“因为------所以”造句,写作文时,用几个形容词或排比句。上算术课,老师问1+4=?不用掰着手指去落实该得出“5”,更引以骄傲的是老师又问,那么4+1=?我会举手抢先回答:还是等于“5”。随后,方能听见同学陆陆续续的声音,等于“5”,他们回答的声音便落在了我的后头,我看见老师脸上露出“笑咪咪”的面容,便有几分得意。于是情不自禁回过头去,看到班上同学不同的目光,扫到最后一排,坐着一个大个儿。他已经蹲了两次班,所以便有了“傻大个”之称。我看到他的眼神带着一股“敌意”,甚至仇恨的目光。他是班上学习最差的一个学生,但他又是班上个子最大,胳膊最粗的孩子,拿手本领就是欺负同学,在学校教导处是挂了号的问题学生。除了他手下的虾兵蟹将外,其余同学见了他都嗤之以鼻。
其实,我能抢先回答,优势在于我不但坐在第一排,而且是挨着老师讲台的那个正中央的位置,尽管我瘦小,体质很弱。但我的命运却也不是那么悲惨,老师比较呵护我,同学也欣赏我。所以我能得到很多同学的友谊。
有一次,这个傻大个带着他的那几个喽罗又欺负我们班的一个同学,那个同学在我们班属于中等生,他仿佛很孤独,不大合群。后来我才知道他的家庭出身不好,父亲在国军序列服过役,是个营级军官,被共军俘虏,虽没在“镇反”时丢命,但“历史反革命”的帽子却象紧箍咒一样牢牢戴在了头上。在那个“阶级斗争”的年月,怎么能不让他的子女郁郁寡欢?自然也成了最受“欺侮”的人。我看见那个“傻大个”领着人又在欺负他,他抱着头蹲在墙角地上,默默地承受着,显得无助。
不知为何,我竟动了“恻隐之心”,便上前问,“你们干么要打他?”那个傻大个横着眉毛说,“关你屁事?”这个“屁事”一词激怒了我,我便伸出细细的胳膊,握着瘦瘦的小拳对这伙人说,“今天我就管定了”,那个同学抬起头,委屈的一言不发,但我看见他望着我的眼中含着泪水。那个傻大个一挥手,对他手下的喽罗说,“上,给我打”。我退后一步,不知怎么的就冒出了这么一句话:“我看你们谁敢打我,你们动我一个手指,明天我让我爸拿着枪找你们算帐”,没想到这句话真的起了威摄作用,那伙人面面相觑不敢动手,望着傻大个,傻大个也看着他的这几个喽罗,我才理解何为“大眼瞪小眼”。他们都明白,如果他们真的把我打了,我爸爸拿着枪找上学校,那可就不象欺负一个“阶级敌人子弟”那么简单的事情了。因为他们见过我的父亲开着一辆美式旧吉普,身穿戎装,腰上别着手枪来学校接我的情景。所以不敢“轻举妄动”只见傻大个手一挥,说“撤”,这伙人便鸟散了。
我仍问那个同学他们为什么要欺负你?那个同学告诉我傻大个让他从家里偷“烟”供他们抽,被父亲发现,不但挨了打,而且父亲把烟藏的严严实实再也偷不出来了。因为那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买烟要凭“烟票”,而一个烟号只能买为数不多的几盒香烟。
回到家,我把此事对父亲讲了,父亲告诉我,“这件事应该告诉学校领导,让组织解决。你呈啥子英雄。”我便顶嘴:“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父亲呵呵笑了,“还有点儿你老子的红胡子劲儿。”然后面色凝重说,“是啊,现在正是困难时期,国家困难,老百姓的生活更困难,吃不饱已是事实,听说有的地方还发生了饿死人的现象,让人痛心。但中国人还是要咬着牙,勒着腰走过这个阶段,不知有那个高官还能向毛主席说些实话------”
我是第一次从父亲的口中听到“困难时期有饿死人”的话,我相信父亲不会骗他的儿子。父亲的性格视恶如疾,是一口唾沫一根钉的人。至到文革时父亲愤慨离开人世,我才明白那时我的父亲因为说了些实话他就已经受到了批评并且开始走向了低潮。
现在,我只感到:父辈如山!
注:此文为小小说,仅是个故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