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原创)我这四十年 前言 (长篇纪实小说连载)


  共有926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我这四十年 前言 (长篇纪实小说连载)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陈泰
  91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04 积分:1170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4/2 21:1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4 20:36:00 [只看该作者]

 

  第七十六章         戈壁红柳

 

                     作者:陈 泰

 

从上海回到家中,我的思绪一直沉浸在“新疆”这词里出不来。

是的,在我的一生中,有十七年是在新疆渡过,那里的一草一木对我都有着无尽的怀念,虽然1963、1964年先后怀着热烈的心情奔赴新疆的那些上海知青们,绝大部分都已按政策返回上海。但有一个人,他至今仍躺在那荒漠的沙堆里,仍在那坚守岗位,担当起“屯垦戍边”的重任。

这就是我所写下的《戈壁红柳》:

我早就想写这么一篇文章,纪念曾经一起战斗过的战友、小弟。可是感觉手中的笔太沉重,心情更是沉重,而久久下不了决心。

已经几十年过去了,用现代年轻人的观点,除非他是军人、警察、消防战士一类的特殊人物,可能是谁都无法想象得到的,谁都无法去干得了的。

一个人,早晨4、5点起床,赶着一辆破牛车,走几个小时,去荒芜人烟的戈壁沙滩深处挖红柳。然后,回到“家”已是晚上9、10点钟或者更晚......

这就是当年上海知青赴疆屯垦戍边众多故事中的一朵小浪花。

故事说的是在生产建设兵团X师X团X营X连,一个叫许志强的.....

许志强,一个普通上海知青,家住上海闸北区,是解放初从苏北逃荒过来的,母亲因病早年去世,靠父亲在菜场贩卖小菜为生。家庭生活十分清苦,许志强在家排行老三,自幼言语不多但很懂事,上小学三、四年级时一放学就去帮父亲守摊卖菜,从小养成了一种吃苦耐劳、坚韧顽强的性格。

1964年他17岁,刚初中毕业,便随着“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踏上了西去的列车。 被分在X营X连。

这时的他,微黑的脸庞,戴一付圆圆的小眼镜,中等个头,不太结实的身材,一身略显肥大的绿军装,看上去有些稚嫩。我们都称他“小眼镜”或“小弟”。

X营X连,百分之八、九十的是1963年上海来的“阿哥”、“阿姐”们,经过一年的锻炼,大家已渡过劳动关、生活关、意志关、基本掌握了生产技能,无论是平地、打埂、灌水、堵口子,还是割麦、摘棉花,样样是“好把式”。所以,每天早点名时连长将当天各排工作布置后,就各排、班各自为战,均能完成任务。  

许志强来连队后,感觉各方面条件都比自己想象的要好,自己暗下决心:要好好干,自己是自愿报名来的,不能落在后边,不能给爸爸丢脸,不能给自己抹黑!

这小伙子从小就这脾性,说一不二。

他先被安排在大田劳动了半个月,他不怕苦不怕累,在一次棉花地灌水中,三天三夜不下岗,出色完成了800余亩地的浇灌任务,多次受到连队领导口头表扬。

两周后,他被正式分配到畜牧班。

畜牧班的工作是:负责连队养的34头牛和50来只羊。每天将它们放到戈壁滩有水草的地方,由它们“吃喝玩乐”,然后下班时再将它们赶回圈。再就是在牛羊赶走后,将圈里昨天铺垫经一夜牛羊拉屎踩踏的骆驼草、芨芨草、野苜蓿等杂草清理出来,堆积起来“沤肥”。然后再铺上新砍回的骆驼草之类。所以,不管是放牛放羊,还是砍草清圈,都不是轻松的活。

畜牧班共有六人,分两小组,放牛和垫圈每周一轮。许志强与一个叫陶招娣的女生和另一男生分在一组,他(她)们每天都背着军用水壶,带着干粮,翻过六、七道沙梁,走出二、三十公里的路放养牛羊。然后,牛羊自行吃草,可他们自己呢,那就没有事干。开始一次,小许带了本小说,边放边看书,结果牛羊走散了,把它们赶拢到一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所以放时什么也不能干,只有三人分三个点站在那守望着。特别是夏天烈日当空,沙漠被烤的如烧红的铁锅灸人难耐,一个夏天他们都要晒脱几层皮。

陶招娣较许志强大一岁,许志强来连队后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感动了她,特别是知道许志强的身世后她更是待许志强如自己的小弟,处处关心着他,处处维护着他,把自己的草帽给他戴,把自己的好吃的留给他吃。许志强的劲头更足了,工作起来干劲更大,在班里总是重活累活争着干。

就这样,许志强在畜牧班干了整整两年,畜牧班年年超额完成积肥任务,放养的牛羊个个膘肥体壮。那年春节,连队让许志强去选了一头最大的羊,宰杀后全连包了一餐饺子,还有羊肉泡馍,吃的大家乐开了怀。

节后,连队领导决定,许志强去炊事班任班长。

一连建制,四个排外加一后勤排,一个排四个班,每班12人左右,全连就有二百五、六十人。除四排是个独立排,驻在三公里外的地方,还有少数老职工自己在家开伙外,在食堂就餐的人也有近二百人。炊事班每天早晨4点起床,上午6点半,中午11点半,下午6点一日三餐,虽然当时伙食简单,每餐就一个大大的包谷馒头和很少见到肉的蔬菜,但必须定时定量和保证热饭热水供应。炊事班有五男二女共七人,在班长小许带领下,个个干得生龙活虎。不曾想,不到半年,许志强的工作又变动了。

那一天副连长崔大勇找小许,通知让他去四排。工作是在食堂挖柴禾(红柳)。崔副连长征求小许的意见:“一个人去沙包,工作相当艰苦,你看能行吧?”许志强低着头,有些羞涩但很坚定地说:“副连长,你放心,我许志强从小就吃惯苦的,吃点苦我不怕;反正,工作都得有人干,我不去,那还不是要人去。”也正是由于连队领导发现小许的这一特点:自控能力特强,就是他一个人工作的时候,不需要任何人的监督,就能出色完成各项任务,工作越是艰巨他工作的劲头越大,才研究决定将他放到那个位置。

四排,位于连部再往上三公里的地方,翻过七、八个沙包,眼前一亮,出现一片树荫。一条从沙包地上踩出来的大道,两边栽着排排沙枣树、胡杨树以及垂柳,再前边是三排平房,一个院落,边上一房间是伙房。四周也全是高大的沙枣树,再往上就是总干渠。

四排,主要种植蔬菜、红薯,及夏天种的哈密瓜、大西瓜和部分包谷。气候也比连部那边舒适。这里有人员四十多,除几个老同志,也全是上海知青。四排食堂原有一名炊事员,但因为这里四周的沙包里有着极为丰盛的柴禾------红柳,所以一直以来伙房都不烧煤。许志强调过来的任务,就是挖红柳。

稍许熟悉了一下环境,许志强第三天就带上砍土镘,一天的干粮和一麻袋牛吃的草料,单人赶着一挂破牛车出发了。好者老牛识路,吱吱呀呀走了大半天,经过维吾尔族老乡两个村寨,不知越过多少沟,跨过多少坎,来到一片荒无人烟的地方,只见四周全是一座一座象小山样高耸的沙丘,一望无际,有的已经前人挖开,地上还躺着一些没有运走的红柳树根,有一人多长,干干的,用砍土镘一敲,“邦邦”响。这些红柳起码深埋在沙包里有上千年历史。许志强沿着这先人挖过的地方思量着,很快摸索出一条经验:找那些沙包的基部布满厚厚一层干枯的红柳叶,从沙包背阳的地方挖进去,肯定有家伙,是一根根一人长的干透了的红柳,见火就着;而朝阳一面挖出的往往是还有生长能力的活红柳。许志强就这样越挖越起劲,随着时间的推移,四排伙房门前的空地上红柳很快堆起了一座小山。

正如开头所讲:除每周星期天休息外,许志强每天早晨四、五点起床,每天晚上八、九点以后回来,就这样周而复始地运转着。有的时候,头发长的很长也顾不得修理。因为他早出晚归,大家都不太知道他。只有陶招娣心里在惦记着他,每个星期天都从连部步行来到四排,为他拆洗被褥,把自己的毛巾和家人从上海寄来的糖果之类送给他,和他一起哼唱“给你一束沙枣花”,和他说悄悄话。

有一次,招娣问小许:“你最喜欢什么?”

许志强不假思索回答:“红柳。”

“为什么?”

“我也说不好,我只觉得,红柳生命力特强,在那沙漠里又没有水,而红柳长得特茂盛,而且几百年干枯了还给人们当柴烧。我如果能像红柳一样就好了......”

“别胡说。”招娣将话题引回来:“那你还喜欢谁?”

“我.....张思德!”

“你说谁?”

“就《为人民服务》里的张思德,他在深山烧炭,没有豪言壮语,我喜欢他。”

“.....还有?”招娣似乎有些失望。        

“我......”没有说出。

“十三点。”招娣轻轻说了声,自己脸上却泛起一片红润。她很快转换话题,因为许志强这两天有些感冒,便关切地说:“你一个人去沙包,要小心!”

