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生活 专栏记忆与珍藏 → 网上英模馆(连载)


  共有3829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网上英模馆(连载)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61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0/26 12:19:00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0.jpg:

 

7、张华: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7、张华 320x200.jpg:

 

张华,黑龙江省虎林市人,中共党员1977年入伍,生前系西安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二大队学生。19827月,张华因跳入化粪池营救一位不慎落入池中的老农而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7、张华2 640x480.jpg:

 

【解说】1969年初春,11岁的张华和朋友一块在江边玩耍,突然冰面发生断裂,一块裂冰载着一名小伙伴顺流直下,十分危急,其他小朋友吓得嘶声乱叫:救人啊,快救人啊!小张华看到这个情景,二话没说,就向冰面冲去。一个小伙伴一把抓住他,说:不行,太危险!张华回过头坚决地说:我们发过誓要向先烈学习,救人要紧!他飞快地跑下小坡,跳进刺骨的江水,奋力游到江中,抓住了断冰上小朋友的手。在小冰块倾翻的瞬间,勇敢地跃上另一块更大的冰块,最后终于成功上了岸。

  1976年的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对已经是农场团支书的张华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火势很凶猛,一丈多高的火头,喷着黑色的烟云,吞噬着一人多高的枯草,向着不远处的森林席卷而去。张华带着他的同学们,在森林和荒原间,用刀割、用手拔、用树枝抽,拼命想开辟出一条防火道来,但是风太猛、火太大,蔓延的火势一旦烧到森林,将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不能再犹豫了!张华看了看大家,突然有了主意,二话没说,俯身倒地,在枯草中滚了起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行动是无声的命令。大家立刻学着他的样子,向枯草、荆棘丛中滚去,很快形成了一条防火道,火势蔓延到压平的枯草时得不到充分燃烧,一下子弱了下去,大家趁机扑打,终于消除了火苗。

  1979年初秋,21岁的张华跨进了第四军医大学的校门,成为空军医学系的学员。

  张华的学习底子差,但他知难而进,自强不息,刻苦学习。在校三年的25次考试,多半都在80分以上,最好的数学成绩达到97分。被誉为军营里的好战士,校园里的好学员

  1980年暑假期间,他乘车回东北家乡。有一位孕妇回南方生孩子,没想到在旅途中早产,只好倒车返回工作单位。产妇身体虚弱,归途尚远,举目无亲,急得落泪。张华看到了,主动端水送饭,热情照顾。他和产妇下车后,把产妇和婴儿送到自己姨家,并设法与产妇的丈夫取得联系,然后才放心地登车北去。

19827月,张华因跳入化粪池营救一位不慎落入池中的老农而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1982711日,西安康复路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像往常一样热闹。突然,从附近传来呼救声。在一个老旧厕所后边,69岁的掏粪老汉魏志德在三米多深的化粪池里工作时,被有毒沼气熏到,跌入粪池。恰好路过此处的张华赶到现场时,魏志德已经俯卧在粪水里,只有头发露在外面,好心人李正学正要下去救人。张华一把拉住他说:你年龄大,我下去。

  他沿着竹梯下到粪池,一手抓紧梯子,一手从一米外拽过老汉,抱在腰间,向着粪池上的人群喊:快放绳子,人还活着……”话音未落,浓烈的沼气也把张华熏倒了。扑通一声,他同老汉一起跌入粪水之中。当群众把张华救出来送进医院是,他因严重中毒窒息时间过长,年轻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牺牲时年仅24岁。

  就在张华舍身救人的事迹广为传播,张华本人也被授予烈士称号并成为全国大学生学习的榜样的时候,一场围绕着张华的争论在全国大学生中展开。

  张华的牺牲引爆了一场举国上下的大讨论:一边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一边是掏粪的老农,大学生为救老农而死值不值得?

