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湖四海东西南北大家谈 → 南街村隆重举行纪念毛主席逝世37周年活动(图)


  共有146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南街村隆重举行纪念毛主席逝世37周年活动(图)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二黑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272 积分:18660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8/10/23 20: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0/20 14:34:00 [显示全部帖子]

实行社会主义所有制,才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切实保障!

推行所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抽掉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实质,挂羊头卖狗肉,使私有制大行其道,变社会主义社会为资本主义社会。

这难道不是“颠覆性错误”?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二黑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272 积分:18660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8/10/23 20: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0/20 21:00:00 [显示全部帖子]

南街村是一个在村党委坚强领导下,走集体共同富裕道路的村庄,生产资料全部公有,生活资料部分私有,属公有制集体经济。分配制度采取“工资+供给”的分配方式……

南街村民目前的分配比例,工资部分占30%,供给部分占70%……

以上是楼主的引文。

南街村其所有制是“公有制集体经济”,具体就是“生产资料全部公有,生活资料部分私有”。

其分配方式是按比例,“工资部分占30%,供给部分占70%”。

这好像是与西华村不一样?可对照来看一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二黑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272 积分:18660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8/10/23 20: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0/21 12:44:00 [显示全部帖子]

多谢龙行先生指正!

我倒是希望这个说法是“武断”的,也希望能够得到解惑,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有限,要靠大家的讨论逐步取得真理。

我承认社会变革是相当复杂的,但归结起来无非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检验两者是否达到平衡,或需要哪个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以便再达到新的平衡,当然是以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来决定的。这也许就是龙行先生所指的“客观规律”?

南街村我没有去过,虽然早听说过,并没有在意。当然,华西村的情况也没有在意。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农村的改革走“小岗村”模式并非唯一选择,但从中央的意思看,好像就是唯一选择?

在农村搞“社会主义”应该是走“集体化”的道路,“小岗村”模式算“集体化”吗?“联产承包”又是怎么回事?事实上,这种模式可以救一时之急,却远非长久之计。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二黑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272 积分:18660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8/10/23 20: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0/21 17:32:00 [显示全部帖子]

吴为老兄这个材料很好,有理有据,说明了道理。

中国经济到底是靠什么“激活”的?是靠“市场经济”吗?

毫无疑问,市场经济确实在其中发挥了作用,但认真思考下来,却不是决定性的作用。

真正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的,恰恰是前三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积累,这里包括了从物质到精神,从文化到科技,从知识到人才等等的一系列储备和准备,为改革开放激活了巨大的能量!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人民的忍耐、人民的牺牲、人民的宽容、人民的奉献!

“彻底否定派”们是看不到这一点的,他们拼命“赞颂”的改革开放就像是“空中楼阁”,彷佛都是凭空而来!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二黑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272 积分:18660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8/10/23 20: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0/22 22:22:00 [显示全部帖子]

龙行先生说得不错。

中国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中国农业发展的模式,这是不能生搬硬套的。

美国的农业是以它的雄厚的工业规模为基础而逐步发展为现代农业生产模式的,所以它的农业生产能够达到一个人养活几百个人、甚至几万个人的能力。

中国从建国开始,就大力发展集体农业,从农业互助组起始,继而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直到人民公社,在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社会生产力落后、生产资料水平低下的这样一种状况下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农业,只用了短短的8年时间,就将中国农业的整体水平提高到集体化的程度,这也是难得的一项伟大成就了!

农业集体化的道路走得太快,铺的面太广,必然是欲速不达、适得其反,所以需要收一收步调,而收一收步调就是“包产到户搞单干”。

这算不算走回头路,搞历史倒退?至少毛泽东就坚决反对。

毕竟我们已经走到这个地步了,再回过头去重走,这算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呢?搞互助组的时候,正是土地改革,把土地分给农民。搞改革开放,却把集体的土地再分给农民,现在又搞出“土地流转”的名堂,据说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关系。

从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而言,你觉得现在是进步呢,还是退步,或者是毁灭呢?

中国是个大国,各地情况不同,应该有一个多元发展的模式,把“小岗村”作为中国农业发展的唯一选择,本身就不合适,更何况这个模式不是以“集体化”作为方向,更没有强大的工业和科技力量作为支撑,如果想让它取得如同美国个体农庄那样的生产成就,也更是望尘莫及、匪夷所思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二黑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272 积分:18660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8/10/23 20: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0/23 16:59:00 [显示全部帖子]

在查阅地方志有关知青资料的时候,常常看到大量有关农业的资料记载。

新中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应该是以土地改革为发端的。由于打破了旧的腐朽的封建生产关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空前的发挥,正是因此,新中国的艰难起步以及抗美援朝战争都得以稳步进行,这个时候对于农业发展的要求起点并不高,能够维持和巩固国家政权就不错了。

