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原创)我这四十年 前言 (长篇纪实小说连载)


  共有927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我这四十年 前言 (长篇纪实小说连载)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陈泰
  101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04 积分:1170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4/2 21:1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4 20:42:00 [只看该作者]

 

后记三      我的网址(1)

《我这四十年》自从2008年3月写完后,在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就上传到以下各网站。现记录如下:

  1、小说阅读网:http://www.readnovel.com/novel/32941.html                     

2、文学博客网:http://blog.readnovel.com/user/845242.html                              

3、自由信息(原“中国企业博客”)网:http://www.smesun.com/?12140                                        

4、法律博客网:http://chentai083.fyfz.cn/blog/chentai083/index.aspx?blogid=433973          

5、北京广播网:http://blog.rbc.cn/?102565                                          

6、央视网博客:http://blog.cctv.com/?890801                                         

7、凤凰博报    http://blog.ifeng.com/1373617.html                                      

8、搜狐博客    http://blog.sohu.com/manage/entry.do                                    

9、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chentai083                                      

10、网易博客  http://chentai083.blog.163.com/edit/                                   

11、中国广播网  http://bbs.cnr.cn/viewthread.php?tid=341954&extra=&page=1                

12、新华网博客:http://chentai083.home.news.cn/blog/                                

13、百度空间:http://hi.baidu.com/chentai083                                           

14、中国校友会网:http://alumni.cuaa.net/works/p_works_list.jsp?member_id=944033             

15、天涯博客:

http://blog.tianya.cn/blogger/view_blog.asp?BlogName=chentai083&idWriter=22070569&Key=600038555

16、人民网强国博客:http://blog.people.com.cn/blog/s/285349                               

17、环球网博客:http://blog.huanqiu.com/?85619                                              

18、新民网博客:http://spaces.xinmin.cn/?145936                                         

19、红袖添香:http://novel.hongxiu.com/a/74198/                                            

20、深圳热线博客:http://blog.szonline.net/u/1927/index.html                                

21、东方博客:http://blog.eastday.com/sp1/chentai083/                                         

22、上海解放社区:http://sq.jfdaily.com/ihigh/home.aspx?App=chentai083                             

23、文新传媒:http://blog.news365.com.cn/sp1/chentai083/                                     

24、华声论坛博客:http://blog.bbs.voc.com.cn/user1/17437/index.html                               

25、上海滩  http://bbs.voc.com.cn/forum-147-2.html                                         

26、上海论坛酷爱博客:http://bbs.kooaoo.com/blog/?34290                                  

27、南京论坛:http://www.31bbs.cn/viewthread.php?tid=12487&extra=&page=6                 

28、辽沈北国网:http://blog.lnd.com.cn/?uid/260403                                               

29、扬子博客:http://blog.yangtse.com/blog.php?uid=11503                                       

30、扬州百姓生活论坛:

http://bbs.yzcn.net/viewthread.php?tid=225715&extra=page%3D2&frameon=no          

31、东林书院:http://bbs.thmz.com/viewthread.php?tid=821232&page=9&extra=                      

32、天山网社区:http://club.xjts.cn/?uid-15339                                                    

33、新丝路博客:http://blog.xj163.cn/blog.php?uid-14719.html                                      

34、天脉论坛:

http://bbs.xj169.com/dispbbs.asp?boardid=90&star=11&replyid=1810762&id=137750&skin=0&page=1    

35、贵阳论坛:http://www.cn0851.com/?56231/                                              

36、贵州信息巷夜郎社区博客:http://blog.gz163.cn/index.php/123706/                                        

37、北国网博客:http://blog.lnd.com.cn/html/03/260403.html                                    

38、四川在线博客(四川天府社区博客):http://blog.scol.com.cn/chentai083     

39、阿克苏网:http://www.akesu.com/bbs/forumdisplay.php?fid=29        

http://www.akesu.com/home/space.php?do=blog

40、兰州(飞天)博客:http://blog.gscn.com.cn/?10966                        

41、江海论坛:http://bbs.jschina.com.cn/forum/thread-90018-1-6.html   

http://bbs.jschina.com.cn/forum/thread-89238-1-25.html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陈泰
  102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04 积分:1170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4/2 21:1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4 20:43:00 [只看该作者]

  

后记三      我的网址(2)

《我这四十年》自从2008年3月写完后,在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就上传到以下各网站。现记录如下:


42、泰州博客网:http://blog.tznews.cn/u/528/index.html        

43、起点中文小说网:http://www.qidian.com/book/175683.aspx

44、苏州博客:http://blog.subaonet.com/2395/                                            

45、中国企业博客网:http://www.smesun.com/?12140                                           

46、神州博客网  http://www.blogercn.com/45719/viewspace-298472.Shtml                     

47、苏州人论坛:http://bbs.topszr.com/viewthread.php?tid=55767                               

48、浙江博客网:http://blog.zjol.com.cn/886421/                                           

49、浙江卫视论坛:http://bbs.zjstv.com/showtopic-52960.aspx                         

50、新华报业网博客(星河):http://xhblog.xhby.net/index.php/38462/                   

51、化龙港论坛    http://home.hualongxiang.com/space.php?uid=276025                       

52、好心情原创文学:http://novel.goodmood.cn/a/57/                                 

53、原创文学网:http://www.wenxuezhan.com/html/book/20765.html                   

54、江阴论坛“勾沉书楼”:http://bbs.jysq.net/thread-1576155-1-6.html

55、靖江论坛“心情驿站”:http://j.jysq.net/thread-9791-1-3.html                        

56、姜堰热线网:http://www.jyonline.net/home/?dp-bbsthread-6430.html                   

57、苏州在线论坛:http://www.suzou.net/bbs/thread.php?fid=2                            

58、华龙网博客:http://blog.cqnews.net/?115394/                                     

59、山东新闻网博客:http://u.wosee.cn/space.php                                         

60、北方新闻网博客(北方新报)http://blog.bfxb.cn/?6008 

61、广西新闻网红豆博客:http://blog.gxnews.com.cn/u/34245/a/212848.html            

62、包头论坛:http://btltw.cn/bbs/forumdisplay.php?fid=80

63、包头论坛:http://www.btltw.cn/hi/space.php?do=blog              

64、博客包头:http://www.btltw.cn/hi/space.php

65、兵团新闻网:

http://www.bt.chinanews.com.cn/book/List.asp?SelectID=57977&ClassID=36 

66、内蒙古新闻网博客频道:http://blog.nmgnews.com/?uid-46892

67、博客中国人:http://www.blogchinese.com/238159/            

68、北京论坛京华空间:http://space.jinghua.cn/?1040301

69、中国知青网论坛:http://www.chinazhiqing.org/bbs/index.asp?boardid=6&page=1

70、中国撰稿人基地  http://www.aotoo.com/read.php?tid=18914&page=e&#a

71、仪征论坛:http://bbs.211400.com/home/cp.php?ac=blog&blogid=1810&op=edit    

72、仪征在线:http://bbs.211400.com/home/link.php?url=http://bbs.211400.com     

73、金羊社区: http://bbs.ycwb.com/forumdisplay.php?fid=22&page=1      

74、新贵阳城巿通个人版:http://www.me.ccoo.cn/main.asp       

75、苏州生活互动论坛:

http://www.5000sz.com/wowo/space.php?uid=21505&do=blog&id=1213   

76、贵阳社区博客:  http://geobbs.gywb.cn/ss-xs/index.php/20516                   

77、茶馆:http://geobbs.gywb.cn/bbs/viewthread.php?tid=81520&extra=page%3D1 

78、新疆论坛(朋友圈子)  http://www.xjbbs.net/h/space.php                      

79、乌鲁木齐论坛:http://www.iwlmq.com/home/link.php?url=http://www.iwlmq.com

80、开心家园   http://www.iwlmq.com/home/space.php?uid=4003&do=blog&id=1290     

81、贵州家园:http://124876.gzcity.com/                                       

82、雉水论坛:http://bbs.cpcrugao.cn/dispbbs.asp?boardid=20&id=867&page=1&star=1       

83、三水人家:http://www.ssrenjia.com/dispbbs.asp?boardid=10&Id=1017                    

84、老年论坛:http://www.cnlnsq.com/uch/space.php?uid=11450&do=blog&id=70 (个人空间)

http://www.cnlnsq.com/forum/viewthread.php?tid=72776&page=1&extra=page%3D1(原创文学)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陈泰
  103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04 积分:1170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4/2 21:1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4 20:44:00 [只看该作者]

 

《我这四十年》相关文章:

一、    三张旧照片

 

作者:陈泰                  本文发布时间:2007-11-17  


                               (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三张旧照片,是我和老伴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的历史见证,勾起对往事的一段回忆。

    老伴是上海支边青年,家住上海虹口区,初中毕业后在家待业两年,先是她姐所在一家工厂招工,她都参加检查了身体,就等通知。可是她偏偏喜欢上那支疆青年的一身绿军装,加之几个中学同班的闺中好友一起嘀咕,以及她在京工作的二哥来信表示支持,几经周折她才从老父亲手中骗得《户口簿》,匆匆到街道居委会报名,于1964年6月随大部队踏上去新疆的火车。分配到农一师六团一连,从此过上半军事化、兵团农工的生活。早晨天蒙蒙亮,随着“嘀嘀--嗒嗒”的军号声起床,集中跑步,然后洗漱、早餐、上班、中餐,下午上班、晚餐、班会、吹号熄灯休息。每天就这样周而复始。说上班就是在大田劳动:打埂、平地、灌水、种包谷(玉米)、割麦子......吃的:那几年尽是包谷馒头,很少有一餐白面馍,米饭更不用奢想。然而包谷是发的,只见那些女生个个白白胖胖,象发面馒头一样。费用:3--5—8,就是第一年每月津贴3元,第二年每月5元,第三年每月8元,三年满后每月31.08元。当然女生每月比男生多发一份卫生纸,还有就是每月休二天例假。住的因为六团离阿克苏近,还都是平房,而塔里木河一带的团场,有好多都是住“地窝子”:一种基本处于地下的简易窝棚。