对此,全国各大报刊,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着报道和评论。一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大讨论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张华牺牲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党委作出决定,给张华同志记一等功,批准他为革命烈士、优秀共产党员;解放军总后勤部党委作出向张华同志学习的决定;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中共陕西省委、西安市委等党政领导机关和群众团体,也先后发出向张华同志学习的通知和号召。1982年他被中央军委追授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第四军医大学给他追记一等功,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http://baike.baidu.com/view/72757.htm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62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0/26 12:21:00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0.jpg:

 

8、侯祥麟:石化赤子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8、侯祥麟.jpg:

 

侯祥麟是一位可亲可爱可敬的世纪老人。 侯祥麟是中国化学工程学家,燃料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他的一生始终将个人命运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也是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特点;他的一生也在中国的石油石化事业的发展中得到推进。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8、侯祥麟2 640x480.jpg:

 

【解说】侯祥麟,曾名侯波广东汕头人,191244日生。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随后任上海中央研究院化学所研究实习员,重庆西南运输处炼油厂副工程师,云南光华化学公司精制部主任,重庆兵工署炼油厂正工程师等职。1945年赴美国留学,在卡内基理工学院当研究生,发表煤、焦反应活性指数的测定和微型填料的液液萃取等论文,获该院化学工程博士学位。1949年任麻省理工学院燃料研究室副研究员。

1931年考入燕京大学化学系 。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湖南四川云南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1944年赴美留学 获得美国卡乃基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博士学位。

  1948年获美国卡乃基理工学院研究生院化学工程博士学位。后任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燃料研究室副研究员。

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为发展中国炼油工艺新技术,研制航空煤油和合成油脂等新产品作出了贡献。

  中国石油化工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他是一位鹤发童颜、目光坦荡的九旬老人,也许我们可以用下面的两个比喻来概括他的人生:如果说二十世纪是华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一处险滩,他就是挺立在这段激流中勇敢的弄潮儿;如果说石油是共和国生生不息躯体里的黑色血液,他就是源源不断为之输送新鲜血液造血人”……

  2008128日,侯老於北京逝世,享年96岁。

 

http://baike.baidu.com/view/90110.htm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63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0/26 12:22:00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0.jpg:

 

9、安珂:八十年代卓越青年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9、安珂 320x200.jpg:

 

安珂(19591983),男,中共党员,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记者,革命烈士,河北赞皇县人。

 

【解说】

在党的教育和英雄人物事迹的熏陶下,少年安珂养成了关心集体,勇挑重担的好品德。19769月,安珂高中毕业了,他放弃了留城的机会,瞒着父母报名要求到西藏务农,后来被安排到增城县石滩公社青年农场。19779月,安珂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782月,安珂应征入伍,当了侦察兵,驻守在广西边防前线。1979年春,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了。由于出色完成战斗任务,他先后6次受到连队和团的嘉奖,立三等功一次,并于1981122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部队当兵4年,连年被评为学雷锋积极分子优秀义务兵

  1981年底,安珂从部队复员后,被安排到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广东新闻编辑组工作。198211月中旬,组织上决定把安珂从编辑组调到记者组当政法记者。一位老记者对他说:政法记者要时常报道各种各样的案件,要敢于反映群众呼声,同各种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要不怕危险,不怕得罪人。安珂毫不犹豫地回答:艰苦我不怕,危险我也不怕。我考虑的是怎样学好本领,搞好政法报道。

19833818时,安珂和同学小何要到广州业余大学新闻班上课,为赶时间一起到长堤华光小食店进餐。一小偷趁安珂等不留意,偷了他的皮包,当安珂和小何发现后一起追出店外时,一名罪犯拔出牛角刀向小何猛刺过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安珂迅速冲到小何身前,赤手空拳向持刀歹徒扑去。这名歹徒在安珂勇猛的拳脚回击下,连连后退,但另3名凶犯却从后面和左右两侧蜂拥而上,安珂四面受敌,背部和肋下被剌伤多处。但他临危不惧,带伤博斗,身中9刀,伤重力竭,仍怒视歹徒,艰难地靠在骑楼柱子上,顽强地不让自己倒下去。路过的三轮摩托车把他送到中山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抢救。1845分,安珂终因伤重牺牲。

