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天龙在2013-3-23 23:53:00的发言:
(天龙)2013年3月23日星期六,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上海知青举行了知青烈士和亡故知青战友祭奠活动。祭奠知青活动是由上海东北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北大荒工作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民族英雄文化公益基金会发起,《黑土情》杂志社,江苏知青网、黑土情知青网承办的。北大荒知青志愿者协会、中国知青演艺联盟、陕西知青艺术团、陕北知青联谊会、山东知青文化促进会(筹)等各地知青参与发去祭文,以示悼念。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到八十年代初结束,中国几千万知识青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成为当时的潮流,几乎涉及家家户户。全国各地知识青年在兵团、农场、林场、“五七”干校、农村公社、青年点等新的环境开始新的生活,这就是当年下乡知识青年所怀念和纪念的知青生活,同样的经历使当时的知识青年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知青”。
广大知青与共和国同龄,为祖国的建设、文化的传播、文明的传承,特别是改善农村面貌和巩固边疆建设与稳定奉献了青春,做出了知青的贡献。当时在生活条件艰苦和许多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广大知青以自己的毅力坚持了知青生活时代。这些经历也为知青今后在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继续做出贡献,在很多行业成为中流砥柱打下了基础。
在上个世纪中后期,绝大部分知青陆续通过不同方式结束了知青生活回到了家乡和城市;也有很多知青是“献了青春、献子孙”。但也有部分的知青历史不应忘记,他(她)们是“献了终身”的。这些知青在“上山下乡”的大潮中,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为了边疆建设、为了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为了知青下乡的“承诺”,在烈火中牺牲,在救人中逝去,在抢救集体财产中死去......黑龙江的上海知青金训华、内蒙古呼伦贝尔的天津知青张勇(女)等就是当时长眠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中华大地的知青优秀代表。老知青们今天对于牺牲和逝去的知青怀念他们,就因为和感动中国的(上海知青)陈健坚持为金训华守墓三十多年一样,牺牲与逝去的知青是活着的老知青的战友,也是知青历史的楷模。就如有的老知青讲到:“他们是逝去的我们,我们是逝去的他们”;他们为共和国、为边疆、为农村的建设所奉献和献身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延续,是老知青的骄傲。老知青们表示:今天纪念知青烈士和亡故的知青战友,就是继续发扬为国分忧,无私奉献的知青精神,坚持党的十巴大路线,为实现中国梦发挥余热和做出新的努力。
知青英烈知青魂,献身不啻一息存;
战友未忘酬壮志,梦圆中国奋进行。
知青英烈安息吧!缅怀我的好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