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时 我住的宿舍有二十来个知青,她们来自齐齐哈尔、北京、哈尔滨、上海四个城市。那时候年龄小时常想家,为了排解思乡的苦闷,宿舍里几个性格外向,爱说爱闹的知青,在晚上没事时,就领着大家变着法的玩,也算是自娱自乐吧。
几个样版戏在全国演的最热闹的时候,连里也赶排了京剧《智取威虎山》,准备参加团里的会演。宿舍里的人不甘示弱,于是也排了一场,是杨子荣进山见座山雕那场。我们把一北京知青的皮坎肩翻过来当座山雕的服装,杨子荣的帽子和皮大衣是老乡的,马鞭子挑一个树枝就行了。八大金刚是现成的,宿舍里的人早已把那些黑话背的滚瓜烂熟,对答如流了。进山时的前奏吗,一个老师用嘴就轻松的唱出来了。整场演出都很成功,就是那两声枪响,不好意思说,是一个北京知青拿着烧火棍叭、叭,打在了尿盆上。
七十年代初,市里每人供应二斤大米,八斤白面,细粮少,所以东北的知青无论男女生都要带上一、二袋面回家。快过年了,要回家的早已把要带的东西准备好了。一天晚上,小李子说:“从火车站到站台挺远,拿两袋面不休息能不能一气扛上车?咱们试验一下呗,”大家赞成。老六自告奋勇,我们把用毯子包好的两袋面放在她的肩膀上,她一只手叉着腰,一只手抓住毯子,围着屋里的火墙子走了起来,大家一起喊着:“一圈、二圈、三圈……,老六一直走了十圈,又有人说:“炕就是火车踏板,老六上!”只见老六咬紧牙关抬腿就上,一次、二次,怎么也上不去,这时大家才明白,一是炕比火车的踏板高,二是没有抓手,我们不禁大笑起来,眼泪都笑出来了。可苦了老六,累的是满头大汗。
在兵团时是很难吃到包子的,一天畜牧排的一头牛死了,杀完牛后,指导员让把肉都送给食堂,第二天听说吃牛肉包子,知青们的脸上个个带着笑容。
吃完饭后,宿舍的小冯和南芳竟又打起赌来。小冯说:“你要是还能吃五个包子,我花钱。”南芳说:“那你还得在食堂给我磕三个头。”小冯答应了对方的条件。有不怕事小的,于是有人一溜小跑到食堂买来了包子。食堂做的包子,一个足有三、四两大,只见南芳大口吃起来,吃着吃着她越吃越慢起来,看来是撑的够呛,可是为了面子,她还是坚持把五个包子都吃下去了。小冯输了,宿舍的知青一起起哄,小冯不得不硬着头皮在食堂给南方磕了三个头。这件事一下子在连里传开了,那几天大家见了她俩就笑,吓得她俩直躲。
团直学校给连里的学校拨下来一个大队鼓,四个小鼓,放学后几个学生每天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操场上操练。宿舍的人也想试试,一天晚上到学校拿来了队鼓,大家围着火墙子打起了队鼓。
咚、咚,叭拉叭拉,咚、咚……。你别说那点 打的还真有点意思,一下子又找回了学生时代的感觉。一直没有机会回连队,也不知那个宿舍还在不在?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2.gif: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7.gif: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5/7 7:23:3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