“没事,你放心,我又不是小孩。”说着,他眉飞色舞起来:“那是另一个世界,经常会有野兔从你身边窜过,还有像四脚蛇一样叫什么虫的在沙包上瞪眼看你,待你走过去它一下子就钻进沙子里了,....姐,有机会,你跟我一块去。”

“还姐,不....不是说过嘛,以后叫我招娣。”

“是,姐!一定改正。”许志强伸了伸舌头,做个怪脸,两人均哈哈笑起来。

就这样,许志强挖柴禾一挖就是四、五年时间。

1970年6月的一天,也就是这次谈话的第三天,许志强照老样4点过起床,赶着牛车走了。到目的地,他卸下牛套,支架起牛车,将麻袋里的苜蓿草和一包包谷籽放到车上,牵过牛让牠自由自在地吃着。然后自己扛起砍土镘向沙包深处走去。

他想起,昨天崔副连长捎信来,让他准备下周去团部参加一个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经验交流会议。所以,他决定今天要多挖些红柳。

他找到一个沙包,褪去外套,狠命地挖了起来。眼看一根根又粗又长的红柳显露出来,小许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

然而,到中午时分,突然天空乌云密布,黑沙滚滚,一会整个天空漆黑一团,下起瓢泼大雨,小许藏也没地方藏,就这样被淋成个落汤鸡。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天空又恢复明朗,烈日当空。到下午,许志强感到一阵心口难受,但他咬了咬牙,又坚持挖了半天。然后装满整整一牛车比往常多得多的红柳,套上牛,“得儿....架”艰难在往回走去。

老牛开始还小跑了一段,后来,也有点吃劲起来,牠瞪着两眼,两只鼻孔“呼哧--呼哧”喘着大气,四条腿蹬在地上“趴达、趴达”直响。小许也在一边用绳子套在车上帮着拉。走着走着,天已全黑了。许志强感到从骨子眼往外透出一股凉意,肚子也有点饿。这时正好越过一条沟渠,往常只是“噢--!”大声一吼牛车就过去了,可今天牛在死命在往前拉,许志强在一侧往上推,车就是上不去。许志强本想卸下部分红柳,但天太黑了。他想,再冲一次。他又大吼一声,牛在猛使劲,他也在一侧使劲,不料这时牛车朝许志强这边侧翻过来,几十根红柳一下子砸在他身上,他两眼一黑......

话分两头,四排长在办公室坐着,将近夜12点了,许志强还没回来,这......他感觉情况有些不妙,立即向连队报告。崔副连长马上带4、5个人骑马打着手电从连部赶过来,分析了一下情况,然后立即沿着牛车的辗印向前寻去,终于在一条沟渠边看到了,只见许志强躺倒在沟边,牛车侧翻,车上的有上千斤重的几十根红柳全都压在许志强的身上,有一根又粗又大的红柳砸在了他的头部,许志强已经停止了呼吸......只见那老牛瞪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静静地匐伏在许志强身旁。看到这惊心的一幕,大家纷纷低下了头,流着眼泪,唏嘘叹息......

在连队召开的追悼会上,原与许志强一同战斗过的畜牧班、炊事班的人全都换上一身新装,站立在小许遗体两侧,陶招娣更是哭得泪人一般;副连长崔大勇代表连部致悼词后,团政治部齐主任走上前,将一尚未来得及颁发的,盖有团部党委大红印章的《毛主席著作学习积极分子》的奖状轻轻地放在了许志强身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陈泰
  92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04 积分:1170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4/2 21:1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4 20:36:00 [只看该作者]

 

  第七十七章       新的生命

 

                  作者:陈 泰

 


由于我的努力,我被中共中国振华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委员会授予“1988年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和中共贵州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委员会授予“1999-2000年度优秀纪检监察干部。”

表彰决定认为:该同志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多年,能协助纪委书记抓好集团公司各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能严格按《廉政准则》和“四条八不准”要求,坚持党的原则,遵守职业道德,保持廉洁自律,没有违纪违规问题。能认真执行党的纪律,努力钻研纪检业务,自觉更新知识,工作中肯动脑子、出点子、想法子。对1999年各单位送阅的《民主生活会记录本》认真批阅并签署意见或建议。认真建立“厂(处)级干部“廉政档案”,打印了《基本情况登记表》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自查表》分发填报,使《廉政档案》有了实在内容。认真编印《振华纪检通讯》,组织各单位信息稿件100余篇,其中有的被《贵州日报》、《振华报》选用。认真开展《纪检监察主要工作目标量化考核》的自查和组织人员分片对11个单位进行互查。该同志两年来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发挥了一定作用。

2000年上半年、下半年我又分别参加了在四川绵阳由电子9所承办的片区会和在重庆由电子26所承办的电子分会年会。

重庆这次年会,是重庆26所与武汉710厂合办,游览了长江三峡。由重庆出发,顺水而下,会议等活动都安排在船上进行。船过三峡船闸时大约是清晨4、5点时,大家都涌到甲板上观看三峡大坝,只听得远处阵阵隆隆的机器轰鸣,一望无际的水面上耸立着拦河大坝,灯火通明、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大家欢呼雀跃。然后船到武汉市,我们又游玩了黄鹤楼、汉正街,观看了长江大桥。

这年初,也就是在江苏老家时,我弟我弟媳见小杰小燕,就买好多好吃的,可这时的小燕开始不太想吃,有了反应。

这次去上海和江苏老家,反正他两是玩了个够,自己给自己买了不少好东西。

后来在上海买到85折机票,就一起坐飞机回了贵阳。

这时候,蕴玉虽然身体还是不太好,人照样的是瘦。都说可能是在装修特别是油漆那时的有毒气体物质侵入所致。但此时,她不再说关于孩子的事了。

这之前都已和“亲家”家说好了,小燕生养时去凯里,由她妈妈来照顾。

后来在10月份,小燕就请了休假,去凯里厂里待产。

11月10日上午9时40分,小燕在凯里418医院生下了一个胖小子,重6斤9两。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

小杰从凯里打电话给我,特地告诉说,是医院妇产科专家级王主任医生亲自给接的生。

凯里418医院也是集团公司的下属单位,妇产科主任王燕甫是个专家级医生。她的父亲是公司遵义新风厂原工会主席王云峰,离休老干部,易地安置在石家庄电子54所。1995年我去石家庄开会,在凯里上了火车,当时王燕甫也正好去石家庄,在卧铺车厢,我俩碰上了。当听说我是老干部处的,要去石家庄开会,她立即拿出一叠材料交到我手中,说起他父亲王云峰的事。由于遵义新风厂单位从筹备到现在都没有正式验收,工厂十分困难,老干部的生活待遇根本无法落实。但不管怎样,后来我到54所开会期间,我又一次认真倾听了王云峰的自述,回贵阳后也找了厂里,部分解决了王云峰的困难。这件事王燕甫对我也很感激。这次小燕在418生养,她知道后,很重视,并亲手接生了我的小孙孙。虽然是顺产,本来一般医生就行了,用不着专家级的主任医生出手。我听了此事也很感激。

在孙孙满月那天,我特意去了凯里418医院,先在病房看望了小燕和孩子,小燕的母亲正在给小燕吃从家里捎来的鸡汤。

我第一次将孙孙抱在手中,只见软绵绵的粉团一个,两眼微闭,一张小嘴来回吸吮着,很是可爱。

我就又到医生办公室,对医院领导和妇产科的医生、护士表示感谢。晚上我在饭店要了一桌,专请了王燕甫以及院里有关领导,可这餐饭医院无论如何也不让我出,他们说:“到了凯里,是我们的地盘,哪轮得上你来请客?”

几个人将我控制好,他们去结了帐。真是没办法。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7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陈泰
  93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04 积分:1170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4/2 21:1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4 20:37:00 [只看该作者]

 

第七十八章 三下新云厂

 

                 作者:陈 泰   


2001年初,贵州省委、省政府决意在全省范围召开一次党风廉政建设的表彰大会。分配给省国防工办一个先进集体名额,省工办又将这一个先进集体名额给了振华公司。

经与工办一起研究,决定上报新云厂。工办意见:必须先去厂里听听意见。

三月的贵州,仍是寒风凛冽,工办纪委书记杨学军、纪委办公室主任杜兰英和郝书记及我一起坐车,翻苗岭、过下司,来到新云厂。在认真听取党委成员的汇报后,又召开了中层一级干部会议。决定由我来完成上报材料。这样我又先后三次到厂收集资料。最后写成: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企业改革发展》。文章节录如下,

多年来,新云厂党委始终围绕企业深化改革和经济建设中心,努力探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以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取得了一定成绩。

从领导班子成员抓起  俗话说:群雁高飞头雁领。新云厂党委始终把狠抓班子成员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建设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先后制定了《关于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办法》、《关于加强民主管理、实行厂务公开的实施办法》等,厂党委要求全体班子成员及党员干部在政治上清正廉洁,思想上求真务实,工作上真抓实干,生活上艰苦朴素。坚持“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领导首先带头做到;凡是要求群众不做的,领导首先带头不做”。

原厂长兼党委书记率先垂范,他将集团公司奖给的经营承包奖1.9万元、凯里市政府奖给的“纳税大户奖”2.5万元,全部交财务处作为困难职工子女上学的助学金和引进人才基金。近几年,该厂党员、干部收受和拒收礼品、礼金达17人(次),收受和拒收的礼品、礼金折合人民币近万元。

