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白山黑水 → 原创短篇小说集锦


  共有1071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短篇小说集锦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麦田新绿
  11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063 积分:12933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11/6/3 15:0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8 11:23:00 [只看该作者]

 

<font style=font:60pt face=隶书 color=ff0000>
<marquee>发帖内容</marquee>
</font>

 

< 把《第一次接生》发到网上吧! p>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轻舟
  11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29871 积分:156737 威望:0 精华:25 注册:2008/10/20 14:1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8 11:42:00 [只看该作者]

盼!


width="80%">size="3" face="宋体">欢迎到《生活百科》做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麦田新绿
  11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063 积分:12933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11/6/3 15:0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30 15:19:00 [只看该作者]

 

 

                路 遇


  北京地坛的书市是出了名的,慕名而来的顾客络绎不绝。老齐怕人多,直至收市那天才去,可转了一大圈儿,还是没买到自己所要的《老子的帮助》。这本书是作家王蒙的电视讲座,他从头看到尾,很想再仔细琢磨琢磨。

  年过花甲的老齐两手空空,很是扫兴,特别是看到迎面走来同样上了年纪的妇女却满载而归,更觉失落。

  “这都是您要看的?”老齐贸然询问。

  “我要看的书市没有,这是给外孙买的。”对方衣着时尚回答爽快。

  “您要的什么书这儿没有?”老齐似乎找到了知音。

  “茨威格小说集。”那人脱口而出。

  “奥地利的斯蒂芬·茨威格?”

  “特别是那篇《象棋的故事》……”说到这儿,那妇人忽然眼前一亮:“对,就是《象棋的故事》,好像听您讲过,在北大荒,在蛤蟆通水利工地。”

  当年,老齐二十出头,已经当上了排长,是第一批北京支青中的佼佼者。那时,这位女同志才十七,是刚到农场的第三批北京支青。晚上,在水利工地的窝棚里,大伙儿常听齐排长讲故事,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是《象棋的故事》,不仅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曲折,而且反法西斯的主题入木三分。水利会战结束后,齐排长调到农垦分局团委,两人再没有见过面。

  “你是小修?”老齐终于想起。

  “你是排长?”那妇人顿觉年轻。

  “荒友”重逢,格外惊喜。此刻,当年的小修仿佛又回来了。她滔滔不绝地讲起自己如何从农场调到林场,如何嫁给了一个大老粗,如何返城回京找事儿干,如何送女儿出国深造,如何侍弄京郊小院里的瓜果蔬菜……

  因为她知道,憋在心里的这些话只有“荒友”想听、爱听。

  老齐听得心里热呼呼的。他告诉已经变成老修的小修,自己被团委推荐上了大学,毕业后留校做青年工作,退休后才举家回京。

  聊到退休工资,老齐说每月三千多块,老修说两千出头。

  “知足吧,还在农场的老知青每月退休工资才400多!”老修说。

  “对,知足,知足。”老齐点头称是。

  侃到住房,老齐已经买下简易楼两居,条件虽好却赶不上老修的农家院儿宽敞。

  “知足吧,北京还有多少家眼巴巴地盼拆迁呢!”老修感慨。

  “是啊,知足,知足。”老齐依然点头称是。

  他俩都是儿女双全,老齐的一个在全民、一个干个体,老修的一个在国外、一个在身边,虽非大富大贵却也衣食无忧,而且都诚实本分、孝敬爹娘,不让他们操心。

  “实诚人才儿女双全!”老修引以为荣。

  “那独生子女呢?”老齐提出异议。

  “另当别论。”老修并不认错:“我是指我们那一代人。”

  老齐觉得儿女像自己一样平平淡淡普普通通,可老修却平中见奇态度安然。

  “知足吧,社会上有多少孩子学坏了,哪家父母能安生!”

  “可也是,应该知足,是得知足。”老齐若有所悟。

  临别,两人都把对方的电话、地址输进自己的手机里,以便趁着腿脚利索常走动多联系。

  “若能联系到更多‘荒友’,咱们也找个地方聚一聚。”老齐没想到,自己的提议一出,竟然引起老修的一肚子怨气。

  她说,北京常有知青聚会,可从来就没人通知她。不仅“文革”期间下乡的本场知青不把老“支青”当知青看,就连报刊电视上一提“知青”也是说“1969年开始的上山下乡运动”如何如何,只有在北京市政府的内部讲话中,把知青返京年限划定从1963年算起。

  “可北大荒从来没有忘记我们,不仅在农场的史志上留有一笔,而且健在的老职工至今仍然叫我们‘北京青年’。”老齐话语中透着自豪和凝重。

  “北京青年。多年没听人这样称呼了,听着叫人心动!”老修情不自禁。

  “北京青年。青春年华的鲜活印记,想起让人年轻!”老齐浮想联翩。

  注:故事情节纯属虚构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麦田新绿
  11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063 积分:12933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11/6/3 15:0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30 22:59:00 [只看该作者]

 

  有网友问,故事从何而来?还真有过一次“路遇”。

  “知足吧!”

  前年,在公主坟汽车站,碰到一位从852农场返京的女知青,她就是这样对我说的。

她年纪比我小,但比我成熟,就像一位“知心姐姐”。

  这便是《路遇》的最初萌动。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轻舟
  11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29871 积分:156737 威望:0 精华:25 注册:2008/10/20 14:1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31 7:18:00 [只看该作者]

唉,知足吧!

好文,生动感人!



width="80%">size="3" face="宋体">欢迎到《生活百科》做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麦田新绿
  11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063 积分:12933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11/6/3 15:0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31 21:02: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轻舟在2012-1-31 7:18:00的发言:

唉,知足吧!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

  可很长时间以来,舆论在提倡高消费的同时,不断批评“小富即安”。这使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变得浮躁。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轻舟
  11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29871 积分:156737 威望:0 精华:25 注册:2008/10/20 14:1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1 7:43:00 [只看该作者]

提倡消费,但不一定是高消费!量力而行,浮躁不好!



width="80%">size="3" face="宋体">欢迎到《生活百科》做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呼尔达河
  11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55 积分:1245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1/12/20 17:0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2 13:37:00 [只看该作者]

麦田新绿的文集


虽说是虚构,没有生活的积淀和原型是写不出来的。譬如您的《风马牛》《临终关怀》《道光闪处见真情》(回城后在我们车间就有相近的故事)等等,故事挺多,再慢曼看来。

欣赏!


呼尔达河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槐乡
  11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34322 积分:200252 威望:0 精华:23 注册:2008/6/12 11:5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2 17:33: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麦田新绿在2012-1-18 10:55:00的发言:

 

槐乡版主:

  把你的《第一次接生》发到网上吧!

 

老兄好!这篇文章在咱们的版块里。题目是:一个普通战士的兵团生活,发在《纪实文学》版块。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麦田新绿
  12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063 积分:12933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11/6/3 15:0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3 15:49: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呼尔达河在2012-2-2 13:37:00的发言:


回城后在我们车间就有相近的故事……


呼尔达河

  愿闻呼尔达河起波涛!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