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湖四海东西南北大家谈 → [原创]文革中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1)


  共有75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文革中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1)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野渡踏浪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75 积分:53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11/22 14:4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8/12 10:37: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小红柳在2013-8-12 9:00:00的发言:

就知道鼻子底下那点破事,只记得自个身上的那点恩恩怨怨,那就没有历史的高度了。
翻一翻《盐铁论》是有好处的。一个国家是需要耕战韬略的,从战国时期便以成熟了。
盐铁论充分肯定秦始皇修筑长城和派蒙恬率领几十万大军屯垦戍边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汉武帝时期的卫青、霍去、公桑弘羊也都曾亲自组织了六十万人依旧进行着屯垦戍边。
诚然,若没有黑龙江、内蒙等的粮油基地,没有新疆的粮棉基地,中国人吃啥、穿啥?
历史上的宋朝为何节节败退?宋朝有屯垦吗?连几万匹战马也都没有一块像样的牧场。
甚至连个长江天险也守不住,最后还不是漂泊海上建王朝,没有一两年也就全完了……

在一个宋王朝治理的理念下,请不要抹黑与污蔑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与屯垦戍边的伟业

 

      扯谈小红柳

 

       笑话,小红柳如果不是为了自个鼻子底下那点破事,会把整个中知网搞得四分五裂?如果搅浑水也需要历史高度的话,那么小红柳的历史高度一定是个矮小子.
     《盐铁论》的好处最成熟,也无一字与知青有所关联,因为蒙恬率领的屯垦大军从来就没有过知青.万里长城的意义和作用最重最大,如今也不见当年的秦始皇.当年也没有知青去修筑过长城.
      汉武帝时期不管组织了多少万人屯垦戍边,都不是知青运动. 
      没吃过新疆、内蒙、黑龙江等粮油基地的中国人多了去,没穿过这三个粮棉基地的中国人更是数不堪数.
      宋朝败退的根源并不是有否屯垦,而是朝庭的无能.
      蒋公当年的国军倒是战马嘶鸣,不也是照样守不住长江天险,最后也同样是海上建王朝,可到现在谁又能奈谁其何?
      更扯谈的是,这个宋王朝治理的理念到底是什么理念,它怎么就有那么大的能耐在那个没有知青的朝代,就这么轻易地抹黑与污蔑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与屯垦戍边的伟业?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野渡踏浪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75 积分:53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11/22 14:4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8/12 15:18: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小红柳在2013-8-12 12:01:00的发言:

  你知道三农问题吗?粮食地图是这样的,黑龙江能供养自己人口的3.8倍粮食,吉林是三倍,内蒙是2.6倍,河南、宁夏、新疆、安徽是近1.5倍,而广东、浙江只能供养自己三分之一。
    那好说宋朝,北宋丢了八百里秦川,南宋丢了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无缘,仅靠长江中下游平原与成都盆地,没有自己的军粮生产基地,自然就没有大型的军马场,打仗以步兵为主。这就可想而知了。秦朝、汉朝没有屯垦戍边,也就不能保证河套平原与华北平原粮食供应。
    边疆巩固了,才有内地的稳定。作为粮食基地面积那就翻一番了。屯垦自然就意味着几倍乃至十来倍移民,对不对呢?当然,那个时候没有“知青”这个概念,但总要有人去,对不?
    老蒋他为何守不住长江,南方闹粮荒是主要的民情使然,粮食捏在共产党手里,这知道不?长城意味着军队的守备,而目的就是长江以北三大(华北、河套、秦川)产粮区不能丢的!

 

扯谈小红柳 (2) 

  

      什么是三农问题?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咱只想知道粮食地图上的"倍"数那么多,为什么小红柳还要跑回黄浦江去摇了又摇?
     不管宋朝丢了多少川多少原,也不管有否怎样大、小的军马场,更不管其打仗以什么兵为主,任何人都知道其与知青无关.当代知青倒是屯垦戍边了,但秦朝、汉朝的河套平原与华北平原己经不需要他们的粮食供应了.
      三峡水库移民之前己经有了知青这个概念了吧?为什么没有人把这些移民视作知青呢?小红柳既然知道"那个时候没有知青这个概念",为什么却总是把知青复古到"那个时侯"去呢?你这不是故意误导读者就是别有用心了.
      不过有一点咱总算明白了,原来老蒋守不住长江不是因为军无战力,而是因为南方闹粮荒,真是长见识了.至于长城嘛!嘉峪关咱去过,山海关咱也到过,可没见过有啥军队守备呀?更何况那军队守备与否也与知青无关呵!那三大产粮区现在不是还好端端在那里吗?你守与不守,有没有知青,它都在那里,永远都丢不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