几年来,新云厂党委按照中纪委“四条八不准”完善有关规章,先后对办公用车、电话费控制、差旅费使用和来客招待费等经常性活动作了进一步规范。工厂为10余名供销人员配备了手机,但全厂10余名厂级领导却无一人用公款配备手机。厂党委还坚持抓每年两次的党政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开展每年一次的党风廉政检查。

抓学习教育 新云厂党委始终坚持把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着力点:一是以党委中心组为核心的领导班子的学习教育,二是以中层以上干部为重点对象的干部理论学习教育,三是由各支部组织对党员和要求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教育,四是对管钱管物单位人员进行有铚性的学习教育。党委中心组坚持每个星期学习一次。

在组织领导成员和中层以上干部的学习教育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意防止凭文件资料就事论事,只谈干什么,不谈怎么干;只说问题,不说办法;只讲客观,不说主观。努力将学习教育与议事融合在一起,根据议事内容安排教育,使教育的内容离企业更近,贴自己更紧,使学习教育更加充实。

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一是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四大、十五大精神,学习邓小平理论,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形势任务教育,二是组织学习巿场经济理论,进行改革开放、转机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竞争意识和危机感方面的教育,三是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上级关于反腐倡廉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一系列规定,进行党纪、政纪,廉政勤政方面的教育,四是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孔繁森等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工厂党风廉政勤政的好人好事,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五是组织学习《党章》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进行党的宗旨、理想、信念教育,六是组织学习邓小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理论、江XX“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进一步利用胡长清、成克杰等重大典型案例,进行廉洁自律和拒腐防变的教育。

抓热点问题的解决 “九五”调迁到贵阳,全厂700户职工于1993年参加集资,到97年在贵阳“国家高新经济开发区”建了10幢宿舍,解决了332户职工住宅问题。1988年底,工厂通过多种渠道积极筹款,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安居工程”又兴建11幢宿舍楼,可解决364户职工的住宅问题。宿舍修好后,如何分配一时成了职工议论最多的问题。为此厂党政领导先后10次,职代会4次研究讨论分配方案,并从方案的制定到最后实施,全部采用公开办法充分体现了民主、公开、公平的原则,广大职工情绪高涨,不但没影响生产,反而当月的产品产量、质量都超额完成计划。

建厂30年,厂领导班子主要成员换了六届,但无论是新班子还是老班子,都“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探索各种投资渠道,内引外联,采取小步快跑、滚动式发展,使工厂的主导产品钽电解电容,从小到大,先后经历了从产品升级到产业升级再到技术创新三个阶段,使企业的产品生产规模、技术含量、巿场份额、巿场潜力、衍生性能以及与社会持续发展的兼容性等方面都具有了一定优势,军品涵盖航空、航天装备系统;民品遍及大江南北,使原来资产不足0.3亿元增值到3.2亿元,销售收入从不足千万元上升到1亿元以上。

材料报上后,结果:新云厂被评为贵州省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受到表彰。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陈泰
  94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04 积分:1170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4/2 21:1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4 20:37:00 [只看该作者]

 

  第七十九章          新世纪到来

 

                     作者:陈 泰

 

新世纪的太阳升起来,2001年走过来了。

江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指出:“2001年新年钟声即将敲响。人类社会前进的航船就要驶入21世纪的新航程。中国人民进入了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新征程。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我很高兴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向全国各族人民,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向全世界各国的朋友们,致以新世纪第一个新年的祝贺!”

这之前,我突然接到来自家乡《姜堰大众报社》的一份“联系函”,指出:“家乡的亲人难忘远方的游子,无论你走多远,永远也走不出家乡亲人的视线,走不出无限情意。在这世纪交替、新千年来临之际,我们谨邀你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为我们写一篇思念家乡、祝福亲人的短文,以100-500字为宜......”,为此我写一篇《我是老姜堰》的短文登载在《姜堰大众报》2001年1月3日第一期(世纪珍藏版)“天涯共此时”栏目,如下:

面对来自家乡大众报社这浓浓情意,心中有千言万语,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1964年,20岁刚出头的我离乡去了新疆,一晃,数十年过去,岁月的磨练已使我双鬓白发,但思乡确实是令人魂牵梦萦。1980年曾有过一次回乡的机会,县人事局发出商调函,而同时得到来自贵州的一纸调令,使我与家乡擦肩而过,但终挣不脱对家乡的刻骨思念。

30多年来,我先后数次回过姜堰,一次一次地吸吮着家乡清新的空气。特别是2000年3月,我携妻(上海人)、儿(新疆出生)、儿媳(贵州人)回姜堰探望85岁的老母,面对家乡巨大的变化,我似乎感到陌生。当我用一种特别的“姜堰话”在商场购物时,售货员投来惊异的目光,我立即申明“我是老姜堰......”。我利用一切时间奔走在儿时走过的大街小巷,温习着往日的旧梦......

如今我已祖孙三代,思乡之情更是迫切,我时时都在告诫自己:“我是老姜堰!”

仅借《天涯共此时》专栏,祝福家乡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

这年中国监察学会电子分会上半年活动由成都30所承办。通知书下达后,这一次郝书记决定和我一起前往参加。

他让我订好两张去成都的飞机票,但考虑成都双流机场比较远,我就想起成都十一设计院的组织部的补莎莉部长,因为我们以前一起开过多次会(她们部也负责老干部工作、纪检工作),一起游玩乐山大佛和西安兵马俑,算是熟识、也是朋友。就打个电话过去,她一听是这事,很爽快地答应了我。因太忙,接机那天她来不了,特请别人在机场接我们。等我们开完会,那是7月13日晚上,补部长又专门来到30所招待所看望我们,还送我和我的领导一些土特产。那天晚上,虽然时间不久,而我们谈的很投机。她是四川绵阳人,穿一身花连衫衣裙,她的得体、大方、热情、好客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回忆。

这次会议安排在四川广汉,会议期间专门安排去了“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城西南兴镇,遗址分布范围达12平方公里,是四川境内目前所知的一处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据说是1929年春,当地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挖水沟时,发现了一坑精美的玉器,由此拉开三星堆文明的研究序幕。1986年,三星堆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上千件稀世之宝赫然显世,轰动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进入三星堆,一个硕大无比的人面铜像 “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颧骨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多少有些类似埃及人、犹太人;三星堆遗址考古的重大发现,揭开了川西平原早期蜀国的面纱,将蜀国的历史推前了两千多年,填补了中国考古学、青铜文化、青铜艺术史上的诸多空白。三星堆文化是与世界上的最兴盛的古文化时间相当的,有着自己独立的起源和独立的发展脉络,并且高度发达的区域性文明。所以说三星堆的发现意义重大。

据说好多中央领导都来看过,我们都觉着来“三星堆遗址”很有价值。 

也就在这后不久,大约是10月份,弟来电话告诉,说母亲身体又大不如前,有一天在家中厨房,突然人跌倒,不省人事,大便也拉了一身。

下半年年会安排在江苏无锡由华晶集团公司承办。我去了,开了个头,我就跟主管人员请了假坐车回了姜堰。一看母亲基本上还能自主活动,也就放心不少。

可这天晚上,睡到半夜,突然电话铃声阵阵,我鞋也没顾上穿,走过去接电话,只听得电话里一阵呜咽声,是蕴玉!她断断续续,边哭着边说,似乎吓破了胆:“你,你,你快回来,我一个人在家,我怕,我怕.....”

原来这天是孙孙满一周岁,亲家在凯里为他做周岁生日,请了不少人,儿子小杰下午也赶去了凯里,家中就蕴玉一个人。由于自己身体不好,平时胆子也小,所以到半夜,怎么也睡不着,脑子里乱七八糟,灯光也忽闪忽闪,越睡不着就越害怕,越害怕就越睡不着,这样就拿起电话打过去。可是我是在千里之外,我急得实在没了办法,就这三更半夜,给郝书记家打过去电话,告诉了他蕴玉的情况,请他帮助想办法。后来知道,郝书记半夜三更起了床,叫上一女同志,来到我家,让蕴玉去医院,可她又死活不去,最后是郝书记动了真火,下死命令,才将蕴玉连夜送去医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陈泰
  95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04 积分:1170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4/2 21:1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4 20:38:00 [只看该作者]

 

 第八十章      脑出血

                    

作者:陈 泰


我给郝书记打了电话后,也顾不上再睡觉,就这样眼睁睁到了天亮,赶快在姜堰街上找到一家卖飞机票的连锁店,买到一张第二天从上海去贵阳的机票。当天又马不停蹄赶到上海,第二天从浦东机场坐上飞机,下午5时多到达贵阳。车队司机王富民早在机场等候。待我到医院一看她人已经回家了。

过后,到12月,一次正好集团公司召开各单位厂长会议,华联厂厂长黄光进来了,我给他打了个招呼,就用他的小车,我和蕴玉坐上去凯里厂里将小燕和孙孙(小杰起名叫“彬睿”)接了回来。小燕也正式上班了,家中就请了个保姆,和蕴玉一起带。

