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人口普查发现怪辟姓氏
如果有人要问:“我们中国人总共有多少个姓?”很多人很容易想起《百家姓》来,于是答曰:“上百个吧”。
错啦。可是如果告诉这些人中国人目前仍在使用的姓有大约7000个,也许有人不信。
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
中华万姓同根。大约在5000年前的伏羲时期,“姓”被定为世袭,且由父亲传递。所谓“正姓氏,通媒妁,制嫁娶”,姓被赋予“远禽兽,别婚姻”的符号,成为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记。而每一个姓氏,都会流传一段有趣的历史故事,有些我们知道,有些则湮没在少数人的记忆深处,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纽带。最新出版的《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23813个姓氏。目前仍在使用的中国人姓氏超过7000个。中国的姓氏李、王、张、刘、陈,可谓当代“百家姓”中之大姓,其人口之和达3.5亿。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于2010年11月1日零时进行,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而姓名,再次排在调查内容首位。
本次人口普查,不少鲜为人知的姓氏浮出水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迁徙,各家各姓散落人间,鲜为人知,甚至家族之间亦中断联系、形同陌路。
按照姓氏进化的普遍规律,大姓人数将越来越多,小姓人数将越来越少,甚至消亡。
我姓补,叫补天
1991年冬季里的一天,成都市民党女士经历十月怀胎生下了一个粉嫩可爱的男婴。党女士的老公姓补,她又一直想要个女孩,因此酝酿已久,决定取女娲补天这个神话传说的“补天”二字为名。“'天'字大气,对小孩的成长有好处。”母亲的愿望很朴素。
补天说:“每到一个新班级,老师一点名总能记住我的名字,同学们也比较容易记住我。”男孩补天,有着如同女孩般清秀的长相,性格又温和,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这也让母亲党女士很是欢喜。
“补”姓氏的渊源查到有三
补天也曾好奇地问过父亲:“我们为什么姓'补'呢,这么少见。”对此,父亲也不清楚。补天的爷爷去世早,对于家谱、姓氏这些讲得不多,补天只知道,他们一家是在爷爷辈时从遂宁搬到成都的。
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父亲结识了另一位补姓叔叔,因为同是姓补,两人亲如兄弟般。从补叔叔那,他才听到一些关于姓氏来历的故事。补叔叔说,“补”这个姓是在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从两广一带迁移过来的。几年前,补叔叔的奶奶还在世时,曾经给儿孙辈讲过一些。据说,当时姓补的亲兄弟俩来到遂宁一带,就约定一个人在山的这头安居,一个人在山的那头安居。其中一支发展成后来补叔叔的老家---遂宁白马镇大石乡的补姓家族。但补天一家是否出自这一支,目前还不清楚。
记者搜索“百度百科”查到,“补”用作姓氏读音为第四声,姓氏渊源有三:一、出自炎帝时期的补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补,姓氏。”二、出自春秋时期,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郑国境内有一名为“补”的地名,曾被分封给一位功臣作为食邑,这位功臣的后代以食邑的名称为姓氏,成为补姓的另一支来源。三、在苗族等少数民族中也有以“补”为姓氏者。如今,在重庆市,湖南省的怀化市、芷江县,四川省的遂宁市,广东省的阳江市,江苏省常州市,都有补氏族人分布。
为感恩先先生改姓仙
报答救命恩人,有许多方式。68岁的仙诗伦选择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方式,将自己的姓改了。正因为他这个非同寻常的做法,使他成为成都为数不多的仙姓。11月6日,成都商报记者来到了邛崃市桑园镇童桥村14组,找到了仙诗伦及其家人,听他讲述仙姓的来历及其渊源。
仙姓原本姓先
从仙诗伦起才开始姓仙,至今已有三代了。仙诗伦说,此前他家姓先,住在邛崃市大同镇。他爷爷那一代,先家香火不旺。奶奶生下多个子女,都因各种原因夭折了。按照当地习俗,仙诗伦的爷爷拜一个和尚为师,成了一名俗家弟子。此后,仙诗伦的奶奶生下了多个儿女,都健健康康,得以长大成人。到了仙诗伦的爸爸这一代,先家又遭遇命运磨难。于是,仙诗伦的爸爸就把他送到桑园镇一个尼姑庵寄养。经过尼姑庵的师父细心照顾,原本命悬一线的仙诗伦活了下来。
后来仙诗伦的爸爸将他送去读书,初中毕业后,为了报恩,仙诗伦返回桑园镇当上了一名会计。后来,尼姑庵荒废了,仅留下了一个石碑。为了祭奠恩人,仙诗伦将先姓改成了仙姓。
先姓最早来自战国
据先家人讲述和史料记载,先氏来源有三:一、来自商末诸侯先侯。位于今陕西省东南和河南省西北之间。二、出自姬姓,先氏本出姬姓,为晋国宗室的一个分支。《国语·晋语四》记载:文公刚即位时,“胥、籍、狐、箕、栾、郤、柏、先、羊舌、董、韩,实掌近官。”以上十一个家族为晋国旧姓,也是文公政权的支柱。先氏的具体渊源已不可考。三、周大夫杜伯的儿子在晋国做官,被封在先邑,他的子孙于是以邑为姓,称为先姓。
春秋晋国有先丹木、先友为两位将军,先丹木之子先轸为中军元帅,居蒲城,字子载。《辞海》条目云:“先轸(?-公元前627年)春秋晋国执政,采邑在原(今河南济原西北),也称原轸。初为下军之佐,后升中军元帅,职掌国政。”先轸曾经率领晋军在崤山一带打败秦军,他的儿子先且居后来继位中军元帅,在彭衙再一次打败秦军。且居有子曰克、孙彀等,相继辅佐晋襄、灵、成、景诸君。后因故遭灭族,其后各有流散。今甘肃正宁、四川合江等地有后,亦有以且居名字中的“居”字作为姓氏的,称为居氏,世代相传。先字作为姓氏时念[xián],与贤音相同。
据先姓人回忆,他们最早应该是从四川合江迁移过来驻守邛崃,后来逐渐壮大,成了现在大同镇的大姓。也有一种说法是他们大同镇有个先山,因此就地名取姓,于是有了先姓。
成都姓氏无奇不有
成都商报讯(记者 袁勇)成都姓氏,包罗万象,无奇不有。成都范围内有“问题姓名”5045个。比如:卡通型有小林优花、小泽郎等。姐妹型有瓦英姐、二八姐、妹妹等;地名型有高新、龙泉、蒲江、华阳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只有一人使用的姓氏有1409个,只有两个人使用的姓氏有850个。不少“问题姓氏”疑为登记、输入时出错造成。这次清查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核对这些所谓的怪异姓氏是否是输入有误或网络出错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