为了表彰安珂的英勇行为,1983326日,中共广东省委授予安珂模范共产党员称号;33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安珂为革命烈士414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三届全国理事会授予安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198912月,安珂被光荣评选为中国八十年代卓越青年

 

http://baike.baidu.com/view/1157935.htm

 

(后续90年代英模榜)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禧
  6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99 积分:76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7/29 10:4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0/28 11:50: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大乌珠在2011-10-26 12:19:00的发言: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0.jpg:

 

7、张华: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7、张华 320x200.jpg:

 

张华,黑龙江省虎林市人,中共党员1977年入伍,生前系西安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二大队学生。19827月,张华因跳入化粪池营救一位不慎落入池中的老农而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7、张华2 640x480.jpg:

 

【解说】1969年初春,11岁的张华和朋友一块在江边玩耍,突然冰面发生断裂,一块裂冰载着一名小伙伴顺流直下,十分危急,其他小朋友吓得嘶声乱叫:救人啊,快救人啊!小张华看到这个情景,二话没说,就向冰面冲去。一个小伙伴一把抓住他,说:不行,太危险!张华回过头坚决地说:我们发过誓要向先烈学习,救人要紧!他飞快地跑下小坡,跳进刺骨的江水,奋力游到江中,抓住了断冰上小朋友的手。在小冰块倾翻的瞬间,勇敢地跃上另一块更大的冰块,最后终于成功上了岸。

  1976年的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对已经是农场团支书的张华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火势很凶猛,一丈多高的火头,喷着黑色的烟云,吞噬着一人多高的枯草,向着不远处的森林席卷而去。张华带着他的同学们,在森林和荒原间,用刀割、用手拔、用树枝抽,拼命想开辟出一条防火道来,但是风太猛、火太大,蔓延的火势一旦烧到森林,将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不能再犹豫了!张华看了看大家,突然有了主意,二话没说,俯身倒地,在枯草中滚了起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行动是无声的命令。大家立刻学着他的样子,向枯草、荆棘丛中滚去,很快形成了一条防火道,火势蔓延到压平的枯草时得不到充分燃烧,一下子弱了下去,大家趁机扑打,终于消除了火苗。

  1979年初秋,21岁的张华跨进了第四军医大学的校门,成为空军医学系的学员。

  张华的学习底子差,但他知难而进,自强不息,刻苦学习。在校三年的25次考试,多半都在80分以上,最好的数学成绩达到97分。被誉为军营里的好战士,校园里的好学员

  1980年暑假期间,他乘车回东北家乡。有一位孕妇回南方生孩子,没想到在旅途中早产,只好倒车返回工作单位。产妇身体虚弱,归途尚远,举目无亲,急得落泪。张华看到了,主动端水送饭,热情照顾。他和产妇下车后,把产妇和婴儿送到自己姨家,并设法与产妇的丈夫取得联系,然后才放心地登车北去。

19827月,张华因跳入化粪池营救一位不慎落入池中的老农而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1982711日,西安康复路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像往常一样热闹。突然,从附近传来呼救声。在一个老旧厕所后边,69岁的掏粪老汉魏志德在三米多深的化粪池里工作时,被有毒沼气熏到,跌入粪池。恰好路过此处的张华赶到现场时,魏志德已经俯卧在粪水里,只有头发露在外面,好心人李正学正要下去救人。张华一把拉住他说:你年龄大,我下去。

  他沿着竹梯下到粪池,一手抓紧梯子,一手从一米外拽过老汉,抱在腰间,向着粪池上的人群喊:快放绳子,人还活着……”话音未落,浓烈的沼气也把张华熏倒了。扑通一声,他同老汉一起跌入粪水之中。当群众把张华救出来送进医院是,他因严重中毒窒息时间过长,年轻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牺牲时年仅24岁。

  就在张华舍身救人的事迹广为传播,张华本人也被授予烈士称号并成为全国大学生学习的榜样的时候,一场围绕着张华的争论在全国大学生中展开。

  张华的牺牲引爆了一场举国上下的大讨论:一边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一边是掏粪的老农,大学生为救老农而死值不值得?