我去办公室也忙起自己的事。

为迎接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进一步落实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和中纪委第七次全会精神,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对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理论及纪检监察业务知识的学习,在集团公司纪检监察工作全年计划安排中已写下“年内组织党的基本知识竞赛”,后来,《中国监察》杂志社也下文,从5月下旬至7月1日组织开展《迎接十六大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有奖竞答活动》,我们考虑《中国监察》的知识竞答,一定要组织参加,但他是全国性的,中奖率肯定不高,所以我们决定,两个竞赛都要搞。以公司的竞赛促《中国监察》的竞赛,具体是:我们从公司行政要了些费用,用于对参加公司竞赛获奖人员的奖励,但对其中“单位组织奖中“《中国监察》的参赛人数”将是一主要依据。所以,各单位都很积极。认真组织党员学习有关知识作好充分的准备,保证了《中国监察》的参加的人数,到6月中旬,已有640名党员干部参加《中国监察》的答题,不少单位在经济较为困难的情况下,也认真组织,全体厂级及党员干部都参加。最后,集团公司获《中国监察》颁发的《组织奖》奖牌。公司的知识竞赛也圆满成功,从100%正确的答卷中,由各单位纪委书记参加抽取,一等奖30名,二等奖50名,三等奖100名;“单位组织奖”5名。

这期间,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己编印了一本简易《五笔汉拼字典》,收集了3625个汉字,以五笔和汉语拼音互查方法,具有简便、快捷特点,先是按汉字读音,取第一字母,再按汉字第一笔顺,按编印的“检索表”很快就能查到该字的五笔或汉语拼音打字方法。印好后,送了不少初学者,大家都称赞:一学就会,易学易懂。

  可是不久,我与死神相遇,差一点就去见了阎王。

  2002年7月31日,星期五。那天下午我和郝书记还在办公室研究准备去镇远那边召开一次工作会议的事。我们纪委每年一般开两次工作会,一是开春,年度工作安排,二是下半年,对上半年工作小结和再布置下半年工作。这次去镇远是下半年会。去镇远是让大家出去长长世面。开了一下午,基本都定下来,就等下周具体落实。

  晚上吃过晚饭,大约七点。也怪,以前这时候我都是坐下来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可这天,我却下楼(我家住五楼)在院子里陪不满二岁的孙孙玩,我先带孙儿坐童车,后来儿媳下来就抱他出去了。

    可不久,突然天空阴云密布,雷电交加,“哗啦啦”下起了大雨。我在楼道站了一会,雨还在下,感觉有点凉,脑子想要给孙儿送伞和衣服,就返身上楼。

    待上到四楼,突然看到华联厂黄光进厂长的妻周学英和她女儿黄媛从四楼陈开芬家下来。陈开芬原是公司工会会计,周学英原在厂里也是厂工会干事,她们一直相处很好。

  我立即邀周学英和她女儿到家坐。周学英有好久不见,她女儿黄媛是来公司报到,明天正式上班。当时我显得异常激动,也有点语无伦次,一边说:“祝贺祝贺,明天我请你们吃饭,”一边端茶切瓜又拿上雨伞和衣服,开门下楼。

  待我走到四楼,我发觉左腿突然不听使唤,发软无力,我用手拉着楼梯扶手,抬起左腿想用力向前甩也甩不动。当时我也不清楚是怎样走到了二楼,就再也无法动腿了,我瘫坐在楼道上,嘴角不自觉流下口涎,我知道我这是中风了!我全身无力,口语不清地喊叫着,可无人回应,但我脑子清醒,我用右手拿出挂在裤腰上的手机,给妻打电话。

    后来来了好多人七手八脚将我就近送到四一八医院在这开设的分院。但由于刚才的雷击,CT机无法扫描检查,只好将我安置到“特护室”留观。刚送去不久,医院就给下了“病危通知书”。

    挨到第二天上班,公司来了不少人先从三楼将我抬到一楼做CT检查,继又抬上三楼。一会又来了不少人看望我。再一会,公司主要领导也全来了。这时,我心底里清楚,因原来我搞过老干部工作,清楚这主要领导来就是一种“临终告别”仪式。我问自己:大概是我真的不行了?可这时我的脑子很清楚,公司工会的龙小珊来了、办公室的蔡小兵、赵红梅来了......房间里挤满了人,一个小护士进来说:“请大家出去,病人需要安静。”大家都不理。谁来了谁没有来,我都很清楚,但不管怎样,来了那么多的同事、朋友,我激动的眼泪也不自觉的流出来,“鸣、鸣”地哭了。妻蕴玉不知发生了什么,又赶紧走过来,拉着我的手,边哭边说:“你,你冷静点,不能激动,啊。”

    不过,我还是挺过来了,经CT检查,医生说是丘脑出血。所好一是出血量不大,二是当时没有摔倒形成脑部损伤,三是送医及时。但就这样,医院还是先后下了两次“病危通知书”,没有敢交给我妻蕴玉,而是送交给了郝书记。

  总的一句话:是我的命大,与死神又一次擦肩而过。这是第三次!

  第一次是小时候去捞蝌蚪,掉到河里,第二次是在上中学时被电打,这在我《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有描述。

  这次脑出血,究其原因,还是饮酒过量。就在出事前,我去了凯里,在一些厂里“老朋友相见满三杯再说其他”,就这样,中午、晚上是逃不脱。酒喝多了肝火旺,这就有了那天见了朋友心情特别激动.....看来这酒并不是什么好东西,所以病后我也就戒了酒,做到滴酒不沾。

  再说这脑出血后,我整个人一下老了有10多岁。一次,我记录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天(退休后二年),碰到一个看上去跟我差不多年岁的老者。

他问:“你今年70几?”

我诧异了,但立即回过神。

我开个玩笑:“快80了。”

他说:“啊,看上去好年轻!”

“好年轻?”---我的心好难受:

70几,80?可我才63......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陈泰
  96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04 积分:1170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4/2 21:1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4 20:38:00 [只看该作者]

 

  第八十一章 丁正海 你在那里

 

                          作者:陈 泰

 

一个人的一生总会有波折.<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纵有三头六臂,七十二变的本领,但在护卫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也曾被众多妖魔逼得途穷技尽,不得不去求助观音菩萨施展法力拿下妖魔.在当今社会,遇到一些类似途穷技尽的事情,自己实在无能为力的时刻,虽然不可能去求助哪尊菩萨,但也会常常遇见一些好心人的相助.这里我要给你讲一个我亲历过这种事情......

我说过,对有恩于自己的人我们千万不能忘记,要知恩感恩。这种恩也不一定就是什么大恩大德,哪怕是一小点点恩惠,我们也不能忘怀,同样要知恩感恩。

我为什么要一再强调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几十年来,有一件事一直困扰着我,一直是我的一块心病。我要感恩!特别是在我生病的时刻,我的思绪万千,想起很多往事,这事又特别的在我心头久久不愿离去,也因此,今天我要发出这《寻人启事》,请各位朋友--------认识的、不认识的,只要你见到过这篇《寻人启事》的,你就一定要帮助我,帮助我共同来解除这块几十年的心病。

情况是这样的: 丁正海 男   江苏省如皋人   年龄约63--64   1959年考入江苏省苏州蚕桑学校   1961年应征入伍赴舟山群岛服役....... 当时,我和丁正海同年考入苏州蚕校,同在一个班,住的上下铺,又都是苏北老乡,时间不长就成了知已,用现代的话就是“哥们儿”。

1961年征兵工作开始后,我们全班男生都参加了体检,结果只有包括丁正海、钱普东在内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应征入伍,而我却被查出患有肺结核病与征兵无缘。那时候的我,每天上午到第三节课时,就开始内心烦躁、面孔燥热。开始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还每天坚持着上课,有时实在不行便趴在课桌上,为这还受老师不少批评。当时正是国家遭遇三年自然灾害,自己家庭经济条件太差,虽然学校属半供给制,不缴学费、伙食费,但吃的质量很差也吃不饱,常常没菜就喝可以照见人影的“酱油汤”,一度曾多数同学患上浮肿病。我当时的胃也不好,学校照顾每天中午一餐"病号饭"(一碗面条),常常吃饭后到学校医务室去喝一种“氢氧化铝”的药。

这些情况,我都在写给丁正海的书信中尽情倾诉,他也常常来信从精神上安慰我。

拖了有几个月,学校让我去医院复查,结果病情没有好转,学校决定给我配点药让我回家休养,而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连回乡买一张车票的钱也拿不出,我只好又给正海写了一信,丁正海收到信后立马从邮局给我汇来了8元钱。要知道他们在舟山群岛服役,也是没有经济来源的,就一点点微薄的津贴费,他节省下来寄给了我......

我回到家中,父母为我操心,而我却很烦躁,也就没有心思给正海写信。

休养不到两个月,学校又突然通知让回校提前参加毕业考试。

原来,根据国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当时的中专技校被砍,全部下马、停办。考试完学校就放羊了,全校同学回家,毕业生也不分配。

我回家后,整天像一只无头苍蝇似的,坐也坐不下来,慢慢我就断了与正海的书信往来......

后来,我去了新疆,1981年又调到贵州工作。

几十年过去了,我没有忘记,我常常思念,也曾经打听,可是有谁能告诉我?

