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垦牛在2008-11-23 8:33:08的发言:
悔与不悔近来在知青网站真是见多了!
悔与不悔全然是自己个人的感受,不过有人这样看有人那样看罢了。
悔,你就说悔的理由、感受;不悔,你也说不悔的理由、感受。这还是自由的,尽管讲,一般没人干涉。但是千万不要埋怨别人、指责别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个人有个人的视场(过去叫立场)、视角、价值观,得出个人的一些看法自然得很!
不过这等几十年的经历、风雨过后,这把岁数了,天天把“悔”字放在心头,一旦不痛快情绪不好,闹得亲人、同事、周围人侧目,也没必要。我看还是朝前看,找乐痛快些为好。
当然也有通过“悔”表达内心诉求的,话里有话,不便直说,那就是另外的事情了。
说了半天,你“悔”“不悔”?
也悔也不悔。
当初,离开多病上岁数的母亲远去边疆未能身边尽孝;我喜欢理工学科富于幻想创造,未能找到一个适合心意的工作;未能按规律找一个媳妇在北京安家生子让母亲膝下绕孙共享天伦之乐等等,说来是挺让人不高兴的哈。
不过又一想,在40年前,年仅20岁的共和国远不是今天这个样子,那时国家贫困,内忧外患,咱这个柔弱的肩膀不是也和全国人民一道同甘共苦一起扛着、站着、走着,闯过昨天,来到今天吗?在共和国的大棋盘上,咱这个小“兵卒”尽管没大用不也是使劲朝前“拱”吗?今天,在有出息的孩子面前,咱“腰板”不弯说话照样有底气,他得服气老爹老妈。
今年我接受学生们的邀请回当年垦荒、教书的团场、县城和过去的师生们聚会,那些昔日的孩子们现在多数事业如日中天、家庭美满。我和夫人受到贵宾般的欢迎照顾,肯定之词每天不绝于耳,我高兴!
我不是高兴那些溢美的言语,我一个从国企退休的老头还在乎这些吗?
我高兴是自己没有误人子弟,我在北京的一所名校受到的良好教育又送给边疆那里朴实的孩子,得到他们真心的承认。
我高兴是把学到的微薄知识(高三毕业)送给那里亟待改善的环境,结下一批真诚的战友、哥们,自己也经历磨难变得更加符合男子汉了。
当然还有很多,一下子也不可能说清,但是就此说来我又是无悔的。
另外再啰嗦几句:
现在许多人抱怨过去失去读书机会。作为当时的“老高三”我完全可以理解弟弟妹妹们的心情。也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运动”中断了大伙儿正在进行的学业,是挺让人惋惜的。可是客观的说幻想毕业后人人升高中上大学在那时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儿。那时在大城市普及初中国家已经重负不堪,高中、大学只是庞大金字塔的不同高度层面。我在1963年初三是已经接受“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教育。那是国家当时的现实,我们不能用今天的眼光不实际的要求过去。
欣赏垦牛朋友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