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原创]《难以忘却的岁月》之三十七(二)


  共有1214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难以忘却的岁月》之三十七(二)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仑山主
  1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66 积分:119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10/10 15:32:00
[原创]《难以忘却的岁月》之三十七(二)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3/18 16:09:00 [只看该作者]

 

《难以忘却的岁月》之三十七

滨海之旅(二)

 

第二次去滨海是我和“斧头”两人,这时我有了自己的整套驴车。驴是“斧头”大(爹)帮我买的。那驴的个头不算大, 四蹄有力,皮毛黑亮,通身圆滑。买牲口最讲究的是看牙口和四蹄。看牙口能知道牲口的年龄、老嫩,四蹄讲究起落有力齐整,那才能出好活。我们一到集上就被那经纪跟上了,那时集市上各行各市都有经纪,现在称“经纪人”。当我们看到这头驴时,经纪朝着驴屁股猛地一掌,小驴冷不防吓了一跳,朝前猛跑几步,两耳直矗,头抬地高高的,围着主人乱转。这一掌倒增添了几分精神,我一眼就相中了。

天不亮我就起身套车去岳母村装黍苗,小驴生龙活虎般不听我使唤,一人怎么也套不上,多亏了在佃秀的帮助下我才把牠套上。在村里的路上我紧抓纲绳,不敢懈怠。到了大路后牠四蹄生风,如腾云驾雾,我坐在车上拉也拉不住,想慢也慢不下来。幸亏那时路上车辆、行人稀少,205国道又宽阔,就由牠去吧,我看你多能跑,三十多里的路程牠一气跑到,我不知道小驴会有这样的长力。一路之上倒把我吓的不轻,心想这不是买的驴,简直是龙驹!

岳母的庄东头有一岭,叫“大埠岭”,装好货真地让牠出力上岭时牠完蛋了,一身的力气使不出来。所以凡事不能只看外表。那能干活的驴浑身多半磨的少皮无毛,越是老实,人们就越愿意使用。不是有句话叫“人善有人欺,马善有人骑”嘛,会干活的牲口因干活多就不精神。人皆以貌取人,观人察事多以表面,就连买牲畜也摆脱不了这种观念。看来习惯势力,影响、禁锢着人的头脑,我们永远都冲不垮这种干扰。

我和“斧头”各装好车在郯城以南205国道黄楼处汇合时已到下午。去滨海对我来说应是轻车熟路,没想到太阳落山时,我感到浑身酸疼,继而发起高烧。那烧来的猛烈,那把无名火烧的我难以行走,只得把车停在路边。幸有“斧头”帮忙,卸车喂驴全靠他了。我把草席子铺在车下,当做病床,那一夜高烧不止,烧地我翻来覆去,连口凉水也喝不上。这就是出门在外的难处,要不就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嘛!第二天拂晓时大汗淋漓,高烧渐退,我们又踏上了去滨海的路程。在路上一连几夜都是高烧不止,虽说白天可以走路,却大大延误了行期。

从发烧的发作周期看我认为是疟疾,就在路边的诊所讨药,以前吃了药就能止住高烧,不知怎的这次却不见效果。

在路上,当快到滨海的前夜,行至灌南县的小尖子处,迎面开来一辆汽车,那车灯亮的刺眼,喇叭呜呜地叫着,直奔我们而来,小驴见状慌了腿脚,当汽车来到眼前时牠突然往里一转身,前腿正碰在了汽车轮上,咕咚一声便倒在了地上。我心全凉了,怎么这么不顺,一身的冷汗接着就冒出来了,心想完了,这下非吃驴肉来个倾家荡产不可。人说“祸不单行”,一路之上人祸驴祸全让我摊上了。驴反正起不来了,也走不了了,就地休息明天再说吧。

这一夜我连发烧带心疼,总算熬到了天明,忽见小驴慢慢爬了起来,真是老天有眼不该绝我!