丁正海,你现在哪里?你过的好吗?你能体验到我对你的思念吗?你知道我这几十年来内心的痛苦吗?

据当年去当兵的钱普东说,他们一批复员转业后都被安排在苏州工作,但不清楚丁正海分在哪。

我一定要找到你,我不知如何报答你,我想你也绝不会要求我对你的任何报答,而我也只想见你一面并当面对你轻轻地说一声:谢谢!

只想让我们这种纯真的友情代代相传。

联系:QQ370210672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8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陈泰
  97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04 积分:1170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4/2 21:1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4 20:39:00 [只看该作者]

 

  第八十二章     母亲去世

 

                   作者:陈 泰 

 


我也是终于又逃过一劫。在医院,一开始几天,单位里派人,每晚2人值班看护我。后来待我好转一些,就是蕴玉一人整天整夜守候着。这时在我倒下的第二天就已将孙儿送到凯里他外婆家。

从一开始,我整个人的脑子是清醒的,讲话也没障碍,基本是口齿清楚。仅是左侧身体僵木,左手、左脚不听使唤,好像就不是我自己的。这时吃饭什么的都是蕴玉在服侍我,喂我吃,帮我翻身。就这样躺了几个月。

在我住院期间,不少单位纪委的领导同志前来看望和慰问我,有省工办纪委书记杨学军、办公室主任杜兰英、有公司永光厂、宇光厂、红云厂、华联厂、418医院、都匀技校、凯里电校等。今天写在这里,是对他们表示感谢。

后来我能就慢慢地下床练走步,蕴玉扶住我像个初学步的幼儿那样,从起步开始练习,我恢复的还好,后遗症不大,整个前后有7、8个月,我就能拄着拐杖走了,我又继续去办公室。

我们又将孙儿彬睿接回来,继后就送了“宝宝乐园”托儿所。这时的蕴玉,身体似乎非常的好,不然我生病住院这么大的事,她是承受不了的,起码在精神上也是要垮的。大家说,这是自她带上孙儿以后,才有的变化,是孙儿给她带来的福音,使她的身体素质变好了。

也确实是,她的那“癫痫”病也就没有再犯过。

2003年3月,根据公司干部老化问题,公司按照“本人自愿干、群众拥护干、领导批准干”的原则,公开选拔、竞聘两总部部门领导职位,参加竞聘的人员达90多人,结果有20余人胜出并上任新的领导岗位,公司纪委副书记岗位由久达厂原党委书记夺得。像我这样的一批人被宣布“退居二线”,当调研员(还在纪委上班,只是没“岗位”)。公司纪委及时召集各部门新上任领导干部会议,进行党风廉政教育。郝振生书记在会上要求新任领导干部,必须牢记一个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两个“务必”--“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正确树立“三观”--“人生观、权力观、利益观”;严格把握“四慎”--“慎权、慎独、慎初、慎微”;认真执行中纪委二次全会提出的“五个不准(字数太多,略)”。

当调研员期间,我还陪新上任的公司纪委副书记宋本源下厂转了一圈,到各单位熟悉情况。去了凯里华联厂、红州厂、都匀红星厂、南华厂。

到2004年1月我办理了正式退休手续,成为一个真正的退休人员,“享受正处待遇”,在“社保”领取退休养老金。

这年春节,正月初九(即元月30日),我们全家正带着孙孙在贵阳街上商店里玩,忽然,手机响了,虽然我灵感告诉了我这是一噩耗,但当弟弟在电话那头,说:

“妈妈她......走了。”

我还是很吃惊、很伤心,我只说了一句:“我马上回来。”当即从街上“打的”回到家中。经商量,由我和蕴玉回老家奔丧。

第二天,我们就坐上飞机,中午到达上海虹桥机场,然后乘坐机场通勤车到“徐家汇”,直接到去苏北的长途汽车客运站,当晚5时到达姜堰弟家。

灵堂就布置在房外间“客厅”,我的母亲遗体已被安放在一张用门板搭起的床上,身上罩着白被单,脸上也盖面巾。我和蕴玉立即上前跪在一放好的棉垫上给母亲磕头,心中充满愧疚,泪水不由自主在滚落。心中有好多的话要给母亲讲,但此时只是边流着泪说:“妈,你老安息吧。”

我南京二哥、二嫂已先我到达家中,弟弟、弟媳以及我舅家的几个孩子、我的表弟黄诚、黄俊、黄华等都在家中帮忙。

我舅与我母亲是同父异母,母亲年长我舅13岁,自小可以说舅是我母亲给带大的,可不清楚,我母亲去世,舅是一步也没跨进我弟家的门。

现在就等在内蒙的大哥回来,一直到31日夜里近11点过才到达,大哥、大嫂和他们的长子文华一起回来了。大哥似乎仍旧穿着1978年回姜堰时穿的那身蓝色羊皮袄,戴一顶毛线帽,一路颠簸回来,一脸倦意,更显苍老。

我们全家都在等着他们的到来。

大哥、大嫂先后在母亲遗体前磕拜,大哥说:“妈,不孝儿给你老磕头,儿回来晚了。”

陈家长孙文华此时也上前磕头,口中喊叫着“奶奶”,嚎啕大哭。文华曾在高中一段在姜堰老家念书,奶奶对他是百般疼爱。

当晚,就将事先准备好的纸钱由我们弟兄给母亲烧了(按习俗在今晚一定要烧),一直烧了一个小时。

睡了个囫囵觉,大家又起床,护送母亲遗体去火化场火化。因是请的丧葬“一条龙”服务,很多事也省了我们麻烦。

火化后,我们又捧着母亲的“骨灰盒”去到“姜堰巿公墓”,举行了简单而又庄重的“合葬”,将母亲的骨灰盒安放到父亲的墓穴中。大家伫立在凛冽的寒风中,个个仪态凝重,看那些工友们在劳作,墓穴起封后,我们排着队在绕墓穴走着,随手将一些硬币扔放到墓穴中。

母亲平时节俭,存有一万余元,共四张存折存放在舅舅那里,二哥和弟先前去取了回来。就这母亲积攒下的一万余元成了处理自己丧事的全部费用。

从1962年我苏州蚕桑学校毕业,背着简易的行囊,回到父母身边,1964年9月启程去了新疆,到现今已满打满算有40个年头,40年风霜雪月,坎坎坷坷,我总算自己也已变成一个“老人”,自己也当上了父亲、爷爷。可对于我自己的父母,我没有能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没有尽半点赡养责任,没能在老人需要的时刻陪伴在他们的身边,虽然每月按时寄一些微薄的区区几十元钱,可那又能解决什么?一个人老了的时候,他最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一点也不了解。据说,母亲最后也只是摔了一跤,只是不省人事,但如果能及时送到医院,可能活过90岁是不成问题的。而我们当时没能及时回到她老人家身边......

在这样的时刻,心中充满愧意,想了很多很多,但我要感谢,苍天大地,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给予了我生命,带我到人间,是他们养育了我,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做人的道理和遗传给我的那对工作的孜孜不倦的精神、那宽厚仁慈的品质,才使我有了40年的发达。

我要感谢新疆,是新疆的山、水滋润了我,是军垦农场的生活锻炼了我,是新疆的人民培育了我,有了新疆的17年,才有了我这40年!

同时,在我的40年中,我也要感谢的是我的妻子,因为在我离开父母走上工作岗位特别是我与她结婚后、在我生病之后,是她处处、时时陪伴着我、支撑着我,给予了我力量,使我能在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另外,我也要感谢我的儿、我的儿媳,是他们为我生下了我的孙孙、我的生命的继承人。我还要感谢的是那些曾经是我工作中的领导和同事们,不是你们,我就不会有今天的收获和成果。我还要感谢一切的人们,是大家构筑了和谐、平安的社会,才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美好!

40年,一个人生命中宝贵的40年!人生中仅有的一次,没有第二回......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陈泰
  98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04 积分:1170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4/2 21:1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4 20:40:00 [只看该作者]

 

 第八十三章 祖籍地

 

                         作者:陈 泰   

 

  父亲走了,母亲也走了,庇护我们弟兄长大成人的两棵大树,如今都已倒下,只留下我们弟兄--一个在内蒙、一个在南京、一个在贵州、一个在老家。什么时候我们再会面?在母亲断七的那天,我根据大哥记录的一点“家谱”,写下了一篇《祖籍地》,现在我庄重地把她放在我这篇文章的结尾。作为我的结束语。

    据有关资料,在中国,陈姓是一大姓。常言道:一笔难写两个陈,五百年前是一家。虽然现在我们无从考证五百年前的陈姓氏族状况,难以断定姓陈的谁与谁本是一家,但五百年后的今天,作为陈姓的一个分支,从江苏姜堰又分杈内蒙、南京、贵州,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亲身经历。为让百年后陈姓后代知晓这分支、分杈的细枝末节,他们的根在何方,我们特记录下这《祖籍地》,一方面是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情况告诉他们,一方面也有利于今后他们之间的联系和祭祀。

    在江苏省苏北,有一个并不显眼的镇子---泰县姜堰镇。解放前和解放初期,这里是贫困落后的地方,这就是生我养我的故土、祖祖辈辈衍生的地方。现在,她已经更名江苏省姜堰巿,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城巿,而且必将成为中国有名,世界知名的地方。这里就是我们的祖籍地。

