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湖四海东西南北大家谈 → [原创]文革中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1)


  共有740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文革中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1)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曾经是愚民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00 积分:195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5/13 16:03:00
[原创]文革中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8/11 18:31:00 [只看该作者]

                                文革中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
    1966文革运动开始从中央到地方,从领导层到平头百姓,国家进入了混乱时期,“形势大好,不是小好,整个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那是自欺其人,国家的国防及经济建设停滞不前开始徘徊,只有农村还好一点,农村社员很现实,知道不种地就没粮食吃,就没钱花,不正常的社会问题全面凸显出来。 

   1968年文革当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安排憋在城镇的三届初、高中学生,如何安排小学入学、升学,由于文革运动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导致国家实在安排不了这些人或升学或就业,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负担。怎么办?文革当局开始瞄准农村这个矛盾的泄洪区,只有农村能够安排这么多的城镇学生并简单易行。

 那时农村人口众多,劳动力本来早就过剩,生产力低下,农民生活水平普遍处于贫困状态,只不过农村社员不满情绪形成不了气候,对社会稳定构成不了影响,所以上级怎么安排农村基层组织怎么执行就是了,当时的农村就像个大破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比如:四类分子被遣送的、劳改被释放的、城市有两只手被“不吃闲饭”的、没有正当工作单位的、社会闲散人员、下放劳动改造的、有历史问题的、个人成分(不是指家庭出身)太黑的、单位表现“不好”的、走五七的、好人和“坏”人...,统统往农村赶,当时就流行这样一句话,下乡没好人好人不下乡(五七战士和知青除外)。

 五七战士和知青以外的其他人员均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命令将其赶到农村去,这些人不得不听。但对待五七战士和知青就得做所谓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动员这么多的学生服从?如何说服家长?如何在短时间内将城镇上千万的学生安排到农村去,缓解城市压力和社会问题,矛盾向农村进行转移?那就得用冠冕堂皇等政治语言来进行宣传粉饰,但问题的实质不能这么直截了当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就需要用 “反修防修”、“继续进行无产价级文化大革命”、“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缩小三大差别”、“同走资派进行斗争”等等来为下乡到农村涂脂抹粉。

 其实我们国家1960年以后实施的城市部分青年学生到农村广阔天地去“大有作为”的办法,也是因为国家生产力低下,经济建设缓慢造成的,但那时完全取决于个人自愿。

   各省市从196889月开始陆续安排初、高中学生下乡插队,在时隔长达3个月的19681222毛主席才发出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震耳欲聋的号召,以后“再教育”成为了所有知青和全民的语言,我们19681222以前下乡的知青都改口变成了是响应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到农村的,我们真是先知先觉。

   近千万的知青被剥夺了继续学习的权利并在很短时间注销城镇户口,文革政府终于松了一口气,城市相对清静了,矛盾也转移了,他们眼不见心也不烦了。

   当时安排是那样倡促,那样的随意,绝没有商量的余地,只有下乡一条路,去也得去,不想去也得去,必须去。文革运动造成积压在城镇的大批在校初、高中学生毕不了业,小学又升不了学,文革运动又不能结束使文革政府骑虎难下,以致出现地方政府对知青下乡安排毫无准备现象。

 文革当中的知青大部分去了贫穷的农村插队,有的去了建设兵团、有的去了边疆国营农场。到农村去的能接受到贫下中农“再教育”,兵团、农场没有贫下中农,他们接受谁的“再教育”?