    条件是相当艰苦,虽然这些上海青年是从大都巿来,绝大多数人从小娇生惯养,但他(她)们个个不甘落后,挑起担子一路飞奔,干得满头大汗,不叫苦不喊累。当时老伴工作也和大家一样:曾在畜牧班赶过牛车,在四排养过蚕,后来在四班当副班长。

    我当时在连队任蚕桑技术员。(是时任农垦部部长王震一声号令,从江苏、浙江桑蚕学校毕业生中召去的。好多分在一师、二师的各个团场。但在那里发展桑蚕条件并不理想,没几年桑田荒芜、蚕桑技术人员也纷纷转行搞别的工作了。)我们技术人员的工作也和大家一样,只是不固定在哪个班组,随意性大,上午可在四班,下午也可去六班。就这样,也不知怎么搞的,就慢慢了解,慢慢认识了她。



                                 (二)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经几天几夜的火车,汽车簸波,我们七十余名蚕校学生,在阿克苏休整一个星期后被分配到农一师各个团场。我和兰万生等四人被分在六团。据说,六团原是国民党残部的一个要害机构所在地,也是通往塔里木的关卡要塞。所以住房,交通都很不错。现在六团的70%以上都是1963年、1964年来的上海青年。大家穿着统一的草绿军装,一个个朝气篷勃。见来了几个穿着和他(她)们一样衣服的男性,那些女生在指手画脚,窃窃私语,继而哈哈大笑。

    我们几个被分在蚕桑班参加劳动。蚕桑班有12个女生组成,没多久,大家都混熟了,这些女生,她们私下将班里谁、谁、谁和我们几个分别拉上了钩,暗地里开我们的玩笑。搞得我们几个很不好意思。不过那时有明文规定:上海知青三年内不可谈恋爱。

    过了有一年多时间,我和兰万生被抽调参加师部组织的“师蚕桑工作检查团“,派驻到地处塔里木河下游的十四团,负责对团场蚕桑工作的督促检查指导和将情况及时向师部报告。到1967年3月由于文化大革命在新疆兴起,检查团撤销,我们就回到自己单位。

    新疆的文革比全国晚,特别是兵团,当时有个12条:必须在党委统一领导下,不得介入地方,不搞地区性大串连等。

    我回到连队,已经成立两派组织:一派由连排长为首,全连200多人有约75%的人参加其中,我因与连会计一个叫蔡文绍的住一寝室,当时他也因看不惯一些事情,就组织了一个“捍卫毛泽东思想敢死队”,起初两派也没对立。我也就没有犹豫参加了少数派组织,后来蔡推我当头头,他当军师,与多数派围绕“连队党支部执行什么路线”等问题展开论战,大字报你来我往,派性膨胀达到百热化,两派对立加剧。随着新疆整个形势的发展,到后期,少数派成了敌对派,蔡文绍因有海外关系被打成“坏头头”、“牛鬼蛇神”揪入牛棚,我也被作为“坏头头”,下放到四班监督劳动。

    这之前,虽然,我与我老伴分属两派观点,但我们已经“相识”。是我向她抛出爱的绣球,写出了我有生以来的第一封“情书”。一个叫杨月芳的四班小姑娘帮我将“情书”转交给了后来成我老伴的“她”。以后鸿雁传书,都是杨月芳作为信使,为我们传递。

    我下放四班监督劳动,作为四班副班长,“她”的心一直揪着,半夜一个人在被窝里哭了多少回,但在劳动中,她又尽心为我减轻压力。把自己晾晒的馒头干给我充饥,为我洗劳动后的脏被子衣服。

    1968年底,在实现两派革命大联合的旗帜下,我被吸纳为一连文革小组成员。69年5月被抽调参加“工宣队”,先后进驻地方扎木台林场和师大河沿转运站。老伴也被调整到二连子弟学校当上了小学教师。


                                      (三)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以上写了我和老伴的一些相识、相知的不为外人所知的事情,但因为当时的情况特殊,并没有现代年轻人的浪漫、潇洒,没有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场景,就是当时写给老伴的一份〈情书>,也有点象现代人写的<入党申请书>,除了个人基本情况,还写下家庭出身、社会关系及一些重要情况。比如我父亲解放初曾集体加入国民党一事,也交待的清清楚楚。显得那么正统、规距。那1968年5月在连队涝巴边由时任文教吴志明帮照的和1969年去阿克苏相馆照的这两张照片,也是那么端正、严肃。这两张照片,到现在,真正成为了我们爱情的最好佐证。

