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原创]《难以忘却的岁月》之三十七(一)


  共有114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难以忘却的岁月》之三十七(一)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仑山主
  1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66 积分:119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10/10 15:32:00
[原创]《难以忘却的岁月》之三十七(一)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3/18 16:08:00 [只看该作者]

 

《难以忘却的岁月》之三十七

滨海之旅(一)

 

“劳动是最美的”这句话是对劳动,也是对劳动人民的美好赞扬。我说劳动也是愉悦的,尤其看到劳动成果时的感受:大田里那黄澄澄的稻穗、密密麻麻,厚厚实实一片片地展现在眼前时,会情不自禁地用手去抚摸,这边一推想不到的是,那边稻穗就动,这是庄户人最希望看到的丰收景象;自留地里尖辣椒有红的、有绿的,亮亮的、翠翠的;有朝天长的,有朝下生的,奇形怪状的姿态长势喜人,一茬一茬地狂长摘也摘不败,那收获的感受是由衷的欣慰。秋后下霜时,地里的蔬菜大都收完,唯独颗颗辣椒还密密麻麻的挂满枝头,一点也不在乎寒冷的到来,还在坚持着生长的欲望。在各种蔬菜中辣椒给我的印象最深刻,它不只让人尝到了辣的感觉,它还有一种精神在感染着人们。

还能让我感到快乐的是一辆辆驴车干完活回家时的情景:赶车人安然的坐在车上,扬着鞭子,嘴里不住地指挥着飞跑的小驴,小驴好像知道干了一天活要回家吃饭、休息了,也尽情地往回跑。一辆辆驴车靠着路边排成行,你追我赶,咯咯啦啦地车响声与那赶车人的叫喊声、驴的嘈杂声混成一团,远远的就让人知道驴车队来了,那是当时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大伙儿吆吆喝喝、说说笑笑的,反而忘掉了一天的劳累。对此我深有感触,因为我也是赶过驴车的人。

那是1973年秋天的事,我托人从淄博买了几副地排车辐条、车轴、车圈之类的配件,带到郯城集市上高价卖出,挣到的钱不舍得花,好不容易才拼凑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地排车底脚。

在集市上出售那些配件时,总是提心吊胆的怕被管理市场的人查收。更麻烦的是从淄博往郯城捎带那些东西,都是些铁制品,旅行包里装上十来把辐条就有上百斤重,进站、出站,上车、下车,一路上折腾多次。幸好我身强力壮,进出站时把包夹在腋下,使出全身力气,装做跟寻常旅客一样从容。

也巧,赶上崔敬义排车坏了无钱置换,我便与他合伙拉起了驴车。他出驴,我出车。说来这也算是在计划经济时最早的合伙、股份之举吧!

我们的第一趟生意是往江苏的滨海县运黍秫秸苗,供那里人用作扎笤帚、刷帚用的。以前滨海人骑自行车来山东收购这些东西,自郯城有了驴车后,滨海人就雇车往回拉,久而久之,成了郯城拉驴车人的一条运输之道。

我和敬义因本钱有限,在我岳母村里收购了不大的一车黍秫苗,开始了长途运输的经历。

一路之上所过的地方都是平原,从地形上看苏北与鲁南两地相差不大,所不同的就是两省人的口音有明显区别,百姓的生活习惯也有不同。

我自幼不善跋涉,短途还行,就怕长途。幸好我俩轮流驾辕,有一人可以爬到车顶休息。敬义老弟爱驴如命,每逢我驾辕时他总爱随车走,不舍地坐车,就怕累着他那驴。幸好我们所走的都是国道,也算顺利,一路上晓行夜宿,风餐露宿,400多华里的路程一连走了四、五天。

每逢吃饭,我俩就在路边买碗开水,有自带的煎饼和咸菜,这时会引来很多人的围观。苏北人没见过煎饼,有些好奇的人就向我们要点吃,尝尝山东大煎饼的味道。

我见路边有卖豆腐的,便问:“多少钱一斤?”

那人说:“一格嘞!”

我听不懂“一格嘞”是什么意思。

有人解释说:“就是一角六!”

我说:“一格嘞我也吃不起!”