 实际上文革当中的知青下乡运动理论混乱实践错误!不得人心!中国共产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这些论点对当时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估计,是完全错误”。“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既然“文化大革命”被中国共产党全盘、彻底否定,难道唯独“文化大革命”时期孽生出来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正确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道理太简单,绝不正确,理所当然应当被否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丧钟被敲响,文革运动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到此寿终正寝,有位知青说得好“毁灭一代人青春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已成为遥远的历史回声,我们对那段沉重的历史要说的只是一句话:我们能熬过苦难、承受苦难,但决不赞美苦难”!我们没有理由要对过去的浩劫送出“青春不悔”的秋波媚眼。

文革中的知青就是文革的牺牲品,不是吗?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8/12 8:24:00 [只看该作者]

严格说来,我看与其叫“牺牲品”,还不如叫“实验品”更加贴切。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小红柳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7055 积分:42608 威望:0 精华:33 注册:2008/12/11 19:3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8/12 9:00:00 [只看该作者]

  
就知道鼻子底下那点破事,只记得自个身上的那点恩恩怨怨,那就没有历史的高度了。
翻一翻《盐铁论》是有好处的。一个国家是需要耕战韬略的,从战国时期便以成熟了。
盐铁论充分肯定秦始皇修筑长城和派蒙恬率领几十万大军屯垦戍边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汉武帝时期的卫青、霍去、公桑弘羊也都曾亲自组织了六十万人依旧进行着屯垦戍边。
诚然,若没有黑龙江、内蒙等的粮油基地,没有新疆的粮棉基地,中国人吃啥、穿啥?
历史上的宋朝为何节节败退?宋朝有屯垦吗?连几万匹战马也都没有一块像样的牧场。
甚至连个长江天险也守不住,最后还不是漂泊海上建王朝,没有一两年也就全完了……
在一个宋王朝治理的理念下,请不要抹黑与污蔑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与屯垦戍边的伟业!
  



羸弱的身姿摇了又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劲草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资深版主
等级:版主 帖子:4705 积分:32603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6/12 11:5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8/12 9:35: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3-8-12 8:24:00的发言:
严格说来,我看与其叫“牺牲品”,还不如叫“实验品”更加贴切。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在下如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野渡踏浪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75 积分:53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11/22 14:4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8/12 10:37: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小红柳在2013-8-12 9:00:00的发言:

就知道鼻子底下那点破事,只记得自个身上的那点恩恩怨怨,那就没有历史的高度了。
翻一翻《盐铁论》是有好处的。一个国家是需要耕战韬略的,从战国时期便以成熟了。
盐铁论充分肯定秦始皇修筑长城和派蒙恬率领几十万大军屯垦戍边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汉武帝时期的卫青、霍去、公桑弘羊也都曾亲自组织了六十万人依旧进行着屯垦戍边。
诚然,若没有黑龙江、内蒙等的粮油基地,没有新疆的粮棉基地,中国人吃啥、穿啥?
历史上的宋朝为何节节败退?宋朝有屯垦吗?连几万匹战马也都没有一块像样的牧场。
甚至连个长江天险也守不住,最后还不是漂泊海上建王朝,没有一两年也就全完了……

在一个宋王朝治理的理念下,请不要抹黑与污蔑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与屯垦戍边的伟业

 

      扯谈小红柳

 

       笑话,小红柳如果不是为了自个鼻子底下那点破事,会把整个中知网搞得四分五裂?如果搅浑水也需要历史高度的话,那么小红柳的历史高度一定是个矮小子.
     《盐铁论》的好处最成熟,也无一字与知青有所关联,因为蒙恬率领的屯垦大军从来就没有过知青.万里长城的意义和作用最重最大,如今也不见当年的秦始皇.当年也没有知青去修筑过长城.
      汉武帝时期不管组织了多少万人屯垦戍边,都不是知青运动. 
      没吃过新疆、内蒙、黑龙江等粮油基地的中国人多了去,没穿过这三个粮棉基地的中国人更是数不堪数.
      宋朝败退的根源并不是有否屯垦,而是朝庭的无能.
      蒋公当年的国军倒是战马嘶鸣,不也是照样守不住长江天险,最后也同样是海上建王朝,可到现在谁又能奈谁其何?
      更扯谈的是,这个宋王朝治理的理念到底是什么理念,它怎么就有那么大的能耐在那个没有知青的朝代,就这么轻易地抹黑与污蔑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与屯垦戍边的伟业?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小红柳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7055 积分:42608 威望:0 精华:33 注册:2008/12/11 19:3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8/12 12:01:00 [只看该作者]

