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原创]儿时的家乡好温馨


  共有91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儿时的家乡好温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冬月雪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41 积分:1141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12/11/21 9:30:00
[原创]儿时的家乡好温馨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2/10 11:18:00 [只看该作者]

儿时的家乡好温馨

笔架山下,长江、赤水、高洞河三江交汇之处是我的家乡合江城,现在的合江城面积比我小时候大了许多倍,目之所及是一幢幢拥挤得透不过气来的高楼,不时鸣着高音喇叭来来往往的汽车和政府为创先争优而反反复复翻修街道带来的灰朦朦的天空。我对现在合江的感受,两个字“浮躁”。与之浮躁相比,我小时候的合江温馨而有安全感,像思念逝去的父母我常常怀念儿时的合江。

小时候的合江城小巧玲珑,不到两平方公里,却拥有城内三山,城外八庙,九沟十八巷,三江六码头。虽已经没有了城门,但如果要去原来城门以内的地段老人们依然习惯说“进城去”。 漫步行来,随堂倌那热情如歌的唱诺、走街串巷小贩悠长的叫卖,会使你倍觉小城的温馨祥和那时的家乡啊,宛如一幅立体的清明上河图。清一色的小清瓦串架平房,两楼就是最高的了。因是山城,那条依势而建的波浪般起伏的青石板独街颇具特色,起伏的街像舞者舞动着的绸带,滚动着伸展开去;又像弯曲流动的小河,沿途接纳如小溪般的小巷汇入。

家乡的巷颇有特色,叫得出名的巷有十八条之多,尚有横七竖八叫不出名的,倘若你进了这样的巷子,会有一种“是不是要串到别人家里了?”的疑惑。有趣的是有的巷与水沟相伴或干脆建在水沟之上;有的巷像迷宫,就是本地人,不小心误入了小巷,你就不知了方向,往往从这条巷子进去七弯八拐,又从另一条巷子出来了;有的小巷小而笮,但进去却别有洞天;有的小巷看上去就像这家人门前的通道,你以为到此为止了,殊不知,拐过去深着呢,通往你意想不到的另一出口;有的巷名称诉说着历史——“道府巷”,曾经是某某道台的官邸所在,“馆驿巷”,曾经是来往客商的驿站;有的巷名称瘆人会吓你一跳,——“无常巷”,让你联想到传说中头像鸡头,脚像鸡爪,手拿铁链随时奉旨取人性命的无常;有的小巷名称又赋予你想像——“乌衣巷”,你会在想到刘禹锡的“乌衣巷口夕阳斜”的诗句时也会联想,这里是不是也曾经了王、谢二家似的荣衰啊。

合江城的沟也独具韵味。

“水井沟”,一年四季有清清的水从城外的山沟流下,经过水堰、农田再一路轻轻穿过沟边人家,缓缓从青瓦房前淌过,然后汇入长江。那水,清得哦,恨不得喝上一口。不过没见有人喝,到常见三两少妇在溪边洗衣,小孩在溪中戏水,走热了的人蹲下捧一捧清凉的溪水洗一把脸。

“小流水沟”,沟的左边一条能容两人对面而过的青石路随沟蜿蜒,一溜的青瓦矮房和相间其中的草房相伴沟之左右。常见沟两边的人儿有的端条小凳坐在自家房檐下纳着鞋底做着针线活;有的用一把直角弧形的刀做着木桶、木盆;也有的做着其他生计,他们隔沟互对摆着龙门阵,淙淙的流水伴着他们的谈笑,不急不缓的流人长江。

“大流水沟”,在长江边,奇怪的是没沟也没见流水,也许流水就在宽不到20米,长不到500米像桥一样弓形街的青石板下,我小时的家就在“桥”的最高的躬背边。大流水沟是那时家乡最大的水陆码头。来往客商成就了这里繁华,光旅店就有四家,茶馆、粮店、食店、杂货店应有尽有,还有无数的小摊小贩。每天划破清晨的一声“熟鸡蛋过早——。”的吆喝是热闹的前奏曲,傍晚高亢悠远的川江号子是繁华一天的收官戏。不过尚有余音缭绕哦——随着夜幕降临,四家旅店挂出各自的招牌灯笼,给奔波在外来不及回家的游人以无限温馨;沿街小商贩们也将各自的小摊点上灯摆到街边;卖烤红薯的,烧包谷的,卖炒米糖开水的,醪糟汤圆的等等各种小吃的纷纷拥到街上。印象中光顾夜市的多是那些纤夫,流水沟河边沿江停靠的一排排装满货的大大小小的木船是他们从远处拉来,明天他们要将这些船拉向不知名的远方。晚九点以前还是各家的小孩的天堂,在街上可任由瞎疯一阵:“捉过河闷 ”(一种以街为河界的迷藏)的、“跳龙门”的、“瞎子摸鱼”的……,那时晴朗的夜空还有一闪一闪的萤火虫,抓萤火虫放到豌豆夹里或白纸折的小灯笼里,让豌豆夹、纸灯笼一闪一闪,是孩子们的绝对乐趣。要是炎炎夏夜,夜市收了以后,流水沟还有一景观——家家户户将门板、凉板、凉椅等等可以纳凉的家实,通通搬到街檐下,摆成一子长龙,大人小孩躺之其上,江风抚面,在锯末蚊烟的缭绕下安然入睡,名副其实的夜不闭户,绝没有小偷光临。