    1970年初,老伴来疆后第一次回沪探亲,我当时正在大河沿(即吐鲁番火车站)师转运站“工宣队”工作,脱不了身,只是担当了“中转”送、接她的任务。她回到上海后,不顾别人的闲言碎语(由于历史的误会和旧的习俗,上海人忌恨苏北人,妇女不愿与苏北人通婚),第一次一个人带上礼品作为未过门儿媳妇登门去苏北姜堰见了我父母双亲。她到了苏北也不顾言语的障碍,每天坚持跟母亲去菜场买菜,下河边洗衣。二老见了都很高兴,笑得嘴巴合不拢。

    待她回疆后不久,我们于1971年元月9日结婚。没有雪白的婚纱、没有隆隆的礼炮,只是将两人原有木板床合拢,铺上新购的褥单,请几个朋友来家啜一顿,相当简单。那时候也买不到东西。有两样不象样的“家具”也还是她托人在农村购的。那有现代人的那种排场和气派。

    同年“10.21”日生下我们的儿子。但生孩子的时候,也经历一番曲折。由于她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和胎儿横位,团部卫生院让她转去阿克苏农一师医院。生下儿子第二天,沸沸扬扬连队传开了,说“文教他老婆生下一对双胞胎,女孩,生下来当时有一个就死了”。我半信半疑,立即带着一只鸡,一筐鸡蛋,骑着自行车走了35公里路,去医院看望她。只见老伴躺在床上,一脸疲倦。我走到床边,她醒了,轻轻地对我说:是个男孩...同病房的人断断续续告诉我:先下来一只腿,医生折腾半天才生下来,又不会哭,医生提一条腿倒过来拍打两下屁股才哭了,后来放在保温箱里了。所好我原来苏州蚕校的班主任石红菊老师此时也调任在阿克苏四中当教师,我就到她家炖了鸡(内加核桃仁)。石老师陪我到医院,可能老伴当时有些激动,吃了鸡后突然难受起来,大粒汗珠滚落,医生检查说是心脏病发作,马上报了“病重”"展开抢救,方转危为安,医生交待:千万不可生第二胎!

    转眼到1974年,儿子也长大能自己走路。我也因离家整整十个年头,决定全家回乡探亲。在回到家的那些日子里,母亲整日为我们操劳着好吃的菜肴,父亲整日将孙孙骑在肩上走遍家乡的大街小巷。然后,我们一起在相馆拍下这张照片,留下难忘时刻的宝贵镜头,这张照片,到今天已有33个年头。而这张照片是我一生中与父亲唯一的一张合影,也是我与我父亲的最后一次合影......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陈泰
  104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04 积分:1170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4/2 21:1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4 20:44:00 [只看该作者]

 

《我这四十年》相关文章:

二、    父亲

 

作者:陈泰                   本文发布时间:2007-11-17

     

    见过很多写父亲的作品,当属朱自清的〈背影〉最好。我这里也学习着写一写我的父亲,因为是那一刻的记忆,几十年在我脑海中怎么也抹不去......

    我的父亲是一个极其平凡的人,没有干过有轰动效应的事情,一辈子像一头老牛,默默地在干着属于他的那份工作。他留给这个世界最大贡献,就是生了六个儿子,存活率66.6%。再就是他遗传给儿子们的“老实本分”本性,这是用金钱买不来的传家之宝。

    父亲14岁学徒,躲过了国民党的抓丁,在一家布店铺跑起龙套。从劈材生火到端茶送水,慢慢站起柜台,最后当上帐房先生(会计)。这就耗了他整20年光阴。在我很小的时候,每天中午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给父亲送饭。那时他在一家棉百商店当会计,闲时也站柜台卖布。他不善言语,少与我们说话,每月月初将发的30多元薪水交给母亲,没到月底,家中没钱化了,在母亲的絮叨声中,父亲也仍是默默无声地端起那清汤寡水的面汤“呼---噜、呼----噜”喝下去,然后倒头睡下,“呼噜---呼噜”打起鼾,惊天动地。给我的印象,不管外界或家中发生天大的事,他都是这种默默不语的样子,或者将家中一些破旧的东西,什么破锁、旧拉链拿出来捣腾、修理,也是一声不吭。

    那已是1974年9月的时候,离家十年未归的我,带着妻、儿回来了。已经是67岁的父亲高兴的嘴都合不拢。这时的父亲已显得有些苍老,背有点佝,但他还是整天扛着3岁的小孙孙到店里、到街上蹓达,精神特别的好。