  
你知道三农问题吗?粮食地图是这样的,黑龙江能供养自己人口的3.8倍粮食,吉林是三倍,
内蒙是2.6倍,河南、宁夏、新疆、安徽是近1.5倍,而广东、浙江只能供养自己三分之一。
那好说宋朝,北宋丢了八百里秦川,南宋丢了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无缘,仅靠长江中下游
平原与成都盆地,没有自己的军粮生产基地,自然就没有大型的军马场,打仗以步兵为主。
这就可想而知了。秦朝、汉朝没有屯垦戍边,也就不能保证河套平原与华北平原粮食供应。
边疆巩固了,才有内地的稳定。作为粮食基地面积那就翻一番了。屯垦自然就意味着几倍乃
至十来倍移民,对不对呢?当然,那个时候没有“知青”这个概念,但总要有人去,对不?
老蒋他为何守不住长江,南方闹粮荒是主要的民情使然,粮食捏在共产党手里,这知道不?
长城意味着军队的守备,而目的就是长江以北三大(华北、河套、秦川)产粮区不能丢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中国历史朝代地图1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羸弱的身姿摇了又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野渡踏浪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75 积分:53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11/22 14:4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8/12 15:18: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小红柳在2013-8-12 12:01:00的发言:

  你知道三农问题吗?粮食地图是这样的,黑龙江能供养自己人口的3.8倍粮食,吉林是三倍,内蒙是2.6倍,河南、宁夏、新疆、安徽是近1.5倍,而广东、浙江只能供养自己三分之一。
    那好说宋朝,北宋丢了八百里秦川,南宋丢了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无缘,仅靠长江中下游平原与成都盆地,没有自己的军粮生产基地,自然就没有大型的军马场,打仗以步兵为主。这就可想而知了。秦朝、汉朝没有屯垦戍边,也就不能保证河套平原与华北平原粮食供应。
    边疆巩固了,才有内地的稳定。作为粮食基地面积那就翻一番了。屯垦自然就意味着几倍乃至十来倍移民,对不对呢?当然,那个时候没有“知青”这个概念,但总要有人去,对不?
    老蒋他为何守不住长江,南方闹粮荒是主要的民情使然,粮食捏在共产党手里,这知道不?长城意味着军队的守备,而目的就是长江以北三大(华北、河套、秦川)产粮区不能丢的!

 

扯谈小红柳 (2) 

  

      什么是三农问题?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咱只想知道粮食地图上的"倍"数那么多,为什么小红柳还要跑回黄浦江去摇了又摇?
     不管宋朝丢了多少川多少原,也不管有否怎样大、小的军马场,更不管其打仗以什么兵为主,任何人都知道其与知青无关.当代知青倒是屯垦戍边了,但秦朝、汉朝的河套平原与华北平原己经不需要他们的粮食供应了.
      三峡水库移民之前己经有了知青这个概念了吧?为什么没有人把这些移民视作知青呢?小红柳既然知道"那个时候没有知青这个概念",为什么却总是把知青复古到"那个时侯"去呢?你这不是故意误导读者就是别有用心了.
      不过有一点咱总算明白了,原来老蒋守不住长江不是因为军无战力,而是因为南方闹粮荒,真是长见识了.至于长城嘛!嘉峪关咱去过,山海关咱也到过,可没见过有啥军队守备呀?更何况那军队守备与否也与知青无关呵!那三大产粮区现在不是还好端端在那里吗?你守与不守,有没有知青,它都在那里,永远都丢不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垦牛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65 积分:1570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10/17 12:2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8/13 11:19:00 [只看该作者]

凤物长宜放眼量。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