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天伦,之乐?(小小说)


  共有77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天伦,之乐?(小小说)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万花筒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37 积分:1386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1/9/2 19:25:00
天伦,之乐?(小小说)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26 21:36:00 [显示全部帖子]

 

 天伦,之乐?    


(小小说)

       在**中学,提起朱老师、杨老师这两口子,没有谁不羡慕的。他俩虽说三十大几岁才结的婚,晚是晚了点,但接二连三地生下了三个小子,而且个顶个的让人眼馋:下班回家,吃完饭,根本不用父母操心,三孩子各人找个地儿学习去了,任你电视里有什么雷人的节目,人家压根儿没眼瞧!所以呀,三孩子比赛着似的一个接一个地踏进了清华大学的校门,毕业后又一个接一个地先后去了美国,领了绿卡,成了美国的公民。

       有好些年,校园内外,无论是谁只要碰到朱老师两口子,无不翘起大拇指由衷地夸赞。人前背后,只要提起朱老师两口子,无不感叹:人家祖坟上冒青烟了。

       直到有一天,朱老师病了。霏霏细雨中,年近七旬的杨老师躬着瘦弱的身驱吃力地拖着一辆小平车,朱老师裹着一床棉被,斜躺在平车上,手上高举着一把小雨伞,褐力想为妻子遮挡住一点雨丝。这一幕,让人们的眼睛湿润了。

       朱老师的病久治不愈,校领导专门派了个护工全天侯服务,校园内知情的老师们也隔三差五地予以照看。远在美国的儿子们虽邮来了最好的药,但终因回天无力,朱老师离开了人世。临终遗言;“孩子们不是我的私有财产,只要他们有出息,能为社会作贡献,我死亦瞑目了。”

       话虽豪迈,落在人们的心里,留下的却是一片悲凉。

       从此,杨老师开始了孤独的,日甚一日的苦苦思念的日子。

       她不敢生病。为了保证必须的营养,不善烹饪的她也想方法让自己吃得科学点。俗话说“饭后百步起,活到九十九。”哪怕是刮风下小雨,学校操场上,只要有一个人散步,就只能是杨老师了。

       一到节假日,邻居们纷纷邀请杨老师,杨老师总是礼貌地推辞:“谢谢了,儿子们要来电话的,不能错过了。”

       “杨老师,儿子们都在那边,干脆移民美国吧。”

       “儿子们也曾劝过我。一来,我七十多岁的人了,签证不好办。二来,我也是故土难离呀。想想我一个教历史的,又不懂英语,到那儿人生地疏的,怎么生活呀,先放着吧。”

       看着杨老师充满期待神情专注地守着电话机,一个成语浮现在脑际:天伦,之乐?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万花筒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37 积分:1386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1/9/2 19:2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27 20:18:00 [显示全部帖子]

       谢谢走南闯北版主,《知青 中国》收到了。很高兴。活了几十年,在单位时厂报曾邀稿,赚过十块钱稿费。这一次,算是我的文章第二次示人吧。我虽爱读书,写文章确不行,不如有些楼主文思泉涌、妙笔生花。惭愧。仅以此小文表示感谢吧。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万花筒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37 积分:1386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1/9/2 19:2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27 20:37:00 [显示全部帖子]

       诚如闯北版主所言,现在这种情况很普遍。现在的家长们,大凡有点经济实力的,无不竭尽全力把孩子往国外送。故事中的父母应该是他们的前车之鉴吧。

      谢谢金色童年版主的同感,我想,这大概也是目前教育领域中的一种攀比吧。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