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味道
下放的时候,和家人联系的方式唯有信,虽然离得不远,却因为农村里交通不方便,一封信要很长时间才能到。真是家书抵万金哪。父母在信中的问寒问暖,细致入微,都让我读信时眼泪婆娑。不满十六岁的我,因为从来没离开过家,每当想家的时候,总有一股特殊的味道从心底浮起。那是我有一天回家,偶然间,打开妈妈平时用的护肤品,久违了的味道竟觉得如此熟悉,那是曾经贪恋的妈妈的味道。我想:那就是家的味道,是妈妈温暖的怀抱。这味道常常在梦里浮现,毕竟是孩子嘛,有的时候哭醒,有的时候笑醒。。。。。
记得家人对我说过,学说话的第一个词是妈妈,会走路的时候,牵手的是妈妈,小学一直跟妈妈在她任教的学校读书,上学放学都带着我。她走路快,总是跟在她屁股后面跑。小的时候做作业很晚,父母总要是想方设法弄点点心给我垫补一下,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两块饼干也是好的。记得有个寒假前,正是大考的时候,复习功课实在困了,又有些感冒,就上床睡觉了,正睡得迷迷糊糊时,突然有人拍我。我睁开眼睛,揉了揉眼睛,是妈妈正站在床前,手里端着一碗东西,还冒着热气。我掀开被子,刚要爬起来,觉得一股寒气钻进被窝,妈妈把我按下,手放在唇边,做了个“嘘”的姿势,摸摸我的额头,小声说:“快钻被窝里,刚刚为你下的,没多少,你慢慢吃,你晚上吃得少,现在吃点东西才能睡得安稳” ,那是一碗撒着胡椒粉的馄饨,散发着葱花的香味,妈妈亲手包的,这是我最喜欢吃的。我抓起勺子,捞起一个就往嘴里塞,险些烫着。妈妈悄声说:“别急,没人跟你抢,都是你的。”馄饨的热气哈着脸,一股喜爱的味道直沁心脾。慢慢地在嘴里品尝着,薄薄的皮,大大的肉馅。不知道吃了多长时间,终于吃完了,妈妈拿走了碗,我也翻身睡去。馄饨的香气一直飘散到梦里,让我睡得非常香甜。长大后才知道,那个年代的肉是要凭票的,我吃一碗馄饨,全家人就要少吃一份肉啊。
小时候我因为体质不好,经常生病。医生建议妈妈给我好好补补身体。那年冬天,妈妈卖掉了自己心爱的首饰,买补品给我加强营养,夜里怕我着凉,总是把我搂在怀里睡觉,好几岁了,我一直跟妈妈睡在一个被窝里,妈妈那温暖的怀抱,妈妈身上特殊的味道,让我久久怀念,不躺在妈妈的身边睡觉,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后来有了弟弟,我“被迫”离开了妈妈,委屈地跟着疼爱我的外婆同居一室。下放探亲回家,还是喜欢跟妈妈躺在一个被窝里聊一会天,把女儿最私密的话跟妈妈说说,那是我最开心的时候,爸爸跟我开玩笑地赶我走,说你总不能跟妈妈睡一个被窝一辈子吧。我撒娇地对妈妈说,我是你的小棉袄,永远不离开你,妈妈用手指点着我的额头,又笑着把我搂在怀里,那种温情,让我怀念永远。
妈妈的味道形容不出来,它无色、无形,但它会让离乡游子想家,满怀对故乡的眷恋。后来,我也成了妈妈,儿子小的时候也喜欢依偎在我的怀里,那是准确无误的坐标,意味着安全、快乐、温饱和抚爱,这种时刻他最安静。再后来,儿子远离了家乡。远在他乡的儿子,回家总喜欢吃我做的菜,我其实并不是很会做菜的母亲,而且我知道他已经不是那个依赖妈妈的孩子了,他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家,他的口味随着异乡的生活已经改变了,或许我做的菜已经不合他的口味,但嗅觉和舌尖的味蕾会知道,是一种那家乡的、妈妈的味道,让他怀念故乡,让他回家。
“妈妈的味道”是温情,“妈妈的味道”永远不会淡了,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