    听说我们一家人从新疆回来,这天二哥也带着嫂嫂回家来,二嫂中等身材,周身浸透着一股贵妇人气质,说话也和蔼大气。我妻虽是上海人,但因去新疆多年,各方面反显土气,加之小孩不懂事,中午不停地哭闹。为不影响二嫂他们休息,我俩就带孩子出去,因没有把话讲在明处,可能引起一点误会,在晚饭桌上,二哥暴发了,我也没有很好解释,与二哥顶撞起来,说了些不该说的话。母亲见如此,不知怎的也发起无名之火,只见她一边哭一边絮叨:“我这是怎么了,你爸现在还活着,他将来走了,我可该怎么办?”边哭边蹬脚......惊动得房东王家快90高龄的王老太太也过来相劝。

    这餐饭不欢而散,而父亲从头至尾也没讲一句话。

    当晚,父母两到邻居家借宿,里边大房间让给二哥嫂住,我和妻、儿及弟在中间客厅里住下。

    第二日清晨,天麻麻亮,只见父亲一手提着豆浆,一手提着有十几根油条轻轻地回家来。我赶快起床拾掇,然后敲大房间门,喊着让二哥他们起床。半天没动静,一会再喊,仍没声音,母亲急忙推开房门,一看傻了眼:只见床上被子叠得好好的,不见人影。再看,见边上格子门留了一条缝隙。原来他两不知是什么时间从格子门走了.......这时,我父亲突然“咚”的一声跌坐在条凳上,两夥豆大的泪珠滚落下来.......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陈泰
  105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04 积分:1170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4/2 21:1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4 20:44:00 [只看该作者]

 

《我这四十年》相关文章:
三、      客串教师

 

作者:陈泰             本文发布时间:2007-11-17  


    从小,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教师。可是,1962年7月,当我初中毕业参加中考后将要填报自愿时,我犯了难:父母及全家人不同意,不同意报中师,更不同意上高中。他们反对的理由有二:

    一是中师毕业出来要分到乡下学校,而我大哥曾在乡下当了一年民办代课教师,那时候,吃是各学生家轮流分摊。今天在这个学生家,明天在那个学生家,极不稳定,有好有差。那时乡下也穷,有时我大哥只能靠吃红薯当中餐,肚子涨,又不顶饱。干了一年就死活不干回家,后来去了内蒙。大家说:以大哥当教师的教训,到乡下当教师不行。再说当时大家都穷,都困难,都想考个不化钱的学校,早点毕业出来挣钱。据传当时报考中师的学生很多。父母意见:挤独木桥的人太多,万一上不了就大麻烦了。结论:报考中师不行!

    二,高中?那更是不行。因为我二哥当时已在读高三,他学习基础好、成绩好,父母一心想家中出个“状元”,已经是省吃俭用,千方百计在保二哥能考上大学。再来一个,那是万万不可能的。所以,为保万全让我考上一个不化学费,不交伙食费的学校,由当时上高三的二哥作主给报了个冷门:苏州蚕桑学校。结果中了!

    然而,不曾想,十多年后,我还真的当上了教师,当了一回尽责但不一定称职的“客串”教师。

    当教师,没有师范院校或是幼儿中师的毕业文凭,没有教师资格认证,在现今社会,那是绝对不会发生的。

    然而,那是文化大革命后期,是断档的时代,而且是在新疆,一个文化落后、经济贫困、师资缺乏的地方。是由于60年代,大批上海知青响应党的号召屯垦戍边,奔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团场,在那里支撑起一片天地。使那些老职工的子女有学上、上好学。六团一中学校是当时阿克苏地区的佼佼者,考试名次排在前三的位置。

    我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六团一中。是由于学校教图画的一位专职教师工作调动离校,而我曾因文化大革命期间画过游X用的两幅大主席像和一位团长去世时为其画过遗像,在六团小有名气。学校校长点名让我去了学校。

    第一学期,学校让我管学校图书馆,负责学生借书,再就是教初中美术。图书馆好办,但由于原图画老师离校时没有留下任何教材、大纲, 或讲义。只知道他姓孙,连人影子都没见过。我就犯了难,不知从何下手。第一次到初二班,一个叫文丽的女生,就大胆地站起,说:“我们要孙老师,不要你上!”给我下逐客令。虽然自己会画一些东西、会临摹,但基本理论一窍不通,上课讲什么?自己就只好借助原先的一点“三停五眼”,“人体从头到脚分为七等分”的半懂不懂地给大家讲解,教画一些头像、人体,后来就干脆教学写美术字。那时从初一到高三都设有美术课,硬是这样地混了过来。

    从第二学期开始,校长就让我带初中班主任,教语文和政治,从初一带到初三。

    因为有教学大纲,有书,而且有参考教材,所以我就多下功夫,做到“笨鸟先飞”,平时多向其他老师请教,去听他(她)们的公开课。这样,很快就掌握了基本门道,从一个门外汉走进了教学的神圣殿堂。

