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生活 专栏生活百科 → 关于馓子的回忆


  共有76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关于馓子的回忆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散淡山人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637 积分:12600 威望:0 精华:63 注册:2011/10/27 6:35:00
关于馓子的回忆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8 15:56:00 [显示全部帖子]

      馓子,应该是中原的吃食,不过一直到我十几岁离开天津去新疆时,我在天津没见过,当然也就没吃过。到了新疆,过肉孜节和库尔班节,在维族同志家见到了它,一吃,特香,倍儿好吃。一问,才知道叫馓子。维族语言发音也是“馓子”。由此推断,应该是由中原传入新疆的。以后逢年过节去给民族同志拜年,就盯住两样吃食:一个是抓饭,另一个就是炸馓子。回天津以后,见过卖馓子的。但是是甜的,全然没有新疆的味道。所以,学习着自己炸馓子。

       材料:面粉四斤,洋葱头一个,花椒一把,清油四两,盐适量。

洋葱头切碎,和花椒一起加水熬上一会儿,晾凉。攥一攥后把洋葱头和花椒捞出不要,把煮好的水儿过滤后,和油一起和面。面要稍微硬一点。醒好后,揪成十来个面团剂子。

       然后。把剂子从中间撕个洞,成圆圈状不要断开。然后攥细,再搓细搓匀,成拉面状但没有断头,绕在手上。另一个人用两根铁筷子从中间穿过,让面条自然下垂,在油锅里先炸中间,然后将面条对折窝过来炸。这里要注意的是:油温不要太热,温油即可;开始时一定要将馓子摁在油里,等馓子定型后再抽出铁筷子。抽得早了馓子容易散开。不要等馓子成深黄色再捞,那就炸过火了。因为油炸的东西出锅后,都有一个再自热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你在锅里尝着炸花生正好,捞出来一会就会糊了的原因。

      说着容易做着难。就是在新疆,就算是民族同志,也不是人人都会做的。更不用说汉族人中会炸馓子的简直属凤毛麟角。那时,我们家都是回族朋友帮忙,老伴给打下手才了解个皮毛,我是不管不问的。现在自己做,只是凭着印象,摸着石头过河吧。所以尽管年年做,年年总结经验,年年改进,可惜是半路出家,难成正果。这次回新疆,有一个想法,就是找朋友求取真经,谁知他们夫妻已经双双谢世了。找了几个人问,都是回答说不会,而且现在已经商品化,想吃,买去就是了。抱憾。只有自己瞎鼓捣吧。

      为什么年年要炸馓子呢?回忆当年的生活固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它太好吃了:酥脆焦香,一口下去,花椒的香味,洋葱头的香味,油炸的面粉的香味,混合在一起,勾人馋虫。四两半斤的一把子,不知不觉中就下肚了。只是太费功夫了,趁着过年兴趣足,炸上一回,解解馋吧。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散淡山人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637 积分:12600 威望:0 精华:63 注册:2011/10/27 6:3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8 16:01:00 [显示全部帖子]

刚炸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n4770_副本.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总是不如人家的形状好看。这是在维族朋友家拍摄的,商店里卖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n3126_副本.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