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生活 专栏茶余饭后 → 细语汇集,声声入耳


  共有546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细语汇集,声声入耳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小红柳
  3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7055 积分:42608 威望:0 精华:33 注册:2008/12/11 19:3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8/10 10:10:00 [只看该作者]

咸扯淡
  说九夷八十一个氏族是被“成者为王败者寇”淡化了的历史,甚至有些扭曲了。远古历史都离不开沿海,而华夏历史却是“中原历史”,是有悖于世界历史的。纵观世界文明古国,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这些文明的发祥地几乎都离不开取盐方便的土地,而海边自然也就成了群居的首选之地,这才翻开人类文明历史的第一页。
  
  远古文明,一是人类“主动食盐”的生理启蒙;二是“钻木取火”意味着人类开启熟食之路。所谓“主动食盐”已区别于动物的“寻求食盐”。有个成语叫“茹毛饮血”描绘着“弱肉强食”的野性,“饮血”是补充体内盐分所必须的手段。岳飞《满江红》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没有这个残酷的经历,怎奈有这样的词作?这一点连“鬼”也很无奈,如果有鬼存在,哪个鬼不“吸血”?肉是淡的,而这血才是咸的。人鬼不了的不是情,而是盐。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能成群结队的生存,必须沿海附近或者有盐池的内陆,再则也必须有自然的结晶盐之地。
  
  旧石器时代最近的也有万年之久了,老外不信任中国远古历史,那是没有考古支撑。依我看离开沿海你靠什么古?只凭山海经式的传说?老外自然就不信了。旧石器时代必须拿出旧石器时代的东西出来。远古时期母系制那也要考古题材来说事的,也许是对历史学的一个误区。人是需要“食盐”的,群居更需要“食盐”的来源。
  
  在浙江余姚发现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实际上是对中原文化发祥地一个不小的讽刺。河姆渡文化早于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两千年,文化的先进性不比后者落后。也由于水稻种子的发现把农耕社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并且断定水稻不是舶来的物种,鱼米之乡那才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河姆渡文化最显眼就数陶器了。那么陶器又从何来?
  
  那就是“咸扯淡”的主题了,人类怎么才是“主动食盐”了?那就是“煮海为盐”!为什么要“煮”呢?这就是人类的文明所在!多喝咸卤那是要中毒的(杨白劳就是喝咸卤离开人世的),必须要“煮一煮”。现代科学告诉人们,咸卤中除了氯化钠(盐)还有镁、钾、锌等矿物质。而大量矿物质就在七八十度水温时被蒸发了,剩下也沉底了。好盐自然是人食用,锅底的盐巴自然是家畜食用。比如,苦瓜用温水煮一煮就不苦了。文明首先是对生活的认知。
  
  而“煮盐”是要“容器”的,这“容器”就是用烂泥巴制作的,将最后的咸卤倒进“容器”,开始“煮盐”,然而人们就开始对烧制的容器开始认知,这一认知便产生了“陶器”。陶器、骨器、石器成为石器时代的主要研究对象了,也是区分旧石器与新石器的分水岭。
  
  说九夷八十一个氏族实乃是按盐锅来分的,那么多的“盐锅”就有那么多的“氏族”。沿海另一个优势就是“渔业”与“狩猎”相结合,之后有了“畜牧”、有了“农耕”、“养蚕”……可想而知江南沿海的文化历史怎么能让中原文化历史所替代呢?
  
  远古时期发生过两场大的战役,一个是黄帝对炎帝的战争,另一个是炎黄对蚩尤的战争,为什么要大动干戈呢?为了“盐”!而“盐”才是控制人群部落的关键所在。有“盐”才拥有部落,有“盐”才拥有国家。所谓的“咸扯淡”实乃“盐扯淡”也!“盐扯淡”就是“部落管理”,就是“国家管理”。
  
  炎帝在西域一带成了气候了,向北找盐源至陕北无果,则转向东南,来到晋南一带,听说晋南运城有个盐源,方圆百里,这里有着自然结晶的食盐,太方便人们采盐啦!仨人之中黄帝最聪明,也听说这个性命攸关的盐源了,咋办?那就娶个当地盐源主人的女儿为媳妇,也算与当地部落结盟了。炎帝要到此取盐那就不易了,两大部落战争在所难免。
  
  史无前例的为盐而战的“阪泉之战”打响了,天时地利人和保驾黄帝,以炎帝失败告终。战争两方损耗很大,但也促成炎黄两大部落合二为一,这“盐权”当然主要归于黄帝所节制,炎帝部落也有份儿,也算是皆大喜欢,相安无事了。
  