对此,全国各大报刊,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着报道和评论。一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大讨论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张华牺牲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党委作出决定,给张华同志记一等功,批准他为革命烈士、优秀共产党员;解放军总后勤部党委作出向张华同志学习的决定;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中共陕西省委、西安市委等党政领导机关和群众团体,也先后发出向张华同志学习的通知和号召。1982年他被中央军委追授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第四军医大学给他追记一等功,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http://baike.baidu.com/view/72757.htm

 本人支边就在虎林,那年去时他才11岁的。可惜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65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0/30 19:04:00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0.jpg:

 

1、谭竹青:小巷总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谭竹青.jpg:

 

谭竹青,女,汉族,19315月生,1948年参加工作,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自1956年以来,一直担任东站街道十委居民委员会主任,1979年起兼任党组织书记。2005123日,因病逝世,终年74岁。她被群众誉为“小巷总理”,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民政系统最高奖项“孺子牛”奖。2009914日,她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谭竹青2 640x480.jpg:

 

【解说】谭竹青是吉林省长春市人,1931年出生,生前系长春市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谭竹青曾任长春市郊区大屯镇妇女主任,西新乡副乡长、妇女主任,从1956年起,开始担任居民委员会主任工作。

    谭竹青在长春市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工作长达48年,她始终坚持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居民群众解难。改革开放初期,谭竹青就把心操在了发展委办经济上。她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带领委里的退休职工和待业青年办起了如意小吃部。此后,她带领大家先后开办了服装厂、制鞋厂、印刷厂、皮革加工厂等大小17个企业,不仅没要国家一分钱,没贷银行一笔款,还向国家缴纳税金几百万元。

    谭竹青用燕子垒窝的精神,从一点点的小事做起,一步步改变着十委社区的面貌。拆除棚户区、修路、种草、栽树、修花坛、盖凉亭,建起社区服务中心、昔日都市里的村庄彻底改变了模样。为解决社区孩子入托难、孤寡老人生活照顾难的问题,在谭竹青的努力下,1985年到1987年,长春市第一家由居委会开办的幼儿园和养老院落户在十委社区。

    谭竹青视社区居民为亲人,始终把居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十委社区居民中有90%以上都是困难人群,下岗职工多,接受低保救济的贫困人口多。在这种状况下,谭竹青竭尽所能,举办了美容理发、服装裁剪、家政、烹调等培训班,使下岗职工掌握一技之长,在努力拓宽街委企业、社区服务网点等就业渠道的同时,她还鼓励下岗职工自创事业,生产自救,先后安置了1000多名下岗职工,使社区居民虽下岗,不失业,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

    谭竹青全身心地投入社区工作,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邻里纠纷她调解,贫困人群她接济,失足青年她帮教……每一件都浸透着谭竹青对社区居民的款款深情,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谭姨、谭妈妈、谭主任。几十年来,谭竹青就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十委社区的居民,有的居民在单位分了新房却不愿意搬走,有搬走的又搬了回来,甚至有不少外区居民专门到十委买房子。

    谭竹青一生清正廉洁。十几年来,按照街道办事处经济承包合同和计划生育等单项承包合同规定,她理应得到奖金10多万元,可她把钱全部拿出来用在十委发展经济和救济困难户上。1985年,居委会要盖幼儿园,地皮不够用,谭竹青主动把自家的两间平房拆掉一半,无偿地给幼儿园使用。1996年,上级有关部门组织劳模出国考察,谭竹青放弃出国机会,把节省下来的钱用到了社区绿化上。社区新房盖好后,谭竹青忙着安置别人,直到社区安居工程全部竣工,她才随最后一批回迁居民搬入新居。