从此我一生都忘不了吃不起的那“一格嘞”一斤的豆腐。

白天赶路晚上总得休息,我俩就把车靠在路边用点棍(支撑车的木棍)把排车支起来,在车下睡觉,以防露水。秋天的露水是猛烈的,早晨醒来,见一夜的雾气将路边的草上挂满了水珠,像是下了一场秋雨。晨光一照,颗颗珍珠衔在草叶之上,晶莹剔透。斜眼望去象水晶世界一样美丽,真不忍心它的消失。在平车下我们的被子也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我们早已习惯了这种生活,并没有感到不适。因为经常在夜里为生产队看湖、看水,身边只带个破棉袄,哪儿困了哪儿卧,露宿野外就是家常便饭。

要货的村子以种植水稻为主,他们住的都是矮矮的土房子,很多住户没有院落,也没有猪圈、厕所,农户们喂的猪就拴在木桩上。也没有鸡窝,天一黑,那些鸡不等人吃完饭,就进屋趴在饭桌下的横撑上了。各家各户洗脸、洗脚、盛饭都用一个盆。这里的生活习惯与山东大相径庭。我们几个人安排在会计家吃饭,有次正在用餐,见女主人慌慌张张地进到里屋,我们以为她有什么急事,随后就听见马桶里哗哗地撒尿声,引得大家忍俊不禁。

所不同的是山东的庄户人家家户户都有厕所,郯城人叫“茅子”,淄博人称“大栏”。所谓“大栏”就是厕所与猪圈合在一起的那种,一半是屋一半是露天的粪坑,淄博人对厕所是很讲究的。齐鲁是圣人之地、礼仪之邦,自古以来的文化影响使这片大地上多了一些传统,形成了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生活习惯。

记着儿时,人们把孔子捧为至尊,将文化视为至上;泰山圣母普度众生,教人行善积德,是山东人心中的偶像。这些传统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就连儿时所看的那封建迷信的小画册,也有很强的教育意义。那画册上有卖国贼秦桧在阴间被小鬼油炸刀劈,上刀山下火海受报应的情景。这些生动的故事情节教人活着时要做好事、做善事;做官要做忠臣、良将,以图修个来世,要不死后会在阴间受罪的。虽说这是向人们灌输封建迷信的一套,但从另一层面也起了深刻地教育意义。从意识形态上看是落后的东西,但又能对社会起到积极的一面,这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先创造的那无穷的文化魅力。

我们去的村子在滨海县城北不远处,这个村是专门从事生产笤帚、刷帚的专业村。由生产队把收来的黍秫苗在社场拌匀后统一分给各家各户,由各户在自己家中自行制作出售。这倒是个不错的办法,社员们不但从事了副业,挣了钱,还能体现了当时那平均主义意识,这真是一个创举。我们的吃住,都由生产队负责。相比之下,郯城人的思维就死板多了。

苏北人也挺和气,和气就生财。我们在等待结帐的日子里也帮他们干点搬搬运运的活。他们称我们这帮人叫“侉子”, 这“侉子”多含轻蔑之意。我们也因此叫他们“冒子”, “冒子”就是蛮子的意思,大有贬义。这就是中国人的地方观念,总是看不惯外乡人,各地皆有排外的意识。他们见我戴着眼镜,就叫我“下放干部”,这倒有些抬举我了!

第一次去滨海还算顺利,走新沂、过沭阳、涉灌南,一路之上尽情地领略苏北大地的美丽景色和风土人情,象游山玩水。来去共用了十来天,我和敬义老弟平均每天挣到两块多钱,与生产队那两毛多钱的工值相比,要强之若干。

那时因“大气候”所至,人们不敢想、不敢干、也不敢改变现状,习惯于忍耐、顺从和自我满足。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3/19 8:33:00 [只看该作者]

省吃俭用有了车,

与友本约长途乐,

每天赚到两块钱,

见识各地风俗多。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仑山主
  3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66 积分:119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10/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3/22 10:20:00 [只看该作者]

   谢谢龙版主!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塔松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0971 积分:55686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11/6/21 18:1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3/22 13:03:00 [只看该作者]

     时代的局限性,人们不敢奢望。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