  再说东夷八十一个氏族的总首领蚩尤吧?越过长江、黄河而北上,几乎到了渤海湾了。“煮海为盐”、“增加部落”、“发展农耕”。其中发明了“煮海成盐”三折两步曲。所谓“三折与两步”说起来也简单,将“海水”变“卤水”,然后再煮盐。将海水变为卤水,就是提高含盐的浓度之事,这里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晒海水”,蒸发后也就成了浓度更高的卤水,这要靠天吃饭的;还有一种是,先如海绵那样沙层吸纳海水成为卤沙这叫沙幅,然后将卤沙放在茅草上将卤水滴漏称为盐漏。简而言之,过程是从海水到卤水,再由卤水煮成盐,取出好盐层就是正规结晶体得食盐,不好的也就成盐巴。
  
  自从炎帝当了二把手,不服与蚩尤开战却又大败,求黄帝联手战蚩尤。黄帝看着蚩尤发展势头也是忧心忡忡。所以两帝联手在今日的河北逐鹿开战,称之为“涿鹿中原”的大战其惨烈程度远超过炎黄的“阪泉之战”。最后蚩尤部落败北,蚩尤被俘,拒不投降而被杀。然而“逐鹿大战”后赢得的三统一其代价却是巨大的。
  
  在中华词典中有个词叫“黎明百姓”,这黎明百姓就是九黎的百姓,也就是庶民。自然就有别于炎黄两大部落的百姓了,那今日话语叫“三等公民”了。说中州人的傲慢是有来历的,这两场为“盐”而打得战役是广为流传的史实。然而,关于“盐权”的集中统一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不过沿海的相对发达也是不争的事实。中州人的傲慢还在于文人笔下的,东夷、西戎、北狄与南蛮的种种说道,这哪儿是治国之道呢?
  
  “逐鹿中原”之后,华夏一派大统一的景象。其实对百姓来说,只要有盐吃就行啊!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实际上就是“盐分配”,其它那是各部落的自己的事了。而“盐”那是国家总控制的,否则那也只能是个松散联邦可有可无的。故此“分盐”那是国家级的盛世了,国家级盛世必须有国家级的礼仪。这个礼仪就是“黄帝盐”。什么是“黄帝盐”?请看下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8-10 11:28:14编辑过]


羸弱的身姿摇了又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小红柳
  3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7055 积分:42608 威望:0 精华:33 注册:2008/12/11 19:3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8/11 10:08:00 [只看该作者]

  

煮海成盐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煮海成盐.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羸弱的身姿摇了又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小红柳
  3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7055 积分:42608 威望:0 精华:33 注册:2008/12/11 19:3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8/11 12:08:00 [只看该作者]

  
黄帝盐
  
  何谓“黄帝盐”,实际是炎黄民族赞颂自己民族始祖的民族初始音,鸿蒙时代,我们的原始先民们纯用鼓声,敲奏出自己对民族始祖的崇敬,这声音透过了千年苍穹,记载了我们民族起源的历史。这种击鼓形式也就成了国家大典的礼仪形式了,而且是以排山倒海气势出现。用今日之话语就是气势磅礴的“引子”就算“黄帝盐”了。
  
  尔后历史进程又将这个“盐”字推广性的应用。比如:《全唐诗·施肩吾》就有这样诗句:“颠狂楚客歌成雪,抚媚吴娘唱是盐”,可见这“盐”是“鲜得来,了不得了”!后来,这类引曲也就成了戏班子演出前的“引子”,以浓烈与热闹来吸引百姓看戏的,这也是“黄帝盐”。在隋唐宋三朝,这还很时兴的,传说《庄周梦蝶》、《秦王破阵子》就是这个味。以“盐”者有味之谓实乃为其本。后来,这个“盐”也就引申到诗歌,如《古今诗话·笑是盐》就是典型一例。到了宋朝就登峰造极了,这个“艳”也成了“盐”。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这“盐”的品种很多,除了“黄帝盐”,还有“突厥盐”、“白鸽盐”、“神雀盐”、“满座盐”、“归国盐”、“刮骨盐”等等。
  
  现在的电影也好,电视剧也罢,开头的主题曲,实际上都是“黄帝盐”某种特征性的表现。比如电影《苍狼》主题曲,那就不是“黄帝盐”与“突厥盐”了,而是“蒙古盐”了……
  

  


羸弱的身姿摇了又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小红柳
  3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7055 积分:42608 威望:0 精华:33 注册:2008/12/11 19:3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8/12 7:59:00 [只看该作者]