    曾祖父陈肯堂(辈分以笔者计,无从再往上追溯,拟定为第一代)留有六个子女。其四子陈辅臣后来成了我们的祖父。其生于1886年,卒于1939年,职业为店员。因一次守夜值班中,一伙盗贼撬门入室被发觉,一把火烧毁了店铺和账本,祖父被逼变卖了祖房家产赔偿。从此一撅不振,于53岁时气绝身亡,时长孙2岁。

    父亲陈墨林,生于1907年,卒于1978年,自幼学徒,一生平淡。解放后一直在泰县棉百商店任会计,解放前夕曾集体参加国民党。其共生有六子:第四、第五两子因病于1949年前夭折。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那时候,祖国并不强大、富裕,我们全家也随祖国一起在饥寒交迫中挣扎。

  由于在祖父手中将祖上房产卖去,“陈”家就成了真正的“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无产阶级。在乡村、镇乡结合处到处租借房屋,真正是颠簸流篱。到1950年三弟7岁时才搬到镇上,租住在房东(沾上一点点拐弯抹角的亲戚关系)王家房子----姜堰镇北大街刘家桥巷4号,一直住了30余年。

在这30余年中,陈家在“刘家桥巷4号”历经了巨大演变:(按时间先后)长兄去内蒙、祖母去世、三弟去新疆、二弟结婚、父亲去世和随着房东六个儿子长大成家,母亲和四弟被迫搬出......

    由于家境贫寒,全家包括祖母、母亲、弟兄数人,全靠父亲一人每月36元的工资度日。长兄读完初中,下乡做了一段民办代课教师,于1956年支援边疆建设去了内蒙古自治区包头钢铁公司白云鄂博铁矿当了工人,并在那里成家生子,直至退休。(注:2007年8月3日因病在包头巿去世。)留有一女二子仍居住在白云,其长子武汉钢铁学院采矿工程学士学位,现任白去铁矿车间主任兼书记。

    二哥自幼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父母省吃俭用,克力培养,供其读上南京大学,后留校执教,由于其在数学教学方面有独特成就,升为教授。现有一女一子。其子1998年南大电子系本科毕业,2003年南大电子系硕、博连读毕业现南大任教。

    三弟1962年毕业于江苏省苏州蚕桑学校,因国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到1964年分配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六团工作,1981年调贵州中国振华电子集团公司。生有一子,现在贵州省贵阳市国营八七三厂110车间工作。

    四弟初中毕业后,因文化大革命未继续升学,一直与父母共同在姜堰生活。由于三兄长都在外地,赡养老人的重任主要落在了四弟身上,特别是搬出“刘家桥巷4号”后,一直居无定所,四处飘荡,又加之“三机厂”破产,失业在家,处境十分困难,所好继后找到一份比较理想的临时工作。其子大学毕业后也在南京谋到一份差事,已在南京买房结婚,心中安慰些许。

    俗话说:叶落归根。但长年在外的人,又建立起自己的新的根基,要回去又谈何容易。现如今,我们都是过60岁的老人,大家感慨万端,相约十年后再聚姜堰。  

  虽然我们的父母已经不在,但是,我们不能忘掉我们的祖先,我们的祖籍地。

  而且,在我几十年内几次返乡,反复听到的一个关于“刘家桥巷”的传说,使家乡更增添了几分神秘感。直到2004年我又一次回到姜堰,再一次回到“刘家桥巷”我原来居住过的老屋,再一次聆听原来的房东,现已近九十高龄的王老伯讲起这传说,和亲眼看见那一批批的来到这“刘家桥巷1号”又是拍照,又是摄像的人们,我终于是听懂了,相信了这一传说的真实性。

  这个传说是这样的:

  解放前夕,在姜堰街上开有一家“胡记”茶叶店,店主胡敬之老先生为人忠厚老实,店内茶叶品种多,质量好,买卖不掺杂耍滑,生意十分红火.胡老先生是从安徽绩西过来的,当时就租住在“刘家桥巷1号”的一二层小楼上,膝下生有一男二女。该男孩就出生在这小楼上,5岁左右随亲人去了泰州,后来就在泰州上学。胡夫人李文瑞于1949年过世,年仅29岁;胡老先生1978年去世,享年59岁。1997年,二老的墓移至姜堰公墓内。

  所以,前面我说,待有朝一日,当这一美丽的传说正式向世界公开之时,姜堰必将成为中国有名,世界知名的地方!

  姜堰,历经数十年苍殇,现在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建起来,火车开到家门口,有了“城巿”的味道,虽然她留给我们记忆中的只是贫穷和辛酸,但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祝愿她建设得更好,家乡人民生活的更好,我们弟兄甚至我们的后代还是会回“家”去看望她的,因为她终究是生我养我的故土、祖辈衍生的地方,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祖籍地”!!

 (说明:有精美插图,可惜上不去!!)    

 

       二零零八年三月一日下午13时30分脱稿 三月十日修改完 (陈泰)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8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崛起的姜堰巿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8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火车开到姜堰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8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传奇的刘家桥巷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陈泰
  99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04 积分:1170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4/2 21:1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4 20:40:00 [只看该作者]

 

后记一        2007的那个夏天

 

作者:陈 泰

                 

 

2007年,算起来应该是我的父亲诞辰一百周年,他的出生日是农历十一月初一。
  这年的夏天,我和妻蕴玉商量,决定利用暑假学校放假的时间,带孙儿彬睿回老家--江苏省姜堰巿,一方面是带彬睿去我父、母的坟头祭拜、认祖,算是对我父亲诞辰一百周年的纪念,一方面让他利用假期去江苏、上海游玩一次。

这次去上海、江苏,短短一个月零几天时间,我们却经历了长时间39度以上高温天气的煎熬;日程表排得满满的,每天都在高速运转;遇见了几十年未见到的老朋友,经历了亲人庆寿的欢庆和和失去亲人的悲痛,也促成了《我这四十年》文章的诞生......

说起来有点啰嗦,不要急,你且听我慢慢道来。
  孙儿彬睿当时刚七岁,等玩一趟回来,正好上小学一年级。在他六岁的那年春节,他爸、妈带他坐飞机去了一趟厦门。所以这次,彬睿自己说要坐火车。
  也在这时,接到上海来电说,蕴玉的大姐夫要过八十大寿,时间是农历六月二十二日(阳历8月4日),蕴玉北京的二哥大智要为大姐夫祝寿庆贺,发来《请柬》邀安徽蕴玉的三姐全家、我们全家到时都去上海聚会。

 这样,我们更坚定了“回”的决心。
    我和蕴玉去火车站买好票后,我给从新疆六团一中调到徐州巿铜川某县委党校的朋友程天良打过去电话,他说,他也正准备7月下旬利用假期带孙女去上海。我们就约定了在上海的会面时间。

接着,我又给在上海某银行工作的原在新疆六团学校时我的学生靖钰打电话, 告诉她说,我和程天良老师在7月份将去上海,她听了很高兴。程天良曾在靖钰高中时教过她。当时,靖钰就说:等我们到了上海,她要请我们和祝校长及其他的老师一起聚会,让我到上海后一定和她联系,再定时间。

7月8日下午,火车正点到达上海南站,蕴玉的妹、妹夫和弟都来接站,然后“打的”到了四川北路武进路的老房子,现在是她妹住在那里。蕴玉的妹妹淑琴当年曾去江苏大丰插队,后返城就一直住在武进路。当晚,由淑琴的儿子小炽请我们吃“全鸭”。小炽在一家日本人的企业上班,工作紧张但待遇不错,自己买了房,买了车,他的妻张海宁也在一家外企工作,年初生了一小宝宝。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吃饭时,我给靖钰打电话,她说她近日急着要出国去女儿那边,大约十多天时间回来。我说,我也正好要去苏北,也要十多天。然后我和靖钰两初步将聚会时间定在了26日,她让我通知祝校长两口子,天良老师两口子以及其他原六团一中的几位老师。

在上海休息了一天,10日,我和蕴玉就带孙儿彬睿去了苏北姜堰。弟弟陈建和弟媳红梅都很高兴。这时候,江苏的天气已是很热,弟和弟媳要将他们的主卧室让给我们(内装有空调),我和蕴玉坚决没同意。我们在另一个房间,打开两个电风扇,晚上就在地板上放一张席子睡。白天,弟媳还从邻居家请来一小朋友成成陪我孙儿彬睿玩。不到一小时,两人就成了一对好兄弟。

这时我弟在一家工厂上班,50多岁的人还要“三班倒”,很累人的。弟媳工厂已关闭,拿一些基本生活费,再要等几个月才能办“正退”,他们的生活过的很清苦,吃的很简单、节省,平时电冰箱也不开,见我们回来,才打开,买些冰棒放在里边,让孙儿彬睿吃。还每天变着花样,烧些江苏特色菜给我们吃。

他们的儿子冬瑞大学毕业后在南京谋到一差事,已找到一女朋友、买下一套二居室“二手房”,并定在这年的10月1日结婚。蕴玉当即拿出2000元给弟媳,说是给冬瑞的礼钱,弟媳说:

“已给他们打了电话,下个周六就回来,三伯一家回来不容易,一定要见见的。”她让等冬瑞回来时,由我们将钱亲自交给他们。

这次回姜,由于天气太热,一动就是一身汗,我们除带孙儿去姜堰公墓我父、母的坟上祭拜,去“刘家桥巷”老房东家拜望,基本哪也没去。连老朋友游武雄、黄明珠也没通知,因为在2004年我母亲过世我们回去时,当时就住到他们家,给他们添了不少麻烦,感觉不好意思,就没与他们联系,但最后还是让他们知道了。已是7月20日,那天下午,他夫妻两找上门,还带上几只在家烧好的菜给我们,对我说:

“你太不够朋友了,怎么说,回来都应该说一声的。”

搞的我很不好意思,连说“对不起、对不起”。

黄明珠说:“你不是一直在找李宝章,今天下午我看见他了,不过他在南京的女儿要生孩子,宝章两口已去南京了。”

我赶紧说:有电话没有?

