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往事如烟Ⅱ修竹林场的岁月(三)(四)


  共有87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往事如烟Ⅱ修竹林场的岁月(三)(四)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冬月雪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41 积分:1141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12/11/21 9:30:00
往事如烟Ⅱ修竹林场的岁月(三)(四)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2/5 21:31:00 [只看该作者]

(三)插秧及其他

栽秧的季节来了,季春的阳光仍是柔和的,山风宛如母亲的手轻轻的抚摸着我们的脸,置身于艳阳天中的我们一群插秧人,没有画家和文学家笔下春耕的诗意与浪漫,我们想的是必须在春天把秧插下去,秋天才有收获,才能结束半饥半饱的生活。由于日照短,高山上的田冷浸贫瘠,当地种水稻必须用骨头粉和大粪做底肥秧子才能成活。我们具体的做法是先将大粪和上骨灰装到秧盆里,然后把一把把秧头装到秧盆里推到田中,一人栽秧一人送,送秧的人跟在栽秧的后面,将蘸上大粪骨灰的秧头上多余的粪水挤干交给栽秧的,我负责跟在栽秧的后面做这种挤大粪的工作。那脏那臭可想而知。愿干这活的人没几个,每次收工后都是一身大粪味,特别是两只手,洗无数遍还觉得臭味难当。肚子饿得前胸贴后背了,端着饭碗就是咽不下。几十年后,回忆起那段日子,当年的知青刘冠华开玩笑取笑我“你想挣表现,早点回城咯。”

说实在话,那时真还没这样想过,在林场我喂过猪当过猪倌、割过牛草当过牛倌、也放过羊(一次我把一只100来斤的大羊妈牵出羊圈,栓到一个长满青草的斜坡上,晚上再去牵它时它已经吊在坡上吊死了,它的脚下的一团土被羊蹄蹲了好大一个凹槽。)、煮过饭当过炊事员、当过搬运,扛着楠竹筷胚下山几十里到福宝镇卖,然后再买几十斤米,爬几十里山路将米背回林场……。那时像我一样就知道竭尽全力的去做事,缺心少肺不懂功利的,何只我哦,刘冠华自己也该算没开窍的一位啊。

春天我们种下的粮食秋收时的场景我却记不得了。我曾问我的知青战友:“喂,我们栽一伙秧子,点一伙麦子后来收没呢?”

“咋没嘛。我们打的谷子还在我们林场前面的石坝上晒得‘够斗’才晒干了。”

我只依稀记得我们的麦子快熟时,猴子老是来吃我们的麦子。一次老周下地正巧撞见一群大大小小的猴子在麦地里糟蹋麦子,见只有老周一人,望风的老青猴居然不把老周放在眼里,任由它的子民在麦地里糟践。气得老周回来搬救兵,待我们浩浩荡荡刚刚一露头,那一群大小猴儿在老青猴的带领下串进地边的楠竹林,荡秋千一样,呼的不见了踪影。

(四)“叽嘎子”、竹笋与阿Q

林场的生活是清苦的,难得打一回“牙祭”,唯有干菜、萝卜和竹笋轮翻着吃,其中我们薅林时挖回的竹笋,用清水煮熟后和上盐可尽量吃。吃得人反胃。一个叫郑老幺的知青用干红海椒炒成“叽嘎子”供大家蘸着盐就饭。红海椒炒成半焦糊的时候颜色变成了黑红黑红的,里面的空气受热一膨胀海椒就鼓得圆圆的,酷似蝉我们叫蝉为“叽嘎子”。“叽嘎子”放进嘴里一咬就成了粉,如果不小心喷进喉里就会呛得人泪涕长流。不过“叽嘎子”又香又辣,使人胃口大开,惨的是饭票就更不够了。