    2005年12月3日,谭竹青不幸病逝。长春市成千上万的干部群众怀着惜别之情,自发为她送行。谭竹青的老伴宋国华拿出2000元钱替她交了最后一次党费。对于上级和社会各界送来的7万多元慰问金,宋国华则让社区居委会替他准备一份困难家庭名单,他说:谭竹青一定会这样做的。

    谭竹青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居委会主任孺子牛奖、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等170多项称号。

 

http://baike.baidu.com/view/162276.htm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66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0/30 19:06:00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0.jpg:

 

2、许志功: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典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许志功.jpg:

 

许志功,194511月生,河北昌黎人,1966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2003年授予少将军衔。2004年晋升中将军衔。许志功现任国防大学政治理论教研室正军职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中宣部树立的“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进典型”,也是军队思想理论战线上的先进典型。许志功的许多论述和观点,引起了思想理论界的重视,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许志功2 320x200.jpg:

 

个人履历

1966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4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2003年授予少将军衔。

  2004年晋升中将军衔。

  19642月至19777月任陆军战士、排长、连政治指导员、营副政治教导员。

  19777月至197912月任解放军军政大学政治系哲学教研室教员。

  197912月至19861月任解放军政治学院学教研室教员(19793月至19809月在中共中央党校哲学研究班学习)。

  19861月至19906月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正团职教员(期间:19879月至19887月在国防大学教员进修班学习)。

  19906月至19948月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副局级教员。

  19948月至19952月任陆军师代理副政治委员。

  19952月至19971月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副主任(正局级)。

  19971月至19984月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副主任(副军职)。

  19984月至199912月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主任(19997月晋升为正军职)。

  199912月至20037月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主任。

  20037月起任国防大学副校长。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

他参与主持领导的邓小平理论教学的思路与实践获全国、全军教学成果一等奖。

  他曾被评为国防大学优秀教员标兵”“全军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获半月谈政治工作创新特等奖,全军教书育人金奖。

  2001年,中央军委为他记一等功。

  2002年,他当选党的十六大代表。

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员,政府津贴享受者,并被舆论界宣传为用忠诚托起使命的理论战士,去年参加全军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又受到了江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http://baike.baidu.com/view/1192365.htm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67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0/30 19:08:00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0.jpg:

 

3、韩素云:好军嫂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韩素云.jpg:

 

韩素云,女,1961922日出生在山东省汶上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为支持在广西南宁军分区服役的丈夫献身国防事业,结婚后多年一人挑起9口之家的生产、生活重担,既要照料多病的祖母、公婆,又要照顾双目几乎失明的小叔和上学的双胞胎小姑,还耕种着12亩责任田。由于长期过度的劳累,患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症,却屡向丈夫报一家老小平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韩素云2 640x480.jpg:

 

【解说】她用最朴实的行动,谱写了一首爱的凯歌;她用最无私的精神,折射出时代最可贵的品质……在爱的名义下,书写忠诚的力量。好军嫂韩素云,让一个时代为之感动。

1961年9月22日,韩素云出生在山东省梁山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初中毕业后,她开始回家务农。1983年初,她与倪效武定了亲。这一年10月,广西边防部队到山东梁山征兵,当效武因家庭困难有些犹豫的时候,素云鼓励他去参军。

  效武家祖孙三代9口人,80多岁的奶奶双目失明瘫痪在床,父亲得的是慢性阑尾炎,母亲有神经性官能症,哥哥在100多里外的矿上做工很少回家,嫂子身体虚弱干不了重活,弟弟的眼睛又不太好,一对双胞胎妹妹正在读小学。