    全班共有50多名学生,多是团部及附近机耕队、机修连、加工连、畜牧连等单位老职工的子女。这些老职工大多是1956年从河南省支边来的。为加强班级同学的管理,我把他们的家长单位,基本情况都作了详细记载,在没有课或业余时间就骑辆自行车去作家访。在班级,我尽量与他(她)们打成一片,多留些时间跟学生在一起。特别是晚自习,基本都是一陪到底。再一点,就是努力做到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譬如要求学生背课文,自己首先会背,学生背的时候,自己不看书,而当学生背错了,能马上指出。就是说要让学生信服你。在教<隆中对>时,为了更生动和让学生理解课文,我从图书馆借来<三国演义>前后通读了两遍,上课时我就津津乐道给他们讲刘备、诸葛亮的故事,大家对课文的理解迎刃而解,学起也容易多了。再就是作文,我一般是布置题目后,自己也要坐下来写一篇,跟同学交流.对写得好的学生,让他(她)们在班上朗读自己的作文.以此来提高写作的兴趣.。

    有这样两件事我至今不忘:班里有一男一女两名同学叫“张青”。男的是班长,学习成绩很好;女的是一小组长,学习也是班里数一数二。这样,有时候,老师在判试卷时就分不清哪个是男张青,哪个是女张青。跟两人商量,都不愿意改自己的名。我只好翻查字典,找到一个最合适的名“菁”,然后找到女张青的父母,晓之以理,最后同意改为张菁。大家都很高兴。另一件是,当时家住机修连的三个女生,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都是同班.三人好的时候好似合穿一条裤子,但也有闹意见的时候,上学放学也走不到一起了。几位家长从中调和都没解决,问题反映到我这里,我只好一个一个找来谈话,终于使她们和好如初。如今,这三个女生,一个在广州,两个在上海,都成了“白领”。

    不过,那时的劳动特别的多,一会清渠挖沟,一会到连队支援三夏割麦。在劳动中,我也特别关照那些个小体弱的女同学,分任务时少分一点,时不时还走过去帮上一手,闹的男同学对我意见多多.说我偏心女生.。

    在学校几年时间,我入了党。虽然没有文凭,但成了学校的骨干教师之一,我所教初三<社会发展史>在地区统考中名列第二。我调离六团一中学校的时候,校指导员给予了较好评价。

    但是当了几年“客串教师”,使我长了不少知识。俗话说:“你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我那点底子,压根就不是当老师的料”。所以我就拼命地学习,不断地学习。这些学习的东西对以后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我变得更加自信,坚定和具有顽强抗争的本领。并在新的领域取得了可喜进步。

    新疆,六团一中,我感谢你们,是你圆了我自幼当教师的梦!!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陈泰
  106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04 积分:1170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4/2 21:1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4 20:45:00 [只看该作者]

 

《我这四十年》相关文章:
   四、       感恩

 

作者:陈泰              本文发布时间:2007-11-17  


    一个人的一生总会有波折。《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纵有三头六臂、七十二变的本领,但在护卫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也曾被众多妖魔逼得途穷技尽,不得不去求助观音菩萨施展法力拿下妖魔。在当今社会,遇到一些类似途穷技尽的事情,自己实在无能为力的时刻,虽然不可能去求助哪尊菩萨,但也会常常遇见一些好心人的相助。这种相助,有时却能使人变得振奋起来甚至会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我这里绝不是危言耸听,信口开河。这里我要给你讲一个我亲历过这种事情......

    很久以前,我学校毕业后因国家遭遇三年自然灾害回老家待业两年,终于接到学校发来的《通知》,去新疆军垦农场某连队当了一名技术员,后又调基建队(连)当文教。

    基建队(连)是从沙井子那边搬迁过来的新单位,连长徐连东是一个相当初中文化的河南人,说话粗鲁,作风暴烈。连队人员组成主要是一些解放初被俘国民党残余经劳改劳教后的新生人员和他们的家属,经多年改造教育,这些人随从性强,长期形成一种唯唯诺诺,领导指东不敢向西的习性,劳动纪律性相对而言比较强。日积月累,连、排干部也就养成了一种主观主义、军阀作风。

    我在连队的主要工作就是组织一些政治宣传活动,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整天背着一个大大的扩音机、大喇叭,在田头地边做宣传鼓动。工作倒也轻松。可天有不测风云,一天,连长徐连东突然宣布:让我随家属四班劳动。我是求天不应、求地不灵,只有忍气吞声。在酷暑炎热的夏天,在寒风凛冽的冬日,我跟随着那些大娘大婶们平田地,挖大渠,要不是这些大娘大婶们暗中相助,以及我夫人尽力相劝,我还真不一定能活到今日?那时是没有什么政治思想工作,连长是老子天下第一,说话就是圣旨。

    大概过了有二、三个月,事情突然有了转机。是因我的忍耐感动了上帝,还是上帝洞察了这里的奸机,观世音菩萨来了.....