当时的中国农业也不是全都是“单干”,有不少地方组织了“互助组”(老解放区在1946年就开展了互助组运动),并以互助组的生产成就显示了集体生产的好处,所以得到很多农民的响应和参与逐步推广起来,有条件的地方还形成了初级农业合作社的形式。

龙行先生说,到高级合作社阶段“停一下”,可能会更好?确实如此。不过我以为还是初级社时候“停一下”更好。

因为初级社吸收农民户大约在50%左右,还有回旋的余地,到了高级社则高达96%,已经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再到人民公社,除了个别“地富反坏右”分子,几乎100%都入社了。

从初级社到人民公社,这中间的时间很短,只有四五年,到1958年全国农业就基本上实现了“集体化”。

那个时候,由于党的威信很高,农民对党的号召也热情高涨,这是农业集体化发展迅速的根本原因,但也随之产生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农民的思想意识对集体化生产的不适应,所以毛泽东说“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

现在看来,摸索经验是快一点好,还是慢一点好?是成熟以后上马好,还是趁热打铁匆忙上马好?我感到还是不能“一刀切”,还是实事求是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为好。即使“小岗村”模式,也应该这样对待。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二黑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272 积分:18660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8/10/23 20: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0/24 9:49: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吴为在2013-10-24 0:19:00的发言:

 

说到小岗模式的必然性,应该承认小岗村在分田单干前多年未交公粮,完全靠国家救济维持生活,确实是集体化不成功的一个例子。但是如果把小岗村的例子作为否定集体化道路的依据,就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国家救济小岗村的粮食是从哪里来得呢?是进口的,还是中国自己生产的?如果是自己生产的,显然就说明当时交公粮的集体化农民比靠国家救济的集体化农民要多的多,小岗村的例子就是个别的现象,不具有普遍意义。

 

小岗模式,作为个案来说,可以是集体化不成功的例子。但是分田到户以后几十年,小岗村的事实,可以说是单干成功的例子吗?众所周知,为了维持这个单干的“典型”,政府不但给小岗村经济上的支持,还要给于干部承包的支持,沈浩就是个累死在小岗村国家派遣干部的例子。也亏了即使是单干,小岗村也是个案,否则国家如何提供如此大量的人力物力给每一个实行单干的农民。本人孤陋寡闻,倒是没有听说国家给华西村,南街村等等坚持集体化的农民什麽样的支持,有知道的同学不防扫扫盲,先谢了。

 

74年总理在四届人大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超额完成了第三个五年计划,第四个五年计划一九七五年也将胜利完成。我国农业连续十三年夺得丰收,一九七四年农业总产值预计比一九六四年增长百分之五十一。这充分显示了人民公社制度的优越性。全国解放以来,尽管我国人口增加百分之六十,但粮食增产一点四倍,棉花增产四点七倍。在我们这样一个近八亿人口的国家,保证了人民吃穿的基本需要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私有制,吃饭问题一直没有能够解决。老祖宗说,民以食为天,可见吃饭,特别是能够吃饱饭,对普通老百姓意味着什麽。新中国成立后仅仅用了20多年的时间,通过同学们说的存在着许多不足,缺点,甚至错误的集体化政策,依靠自己的力量,基本上解决了这个天大的吃饭问题。如果能够坚持下去,在实践中纠正错误,充分发挥集体化的优势,又会是一种什麽样子呢?会像现在这样,不进口转基因粮食,就解决不了粮食短缺问题吗?

吴为这话说到点子上了。

“小岗村”模式到底如何,是不是治理中国农业问题的“良方”,也需要实践检验才能知道。

但是,小岗村搞了多少年了?到底是“成功”的模式,还是失败是模式?到现在也没有人给出一个结论,这个模式就这样稀里糊涂、莫名其妙的地挂在那里,不知道是国家“养着”的一个典型,还是作为地方上的一个“样板”供着,总之是没有看到它的实绩,反而听说到不少负面消息。

小岗村模式的意义在哪里?我认为,并不在它有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的现实作用,也不在它有发展现代农业的指示性意义,它的意义仅仅是在农民“活不下去的情况下”,自发地搞起“单干”承包,“冒死”按手印,各寻活路。

小岗村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似乎是因为“集体化”道路走不通,所以才重走单干路。但我到今天也没有搞明白,小岗村的“集体化”道路为什么走不通?难道走单干化道路就走得通?

现在想来,小岗村其实是随改革开放冒出来的一个“奇葩”,正好可以利用来否定人民公社,否定集体化道路,所以七吹八吹地搞出一个“联产承包”制,以为是发展中国农业的“奇方妙药”。

而且,为了使农业发展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央年年搞“1号文件”,可谓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农业问题始终提不上去,而中央大力扶持的“小岗村模式”却一点“标杆”作用也没有。既然没有作用,还提它干什么?其实这个时候的小岗村所能起到的作用,仅仅是一个“文物”的作用,一个“纪念”的作用,如此而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