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生活 专栏生活百科 → [转帖](民俗)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都怎么过?


  共有80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民俗)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都怎么过?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真情年代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068 积分:90274 威望:0 精华:28 注册:2008/5/15 8:38:00
[转帖](民俗)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都怎么过?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2 13:32:00 [只看该作者]

知道从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都干什么、都吃什么吗?


 


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他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 胶牙饧 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相当丰富的。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 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对于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民间则流传着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

  据说,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以后,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现在大哥离开人间,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有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子。就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画师说:“我寝时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 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 。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从此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这事给街坊邻友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灵验。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如些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祭灶风俗流传后,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由于各地风俗不同,民间还有“跳灶王”和“打灶王”的活动。 “跳灶王”是民间由古代“驱傩”发展而来的一种活动形式,主要是乞丐们的活动,由腊月一日至二十四日是“跳灶王”的日子。进入腊月后,乞丐们三五成群,扮灶公灶婆拿竹枝闹于门庭,乞钱,谓之“跳灶王”,也含有驱邪之意。这一活动主要在我国的东南方进行。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海喜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12431 积分:65273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9/1/26 16: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2 19:47:00 [只看该作者]

姐姐:安阳老家人正月除吃就是玩,各家各户呼呼啦啦成天成夜打麻将。


欢迎您到《生活百科》做客!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共同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38804 积分:198646 威望:0 精华:37 注册:2009/3/12 15:0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2 23:06:00 [只看该作者]

现在天天除了吃就是玩,天天过年。唱歌跳舞过大年!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八面槽老同学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629 积分:14228 威望:0 精华:12 注册:2011/3/27 22:4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2 23:26:00 [只看该作者]

春节过大年,全国各地的说法都不一样。华北地区、河北省、北京市大体是以下这样: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日(扫房子,写福字),
二十五吃谷(吃红薯,去碾谷,推糜黍,磨豆腐,炸豆腐),
二十六去买肉(去割肉,吃顿肉,吃炖肉),
二十七宰公鸡(去买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蒸馒首),
三十晚上熬一宿(闹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拱拱手),
初一饺子初二面,
初三烙饼炒鸡蛋。
初四提上盒子往家转,
初五、初六包饺子捏面团(捏小人), 
初七、初八炸糕粘,
初九、初十白米饭,
十一、十二打扫盘, 
十三、十四窜汤丸, 
正月十五元霄圆(吃汤圆)
我们可以每天分别解读、探讨、交流。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轻舟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29871 积分:156737 威望:0 精华:25 注册:2008/10/20 14:1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3 7:40:00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bbe-b8c7-3e9ae8d4fa48.gif: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width="80%">size="3" face="宋体">欢迎到《生活百科》做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八面槽老同学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629 积分:14228 威望:0 精华:12 注册:2011/3/27 22:4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3 15:46:00 [只看该作者]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糖瓜儿粘”,人称小年。

“糖瓜儿”的甜让人对“年”产生甜美的无限的向往和留恋。

“糖瓜儿”的粘((nian) 让人得到对“年”的提醒和暗示。

老人问:“粘不粘(nian)?”孩子说“粘(年)!”这是提醒大家要过年了!长辈要讲述许多过年的趣事和嘱咐许多过年的忌讳,要说什么,要做什么,不能说什么,不能做什么。

老人还要讲:二十三灶王爷要上天言好事,就是回转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各户的善恶情况。来年等他回宫降吉祥,就是返回人间,根据玉帝的旨意惩恶扬善。

所以人们在腊月二十三日都要祭灶,并把又粘又甜的糖瓜献给灶王,让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上供人吃,热闹隆重而又风趣幽默,揭开了过年的序幕,所以把这一天称为“过小年”。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轻舟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29871 积分:156737 威望:0 精华:25 注册:2008/10/20 14:1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4 8:22:00 [只看该作者]

年味浓!


width="80%">size="3" face="宋体">欢迎到《生活百科》做客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真情年代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068 积分:90274 威望:0 精华:28 注册:2008/5/15 8:3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4 18:18:00 [只看该作者]

扫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有趣的是,古时有关扫尘的由来,却有一个颇为诡异的故事。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玉皇太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宫来个斩尽杀绝。正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 ,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真情年代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068 积分:90274 威望:0 精华:28 注册:2008/5/15 8:3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4 18:27: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海喜在2013-2-2 19:47:00的发言:
姐姐:安阳老家人正月除吃就是玩,各家各户呼呼啦啦成天成夜打麻将。

我在东北老家时,家家在这天就开始扫房、浆洗被子,这项劳动很辛苦,首先扫房不但是扫去尘土,还要把去年的顶棚和窗户纸重新糊一遍,然后还要把洗好的被子用淘米水重新浆一遍,等干了再喷上水用棒槌砸平。你们安阳人真享福啊!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真情年代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068 积分:90274 威望:0 精华:28 注册:2008/5/15 8:3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4 18:29: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张振海老同学在2013-2-2 23:26:00的发言:
春节过大年,全国各地的说法都不一样。华北地区、河北省、北京市大体是以下这样: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日(扫房子,写福字),
二十五吃谷(吃红薯,去碾谷,推糜黍,磨豆腐,炸豆腐),
二十六去买肉(去割肉,吃顿肉,吃炖肉),
二十七宰公鸡(去买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蒸馒首),
三十晚上熬一宿(闹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拱拱手),
初一饺子初二面,
初三烙饼炒鸡蛋。
初四提上盒子往家转,
初五、初六包饺子捏面团(捏小人), 
初七、初八炸糕粘,
初九、初十白米饭,
十一、十二打扫盘, 
十三、十四窜汤丸, 
正月十五元霄圆(吃汤圆)
我们可以每天分别解读、探讨、交流。

对,大家可以根据各地习俗交流。谢谢您关注!


 回到顶部
总数 24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