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的知青定位
68年的老知青已经进入老年人行列,这个群体中有的对那段历史高喊“青春无悔”, 有的疾呼“青春有悔”、有的发出“青春无愧”, 有的哀叹“青春无奈”、 有的“高调赞颂”,有的“进行抨击”,我一直有个疑惑,我们文化大革命运动期间“上山下乡”的知青所走的道路究竟是对还是错?!我们1968年文化大革命运动中的知青究竟算个啥?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自从上世纪50年代就被倡导,60年代初展开,邢燕子、候隽、董家耕便是当时的典型人物。他们以实际行动来实现“消灭三大差别”,来验证“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哪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到现在我都仍佩服这些等典型人物,他们放着能在城市找到工作,在“四个向面”中他们自愿选择了农村。需要注意的是,当时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完全是取决于自愿,完全是号召,从来就没形成一项政治运动。也就是说,文化大革命前后的下乡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到了文化大革命的1968年,全国掀起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政治运动,没有商量的余地,也去得去,不去也得去,必须去,强迫去,绝不存在自愿不自愿。当时只有一个面向,到农村去。
各省市从1968年8、9月开始陆续安排初、高中学生下乡插队,当时是以“反修防修””、“继续进行无产价级文化大革命”、“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缩小三大差别”、“同走资派进行斗争…”进行动员的,到了当年12月22日时隔三个多月毛主席才发出震耳欲聋的号召---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以后“再教育”成为了所有知青和全民的语言,我们知青从那天开始全都改口变成了是响应“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到农村的,文革当中的知青大部分去了贫穷的农村插队,有的去了建设兵团、有的去了边疆国营农场。到农村去的能接受到贫下中农“再教育”,兵团、农场没有贫下中农,他们接受谁的“再教育”?
“文化大革命”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就是错误的,但从未见过官方说出这句话。中国共产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这些论点对当时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估计,是完全错误”。… “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文化大革命”对整个中国革命与建设造成了严重破坏,既然“文化大革命” 已经被中国共产党全盘、彻底否定,那么做为“文化大革命”时期孽生出来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难道不应当被否定?!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啥叫全盘、彻底否定?!
当年西路红军将士,浴血奋战在河西走廊,拼杀在西域,西路红军将士都是我们敬仰的革命先烈,但整个西路军行动大错特错是不容置疑的。同样,文革时期上山下乡运动中的知青也是好样的, 他们被剥夺了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牺牲了大好青春年华。当时他们没有给国家添麻烦、添乱,而是听从了号召,让下乡就下乡,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文革期间上山下乡运动同样大错特错是不容置疑的。
我们需要明辨是非,不能误导我们的后人,其目的是希望文化大革命绝不在中华大地上重演,巴金在他的《随想录》·文革博物馆中曾写到:“…我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决心:绝不让我们国家再发生一次“文革”,因为第二次的灾难,就会使我们民族彻底毁灭…”。
我们需要弄清曲直,其目的告诉我们的后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千万不要吃饱撑的瞎折腾,要一心一意求发展,坚定不移搞建设,实现中国梦。
红军、八路军和新四军、解放军、抗美援朝志愿军、革命烈士、劳动模范祖国永远不会忘记,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在国家中有地位。遗憾的是,至今我没有看到或听到党和国家如何定义“文化大革命”时期知识青年,我们这批人那一段历史到底算个啥?到底对不对?一直回避。
好像历史开了个大玩笑,下乡几年以后大家又陆续争先恐后返回城里,回过头来,审视1968年上山下乡运动中我们走的这段路是对还是错,不能对这段历史糊里糊涂,否则到了上帝那里都会被骂个狗血喷头—“你他娘的真是白活了,你走过的路到底对还是错都没整明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8-12 18:27:1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