等到目的地时,我已被高烧折腾地瘦了一圈。那蛮子们见我又黑又瘦的样子说:

“下放干部的精神大不比上次”。

在滨海县医院里,医生诊断为急性扁桃体发炎,说我喉咙已流脓。人生有时会遇上一些不顺的事,只要坚持走下去就能战胜它。第二次的滨海之行让我一路之上遭受了难熬的病痛。人生的路就是这样,有时是很艰难的。

这次在滨海县,我们聚了六、七辆驴车,知青中还有安春田、赵立民。我们这些老知青已适应了当时的生活环境,也能承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因为我们从1964年下乡,在农村已滚打爬磨了近十年,这是人生道路上一个不短的时间,已不是刚下乡时那幼稚的毛孩子了,已逐渐趋于成熟。

社会上流传着知青从1968年算起,其实 1964年全国就开始了大规模地上山下乡。上海、北京的知青1964年去了新疆石河子;上海、重庆、成都的大批知青在1964年还去了云南;山东的各大城市也是从1964年开始了大批的上山下乡,我就是1964年的第一批插队知青。不错,1968年毛主席发表了上山下乡的号召,不能说上山下乡非得从他老人家发号施令算起。其实哪年下乡都已无所谓,到了今天也无需纠正这一说法。我只是想说历史有时也存在着很多遗憾。

对上山下乡的定论,已是人们不愿再提的事情了,因为一提就引来一些伤感,事实早已确定了那段历史的功过。这不是说城里人不该去农村,而是说上山下乡是走了一条劳民伤财之路,不只给几千万的知青带来了悲剧,也涉及到了各自的家庭和所在农村,还给本来就贫穷的农村带来了负担。长达十多年的上山下乡、支边支农,被冠以各种政治头衔,还不如说是一场古今中外罕见的大移民。这是国策上的一次失误,而至今还给一部分人因上山下乡而带来的伤痛。

结完帐我们回郯城那天正赶上滨海大集,听说滨海的驴比郯城贵,几个人一商量何不去试一试,各人都牵着自己的驴到了集上,庆幸的是我那驴比买时多卖了30元钱,我又在集上买了一辆二手飞鸽自行车,其他几个人也都这样做了。几个人把排车把用绳子绑在了自行车后座上,一路象长了翅膀的“飞鸽带着我们飞驰而回。回郯城后我把自行车在郯城集上卖掉,还又多挣了20多元。我自觉脑袋不算太死,还算有点商业细胞,以至后来在市场经济的大浪中着实打拼了一番。人生就象在大海中博奕,要想战胜海浪,只有拼出全身的力气,否则会被海水吞没的。

知青这个大群体也是紧随着社会的变化,不管过去有什么样的经历,仍能适应并融入在市场经济中,在当今社会的各个角落都能寻觅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最小的已50多岁,有些已步入老年行列,但他们还在无怨无悔地为着明天而博!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3/19 8:23:00 [只看该作者]

这次自买一条驴,

样子还行不争气,

到地卖掉换单车,

归来卖车又收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仑山主
  3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66 积分:119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10/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3/22 10:19:00 [只看该作者]

     赶驴车的活是很多知青没有经历过的事,我尝到了其中的苦与乐,向龙版主问好!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曾经是愚民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00 积分:195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5/13 16:0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3/22 18:50: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昆仑山主在2013-3-18 16:09:00的发言:
 

对上山下乡的定论,已是人们不愿再提的事情了,因为一提就引来一些伤感,事实早已确定了那段历史的功过。这不是说城里人不该去农村,而是说上山下乡是走了一条劳民伤财之路,不只给几千万的知青带来了悲剧,也涉及到了各自的家庭和所在农村,还给本来就贫穷的农村带来了负担。长达十多年的上山下乡、支边支农,被冠以各种政治头衔,还不如说是一场古今中外罕见的大移民。这是国策上的一次失误,而至今还给一部分人因上山下乡而带来的伤痛。

      文化大革命中的上山下乡运动是一场混账的“运动”,是毛泽东走头无路的一种安排。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