  
         沁园春 · 盐
  
    玉体霜姿,梦觅千秋,万代饴盐。
    望东夷上下,陶盆焰焰;南蛮左右,池井潺潺。
    盈采咸湖,卤田曝晒,煮海蒸河烈日炎。
    坤为釜,蕴水善处地,与釜颐年。
  
    圣晶如此多妍,好烈烈轰轰国梦圆。
    记炎黄二帝,阪泉征战;蚩尤华夏,逐鹿中原。
    舜日尧天,武汤夏禹,就盬都城皆圣贤。
    诠盐铁,数笑盐脉脉,常驻人间。
  



羸弱的身姿摇了又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小红柳
  3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7055 积分:42608 威望:0 精华:33 注册:2008/12/11 19:3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8/12 8:08:00 [只看该作者]

    
  “诠盐铁,数笑盐脉脉,常驻人间”是《沁园春·盐》的结语。
  
  意思是,从中华三始祖为盐征战华夏一统,尧舜禹汤的“圣贤之治”,到汉武之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朝廷官员共同讨论民生疾苦的《盐铁论》,可称之为“笑盐脉脉”,但愿其“常驻人间”,有道是“最善的国家治理”。再如唐代刘晏的盐铁制度,毛泽东将其说成是“刘晏办‘国营商业’”(《毛泽东评说中国历史》),其本质就是“生人之本,食与货而已,知所以取,人不怨;知所以予,人不乏”,“敛不及民而用度足…可谓知取予矣”,“官获利而民不乏盐”,“国用齐足而民不困弊”等等。
  
  上海人许多仅知“十里洋场”,却不知“盐船水道”。其实上海可以分解为“上”与“海”,这“上”是扬子江与钱塘江的淤泥堆积的,而那个“海”是由海水煮成的。作为一个浦南人,更是认为是浦南的发展史,因为在九黎时期就有浦南西边的土地,到了春秋时期,伍子胥就开发这块沿海地域,这块地域也一直为吴越必争之地。后来秦始皇视察来过(秦望山就是印记),再后来张良在此隐居(张堰就是印记)。再后来唐太宗在此张堰以东“白砂”海滩设盐场(带围海造盐田),并设立粜(tiào)盐官,这不造就了一个“奉贤”?再再后来(那就是宋代了)继续东移至“下沙”海滩增盐场,这就造就了“南汇”与“川沙”(浦南、浦东连成一片),至南宋与元朝这里盐场多达三十多个,这幅《熬波图》就是元代时期作品。
  
  今日个是劳动节,上海没有矿工,却有的是“盐丁”,盐丁是五代吴越国钱镠施行征役,成为“国有企业的员工”,盐课司署设在张堰。是“笑盐”还是“哭盐”全在衙门里。“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哪不胜栽禾。”从宋朝起,盐丁弃盐田而大逃亡乞讨,那也是常事。都是洪涝、海啸、杂税被逼所致。南宋海防水军统领印在金山也没啥用,行的不是“笑盐”。大风雨,宋捍海塘尽溃,人漂溺几万余口。万户侯、黄金屋,哪有一个盐官好呢?用之不完,取之不尽也。
  


羸弱的身姿摇了又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小红柳
  3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7055 积分:42608 威望:0 精华:33 注册:2008/12/11 19:3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8/12 8:14:00 [只看该作者]

  

熬波图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熬波图》是中国最早系统描绘“煮海成盐”设备和工艺流程的一本图书。作者是元代浙江天台人陈椿,曾任下沙场的盐司。现在的上海地域内盐场有三十多家成为元代几个主要盐业产地。下沙盐场也分南北两个,南边称新场(现在为新场镇在下沙镇南边)。下沙场,滨大海,枕黄浦,距犬塘;处处盐田,出吴淞口,西进扬子,东入大海。陈椿盐司爱作画,将盐田晒卤、煮海制盐的工艺流程描绘出来,《熬波图》全书有图五十二幅,存四十七幅,《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均有收录。
  
  这47幅图题名为:各团灶舍、筑垒围墙、起盖灶舍、团内便仓、裹筑灰淋、筑垒池井、盖池井屋、开河通海、坝堰蓄水、就海引潮、筑护海岸、东接海潮、疏浚潮沟、开辟摊场、车水耕平、敲泥拾草、海潮浸灌、削土取平、棹水泼水、担灰摊晒、筱灰取匀、筛水晒灰、扒扫聚灰、担灰入淋、淋灰取卤、卤船盐船、打卤入船、担载运盐、打卤入团、樵斫柴薪、束缚柴薪、砍斫柴午、塌车、人车运柴、车运柴、铁盘模样、铸造铁拌、砌柱承拌、排凑盘面、炼打草灰、装泥柈缝、上卤煎盐、捞洒撩盐、干拌起盐、出扒生灰、日收散盐、起运散盐。
  
