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我的回忆
(4)合理密植
为改良晴天白花花一片的盐碱地,队里已经种了几年水稻。我们去了还是“按既定方针办”,我们也从头学起种水稻。
记得二中的高中生小沈首先参与了水稻的育种、育秧工作。插秧之前、如泡田、耕、耙、平整等一系列前道工作中,黑皮他们耕作班是最苦的,天天驾牛在水田里耕、耙,弄得浑身是泥,把一块块秧田弄得像平面镜一样,阳光下闪闪发光。
开始插秧了,清晨天还没亮,就赤着脚,裹着用稻草绳束着腰的旧棉袄,懵懵懂懂地走在滑腻腻的田埂上,我有几次摔进了旁边的浅水沟里,一付狼狈样!我们以班为单位,起好秧,站在田埂上,把一把把秧苗远远的、匀匀地甩在水田里。然后纵向拉好秧绳,间距相等,一行一行的。排长要求我们每行横向插6棵,纵向退后插,每公尺11-12棵。半天插下来,腰都要断了的感觉,苦啊!!
关于种田,伟大领袖有一个“八字宪法”,现在隐约记得有“水、土、肥、密、保、管、工”
这几个字。其中“密”是指“合理密植”,哈哈!我们插的秧是要受连长检查的。第一年插秧,规规矩矩,我们自己带了钢皮米尺,自己检查,每米不到规定的颗数,自己补插上。到了第二年
就运用“最高指示”,有人喊一声:"合理密植"!于是在秧田的两头约两米的距离,按照规定每米插11-12棵稻秧,连长从田埂上跨下水田,用木公尺一量,完全符合规定!而我们知道,当中检查不到,插的秧就稀了!分糵时一“封行”,就是一样的啦!
小青年为提前完成任务,还有如拔草、除草“猫盖屎”,撒化肥、喷农药任务太多,就“撒一半,倒一半”等等不负责任偷懒的种种手法,就不在这儿一一揭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