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生活 专栏记忆与珍藏 → 老北京的变迁之一


  共有242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老北京的变迁之一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刘鸿建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713 积分:4115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12/4/14 21:10:00
老北京的变迁之一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22 21:43:00 [显示全部帖子]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古都, 也是一座文化古城, 商业并不发达. 到解放初期, 鸡毛小店, 通铺大炕, 蔬菜担子,剃头挑子支撑了几百万市民的生活需求.

1956年, 由服装业打头, 以后理发, 照相, 餐饮, 洗染等各行当的上海著名服务业店铺相继迁到北京, 一大批上海服务业的各行各业师傅的到来, 一时成为北京市民们奔走相告的新闻热点, 也使北京市民的日常生活提高档次成为可能.

这些店铺迁移北京, 也给北京街头的景观带来变化. 为了使这些各行各业的服务店铺能均衡地分布在北京的老城区, 当时的市有关部门是做了很多具体工作的. 比如从上海前来的服装店共20余家, 被合并为7家后, "金泰","鸿霞"开在东四,"蓝天"开在王府井, "雷蒙"开在八面槽,"造寸"在西四,"波纬"在前门," 万国"开在东交民巷. 而"华新","紫罗兰","云裳","湘铭"四家理发店因为一时无法安排, 最后只得合并改名"四联"安排在了金鱼胡同33号.原来在这里的东单理发馆则迁到红星胡同去了.

当年我们尚不满十岁, 一般是不会注意到这些事情上来. 以后又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 上海师傅恐怕也风光不再. 我是近来在报上读到有关文章才知道的. 不知道各位老北京可还记得?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刘鸿建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713 积分:4115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12/4/14 21:1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23 9:02:00 [显示全部帖子]

感谢各位朋友关注此帖. 鉴于大家对这个话题很有兴趣, 我再接着介绍有关情况.

之所以会有上海名店迁移北京这一举措, 缘起于一起涉外事件. 1956年印度驻华大使小尼赫鲁一纸投诉信递到了外交部,说他在北京做的西服改了21次仍不合身. 外交部于是派员陪同小尼赫鲁专程到上海改衣服, 上海市政府特意找了有"西服圣手"之称的余元芳担当此事, 结果两天就改好了,而且令其非常满意, 并为自己的夫人, 岳父, 儿子, 兄弟等都做了西服.小尼赫鲁还专门给外交部写了表扬信,说他去过很多国家,也买过很多西服, 但从来都没有余师傅做的这样漂亮, 舒服,挺括.这件事引起高层的重视, 为了"繁荣首都服务行业",中央决定迁上海名店进京.

1956年3月的一天, 上海南京路蓝天时装店来了两男一女三位顾客带着几块料子来做裤子,  要求做"吸腰","落臀"的. 取衣的时候,左试右试, 前看后看都很满意. 原来他们是北京服装公司的经理连方,副经理上海迁京联络组组长方华和业务科长万家骥, 他们此行就是来考察上海服装业的.

根据中央指示,北京市政府责成市二商局与上海一商局接洽, 研究上海名店迁京事宜. 经明察暗访, 确定了21家上海核心区域的服装店的名单.于是3月14日晚,这些店家的同业人员被集合到区里开动员大会. 当时北京开出的条件相当优厚,"上海市一商局与北京市服装公司签订的调用商业人员协议书"上写明, 北京方面负担来京路费,提供住宿,原有工资不变, 且家属一年内调入北京."刚解放, 大家心气高, 能被挑上都感到很光荣". 一周时间, 21家服装店的208名从业人员就分两批浩浩荡荡地奔北京而来.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刘鸿建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713 积分:4115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12/4/14 21:1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23 10:10:00 [显示全部帖子]

服装业迁京后,理发,照相,洗染,餐饮等也陆续来京.负责此事的是当时北京社会福利局.1956年,北京社会福利局副局长王崇续专程赴上海接洽此事.原本确定的名单上没有中国照相馆的, 一天王在街上无意中发现这家照相馆的橱窗很精美,  一了解才知道该店不仅技术力量雄厚,而且店员平均年龄只三十出头,很有发展潜力, 于是就把这家名店补充了进去.