    眼看自己“文教”的驾座到了徐连东心腹的手中,而自己成天跟那些老妇女头顶烈日、屁股朝天地挖地球,我近乎到了绝望的境地。连想文化大革命自己少数派小头目到后期落到与走资派同等后果却也未遭如此之罪的时候,不禁伤心之泪涑然而下......

    不过,严寒终要过去,迎接她的将是灿烂的春光!!前世命定,一个人总是要坎坎坷坷,历经种种磨难,才能终成大气!

    终于有一天,团政治处组织科来人了,让我明天去团部第一中学学校报到。

    我当时并不清楚自己这样的水准,怎么会被调到团部一中学校当上了老师。到后来慢慢才搞清,原来学校一位专职美术老师因故调往口内,经别人介绍,时任校长祝善生亲自同意,我才被调任的。经历坎坷的我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崭新的工作,事事从头学起,事事向老同志求教。这期间,校长祝善生也多次找我谈心,在业务上进行指点、帮教,加之我自身也很努力,很快就上岗了,不但教美术,还当上班主任,教初中语文、政治。不久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介绍人之一是校长夫人:李国英老师)。这段经历为今后的人生之路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也成了我人生之路的一大转折。

    多年过去了,祝善生校长和夫人李国英老师都回到上海老家----南翔,我一家展转调到贵州省一家集团公司工作。虽然远隔万水千山,我们始终保持联系,保持着那股友情、亲情。几年来,我们夫妇多次到上海看望校长一家。

    一个人的一生中,总会遇见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好人,这样的好人有可能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对于这样的好人,我们当终生不忘,我们要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对我来说:祝校长、李国英就是我的恩人。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陈泰
  107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04 积分:1170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4/2 21:1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4 20:45:00 [只看该作者]

 

《我这四十年》相关文章:
五、      我的学生

 

作者:陈泰               本文发布时间:2007-12-03


本文是写给我的学生----靖钰、甘爱萍和朱永红。

    但写下这一题目,内心感觉有一点遗憾.有一点欣慰,高兴和骄傲.....

    是的,我是当过老师,曾在三十年前教过她们.她们是我的学生.那时是在新疆.。

    一九五六年,大批河南,河北青年支边,奔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当年英雄三五九旅一道屯垦戊边,谱写下赫赫战果。

    六十年代初期,又大批上海知青奔赴新疆,成为新一代兵团战士,他们给荒漠的戈壁带来生机,也给那些“老兵团”特别是他们的子女带去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方式。

    靖钰,一个女孩,曾是我教过的众多学生中一个。她父亲是团机修连的一位工程技术员,河南人,“老兵团”。

    靖钰和机修连的几个小姐妹:甘爱萍、朱永红,从上小学一年级就在一个班,学校里老师全都是上海“阿拉”.从那时起,“仨姐妹”就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她们立志要努力学习,将来要飞出新疆,去闯荡外面的世界!所以三人都在暗中绞劲,三人的学习成绩在班级均是前几。

一九七五年,她们仨一起升上初中,也是这年学校分派我带初一,就成了“仨姐妹”的班主任。教语文、政治。一开始,我就发现她们仨除上课外都在一起,很是亲近,我都分不清谁是谁。常常在上课时把靖钰叫成朱永红或将甘爱萍叫成靖钰,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三人中,靖钰性格比较外向,甘爱萍却较内向,朱永红介于二人之间,但论学习就不差上下,是属于“性格互补、学习共进”的那种类型。那时候,正是“批林批孔批水浒”时节,学校要各班级拿节目搞文艺演出,我就帮写了个“对口词”,本准备让靖钰与甘爱萍俩演,可甘爱萍死活不干,结果没法,我就与靖钰上了台。“师生同台批水浒”,这一来,还轰动不小,团部广播室还让我们去录了音。靖钰的父亲也专门来学校对我表示感谢。再,那时学校安排的劳动也特多,挖渠是经常的,要将渠底淤泥挖起再抛到一人深的渠邦外没有一定力量是很难的。所以在安排任务时,我有时就有意对靖钰这样的小女生少分一些,时不时还前去帮帮手。闹的一些男生直对我有意见。所以,她们仨中,靖钰对我就有一种特别的情感。不过,她们仨也有闹意见的时候,有一次闹的三个家长跑到学校找我反映,说他们也解决不了,请求我做点工作,我就分别找三人谈话,结果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很快三人又好得如亲姐妹。

 就这样,从初一到初三,与她们共处了三年,我对她们仨不是姐妹胜似姐妹的情谊,留有深刻的印象。

    她们升高中后,我因带上新的班工作忙就没有与她们联系,而她们也因高中功课紧也没有找过我。以后我又调离新疆到贵州省工作,相互间更是没有了音信,一断就几十年时间! 因此,想起来实在有点遗憾!