  效武走后,素云经常去看望老人,农忙时帮着种地、收割。她想,没有人操持这个家,效武就不可能安心在部队好好干。于是她不顾别人议论,搬到效武家住。

  为照顾好老人,每天天刚蒙蒙亮,素云就起床了。她的第一件事就是做好3碗鸡蛋汤,一碗一碗地端到效武奶奶和爹、娘的床头。那时,效武奶奶的病时好时坏,病重时大小便都在床上。素云就把奶奶的事全包了下来,从不喊累喊苦。

  效武家有12亩责任田。为种好地,素云常常带上干粮,在棉田麦地里一干就是一天。那几年,素云没有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挣来的钱除了给3位老人抓药治病和补贴家用外,攒下4000多元钱,全部用来筹备建房材料。村里人听说她这个没过门的媳妇要盖新房,纷纷来帮忙。素云用自己多年劳动的心血,为倪家盖了两间新瓦房。就这样,素云在倪家住了3年多,直到1988年2月才和效武办了婚事。

  1989年夏天,素云感到大腿有时像针扎一样的疼痛,两条腿弯不下来,开始,她并没有把这事儿放在心上,不料,疼痛一天比一天厉害,有时晚上痛得睡不着觉。1992年春天,素云带着女儿到麦田里套种棉花,一下子倒在麦田里。在家人的劝说下,她到部队检查治疗,才发现得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症

  为治病,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了,还欠了2000多元的债,效武东奔西走,素云想,再治下去这个家可就垮了……正当她对治好腿病有些丧失信心的时候,效武所在部队的战友被她无私的精神所打动,含泪写了一篇报道,她的事迹被《广西日报》《羊城晚报》刊登,军营和社会向她伸出了温暖的手。

  1994年元旦刚过,她收到了来自广州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给她无偿治疗的通知。广东、广西、山东3省区人民自发给她捐款达27万多元。在医院的精心治疗和各方的关怀下,她迅速康复。

  1995年韩素云成为爱国拥军先进集体报告团的主要成员,春节前夕,韩素云和倪效武先后在北京、上海、山东作了9场报告,她爱国拥军的模范事迹,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韩素云说,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情。党和人民不光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还给了我很高荣誉。我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典型,我知道,荣誉是暂时的,做人是永久的

个人荣誉

  曾被评为全国、广西、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山东济宁"爱国拥军模范",被誉为"好军嫂"1994年被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模范军属"称号。19951月被授予山东省首届"关心国防建设新闻人物"称号。19952月当选为广西十大女杰。19953月被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优秀军人妻子"荣誉称号和二级英模奖章,同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并被凭祥市录用为国家干部。曾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模范""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

 

http://baike.baidu.com/view/1769004.htm

 

    (待续)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68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1/2 15:02:00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0.jpg:

 

4、郭秀明: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的一面旗帜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郭秀明.jpg:

 

郭秀明,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红土镇惠家沟村党支部书记。199111月,他放弃收入稳定的乡村医生职业和相对富裕的生活,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八年中他舍生忘死,呕心沥血,带领全村群众向贫穷挑战,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开山修路,发展养殖业,改坡造地,建校兴学,带出了一个好班子、好村风,初步改变了惠家沟村贫穷落后的面貌。由于终年劳累,积劳成疾,于19991220日不幸去世,年仅49岁。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郭秀明2 640x480.jpg:

 

【解说】郭秀明同志生前曾是一名医德医术颇受群众称赞的乡村医生。为了改变惠家沟村恶劣的生态环境和贫穷落后面貌,让群众早日过上富裕日子,他毅然舍弃自家富裕的小日子,毛遂自荐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八年。他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全身心扑在集体的事业上,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两次建校,四次修路,绿化荒山,平整土地,使昔日封闭、贫穷的小山村逐步走上了文明富裕之路。他以自己的羸弱之躯,废寝忘食,不畏艰辛,任劳任怨,苦干实干,忠诚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忘我地实践着共产党人的宗旨,用生命谱写一曲当代共产党人可歌可泣的创业之歌、奉献之歌。郭秀明同志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党在农村的脊梁,是农村党支部书记的一面旗帜,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光辉典范。

