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
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我领教过牙痛的困扰,知道健康的牙齿对生活有何等的重要。保护牙齿要从小做起,树立良好的口腔保健意识。因为人的恒牙一生只 长一次。牙齿一旦出现问题,必须及时治疗, 尽力延缓牙齿的使用寿命。只有当牙齿对健康有不良影响,而又不能用有效方法治疗保存时,才考虑拔除。教训是深刻的,但对于自己已经于事无补了!
记得上小学五六年级时,自己的 发现槽牙经常 疼痛,到医院检查说是得了龋齿(俗称虫子牙),龋病是含糖食物(特别是蔗糖)进入口腔后, 发酵产酸,这些酸 从结构薄弱的地方侵入,溶解破坏牙的无机物而产生的。 得病的原因主要是卫生习惯不好,自己喜欢在零食摊上买些糖 块吃, 而且不能及时清理口腔卫生。开始只能吃些药物止痛。可上了初中后,龋齿发展的严重了, 发现四个槽牙出现了龋洞, 对冷热刺激敏感、 牙洞里会经常留有食物的残渣, 在第一中心医院治疗时,牙医大夫 为龋 洞 填充补牙 材料。 在一段时间内 控制病情的发展。
1969年去 河北 柏乡插队落户,生活 比较艰苦, 一年到头也挣不下几个钱。有些小病 的只能自己扛着。早年补好的牙洞遭到侵蚀, 填充的补牙材料一点点的脱落,病损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累及牙髓。 这时自己已经养成早晚涮牙漱口的习惯,并坚持多年,但 阻止不了龋齿疾病 的发展。 1975年选调回津后,看病有了保障,自己才敢把看牙提到议事日程。 在红桥区河北大街牙科诊所看病,大夫 经过检查告诉我,这几颗牙必须拔掉,不然还会影响其它的牙。于是看了四回大夫,将四 颗坏牙分别拔掉,这也是自己 上班后,用 “三联单”头一次看病,所以印象极为深刻。 拔牙之后, 还会得到医院 建休两天的假条。这在下乡期间连想都不敢想啊!
时间推移到1995年之后,单位快黄了 ,职工工资常年拖欠,大家看病的医药费冻结,职工陆续下岗,待业。 自己虽 在科室里供职,但基本上人浮于事,没啥业务。就在这个时段,自己的口腔的其它牙齿先后出现松动,去医院治疗,只能是自费,报销无望。后来自己觉得反正上班事也不多,干脆就用 舌头去干预松动的牙齿,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尽管牙齿看着活动,要想用舌头推到一座座山头似的牙齿,的确不易,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坚硬的牙齿还是败给了 柔软的舌头。这不尽使我想起一则历史典故,老子的“刚柔之道。”相传孔子曾问道老子“刚柔之道”,老子沉默不语,张开了嘴,露出牙齿,吐了一下舌头。舌头是软的,象征着柔的一面。而牙齿是硬的,象征着刚。 几年功夫,我就是利用 “ 刚柔之道,”愣是将十来颗牙连根拱翻 ,只有一颗牙在运作时,中途断裂,剩个残根, 最后剩下十三颗半牙,纹丝不动站在这里,只能看门养老了!
单位彻底的退市了,自己也告别了工厂,下岗长达十年。下岗期间,生活拮据困难, 血压高,冠心病等各种疾病不期而至, 弄得自己筋疲力尽 ,对于残留的十几颗牙齿,只能无限期拖延 ,待日后条件改善之后再行解决。 另外心理压力也大,害怕拔牙引起心脏,血压波动。退休之后,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对新的生活有了向往。 拔掉残余的坏牙,镶上一口义齿,改善牙齿的咀嚼功能与面子形象。一种心理活动与日俱增。
在今年5月16日至6月6日,二十天的时间内,自己做了大胆的 动作,在下瓦房卫生院副主任医师周大夫的帮助下,耐心疏导,精心操作, 用七个工作日将延误多年的坏牙,全部拔掉。真的的成了“没牙老儿”,记得小时候, 一帮孩子曾经围着把牙掉光的老人,有节奏的喊着:“没牙老儿,啃脆枣……” 现在反观自己 ,真的有“无可奈何花落去 ”的感触。不过,我会比他们幸运, 经过 两三个月的努力与恢复,我会重塑 自我, 一口全新的 漂亮洁白的义齿, 会将自己 牙齿脱落,笑不敢露齿的老掉牙面貌一扫而光, 而且 会 用义齿品尝舌尖上的 津味 美食,重回知青聚会的餐桌。更会像相声演员李嘉存那样,扯着脖子咧咧“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30313141327502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