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湖四海东西南北大家谈 → [转帖]很短的文章,很苦的味道,很深的哲理


  共有47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很短的文章,很苦的味道,很深的哲理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二黑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272 积分:18660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8/10/23 20:37:00
[转帖]很短的文章,很苦的味道,很深的哲理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7/8 8:27:00 [只看该作者]

这一拨人<!---->
<!----><!---->
<!---->彭瑞高<!---->
<!--2013-07-07-->
  文/彭瑞高

  这一拨人说退就退了,真快啊。

  这一拨人,指的是解放前后出生,人称“解放牌”的。“建国”啊,“新华”啊,“援朝”啊,“抗美”啊,都算这一拨。

  这拨人见多识广,吃了不少苦。抗美援朝、“三反五反”时他们还小,但“反右斗争”“三面红旗”时他们已经有记性了;三年困难时期,他们正在长发头上,那饥饿的滋味,使他们对温饱倍加珍惜;“文革”爆发,家翻宅乱,正好他们成人;来不及为父母揩去眼泪,他们就背井离土、上山下乡;后来,上调、返城、进加工组、考大学……几度挣扎,不谈了。

  这拨人,大多数是草根,但也有少数掌过点权,神气活现,现在一道退下来,回家养老。偶尔碰头,彼此都是一头白发、一身老病,一道为前列腺苦恼。那些坐在办公室里指挥过人家的人,现在也只好搬只小矮凳,坐到弄堂口看人家下棋;他在旁边出棋路,人家还要对他白眼。岁月真是无情,也很公正。

  这一拨人曾如此意气风发,现在也终于淡出世界。可见人间正道,不必慨叹,也不必伤感的。<!---->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共同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38804 积分:198646 威望:0 精华:37 注册:2009/3/12 15:0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7/8 11:32:00 [只看该作者]

人间正道,不必慨叹,也不必伤感的。

 

 

我的感言:自然规律,社会发展的必然。坦然面对,笑看人生。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雷午寨主
  3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2790 积分:19961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8/10/31 14: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7/8 12:09:00 [只看该作者]

看到楼主说“这一拨人”,很有感慨。因为我们都属于“这一拨人”。

    确实,我们这一拨或者说这一代人,都经历了“三反”“五反”“公私合营”,当然这时我们还小,只是有印象而已。懂事后,第一次经历的就是“反右”,不少家庭都有触及,多少玩伴的命运改变了走向;“三面红旗”“大跃进”时,我们都有拿家里的铁铲去炼钢、举着竹竿去街上轰麻雀;而后是“四清”,城市尚未开展,就被“史无前例”取代了,这次,更多的家庭受到了“冲击”,又一大批玩伴改变了命运;而后的“上山下乡”,又将我们放在了同一个层面,而我们又一次对命运发起了抗争,在黑龙江的冰天雪地、热带雨林的瘴疠之地、漫天黄土的山陕地区、域外风情的内蒙草原,都留下了我们的汗水、泪水、血水。这一段的经历,赋予我们一个称号——“知青”,虽然我们经历不同、境遇有异,“知青”这个名字,组成了我们这个“松散的群体”,个个独立不羁、人人豪气万丈,……

    经过时间的磨砺,我们人老了、病来了、子女成家了、有了隔辈人了,但是,有一股气没有放下,那就是——我们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关心国家,甚过关心自己;“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集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心中不灭的观念。不然全国几千万人“下岗”“待业”,得以平缓实施,经济转轨得以实现,“改革开放”得以顺利实行,忍辱负重的绝大部分人就是我们这“一拨人”。

    都过去了,我们都到了退休的年龄。即使是69届的,今年也过了甲子了。

   我同意“共同”的感言:“自然规律,社会发展的必然。坦然面对,笑看人生。”一切看淡一些,乐观一些,宽容一些。

     



欢迎来到《彩云之南》——我的第二故乡。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二黑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272 积分:18660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8/10/23 20: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7/8 16:47:00 [只看该作者]

谢了共同和雷午寨主的跟帖,雷午寨主的感言与大家的心情是相通的。
作者是上海著名作家,68年在上海近郊下乡,后在华东师范大学毕业,上海市委宣传部工作,原来是草根,退休前大小是官权阶层,所以他的这篇短文也是自我情绪的一种抒发。
上海是大城市,因为地理位置,人口和经济发展很快,也是全国输出知识青年最多的直辖市,有统计说共有110多万知青上山下乡到全国各地,这一点就很让上海人自豪了。
文章主要是针对建国前后的知青而言,“这一拨人”是新中国成长的主要经历者,但绝大多数“老而未富”,感觉上就象是拼搏一生,末了却被无情地抛弃一样,颇有一种“岁月难再”的失落感。
虽然如此,但那是我们必须经历的道路,必须承担的责任,必须完成的使命,事实上,我们做到了,因为在我们的努力下,世界改变了,而且是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的改变,试问,还有哪一拨人能够重复我们这一拨人的经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