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延河水 → 千里还乡记 延水搭高台


  共有677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千里还乡记 延水搭高台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2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转帖]每个知青都有回村的经历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7 14:07:00 [只看该作者]

 

《插一段06年我回村发的帖子片段》

作者-雪铁龙

    我们队留县的知青老别,是在我招工走后并队过来的知青,他听说过我,我没见过他。这次因为我要回村,我们队的男知青帮助我联系上他,正巧这个“十一”他在延长。我插队所属刘家河公社的山村儿离延长县城30多里山路,过去全靠步行,我真挺发愁怎么对付这几十里的山路。这次,老别告诉我可以开车回村,我高兴、惊讶的不得了。   

    第二天一早,老别开着切诺基来接我。回村的路有两条,一条路是走塬上,一条路是走河里。老别说这里刚连续下过几天雨,路上积水多,可能走塬上好一些,于是,我们从县城沿着崎岖的、熟悉的土路,颠簸着上山,车后扬起一片黄土。出了县城变化不大,还是印象中的样子,山路不宽,比几十年前的小路稍宽一点点,只能通过一辆小车,对面如有车来的话,要在叉路上避让。有泥的路段车轮打滑,没泥的路段多数在路中间有一条条不规则的深沟,左右两个车轮必须骑着沟走。我有十年的驾龄只在城里开车,那天我惊叹老别的车技,简直太棒了!不愧是恶劣环境中磨炼出来的。上高坡加连续急转弯儿,不偏不倚刚好把车头转过去,一点富余都没有,刚急打轮左转过来立刻又接着急打轮右转,在我看来一个险情接着另一个险情。如果方向盘稍不到位或者油门控制不好、车速不恰当,这车就要撞山或溜下去,也有可能车轮卡在路中间的深沟里。开始我还和老别聊天,后来我紧紧抓住车内的扶手,系上安全带,大气不敢出,一直提着心不眨眼的看着前方莫测的路。到了好走些的路上,老别问我,你害怕了吧?老别还真善解人意,坐在车里我倍受折磨,跳车的心都有了。看老别轻松的开车,也许正感受着驾驭的乐趣呢。他告诉我,前几年老Z从美国回来,坐车里也是害怕呢。哦,我长出一口气。泥泞的山路磕磕绊绊,走了大概有一半路程的时候,前面出现了一片泥浆,车辙很深几乎架空了车轮,车轮在泥浆里打滑,进退两难。老别判定过不去了,他胸有成竹的说,调头回去改走河里。他用高超的车技,又重新让车轮转动,上路了。   

    经历了重重困难和曲折,中午时分,终于到村口了。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油馍馍
  2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618 积分:9419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8/17 21:5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8 16:14:00 [只看该作者]

千里还乡记 延水搭高台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6 23:18:00

  这哒儿磨叽磨叽俄们北京知青 陕北老插四十年这时候的还乡记

 

再回延安——青葱尽染黄土坡

文图/老城 

 

初秋的陕北,竟是满目青葱。昔日的黄土高坡,变成一片绿原。这是此次延安之行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而2000年那次回延安,看在眼里的还是一望无际的浑黄。

 

 

隔窗拍的,山坡和沟壑长出青草

 

 

山上栽树,川道种庄稼

 

这个本当去年组织的活动,原以为不了了之了,没想到一年后居然成行。9月8日晚,我们一行8人乘T43次从北京出发,次日清晨,车过西安不久,便行进在黄土高原上了。凭窗望去,黄色的沟壑大多被绿植覆盖,和当年去延安沿途看到的景色大不相同了。

 

 

宝塔山也绿了

 

9日下午到达延安。两天半的日程很紧凑。当天回石窑看老乡,第二天壶口、南泥湾;第三天黄帝陵、三原城隍庙、于右任纪念馆。11日晚从西安飞北京。

 

 

我们村的山上,过去光秃秃的

 

无论沿铁路经西安至延安,还是沿高速从延安到咸阳,车窗外,满眼几乎都是绿色。据当地人说,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山区林草覆盖率不断增长,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强度减轻,小气候改善,雨水也多了。

 

 

高速路旁的绿化带

 

 

如今的南泥湾

 

 

猛一看是不是有点像江南

 

可惜没有拍下当年荒山秃岭的照片,不然对照一下多好!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油馍馍
  2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618 积分:9419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8/17 21:5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8 16:21:00 [只看该作者]