郭秀明同志生前先后4次被印台区红土镇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3次被印台区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4年被铜川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91218日,中共铜川市印台区委作出了《关于在全区党员中开展向郭秀明同志学习的决定》。2000119日,中共铜川市委追授郭秀明同志为"模范党支部书记"荣誉称号,同时作出了《关于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向模范党支部书记郭秀明同志学习的决定》。2000515日,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省委基层办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向郭秀明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并号召全省党员干部要认真开展向郭秀明同志学习的活动。学习他知难而进、勇挑重担、矢志改变农村贫困落后面貌的强烈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学习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和带领群众改造自然、治穷致富的创业精神;学习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学习他舍小家为大家,严以律己、鞠躬尽瘁,一心一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无私奉献精神;学习他身先士卒、清正廉洁、无私无畏、毫不利己的高尚情怀和伟大人格。并把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郭秀明精神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精神动力,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做出新贡献。

 

http://baike.baidu.com/view/477175.htm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69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1/2 15:04:00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0.jpg:

 

5、徐洪刚: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徐洪刚.jpg:

 

徐洪刚,云南省彝良县人,19713月出生,199012月入伍,19937月入党。1993817日,时任济南军区某部通信连班长的徐洪刚,探亲期满归队途径四川省筠连县境内时,为保护旅客生命财产,挺身而出,同4名歹徒展开英勇搏斗。在身中14刀,肠子流出体外50多厘米的情况下,仍坚持追赶歹徒,直至昏倒在地。徐洪刚舍己为人、勇斗歹徒的壮举在全国军民中引起强烈反响。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徐洪刚2 640x480.jpg:

 

【解说】徐洪刚,男,云南省彝良县洛旺乡人,19713月出生,199012月入伍,19937月入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团保卫股干事,团副政委、现任济南军区某红军师政治部副主任,所在部队驻扎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

  19993月,《徐洪刚赵小竹诗画集》出版公开发行。20011月,徐洪刚诗集《生命礼赞》在北京出版。2003年,出版《徐洪刚散文集》。徐洪刚在军内外报刊发表各类600余篇()。徐洪刚的文章曾荣获全国一、二、三等奖,其中《假如雷锋活着》,作为例文被收进军队中专《语文》教材。2007年,徐洪刚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0余年里,徐洪刚在工作之余,坚持习练书法,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高度评价徐洪刚的书法作品。

  如今,徐洪刚已经被国内多家书画院聘为名誉院长,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军书画展,还被人民大会堂和军事革命博物馆收藏。20079月徐洪刚任团副政委。徐洪刚历任班长、排长、副指导员、指导员、干事、政治处副主任、教导员等职。徐洪刚自1993年底,为自己所在部队的战友们作第一场报告开始至今,义务报告约510余场,受众约一百多万人,真真正正地响了一代人。