她翻出一本本,告诉了我一个电话号码。

我立即打过去,四十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听声音还那么熟悉,他问我在姜堰待多久,我说:

“真遗憾,我已买好23日去上海的票了,”

他说:“那.....我明天回来。”

我说:“你女儿不是生小孩?”

“不要紧的,已经生了,一个丫头。”电话那头,很兴奋的语气。

21日,星期六,冬瑞和他未婚妻王春花从南京坐火车回到姜堰,上午11时到,我和蕴玉专程去姜堰火车站接他们。冬瑞从南京买了“南京板鸭”等土特产回来给我们,蕴玉也将2000元礼金给了冬瑞,还带春花去街上商场里给她买了一套新衣。下午5时左右,宝章也坐火车从南京回来了。

这天晚上,就在我弟家,由弟媳操办,搞了一桌菜(白天就准备好),请来李宝章,游武雄、黄明珠两口,“刘家桥巷”房东家老大、我儿时朋友王秋林两口,以及我们、我弟一家一起欢聚。吃了饭,冬瑞和他未婚妻坐9时火车返回南京。

这天,我们一起坐了很晚,谈了很久。临走,王秋林一定约我第二天中午去他家,说是老爷子的意思,我不好回绝,只有答应。这样,李宝章说:那,明天晚上就在他家,大家一起去。

22日中午,我们去了我们家原来居住了三十年的老房子――“刘家桥巷”,年届90高龄的房东王老伯陪我们一起吃了饭,又讲起了关于“刘家桥巷”的那美丽的传说(见《我这四十年》)。

晚上就在李宝章订的饭店聚会。他硬是打了好多电话,将程万宝也找了来。这李宝章,当年插队,回城后回到“姜堰扬剧团”,以后当上小头头,再以后与一大学毕业生结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程万宝回城后考上一所大学,现在自己办了一所工厂,也是成日忙的很。大家边吃边叙谈各自的经历,都是丰富多彩、感慨万端。最后,宝章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红蛋公发给大家,说他女儿在南京生了个姑娘,一脸的高兴。

23日我们告别了亲友,回到上海。临走时,蕴玉硬塞给弟媳1000元钱。

第二天我们在四平路蕴玉四姐蕴兰家待了一天。

25日,我们就去了南翔祝善生校长家,当晚就住在他家。

26日和校长一起径直打车去了靖钰约请的饭店――位于娄山关路上的“东方国际大厦”。由靖钰和她先生赵戈飞作东,宴请我们,参加的有:祝校长、李国英两口,程天良、陆平两口和他们的孙女,我和蕴玉及孙儿彬睿,另有秦奋老师、徐佩彩老师、徐大宝老师,原六团一中靖钰的同班同学王琳(也是新疆时我的学生,现在上海某单位组织科科长)也在座。靖钰说:甘爱萍(原我的学生、现在上海某大学教师)因有急事回了新疆,不能来,但让我代问各位老师好。

这里要说说秦奋,她就是原在新疆六团一连,文革时的“老对头”。后来,她比我先调到团部一中当老师。等我调进一中,她又调到山东了。这次见面,我两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她说:“想起来好笑,笔杆子对笔杆子。反正你写一张,我也写一张。真是好笑!” 她还说:

“不过你老陈应该拿起笔,写点东西,现在是XX人在北大荒、XX在内蒙大草原,就是没有写上海知青在新疆的。”

在座的人都起哄,让我写。我只好摇摇头坐下,说:“我想想,我想想。”

到下午3点,宴会结束,大家依依不舍分别。

正好蕴玉的大哥大哉家就住在娄山关路,与大家分别后,我们就去了大哥家。刚坐下,靖钰打来电话,问我到哪了,我告诉了她地址,她让单位上的司机专门开车找到我,给我孙儿送了几大包糖果。

27日,我和蕴玉带孙儿去了宜川四村,在原新疆时一起在扎木台“工宣队”的朋友侍才扣家作客。在闲聊中说起“祝美凤”几个人,但电话打过去就是没人接。

28日,按照约定,我们坐“轻轨4号线”到了“张江”。原新疆六团基建连与我住隔壁的王剑云和妻肖继囡开私家车“东风标志”到“张江”,接我们到南汇区宣桥镇他的家中。

这王剑云,当年进疆后,先是在值班连当司号,以后调基建连任警卫,住我家隔壁。他有一儿子,我们叫他“大眼睛”,比我儿小一岁,两人一起摸、爬、滚、打。我调团部一中后,他当上了第三任文教。1984年他举家返回上海南汇,王剑云跑过码头、贩过黄鳝、当过裁缝,吃了不少苦头,后来搞起“园区餐饮配送服务”,自己当上“总经理”,家中盖有一幢三层小楼,买了小车。两个儿子也都已自己买了房,三层小楼就他老两口住,特显清静、空闲。所以,那年他打听到我们在贵州家中的电话,就一直邀我们到上海时一定去他家小住。

将我们接到他家安排住下后,他又马不停蹄,去二十多里外接来原在基建连时、几十年未见面的同事何迸两口,沈志明两口,都是新疆老朋友,大家谈得很开心。就是这一次,何迸告诉了我关于在基建连时,我在家中墙上写下的“打油诗”,连长几个欲将我打成“反革命”的事,大家都感到好笑。

第二天,我们就在他家休息,参观他的“园区餐饮配送服务”作坊,边看,王剑云边给我们介绍,说这餐饮配送第一讲究卫生,第二是质量,第三是价格。我们看见,那些员工都穿着整洁,作坊里地净、盆净。这时,只见王剑云对一年纪比较大的女员工大声喊叫起来,他说:“王师傅,不是给你讲多次了,叫你上班不要戴戒指,你怎就不听。”说得那妇女面红耳赤,转过身将戒指去了。王剑云走上前,说:“下次可不行了。”

当天下午4点过,王剑云又开着车带我们去了海湾沙滩。一直玩到很晚才回来。

31日我们去火车站预购了8月10日的返程票。买到票,就坐上车去了浦东,在芳华路,找到蕴玉的原中学同窗、闺中好友奚玥蕴家。2004年我们回上海时,曾在她家,由她作东请了新疆六团的老师在她家团聚。这次去,她的身体不太舒适,心情也不太好,我们坐片刻,劝说了不少话,就分别了。

8月1日,因为天气太热,我感觉有些低烧,整个人没有气力,就在家休息了一日,由蕴玉的妹妹淑琴和妹夫陈兆宣带孙儿彬睿去上海动物园游玩。2日,由张海宁购票邀我们一起去了“上海东方明珠塔”游玩和参观“海洋水族馆”。彬睿在姨奶奶和姨爷爷的陪伴下,玩的很开心,很尽性。

8月3日,这天一早,蕴玉四姐蕴兰打来电话,让我们到国顺路一家宾馆集中,我们就搬了过去。在宾馆的房间里,我正准备好好休息一下,9点多钟,我弟打来电话,报告我一个悲痛的消息:大哥陈乾今晨在内蒙包头市去世!他说:文华(大哥的长子)打不通我电话。一时间,我懵了,泪水夺眶而下。我将电话打去包头,文华哭泣着告诉了我详情:大哥确实已经走了。这是继父母去世后,我们弟兄四人中又一棵大树夭折。

大哥长我6岁,初中毕业后不久支援边疆建设去了内蒙,他把自己的青春年华以至整个生命都献给了内蒙;自己艰苦了一辈子,现在儿女成才了,可以享受一下天伦之乐,而他却撒手归天......

我给文华发出短信:

“惊闻大哥不幸病逝心中万分悲痛,特致短信表示哀悼!望大嫂保重节哀!我因近来刚返姜身体也不很好不能前往万望原谅!”