再回延安——延安应该什么样?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6 23:18:00

再回延安——延安应该什么样?(2009-09-22 18:11:01)

文/老城

 

与2000年来时相比,延安变化很大,更不用说和四十年前相比了。我印象中的延安,用“苍黄”和“拱形”两个词就可以概括:山峦苍黄,河水苍黄,连道路也是苍黄的;窑洞拱形,门窗拱形,连桥墩也是拱形的。

 

 

延河大桥的拱形桥墩

 

 

多有特色的陕北民居

 

 

窑洞式楼房

 

 

清凉山(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2009年9月9日下午,再一次看到延安,火车站首先给了我们一个震惊:宽敞明亮,很现代化。惊诧延安发展的同时,也变得几乎不认识它了。我眼中的一切,还是延安吗?

 

 

北京到延安的T43次列车

 

 

现代化的火车站

 

 

高楼万丈平地起

 

 

到处是新楼房

 

 

连当年的公社所在地也变成了居民小区

 

我不知道是应该为延安的发展而高兴呢,还是为失去具有浓郁陕北地域特点的旧貌而遗憾?当然,百姓生活改善是最重要的。

 

 

和所有北方山区或高原的城市没有什么差别

 

 

 

只有从地名上得到某种提示

 

 

 

高楼比衬下的宝塔山

 

其实,很多城市都面临这样的矛盾:如何平衡发展与保持传统的关系?我们见到了太多失败的例子,最典型的就是北京。而延安,本来是可以籍开发较晚的机会,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教训,区域规划,平衡发展。

 

 

依清凉山而建的延安新闻纪念馆,较好适应了周围的环境

 

 

延安大学建造的窑洞式建筑

 

 

 延安大学逸夫楼,与环境适宜的色彩

 

陪我们在延安游览的司机小F,对延安的规划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宝塔山周围不要盖高楼,只宜建高度适合的拱形建筑。所有的高大建筑都应该建在另一条川里,在保留延安的风貌前提下求发展。“我还给市长写过建议信呢,结果石沉大海。”这位曾走南闯北、见过不少世面的小伙子无奈地说。

 

后五幅图来自网络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油馍馍
  2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618 积分:9419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8/17 21:5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8 16:34:00 [只看该作者]

越江你好!这些珍贵的照片非常好,只是每个人的电脑制式不一样可能效果也不一样.我用我的电脑翻了一下<留了一页>不知你那里效果如何?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2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8 18:26: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油馍馍在2009-10-8 16:34:00的发言:
我用我的电脑翻了一下<留了一页>不知你那里效果如何?

我看着是没问题呀!你翻的跟我那一模一样哦。

就是不知旁人,看来你那儿是可以看到的。

油馍馍、圪梁梁、村长些,咋看看网庆活动通知!

咱们去一哒儿去那儿喝酒哈!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山丹丹
  2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357 积分:20630 威望:0 精华:15 注册:2008/10/29 13:5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8 22:04:00 [只看该作者]

  今天又浏览了一遍,延安的变化太大了,城市变的时尚了,现代了.农村百姓的衣,食,住,行看起来比二十年前富裕多了.这也正是我们知青所希望看到的.愿故乡延安明天更美好!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天籁之音
  2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07 积分:2688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11/23 13:1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8 23:03:00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楼主带来陕北的山川河流,窑洞楼房,火车车站,老乡村庄......看到这些我好像又回到了陕西,又想起了我早年的老师和同学们,想起恩泽我的那片黄土地......眼中盈满泪水......真想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2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13 10:56:00 [只看该作者]

《梨花与窑洞》
作者 - 老尹(云之魂魄)
 
(2009-10-10 22:55:11)

     去年4月我曾经写过一篇回忆陕北插队生活的文章,名字叫做《又见一树梨花开》。在那篇文章里我忘情地描写了那棵美丽的梨树,回忆了可爱的陕北女子婉玲,还提到了婉玲的憨哥哥,那个青橙色的大梨的汁味似乎回到了嘴里,我以为自己再也看不到那棵梨树了,文字中有着些许淡淡的伤感。

    当今年4月我重新回到那个小山沟,跑到后山畔,我又见到了那棵梨树,婉玲家的梨树。梨树依然盛开着满树的白雪,树枝婀娜,树冠多姿,然而树下只是一片空旷的土地,不见了婉玲,不见了憨棍儿,也不见了花白头发的老妇人,他们栖身的窑洞变做了土墟。