  八百余年后新场农民画家徐琴虎再绘壁画《熬波图》,把古镇洪桥景区停车场的围墙画满了,全长 110 米,震撼所有来客。朱自清(署名佩弦)的《熬波图》作了详尽介绍,图文并茂,将其分为十组。其实南汇的许多地名,“这个灶”、“那个团”都是盐路写照。面对《熬波图》,一次我把一位南汇老哥说的不高兴了,我说这哪是南汇的“下沙”,分明是我老家的“堰海十八所”。他反问为何?我说南汇有小山吗?画中大石头般的景致就如同我们这边的山,柘山查山秦望山,堰海十八是盐库。凡都大伙在吹牛,唯有山景我家有。也许这元代的盐司不光管下沙与新场,连我们金山也管了,我们这边风景更好,卤水、沙土、盐灶、柳树都不缺,唯独这小山景更能吸引画家,说得老哥又气又好笑,山景独有驳不倒。我说别南汇金山的,《熬波图》属于咱们上海,属于咱们江南,属于咱们中国。
   



羸弱的身姿摇了又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小红柳
  3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7055 积分:42608 威望:0 精华:33 注册:2008/12/11 19:3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8/12 8:18:00 [只看该作者]

  

点击开新窗口欣赏该FLASH动画![全屏欣赏]
http://player.56.com/deux23_96936752.swf

  

熬波图

  



羸弱的身姿摇了又摇
 回到顶部
客人(140.206.*.*)
  38楼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8/13 9:27:00 [只看该作者]

  

说上海的土著人

  

  说上海土著人,必须要说上海的地理,才能知道什么是上海的土著人。上海许多地盘是两江冲刷出来的平原。当然长江的贡献要比钱塘江大的多,长江是亚洲最大江河,无论是长度还是流量在亚洲都是第一的,而在世界上长度排第三,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量也仅次于亚马逊河以及非洲的刚果河,位居世界第三。钱塘江要排名那就远远靠后了。
  
  上海在一万年前就有自己土地了,六千年前跟随河姆渡文化与良渚文化,也有了自己历史文化了。这片土地列为良渚文化之内。六千年随着良渚文化与地质考古,那是上海东海边从长江口太仓起,北边是嘉定城以西的外冈镇那边,经过闵行城西边马桥镇,穿过黄浦江来到金山区漕泾沿海与钱塘江口相接。也就说嘉定、宝山、闵行这些镇都还在海底下呢?也没有上海的浦西与浦东,更没有奉贤、南汇、川沙、与崇明了。也就是说,现在嘉定区的小一半,闵行区的一点点,再加上青浦、松江、金山,那才是近万年前的上海。说难听些,那时的上海实际上只有青浦、松江与金山。后来长出来的有个特定地理名称叫南汇嘴与崇明岛。
  
  良渚文化与河姆渡文化都表征着东海沿岸的文化特征,比起仰韶文化还要早千年。考古发现其陶器很发达,有些陶器薄如蛋壳,还有很多标示符,算不算文字?还有待于考古研究。就在后来的“逐鹿中原”之战中,也发现了蚩尤军队使用金属武器了,这就说明单纯讲中原文化历史是远远不够的。
  
  上海没啥山,有几座山其高度百米左右。上海最高的是金山境内海到“大金山”才105米,高度列第二的是松江的东、西佘山高度分别为98米和97米。上海的天文台就设在佘山上。还有一些更小的山,如秦望山与柘山高度才50米左右。但从南边大小金山,经柘山秦望山,到北边东西佘山连成一线,这从地质上告诉人们,这是两江之间的大陆架了。秦望山下还有一个中等偏小储存量的铜矿。而这条连线以东都是两江冲积的平原,所以上绝大多数的土地是长出来的。
  