1993817,身为济南军区某红军团通讯连中士班长的徐洪刚从家乡返回部队。当他乘坐的大客车行至四川省筠连县巡司镇铁索桥附近时,车内的几个歹徒突然向一名青年妇女强行勒索钱物。当被拒绝后,歹徒一边对妇女耍流氓,一边把她往疾驶中的车外推。此刻,在角落里打盹的徐洪刚被惊醒了。见此情况,徐洪刚冲上前去,大吼一声:“住手,不许这样耍横!”歹徒看到有人干预,便把注意力集中在徐洪刚身上。徐洪刚挨了两个耳光之后,脸上火辣辣的,嘴角渗出了鲜血。他为了保护车内其他乘客,没有马上还手。歹徒的气焰更加嚣张,继续把那位妇女往车窗外推。军人的天职使徐洪刚再也无法沉默。他一脚把后面的一个歹徒踢得不停地后退,又狠狠一拳打在另一个家伙胸口上。不料,从后面又窜出两个家伙,一个抱住徐洪刚的腿,一个死死地卡住他的脖子。最先寻衅的那个姓任的家伙掏出匕首,向徐洪刚胸口猛刺一刀。在这生死关头,徐洪刚只有一个念头:和他们拼了!狭窄的车厢里,拳脚施展不开。四个歹徒把他团团围住,穷凶极恶地挥刀猛刺徐洪刚的胸、背、腹……
  鲜血染红了他身上的迷彩服,也染红了座椅、地板。肠子从受重伤的腹部流出。
  司机把车刹住。歹徒纷纷逃窜。此时,身中14刀,肠子流出体外达50厘米的徐洪刚,奇迹般地用背心兜住往外流的肠子,紧跟着跳下车来,用全部的力气往前追出了50多米,然后一头栽倒在路旁……
  英雄救人民,人民爱英雄。当事情发生后,当地的各政府机构、医院及广大群众纷纷行动起来:筠连县税务局副局长詹本方等火速把徐洪刚送到医院;县医院全力抢救;县公安局出动精悍队伍,在不长的时间内将四名罪犯全部抓获归案;每天前往医院探视英雄的人们成百上千…… 1994年春节前后,中央各新闻机构对徐洪刚的英雄事迹广为报道。徐洪刚舍己为人、勇斗歹徒的壮举在全国军民中引起强烈反响。25,***、李瑞环、刘华清、胡锦涛等领导同志接见了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徐洪刚等来自全国各地的双拥模范代表。江总书记指出“徐洪刚等人的事迹,体现了我们共产党的传统,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徐洪刚获得了“见义勇为青年英雄”、“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的称号。
  徐洪刚199012月入伍,在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红军团服役。他处处注意高标准、严要求,力争当一名优秀战士。虽然他十分渴望成为侦察兵,但当被分配到通信连后,依然刻苦训练,被评为“全优学员”、“硬骨头战士”。徐洪刚关心、体贴同志,用自己学过的按摩针灸专长为训练工作劳累过度的战友解除病痛。星期天、节假日,他抢着上岗,让别人休息。当了班长后,他更是以身作则,处处走在前面。他的生活虽然不算富裕,但当战友家中有困难时,徐洪刚便慷慨解囊。由于他的出色成绩和政治上的逐渐成熟,19937月,徐洪刚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徐洪刚尽管已经成了一个“名人”,但他保持了普通一兵的本色。伤愈归队后,他坚持住在班上,参加正常的训练、学习。他在日记中写道:“荣誉越多,越要多看自己的不足。多看不足,才能再立新功。”

 

http://baike.baidu.com/view/387542.htm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70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1/2 15:05:00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0.jpg:

 

6、张鸣岐: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6、张鸣岐 320x200.jpg:

 

【解说】张鸣岐,男,194510月出生,中共党员,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19668月参加工作。1971年入党。历任共青团辽宁省委副书记、辽宁省政府副秘书长、沈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锦州市委书记等职。

    1994年7月14在抗洪抢险中牺牲。7月16清晨510分,就在距张鸣岐出事的地点2000的东南方向,人们发现了他的遗体。张鸣岐走了,在风雨中走了,乡民们把他走过的那段路,叫做鸣岐路。每当清明和7.14”这一天,锦州人民都要来到张鸣岐的遇难地和烈士陵园,祭奠这位为人民牺牲的好书记。大凌河里飘荡着无数纸灯、纸船,那是老百姓在保佑鸣岐同志灵魂平安……

    张鸣岐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是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他的好不是用一件事去证明,而是用一生去证明。他逝世后,辽宁省委追认他为革命烈士优秀领导干部

    李鹏同志在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张鸣岐同志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http://www.hudong.com/wiki/%E5%BC%A0%E9%B8%A3%E5%B2%90

 

    (待续)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