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江县法王寺,由僧人、居士、工人和俗人共一百多人参加过的一次被称作特殊的会餐,已经成为一个动听的故事,在法王寺所在的凤凰山风景区广泛传扬,并且引出了许多关于法王寺饮食文化的故事。
牵头举办这次法王寺特殊会餐的人,是一位年近八旬叫柳隆国的老先生和一位在泸州很有名望的叫陈德宇的医学教授。
柳隆国老家就在法王寺附近。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他小时候看见法王寺的香火非常兴旺。他曾和父母亲一起去法王寺参加过三次每次历时7天的法事活动,对在法王寺吃素斋的情景,留下了特别深的美好记忆。那时候全国各地特别是川黔渝等地来法王寺参加法事活动如佛诞节、观音会的人,动辄就在万人以上。这样多的人吃饭都是免费的。做饭菜、摆桌席、收洗碗筷的成百上千的人全都是尽义务的。那做饭菜、摆桌席、吃饭菜、收碗筷的场面,真是蔚为壮观热闹非常。这里做饭菜的全是直径1米以上的大铁锅大木甑大蒸笼。热气腾腾装满刚蒸熟的大米饭的大饭甑是要两个彪形大汉用粗大的杉树木棒做成的抬杠穿进系在甑子腰上的粗大的棕索子之中,才能抬出大铁锅抬到吃饭的地点来的。菜全是用刚从地里采来的萝卜、黄瓜、南瓜、芋头、红苕等做的素菜,偏偏还别出心裁地做成了如像用猪、牛、羊、鸡、鹅、鸭、鱼等荤物做成的食品样式如烧白、肘子、豆瓣鱼、凉拌鸡块等等,特别刺激人的食欲。这些名为鸡、鹅、鱼、肉,而且外形也很像的味道也很像的足以乱真的食品,其实都是蔬菜做成的。这也完全称得上是法王寺的一种独特的寺庙饮食文化。
由于人太多,不可能上万人同时进餐,法王寺的斋饭摆的是一两百桌人为一批吃饭的“流水席”,第一批人吃了撤席后再摆碗筷第二批人吃,如此周而复始从早到晚吃饭的人络绎不绝。在这样的桌席上人人平等,就连乞丐也能谈笑风生地入席坐着吃饭。可惜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法王寺的香火停了,庙宇残了,经书缺了,僧人走了,长达几十年不闻晨钟暮鼓声。也不再有素斋的香气迷漫在天地之间。柳隆国期盼这香气再度出现,期盼家乡的法王寺再度辉煌。期盼法王寺里同治皇帝颁赐的《龙藏经》,慈禧太后恩赐的“法王禅寺”匾额、半副鸾駕和龙椅等珍贵文物,为更多的世人所知,使法王寺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厚重的佛教宝藏,转化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旅游资源,帮助家乡的人民更快地大富起来。退休后近20年来他的这种期盼更加强烈,他不仅经常去法王寺尽其所能捐款捐物,送书赠匾,还通过带口信,登门拜访等多种渠道,向为法王寺摄影绘画写文章的人表示感谢,他还多次动员和组织自己的亲戚朋友到法王寺游览观光,开展多种扩大法王寺影响力的活动。当他知道泸州医学院的教授、泸医附属医院的皮肤病专家陈德宇先生多年来一直关心法王寺的恢复和扩建,通过认养法王寺古树,出资刻造法王寺寺宝碑等形式所做的善事多得难以数记的情况后,对陈先生感谢至深,尊敬至切,从此结为挚友,共同为法王寺献计出力,于是就有了法王寺一次特殊的会餐佳话的产生和传扬。
近十年来,柳隆国和陈德宇每次去法王寺做善事的时候,都发现其复建和扩建的速度越来越快,效果也越来越好。他们了解到这是现任法王寺主持释德祥大师境界高远,运筹有方,很好地团结和激发了僧人、居士、建寺工人及当地和外地来的群众保护和发展寺庙文化、寺庙经济的积极性所带来的新气像,既高兴又感动。为了表达二人的心意,他们一商量,就想出了由他们出资,为法王寺添置电冰箱增强僧人、居士、工人饮食卫生程度,并且办一次
素席会餐,邀请当时在寺庙里的住持、僧人、居士、工人和来法王寺拜佛求经、旅游观光的人一起吃一顿饭的主意,并且在2012年农历冬月初六、初八日期间付诸行动,一共办了10桌席,在千年古剎法王寺,开了建寺以来第一次由俗人出资办席,僧人和俗人共话因缘,共谋寺庙发展大计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