儿时家乡城内有山,光这点就足以让你觉得她的与众不同了,而且还是三个之众——老君山、点灯山、插旗山。光听他们的名子就让我的家乡充满了传奇。可惜老君山的传说,点灯山的故事,插旗山的掌故随着时间的流逝,城市的不断改建永远埋进了历史的尘埃里。

老君山下坐落的是过去的县衙后来的县府,门前一棵遮天避日人称风水树的黄桷树和一对威风凛凛象征权力的石狮是唯一与合江这座娇小的县城不太协调的地方,不过长于黄桷树上一缕一缕的石斛,(俗称吊兰花)仍彰显出合江人漠视权贵而又不失厚道善良的性格。

三江环绕,是家乡的又一不寻常之处。有水,城就有了灵气。家乡得三江环抱那简直是造物主的恩赐啊,那水呀清澈见底,大姑娘小媳妇都愿相邀用背篓背着或水桶挑着衣服被子床单到河边石磐上或河里的竹舥木筏上去清洗。洗完衣服就地一坐,将双脚伸进水里,透过清亮亮的水看蓝莹莹的天,看因光线折射而变得怪怪的脚、脚跐,在河边捡一块薄薄的鹅卵石打一串水漂……然后意犹未尽的回家,小时候的江边挑水都能挑着小鱼,绝不是骗你的噢。

该说合江的六码头了。我的家乡你说她是山城也可说她是江城也然,总之她有山亦有水,有水就有码头,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竟有六个水码头,可见那时合江繁荣之一斑,流水沟码头是过往船只和远航船只的停靠点,码头上有“泰山石敢当”镇守,其他的码头多有上百年的黄桷树风水辟邪,或几块石头砌一方小庙贡一尊菩萨在那里保佑,每天天刚刚亮码头上的竹棚小船就忙碌起来,艄公送不完南来北往的客,小船盛不尽千家万户的笑语欢声、家长里短。