1956年7月6日,各行业的进京人员坐火车赴京,当时长江上没有大桥, 需要在南京乘坐火车渡船过江, 经三十多小时才到达北京.

一些来京人员说, 解放后美发厅原来的歌女舞女一类顾客日益稀少,生意清淡,所以来京是个很幸运的事情.

初到北京,趁新店还没开张,大家游览了心仪已久的颐和园,故宫,北海等公园, 体会了与十里洋场完全不同的悠游,闲适的北京风情.但马上就遇到了吃不惯, 风沙大, 太冷不会生炉子等问题.而且上海人讲究衣着,刚到北京时,一次张永福师傅穿一身白西装,一双白皮鞋上街,煞是好看,不到一天皮鞋就黑了,以后他干脆把皮鞋染黑了了事.(未完待续)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刘鸿建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713 积分:4115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12/4/14 21:1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23 12:06:00 [显示全部帖子]

除了前面提到的几家服装店外, 中国照相馆, 普兰德洗染店都安排在王府井大街上了. 华新,紫罗兰,云裳,湘铭四家理发店原本是计划落在东城,西城,崇文,海淀各一家的,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地点,才商量着联合起来开成一家, 叫"四联"的.到文革前四联的店招上都还有一行小字写着: 新华, 紫罗兰,云裳,湘铭四家联合.

上海迁京店铺开张后, 在北京市民中引起不小的轰动."四联"的门口每天早上都会排起长长的队伍. 临近春节,更是早上五点钟就开门营业,直到夜里两点才下班.夜深了,师傅们不能回家了,只能在附近的"清华池"忍一宿.可是躺下没半个小时就被叫起来了.原来"四联"门口的队伍已经排到米市大街了.东城区委领导一看这可不行, 赶快开门吧!

一般理发馆理发两三毛钱,"四联"八毛,一般人印象里,只有大学教授,或者官员才去"四联"的.有次一个公安局干部因为要担任一个国际会议的保卫工作, 为了使自己精神点,也乍着胆子进了"四联".理发员笑容可掬地迎了上来, 一口上海口音跟侯宝林相声似的,10把美国进口的大转椅,每人8条热毛巾,都让人感觉服务好,花了钱心里舒服.

中国照相馆也火爆,早上四五点就有人排队,下午三点停止放号,也会忙到晚上十点.人们都知道这里的礼服更时髦,布景更漂亮,用光也更讲究.当年人们都以有一张印着"中国照相"字样的照片为风尚.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刘鸿建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713 积分:4115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12/4/14 21:1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23 13:49:00 [显示全部帖子]

也有水土不服的."美味斋"是家餐馆,在上海以"菜饭"闻名,每天到晚上九点还门庭若市的.迁到北京后由于找不到更好的地方,就安排在了菜市口.当时菜市口远离闹市,天一擦黑儿街上就没人了.而且又是在老北京扎堆的南城, 口味上很难找到认同.迁京后的很长时间都亏本经营.

不过美味斋咬住牙坚持上海口味, 渐渐的成了在京的南方人聚会的好去处, 北京人也愿意来尝尝鲜了.(全文完)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刘鸿建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713 积分:4115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12/4/14 21:1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24 18:00: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老连在2012-11-24 9:22:00的发言:

      

 感谢刘鸿建的《老北京变迁》!希望看到你更多的好文章!

谢谢您的关注和鼓励!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刘鸿建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713 积分:4115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12/4/14 21:1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24 20:22:00 [显示全部帖子]

五十年代虽说物价便宜, 但购买力也低. 我记得那时候大多数市民的穿着如果用现在的眼光来看, 其实是很土的. 吃菜一般都是听卖菜挑子的吆喝, 就在胡同里买. 家里吃饭也特简单, 整个冬天就是大白菜. 除了吃穿, 对一个小孩儿来说, 跟妈妈要5分钱往往不是件容易的事, 大多数情况是软磨死缠半天才能到手. 所以老连说的确是实情, 一般小孩儿是不会进"四联"理发的. 那时的人什么是享受? 过年前好好理个发, 洗个澡,就感到通体无比的舒服,  心里也格外舒坦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