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湖四海东西南北大家谈 → 外媒:中国国企改革“行动重于目标” 西方国企上缴国库利润最多达70%


  共有41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外媒:中国国企改革“行动重于目标” 西方国企上缴国库利润最多达70%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常看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001 积分:780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4/29 9:35:00
外媒:中国国企改革“行动重于目标” 西方国企上缴国库利润最多达7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1/20 12:21:00 [只看该作者]

外媒称,中国的企业巨头还将存在下去,但它们的部分优势肯定会少一点。

对于投资者,或许能从中看到一点机会。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1月18日以《照顾好中国公司》为题报道称,日前在中共重要会议之后宣布的宏伟计划没有对中国的大型国有企业施以重手,但许多人说这些大型国企存在很多产能过剩、腐败以及扭曲市场的问题,置民营企业于不利地位。
  但并非一切都落空。国有企业上缴的红利将增加:到2020年,国有企业30%的税后利润—目前是10%、15%不等—将进入政府的腰包。这些利润大部分将得以再分配,而不是滞留在庞大的国企中。
  社保基金可以获得部分国有资本,最终转化为提高在国企的占股比例。报道指出,作为股东,它的目标是为了增加利润而非执行政策,这显然是一种进步。
  更大范围的改革如果得以实施,那么这些改革措施就可能让国有企业变得更高效和以利润为导向。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1月18日刊登题为《中国国企改革如何体现“公平”?》一文,文章说,中国的央企在石油、电信、银行等行业占垄断地位。
涵盖中国下一步改革的计划公布后,新华社注意到“公平”一词频繁出现,称这体现了改革走向。
  如果《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推动国企改革,以及涉及推进市场经济等相关领域的改革目标未能转变成具体、有效的行动,并真正付诸实施,那么改革升级版的“公平”主题将大打折扣。

  “行动重于目标”这句话用于中国下一步国企改革尤其贴切。
《金融时报》把这份文件称为“习近平对未来10年的执政宣言”,有可能“剧烈地改变中国面貌”,但前提是“切实得到执行”。
  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与国企伴生或衍生的不公平早就备受诟病。
  有分析认为,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要让市场发挥决定作用,矛头清楚指向央企、国企享受的不公平竞争优势,包括廉价获得贷款等重要生产要素和优先获取市场信息等。

  但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认为,文件的表述太“哲学性”,很难翻译成现实语言。
比较具体清楚的是,到2020年国企上缴中央财政的利润要增加到30%,这部分财政收入将用来改善民生,即推动实现社会领域的公平。
丁学良称他看到的一份调查报告说,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类似企业上缴国库利润最多的达70%。
  丁学良指出,改革需要多个突破口,一个不够,而最有效的一个切入点是国企的透明度;让其他利益群体和掌握着国企所有权的老百姓对它们监督问责。
  乐观派认为,通过胆识和智慧,国企改革以及由此牵动的一系列经济制度变革可以成为现实。

  据德国《商报》网站11月17日报道称,中国继续走向资本主义—虽然步伐谨慎。
中国共产党15日公布了近10年来最重要的改革文件,并在其中宣布最终给予企业家更多空间。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在介绍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时说。

  经济学家认为这份改革计划是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决定性一步。
“最重要的议题是政府角色的调整,”苏格兰皇家银行驻香港经济学家高路易说。
  发展方向明确从国家干预转为一种适时的执政形式:国家今后只制定框架规则,在细节上相信私营企业家的创造力和聪明才干。

  这些原本听上去理所当然的事情在中国却成了热议话题。中国直到毛泽东去世后,才重新出现市场经济和私有企业。
  今后,企业上市程序将大幅简化。同样具有革命性的决议是允许成立民营银行—一项全新的改变。
不那么引人关注、但同样极其重要的是能源价格的放开。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电价和汽油价格一直受到补贴。这导致扭曲现象的出现:不管企业还是个人消费者都不注重节约,而这原本是提高能效和保护环境的正确做法。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