咱就不说家乡的庙了吧,那八座庙在我记事的时候就已经是学校了,我的幼儿班、小学、中学的学业都是在庙里修完的噢。呵呵。

说起咱家乡的小吃那就是锦上又添花了。北门城墙上的“万抄手”,店家姓万。“抄手”北方叫“馄饨”,在我看来称之为“抄手”是既形象又有内涵:小小一张方形的面皮,中间放上馅,对折成三角形,两角对抄粘上一点馅泥,反捏在一起,往案桌上一放,俨然两手抄在胸前席地而坐一悠然自得者。还在街边,堂倌就招呼你了:“请上坐!”,“有红油的、蒜泥的、有清汤的,同志,你要那种味道的?”然后悠扬一声唱诺传到后堂,一会儿一碗香气扑鼻的抄手就端到你面前,吃完了红油的还想尝尝蒜泥的,尝了蒜泥的,瞟得邻座正面对滚烫烫的一碗清汤,够着颈哧溜溜的顺着碗边喝,那青青的春花嫩白白的抄手,不吞口水才怪呢,于是对着堂倌:“再来一碗清汤的,汤要宽哈。”。月亮街口有一姓包的担担面很有特色,真的是挑着担担卖噢。“包担担”成了一品牌。以麻辣为主的十多种佐料的担担面麻、辣、鲜、香,就是三九天也能让你吃得大汗淋漓,很过瘾,绝非今天餐厅里大堂内的担担面可比。有人坐下吃到抹嘴结帐时还意犹未尽,包师傅一点桌上的碗竟有十二个,那人就是我北方籍的姐夫,呵呵。在街边还有一名副其实的“小”吃——“糖粑粑”那真的堪称一绝,食玩两兼。卖糖粑粑的艺人,挑一副担子,一头是炉具,上面一口小铜锅,熬糖的;一头是小石板儿,做糖粑粑的。担子街边上随便一放,就会招来一群小孩,钱少的给一分钱,然后看着卖糖粑粑的从熬糖的铜锅儿舀一小点糖,往光可鉴人的石板儿上滴一个圆圆的粑,用竹签往上一按,粘住了,小铲刀一启,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没技术含量。要是有五分钱就另当别论了,可以看着卖糖粑粑的举起盛糖的勺,让糖稀像一条绵软的线,时而粗时而细,在石板上游来走去变一条摇头摆尾的龙,或揪一坨糖,三捏两捋,用嘴一吹——,一把“夜壶”;再揪一坨糖,再三捏两捋,用嘴一吹——,一只尾巴长长肚子鼓鼓的“耗子”,将耗子嘴上抹一点糖稀塞入夜壶嘴,耗子头粘在夜壶嘴里,屁股尾巴高翘着,惟妙惟肖——“耗子钻夜壶”。卖糖粑粑的用竹签在铜锅里轻轻蘸一点糖往夜壶底上一粘举过小孩头顶:“拿倒,娃儿,五分钱。”五分钱一交,够手拿了“龙”或“耗子钻夜壶”高高举过头顶,洋洋得意的前里走,后面一帮娃儿跟着。糖粑粑还可以从艺人手上经吹、捏、拉、扯极娴熟的做出很多玩意来如《三国》,《西游记》里的各种人物,栩栩如生。可惜如今早就没了传人。还有很多小吃如“但泡粑”、“牟豆花”、“范包子”、“陈猪儿粑”……写到手软也无法写完啊。

如今全球化,城市化的进程正在渐渐的消解着家乡神话般的妩媚。模仿着大城市的合江,没有了自己的个性,那些蕴含乡土文化色彩的小吃也淡出了人们的记忆。我们几个老朋友在一起将渐渐消逝的家乡回忆了一下,将已经没了的和将要没了的家乡的“城内三山,城外八庙,九沟十八巷,三江六码头”记录于后,以找回我们的家。

城内三山:老君山、插旗山、点灯山。

城外八庙:张爷庙、王爷庙、关帝庙、财神庙、鸡仙庙、文昌庙 水神庙、炎帝庙。

九沟:大流水沟、小流水沟、张家沟、任家沟、副营沟、龙井沟、水井沟、虾子沟、芦稿沟。

十八巷:李家巷、白堂巷、等一巷、大市巷、皂角巷、文昌巷、枣林巷、张爷巷、盐仓巷、封司巷、丁家巷、无常巷、乌衣巷、馆驿巷、猪市巷、道府巷、衙背巷、蒲家巷。

三江:长江、赤水、高洞河。

六码头:流水沟码头、枣林桥码头、羊嘴码头、北门口码头、东门口码头、马街子码头。

摘普希金诗一句结束本文吧。

“而那过去了的,将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EndFragment-->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明光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789 积分:22190 威望:0 精华:15 注册:2009/12/6 11:2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2/10 12:18:00 [只看该作者]

写得好。


内蒙兵团一师六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麻沙老农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35 积分:140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4/14 9:4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2/10 15:32:00 [只看该作者]

一幅渐行渐远的市井风俗画。写得形象生动。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2/11 9:27:00 [只看该作者]

难忘当年小合江,

三山八庙十八巷,

三江九沟六码头,

数来情景多悠长。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塔松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0971 积分:55686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11/6/21 18:1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2/11 10:44:00 [只看该作者]

     好一幅美景家乡画!透过文章看到冬月雪朋友是一位很有观察力的女性。细腻的文笔将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桥一景、一街一巷描绘的栩栩如生,让人向往!居住在码头边居高临下天天看着川流不息的船只,夜晚安全入眠在江风拂面的水边真得好惬意! 家乡温馨!拜读!谢谢与大家分享!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冬月雪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41 积分:1141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12/11/21 9:3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2/11 13:03:00 [只看该作者]

首先欢迎新版主塔松,希望多多赐教。

谢谢龙版主、塔松版主、明光、麻沙老农谢谢你们对我家乡的热爱。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塔松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0971 积分:55686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11/6/21 18:1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2/11 21:12:00 [只看该作者]

      感谢冬月雪朋友的欢迎!我会学习老版主们勤勤恳恳地为同学们做好服务!新来乍到也请朋友多多帮助,不周之处多多给予包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