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三晋大地 → [原创]我们在第二故乡(2013)


  共有9500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我们在第二故乡(2013)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雷午寨主
  1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2790 积分:19961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8/10/31 14:39:00
[灌水]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5/24 10:28:00 [显示全部帖子]

   看完文华的回乡之旅,图文并茂。加上柳遥旁白,使浏览者更清楚地看到了浓浓的“乡情”。“第二故乡”是每个知青不能忘记的地方,其中的酸甜苦辣,五味杂陈,回味、怀念、凭吊、诅咒……反应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里记录着我们的一段无以忘怀青春岁月,多少个日月,我们在这小乡村度过;多少个夜晚,我们在这里遥望星空;多少个日子,我们在这里流汗流泪。……

    我曾经三次回到三千公里以外的云南瑞丽弄岛农场,可在队里(连)没住上一天,乡亲们(老工人)都热情挽留,可我们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看住过的连队、干活的稻田、割胶的林地、给埋在林地边沿的逝去的战友扫扫墓、堆堆坟,然后蜻蜓点水般去老工人家里吃吃饭,盛情难却,谁家不去都不好,一顿饭要走七八家,看到你在自己家喝了酒、吃了菜,那些乡亲们才觉得你没有忘记他,几十年后还看得起他。多么纯朴的乡情,多么醇厚的感情。 一句“老班长”、“老排长”、“老连长”就会引发一阵呜咽,引起多少回忆。

    记得第一次回去,是九五年,那是我离开十九年后,看到连里多年没有变化,房屋陈旧、道路多年失修、操场被分割为若干小块、我们打球的架子上,挂着冬瓜、西葫芦和丝瓜,心中真不是滋味:当时,“边境贸易”刚开,乡亲们还未摆脱贫困,经商还不为人认同。第二次回去就大不一样了,连里好多家已经翻盖了房子,更有甚者是已经在城里买了住房,搬到城里去了。第三次就更不同了,由于分的田和山都承包给个人,老工人都把地转包了出去,自己出去做生意,年老的天天泡在麻将桌上,把“修长城”当做了主业。更多的老工人子女已经到城里生活去了,做珠宝、玉石、木材生意的越来越多。家家都过得有滋有味的。当年留下未走的一个知青,也做起了生意,过上了老板的日子,听说他在北京买了两套房子、在昆明也买了一套房子。比我们这些回来的同学过得好得多。

    最后一次回去,水稻田里已经不种稻子了,种的全是水果等经济作物,橡胶树也到了淘汰的时候,原来浓郁苍翠的橡胶山,已经面目全非,新种的林地露着红土,老的胶林还是绿的,猛一看像密林中的一块块秃斑,橡胶树的寿命是五十年,一九五七年种的早已到了更新的时候,我们亲手种的也有四十多年了。时间过得太快了。……

   哦!今天正好是我们离开北京,下乡的日子。44年前的今天中午12:44,我们离开了北京,踏上了奔赴边疆的路途,开始了我们的知青生涯。

   愿“第二故乡”的乡亲们幸福安康,“第二故乡”日益发展、繁荣!



欢迎来到《彩云之南》——我的第二故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