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延河水 → 直罗轶事二


  共有120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直罗轶事二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直罗老赵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707 积分:4582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3/4/3 22:15:00
直罗轶事二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4/30 10:05:00 [只看该作者]

只要去过直罗街的人都会记得那个建筑之最——就是公社大院门口的那个大戏楼,暗灰色的砖结构单层的建筑,尽显沧桑古朴之感,由胡家坡那条土路开车自山上下来驶入直罗街时第一眼所见到的就是那个大戏楼。

       由于家父是搞建筑的,所以我对建筑就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亲近感,我对那座在当时看来硕大的戏楼建筑多有留心观察,戏楼修建的年代不少于百年的历史,是一座典型的砖木结构的传统中式建筑,梁柱结构很是规整,所有材料都是极其上好的,尤其是所用的青砖砌尺寸规格与一般民宅是有所不同的,尺寸稍大了一些的,看起来是特意烧制而专用的了,由此可见当时修建此戏楼是得到当地人的何等重视,衙门和人民对此都是有很大付出的了,在我插队的那个年代时直至我没有被分配在那里当了八年山民后返京,戏楼依然是当地的出类拔萃的巨大建筑,我离开直罗的时候在上车前我深深的鞠了两个躬,一个是给当地的山民们鞠的,感谢他们八年来的养育和包容之恩,第二个就是给这个戏楼,它见证了我八年来风风雨雨的经历,我往返于上下流窜都要经过这个大戏楼,所以我的青春也是在它的见证下而度过了那宝贵的一段时光。

       记得那时刚插队的第一年,县里要组织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汇演活动,以公社为单位组织参加,由于知识青年的到来为此次汇演增添了色彩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汇演的水平,不过在选拔演员是在知青中也是影响很大的。演员不仅要有专业特长,还要根红苗正。

       首先是节目的选定,公社的文化干事找到我们村的几个高中学生,让他们拿出一个歌颂直罗战役的本子来,要求有歌有舞,时间只有三天,同时拿来一些简单的直罗的历史材料,也就是直罗战役的点滴资料和毛伟人的复电全文,三位高中同学在简单了解了情况后,开始了分工撰稿,老大负责歌曲部分,(老大的嗓子非常的棒,其母是音乐学院的高材生,不过是国民党时期的学生)老二负责整体的串接编辑,老三负责语言部分的创作。他们把我们两个半文盲的知情轰到别的村去了,他们投入到紧张的创作中去了。

       很快他们交稿了,是一部史诗,名字就叫直罗史诗,由于时间久远具体内容我已记不得多少了,但据说很快就得到了公社书记的认可,并极快地投入到了排练,台词开始好像是这样的: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此时后面的合唱轻声的哼唱着: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的那首歌,老大站在台前用他那极富磁性的男高音朗诵者歌颂直罗战役的诗词,亦歌亦舞的伴随着老大的诗词讲述着直罗的光荣革命传统,美丽的辞藻粉饰着这个历史名镇的历史,红绸舞美轮美奂,男女声独唱极具专业水准,最后史诗是在毛伟人的复电全文中结束的,老大的嗓音发挥到了极致,雄壮感人至深,首次在直罗大戏楼的试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戏台前满满当当的挤满了观看的山民和知青,公社革委会的全体领导都在前排落座他们最后都是起立鼓掌,那掌声久久的不能平息。

       但就是因为种种原因女声独唱演员由于平时表现不好而被淘汰,使的演出效果被打了折扣,红灯记得小铁梅也因此换了另外一个女生来饰演,其水平远远低于原来的那个女同学,就这样直罗的宣传队在汇演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后来县里的主管文化的一位干事好像是叫刘春裕和我们村的学生有所交往,但由于我存的学生的出身个个有问题,后来就都被弃之不用了,但他们与刘干事的文化交流一直没有停止,他们也曾为一些文学上的看法不同有过激烈的争论,甚至到了交恶的边缘,据说刘干事说过,那里的知青不可小觑呀!

       由于宣传队里的美女加入,竟引起了男知青们中的一场小小的轰动,他们迅速给宣传队里的两位女知青起了一个美丽的外号,红,黑牡丹,一个是我们学校的,一个是九十八中的,好几位男知青都把两位牡丹当做目标开始了追求之旅,当然这些男知青都是比较活跃的人物,他们竟会随着宣传队的踪迹一路跟随,大献殷勤以能获取芳心,宣传队回来后更是如此,有事没事都往哪两个队里跑,买些罐头之类的东西送去,结果好像都是无果而终,在这个时候起知青中间的恋爱就多了起来,成双成对的出现在集市上也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知青们的亲密曾让当地山民呲之以鼻,大都以一句:羞先人呢,而结束。但慢慢的山里人也就接受了知青式的恋爱,终究这是人的本能需要。

        记得在几次排练着史诗时就是在大戏楼里排练的,走场串联,歌舞的合成都是在那个古老的戏楼里完成的,戏楼的格局很是有特色,有传统的将出门,也有相入门,后台也有足够的空间换装和休息,戏楼的高大和回音效果都别具特色,戏台的宽敞给布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一般那规模的剧种都可以毫无障碍在戏台上演出。如此规模的大戏楼足以说明过去这里的文化生活一定是丰富多彩的,同时也说明过去这里的经济生活也是比现在还要发达许多的,解放几十年了竟没有一个建筑物能超过大戏楼这让我感慨万分,是这里过去的繁荣还是现在的衰退,我真的不明白。

       后来我走过的好几十个的大镇子都有建造的不错的戏楼,看起来这里的历史悠久不是简单的,尤其是文化方面的更是有着久远的渊源,从那个时候起就在我的心里埋藏下了深深的疑问。

        后来回京后也曾去找过一点历史上的记载,但终究由于工作的繁忙而放弃了,直到近几年看到富县史学家选民先生的有关富县历史的研究,才终解我几十年的疑惑,这才使我知道我插队的地方竟有如此灿烂的历史文化,简直就是文化瑰宝。我为此感到了自豪和满足,我过去眼里的荒原其实是祖国西北高原的文化摇篮!我曾在那里生活了八年多呀!

      这是由直罗大戏楼所联想到的直罗轶事二。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盖头坪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3541 积分:24440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9/10/25 18: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5/5 11:41:00 [只看该作者]

印象中延长县城才有大戏台,当年我就是在那儿第一次看到了秦腔、碗碗腔和眉户剧。但听不懂。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