  我的老家就在硬陆上的,真正老家是浙江平湖,靠近金山。也因为地理上的问题,上海有长出来的主要趋势,也有沦陷下去情况。就说金山卫海边那三个小岛(大金山、小金山、浮山,远古时期就是一座山的三个山头,这座山叫钊山),就是在宋朝时候沦海的。沦海的海沟有十多里宽,深度为50米左右。过去那是与陆地连成一片的。大金山岛周朝那会儿是个港口。周朝文武两代人是为建立周朝奋斗,到了成王与康王才有国家建设,这称为“成康之治”。金山这片土地康王建“康城”(就在钊山脚下),说康城实际上就是建国家盐业,并且完成朝廷的“盐业基地”。在大金山建港口,那是为把盐送出去,称之为“盐船古道”了。成康时期这古船打造已经成气候了,康王赐康城,百姓献舟也算是佳话了。
  
  周王朝是喜欢封地的,这一封就有百余个小国家了。最后连周天子自己也没有一块地,过着“寄生”的生活。我老家金山没有封好,成了吴越竞争之地了。伍子胥楚国人一家被楚王杀害,他是死里逃生,来到吴国为吴王阖闾效劳,帮助吴王打败楚昭王。伍子胥在金山治水,开“胥浦河”,从胥浦塘挖到漕泾那边入海。说明那是还没有奉贤,更没有南汇嘴。
  
  也因为金山属于国家盐业基地,“盐船古道”比较讲究,“泾是泾,浦是浦”还是比较清晰的。伍子胥到了吴王儿子掌权时,伍子胥走下坡路了,最后夫差赐伍子胥宝剑自刎。不到十年越国打败吴国,金山就成了越国的了,后来百年间越国又被楚国所灭,金山也就成了楚国的属地。楚国好景不长让秦国所灭。
  
  秦国灭了楚国,还未当上始皇帝的秦王政驾到金山,登上现在秦望山视察。指着东南角柘山边与柘湖旁,传旨在这里建“海盐县”。听听这名就知道,秦始皇为“盐”而来,归哪儿?海盐县归会稽郡(大禹就葬在会稽山,越国是大禹的后代)管辖。这个县就是上海最早建立的县,西边还管现在浙江的平湖与海盐,北边管着松江与青浦,南边是杭州湾,东边是东海。
  
  金山算是捞了个县址,但好景与秦王朝一样短命,汉初柘湖下陷,好端端的县城沉到湖里去了,柘湖好大,比现在淀山湖四五个还要大。这也说明金山地质下沉已经开始了。原来的县址在现在的张堰镇东南一点。张堰在战国时期就有张泾十八堰,原先叫“留溪”,留溪风景优美,吸引汉朝开国元勋张良与他师傅赤松子来此地生活,据说还在秦望山山洞内修炼。或许张良是来看“海盐县城”怎么会出溜到柘湖里的?这就不得而知了……
  
  这“海盐县址”沉没了,新的县址就移到平湖的东湖边上。到了东汉时期,这“海盐县址”又沉到东湖里了,无奈之下“海盐县址”干脆搬到乍浦的故邑山附近。有过二百年,这“海盐县址”继续西进至现在海盐县的武原镇附近,这之后就没大移动了。
  
  南宋年间金山三岛沦海,而崇明三个小岛连成一片,这就有了崇明岛了,而奉贤、南汇、川沙还有宝山长得挺快。金山的盐场开始向奉贤与南汇扩张,国家设粜(tiào)盐官与盐课司署,管理三十多个盐场,盐场下面设“团”与“灶”。南汇许多地名都与“盐”相关。这一片估计有几十万的盐丁。明朝初年一次海溢,就淹死盐丁两万多,那么建上海地区水利也已经非下大决心不可了。这就是后来“黄浦夺淞”的水利战役了。
  
  也因为海盐县的经历与行政划归缘由,老家这边的人嘉兴方言与苏州方言还是很能听得懂的。也因为南汇嘴长出来,金山开始进入农耕时代与沿海盐业并存时期。然而,从语言特点来说,金山、松江、青浦多带点秀洲味道,而嘉定多一点苏州强调,这都很正常的。唯有“南汇嘴”说话都不同于这些小语片形成自己小语片,这个小语片半官腔味道,因为这么大个“国企”几十万人在上海,半官腔味道也就没有松江语片那么柔和了,这就是浦东话,特点是“盐”吃多了,也是上海话的前身……(请看下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金山沦海0.jpg: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小红柳
  3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7055 积分:42608 威望:0 精华:33 注册:2008/12/11 19:3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8/13 9:31:00 [只看该作者]

  
                      金山沦海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金山沦海9.jpg:

  



羸弱的身姿摇了又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小红柳
  4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7055 积分:42608 威望:0 精华:33 注册:2008/12/11 19:3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8/13 20:48:00 [只看该作者]

  

金山沦海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金山沦海1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羸弱的身姿摇了又摇
 回到顶部
总数 77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