说起饭票,就会想起由它衍生出的一段让人心碎的故事。由于劳动强度大,没油水,缺营养,我们这些正是吃长饭的娃儿,一天一斤米的饭根本吃不饱。那时我一顿吃八两米的饭,还要狠喝一大碗米汤才有饱的感觉。有的男知青寅吃卯粮,到月下旬没有饭票了,就吃竹笋当饭,但人必定不是熊猫,吃多了竹笋胃里反而空得发慌,清口水从胃里直往外涌。记得一天晚上,半夜三更了,男知青寝室里传出“哎——哟——,哎——哟——。”的叫,声嘶力竭,在深山的夜空中扩散,那喊叫凄厉得听不出是谁了。听见男知青寝室里有的人在骂在发泄,有的人在不断喊“阿Q、阿Q。”

第二天听男知青说,蒋正清吃多了笋子,糙倒了,心里发慌,清口水止不住,干脆趴在床沿上任口水流淌,实在撑不了了只好大声嚎叫以释放心里的难受。

蒋正清,就是阿Q,由于他长得像鲁迅笔下的阿Q,不知谁就给他取了这个崴号。他没上过学,对别人给他的崴号他也欣然接受。别的知青饭票不够了,可从家里带吃的,他家里很穷,养活不了无业的他,才下乡当了知青,因此阿Q的肚子就比别人更饿。

阿Q后来没返城,原因是没文化,没单位接收他,他“嫁”了一个已有三个小孩的寡妇在农村艰苦度日。我们下乡四十周年聚会再见阿Q时,岁月的沧桑已在他木讷的脸上留下了无数的沟壑。

那年月,可悲也可庆幸的是我们所受的艰苦朴素的教育,忆苦思甜的教育,忠于毛主席忠于党的教育,使我们生活在虚幻的自豪中以苦为荣,淡化了水深火热之中煎熬的滋味。

我没给家里透露过一点点我在林场的情况。我希望能瞒哄住家里。直到一天,平常最怕麻烦别人的妈妈,请我们家隔壁的知青周德基给我带了一大口袋炒面、一个军用水壶、一小包糖精,我才明白从我们下乡起知青家长们的心就随着子女们走了,谁能瞒得了他们呢。倍受煎熬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是千千万万知青的家长啊。

我非但没有感谢一路跋涉,翻山越岭给我带干粮的周德基,反而对他又哭又吵,质问人家:“请你回去说?!请你回去说?!”现在每每想起这事还心存歉疚。

<!--EndFragment-->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2/6 8:35:00 [只看该作者]

插秧深刻忘收获,

常与猴群抢生活,

长年累月吃不饱,

面对家长不愿说。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千帆过
  3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优秀版主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6300 积分:35486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8/10/28 10:4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2/7 19:50:00 [只看该作者]

   很难想象,正在长身体的年轻人每天一斤粮肚里又没有油水,怎么能应付得了繁重的劳作?知青难,修竹林场的知青更难。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塔松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0971 积分:55686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11/6/21 18:1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2/17 11:19:00 [只看该作者]

       肚里有粮心里才不慌。不管干多么重的活计,只要吃饱了就没什么。一群懵懂的十几岁的小孩子顶起自己养活自己的重担,实属难为了。而那时的孩子最懂事,痛苦留给自己不像家长诉说,很理智怕父母为自己担忧。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冬月雪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41 积分:1141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12/11/21 9:3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2/17 16:54:00 [只看该作者]

    “而那时的孩子最懂事

     我们的父母从艰辛中走来他们含辛茹苦养育我们,我们那一代的孩子身体还残存着妈妈怀里的体温就离开了家,过早的体会了生活的艰辛,因此较之于现在蜜罐里的孩子,他们更能体味父母的不易。谢谢松塔版主,我们有共同的体会。

     很难想象,正在长身体的年轻人每天一斤粮肚里又没有油水,怎么能应付得了繁重的劳作?知青难,修竹林场的知青更难。

     经过知青生活的磨练,“再没有什么能难得到冬月雪的了。”——这是千帆过版主曾经对冬月雪的留玉,谢谢。是的,经过知青生活的磨练,再也没有什么能难到我们知青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