    村里的老乡们告诉我,俊俏、机灵、清秀可人的婉玲早就嫁到北边贯屯乡,做了一个普通的农妇,因为没有读过书,没有工作,也没法出去打工;因为娘老子殁了,一满不再回村儿,和村上的老乡们不常见面哩。憨贵儿,原来我不知怎么想当然地认为贵儿是叫做棍棒的棍,其实人家贵儿是富贵的贵,这憨贵儿真是贵人有贵福,因其憨,娘老子殁了后竟自住了养老院,去了城里,倒是有了个好归宿。

    我没有走到梨树跟前,远远地瞄着它,为它照了一张像。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1.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2.jpg:

《又见一树梨花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e11ed801008zy3.html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2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13 11:07:00 [只看该作者]

《割舍不断的情意》—回延安之一
作者 - 老尹(云之魂魄)

     

    从六九年一月到七一年九月,我在延安插队的时间理论上是两年零八个月,这期间回过两次北京,所以更精确地计算一下,我在延安生活的时间是六百七十多天。六百七十多天在我业已生存的五十八个年头里只占到了三十分之一,无足轻重。然而随着那一小段岁月渐行渐远,那岁月里的桩桩件件、山山水水,却又常常浮现在记忆之上,很是闹心。为了平定自己的心绪,我在博客里哩哩啦啦地写了一个专题,叫做“回望陕北知青拾遗”,两年来已经写了二十多篇博文,大概有五万多字了。

    今年年初,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我的博客里来了一位特殊的朋友,几次纸条的传递后我惊喜地发现我终于不虚幻地遇见了同一个村子的老乡。这个非常熟悉我文章中记述的人和事的GQY,就是我插队时大队党支部书记高启兰的叔叔的儿子,叫高启银,是个年少我十五岁的延安人,虽然他随同他的一家迁徙到村里时我已经招工走了,但是就这样也足够让我欣喜若狂。我如饥似渴地向小高打问着村里我认识的每一个老乡,小高也全面细致地看过了我的所有文字,我们就像两颗撞到了一起的星体,发出了兴高采烈的大笑,从此运行在同一条星际轨线,围绕着延安旋转。

    高启银是个很仔细的人,他在我的文章里看到了许多内容,那些内容旁的人是看不到的,只有了解那个山村,结识那些人物的我们有着不用语言的默契;他也能读出一些我在回忆中有意识规避的情节,因为有些故事是不能讲得很明白的。

    小高在给我的字条中这样写:“你写的我都看完了。高万金、鲍家兄弟、库娃斗马占元、侯芯格勼在你们锅台底哈……比我看见真的还真! 还有,憨贵儿,我小时和你一样怕他,你担水的路上那棵大树上的梨我也吃(偷)过,你在老牛沟、火焰沟打的坝我也游泳过。”

    当我看到这几句话,眼泪哗地流了出来,叫我没法不流泪!我在给小高的纸条上回写道:“看到你的这段话,我忍不住流眼泪了。尽管我们离开那里几十年了,但是还有长大了的小娃娃在关注着我们,我们怀念那里,思念那里是心灵相通的。”让我更加感动地是小高接下来的话“我66年生的,是你小弟,你要大我15岁左右吧,拿我看来你们太伟大了,不白活一回。下次回去我会问那些你的同龄人,我见过40年前咱庄来过的凿鹰”

    我再一次流了眼泪,我的陕北,我的老乡!你们不仅没有忘记我们,你们还认为我们伟大?认为我们不白活一回?我们何德何能让你们记忆铭心?我的思念一点一滴地生动起来,我的博客从此就像有了生命,仿佛又植根在了那片土地上。一个早在去年就形成的愿望更加强烈,以自己的形式纪念上山下乡40周年,我决定了!

    终于,推开了那些纷繁的羁绊,扔下了那些门和柜的钥匙,交出了一份长达几页的备忘录,抛舍了不菲的月薪,挥挥手我离开了工作三十八年的最后一个职场。

    离京前一周,我做东召集在毛沟插队的同学们到驼房营延安食府聚会,全村19个同学因出国、出差、生病缺席6个,到场的13人拍了合影,除了为每个同学冲洗了一套外,我还加洗了一些。

    先生买了软卧车票,我们的列车一站不停,直达西安。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真情年代
  3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068 积分:90274 威望:0 精华:28 注册:2008/5/15 8:3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13 11:08:00 [只看该作者]

陕北人民的生活真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祝愿我们的第二故乡越来越繁荣昌盛!


 回到顶部
总数 60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