真是没有想到,在7月初我回姜堰前,我曾与大哥通电话,告诉他我要带孙儿回乡祭祖,他说他这时回不去。到姜堰后,我也给他打了电话。可就是到上海后,没有与他联系,不想,就这不长的时间,他就离开了我们。这时,我又给我在南京的二哥陈仲发了一短信:

“二哥:大哥走了。在我回家前、到家后我都给他打了电话让他回,他说他回不了。遗憾的是离姜后我没有给他打电话,而他却永远离开了。”

我在姜堰,也给二哥打了电话,本打算从南京转上海,去他那里玩一、两天,可二哥回说他现在很忙,没有时间。所以,我们就没有去南京。

弟弟和弟媳决定去包头,已在姜堰连锁店买到从上海起飞的机票,打电话给我,说他们已到上海,住在天山北路与古北路路口的一家“佳银”旅店,明天一早的飞机。这时,外边下起大雨,我和蕴玉商量,给送一些钱去,我的心很焦急。正好,蕴玉二姐蕴芳的女婿沈伟有一辆面包车停在宾馆门外,由四姐夫王占咸出面,给沈伟说了,他答应送我们去。外边的雨越下越大,面包车就在雨中穿行,最终找到了那家旅店,我给弟说,我们实在去不了,请他代我在大哥遗体面前三鞠躬,蕴玉给了弟弟2000元,说好其中1000元送大哥,1000元作为他们的车费。然后又在大雨中返回。

我们回到宾馆,大家都在忙碌。安徽三姐蕴香、三姐夫宋立坦一家共来了12人,一半从安徽开了辆车过来,一半是从深圳坐火车过来;蕴玉的二姐蕴芳因为身体原因,也住到宾馆来,便于和大家交谈。二姐夫董这富在年前因病去世,按照他的遗愿,二姐带儿子国权,女儿董峰前段时间去了二姐夫四川老家,不想在那边摔一跤受伤住院。上海这边聚会,她也是病未好就赶回来。不过大家都很高兴。几姐妹都围拢在她床边,说笑着。

4日一早,蕴玉的二哥大智带着他两个女儿燕雯、燕青坐火车从北京来到,大家又都聚到二哥的房间,都是多年不见,要说的话儿真是千言万语。

这天晚上,安排在“上海老城隍庙老饭店”,外边又下起瓢泼大雨,大家坐车前往城隍庙。老寿星大姐夫黄瑞祥和大姐蕴芝早在“老饭店”门口迎接。大姐夫的三个儿子启人、启源、启文,儿媳王敏云、陈敏、储鸣,两个女儿雯珏、慧珏和女婿李金忠、高广荣等都在忙碌着。这边蕴玉的哥、姐、妹、弟,九家人等均一齐来到,共设了近二十桌。

饭厅里布置的辉煌耀眼,正中挂着一只巨大的“寿”字。由大姐夫家三媳妇储鸣主持,祝寿活动场面活跃、大家也感觉尽兴。大家共唱“祝你生日快乐”歌,共祝大姐夫健康长寿!只见大姐夫黄瑞祥红光满面、精神焕发,大姐蕴芝也是高兴的嘴都合不拢。我虽然为我大哥的去世而心中悲伤,但在这热烈的气纷感染下,我还是高兴地举起手中的相机,为大家拍摄下一个又一个精美的镜头。

饭后坐车返回宾馆,虽然已不下雨,在四平路,不少地方汪洋一片,很多一楼居民家进水,宾馆楼门前也是深深的水,车开不过去,我们只好下车,绕道走小路从宾馆楼后边的小门进去。

8月5日,由大姐夫家老二启源出面组织,借了两辆车,带我们“外地”来的几家去东海大桥和洋山深港游玩。晚上又请我们几家到南京路上的“老丰阁”饭庄就餐。晚上又组织我们“夜游浦江”。

庆贺大姐夫80寿辰的活动在大家又一次高唱“祝你生日快乐”歌声中结束。

6日,我们住到蕴玉的弟弟家。蕴玉的弟弟,叫建平。早年去黑龙江插队,后调动到安徽合肥。他儿子的户口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落在了上海四姐蕴兰家。他们先是在朋友家借宿,慢慢借钱在虹梅路买了一套房子,后又卖出去,从中赚取了30万元。因儿子在奉贤区找到一工作,建平就在奉贤镇上买了一套住房。我们去一看,好家伙,还真的是不错。现在儿子已结婚,并生了个女儿,取名佳欣,与彬睿两玩得很好。

7日中午,家住奉贤的原新疆朋友、现在奉贤区供销合作总社,当上了党委委员、副主任的鲍振淦请我们吃了商务套餐。下午,王剑云、肖继囡又开车从宣桥来到奉贤,大家又欢聚一番。

大姐夫祝寿活动结束后,二姐住进了上海黄埔中心医院,我们在弟弟建平家待了两天,就到医院看望二姐,陪了她半天时间。

这次为大姐夫祝寿,除北京二嫂方娅因身体原因,她大女儿燕波及女婿在美国,另两女婿和我们小杰、小燕未参加,也算是邢氏家族的一次大聚会。

8月10日下午,我们坐车返回贵州。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晚上热的睡不下,白天又连轴转,实在是累的够呛。所好现在上海家家有“空调”,还算不是太受罪。虽然经历了悲伤,但也经历了欢乐。当然,人们应该尽情地欢乐,努力地去忘记悲伤。

这2007年的夏天,使我永不忘怀!

回到贵阳,天气已不再那么炎热,不久,我就在家练笔,慢慢写起文章,从2007年10月下旬到2008年3月的几个月时间,终于完成《我这四十年》……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陈泰
  100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04 积分:1170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4/2 21:1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4 20:41:00 [只看该作者]

 

后记二       我的企图

 

                   作者:陈 泰    

 

    《我这四十年》的诞生,确实是我预想不到的,当然在经过努力写成15万文字后,虽然我感觉有点累了,但正如一个女人生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儿子后的喜悦一样,对《我这四十年》自己也是爱不释手,每天都要翻看一次。

  我要感谢的是《小说阅读网》给了我机会,使我有勇气一篇一篇地完成了这个作品。

  当然在完成文章后,我也慢慢有了野心。这就是:拿出去发表!!

  不过,有谁能看上这篇东西?我试图着将文章首先发给了我的一些朋友,后来在他们的建议下,我就想能否找一家出版社,不过很难。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本《小说月报》,看到上面的《钟山》。我想,这是我的老家--江苏省的一家有名刊物。我是江苏人,是驴是马,拉出来溜溜。我大着胆子到公司办公室将文章打印成册,很壮烈的寄给了位于南京的《钟山》杂志社。

  当然,结果是可想而知--石沉大海!

  说老实话,我要发表这篇文章,并不是想捞一把--钱。对我来说,我不缺钱。我是想,我的这一生,虽然不是很荣耀,但也坎坷不少,有点传奇色彩,一些经历,也是可以警示后人的。

  我是想让更多的人能看到这篇文章,从中受到一点启迪。

      一开始,我发现了新疆兵团的一个网站,就试着将我写下的《我这十年》的前几章先发过去(当时后边的几十章还没有写出来)。不久,该网站的一个编辑、一个自称老家也是“姜堰巿”的韩姓小姑娘,给我打来电话,询问了我一些基本情况,后问关于稿费我是如何考虑的,我说,这无所谓,多少都可,只要能发表。后来我就将《我这十年》的文稿全部发给他们,然而,这以后,我等了很久,也是没有了音讯。

    我不管那许多,认真地投入写作,慢慢地文章脱稿。

    但后来,我在网页上搜索,才发现我的这篇文章还是满天飞,有不少我根本不知道的网站转载了,有火狐鸟文学网、微微书屋、恋岛园中文网、免费小说网、8810读书吧、多客中文、百部纪实文学、流行小说网、网络小说、大众小说网、言情小说-大唐文学、猪猪小说网、蜘蛛网、牛逼小说网、玄幻魔法-800当Txt电子书下载、纪实文学读书频道、润客读书、国学网小说站等等,有一家更为离奇--一个称作《妙文精选》-打造绿色健康网的在转载《我这四十年》时,直接以“发布人:小鱼”而“作者:未知”。真是“天方夜潭”的故事一则。

    其中有两家大概可称作是官方网站的也转载了《我这四十年》,有安徽广播网和深圳热线读书频道。

    虽然一些网站在刊载《我这四十年》时,都声称:版权所有,不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但这么多的网站在转载时,根本没有顾及到这一点。

所以,我想,他们这样不知名地转载,还不如我自己出面直接向有关网站发送。

 我的企图,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她、阅读她--我的《我这四十年》。

6月9日,我直接发给了“凤凰网-凤凰博报”,7月2日发给了“红袖添香”和上海“解放社区”个人门户,以后又发给江苏“中国江苏网-江海论坛”、新疆“新丝路博客”、贵州“贵州信息港-夜朗社区-博客”、四川“四川在线-博客”……(网站另附)

不过,在这里,我得“画蛇添足”似再写上几句:在6我上传的过程中,绝大部分网站都很顺利,但也有一些(有几家)网站,因为一些章节中的个别词语,如"游"+"行","学习江总书记同志三个代表"句中的"江"的名字等(改为"江XX"就通过了),有称:"文章中有过滤词"被放入"垃圾箱",也有的行"封杀",称 :"文章中使用绝对禁止的关键词,请注意你的言论",而不能再上传文章。所以,有一些只能半途而废,上传了的一部分文章不得不忍痛割爱中断上传,有的规定文章中不能使用国家领导人的名字,就只能用"XX"代替,河南“大河”网就因第十一章节中有“毛主席”的字,就将文章打入冷宫,禁止作者登录。“博客中国人网”更是将第六十八章“振华科技”一文打入“垃圾箱”,确实是很遗憾的事情,南京金陵社区连“共产党员”是“发布的信息中包含站点屏蔽的文字”也成了不法词语,禁止文章上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