    二OOO年,我全家去上海。在青埔我们原新疆学校老师同仁聚会,大家建立了通讯联络网。后不久,我接到消息:“靖钰在上海!”我立即用手机与之联系。得知她高中毕业考上了财经学院,后来到广州打拼,最后在上海XX银行一支行当行长。她先生(也是新疆同校不同届校友)在上海X公司总裁。她让我再去上海一定要找她,我答应了。

    二OO四年,我夫妇去上海,靖钰在第一时间派人专车接我们在一家饭店招待我们,陪客除她先生,还有甘爱萍和另一也是新疆同级不同班的郭娅芳。甘爱萍现是上海X大学老师、博士生,郭也在上海X单位工作。条件都很好,都可称之为“白领”。靖钰告诉我:“朱永红现在广州X银行工作,也很好。”这餐饭边吃边谈,很是高兴。后来,在我要离开上海时,她又专门在一家“黔香阁”的饭庄摆宴招待我们(同时请了祝校长两口,及其他新疆的老师)。二OO六年,靖钰一家(她女儿在英国学习假期回来)来贵州旅游,她又专门从上海打电话约我X日X时到一家叫“金卢笙“的饭店宴请了我们。二OO七年,我们再次去上海,靖钰又将原新疆的近十个老师叫到一起,在娄山关路上的“东方国际大厦”设宴招待。(甘爱萍因事回疆未参加),她对我是一口一个“陈老师”,我从内心感到欣慰。

靖钰、甘爱萍、朱永红,我的学生,她们从小立志,奋发学习,长大后扎根上海、广州,成为了新一代的佼佼者。这在新疆不乏其人,我为他(她)们感到高兴和骄傲!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陈泰
  108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04 积分:1170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4/2 21:1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4 20:45:00 [只看该作者]

 

   《我这四十年》相关文章:

六、   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作者:陈泰             本文发布时间:2007-12-04  


人的生命是脆弱的,有时往往是一刹那间,你就命丧黄泉。

    我就有过至少是三次这样的遭遇: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第一次,那还是很小的时候,我屁跟着大哥去河边捞蝌蚪。大哥他们总不愿意让我跟在后边,他和另一帮小朋友趁我稍不注意就悄悄地跑了,可我也特机警,很快就发现了他们的踪影,然后快快地赶上。大哥生气地说:“滚一边去,等一会掉河里淹死你!”不一会果真我脚下一滑,整个人掉下河去,呛了几大口水,大哥他们吓的一蜂窝跑了。后来是一老大妈来河边洗衣服,看见把我拉上岸。要不是这老大妈.......死亡就差一小步。

    第二次,我已上初二。一天下午,学校在大礼堂召开师生大会。我和一个叫袁舜华的同学去教室取东西。走进教室,我见日光灯全亮着,就去拉闸。那时的接线方式与现在好似不一样:是上面一闸刀,下边一根线两插头连着。我当时个小,拉不了闸,就用右手去拔下边那插头,谁知刚一碰上那插头,就有一股巨大的力将我吸上去,我条件反射,左臂很自然也碰上去了,这时两条腿和整个身体动弹不得,我“啊”大叫一声,脑子飞速闪出:“完了,谁让你拔....”就那么二、三秒时间或者是几十分之一秒,我发觉我倒在了墙边地上。我立即爬起身向外奔去,浑身颤抖着用尽全力抱住一棵树,心在“嘭!嘭!”地乱跳。(在我“啊”叫时,袁同学早吓的飞出的教室,到会场他也没敢吭声)。后来,有半个多月时间,半个身体麻木,右手掌上有一小洞洞。后来才清楚,当时是人倒地,电源断了。如果电线长出有一、二米,我也就不在这写东西了......

    第三次,是二OOO年七月三十一日,星期五,那天下午,郝书记和我还在办公室研究准备去镇远那边召开一次半年纪检工作会议的事。晚上吃过晚饭,大约七点,也怪,以前这时候都是坐下来看《新闻联播》,可这天,我却下楼(我家住五楼)在院子里陪不到二岁的孙孙玩,我先带孙孙坐童车,后来儿媳下来就抱他出去了。

    可不久,突然天空阴云密布,雷电交加,“哗啦啦”下起了大雨。我在楼底站了一会,雨还在下,感觉有点凉,脑子想要给孙孙送伞和衣服,就返身上楼。

    待上到四楼,突然看到一个老朋友的妻和她女儿从楼道下来,我立即邀她们到家坐。这老朋友的妻因有好久不见,她女儿是来公司报到,明天正式上班。当时我显得异常激动,也有点语无伦次,一边说:祝贺祝贺,明天我请你们吃饭,一边端茶切瓜又拿上雨伞和衣服,开门下楼。待我走到四楼,我发觉左腿突然不听使唤,发软无力,我用手拉着楼梯扶手,抬起左腿想用力向前甩也甩不动。当时我也不清楚是怎样走到了二楼,就再也无法动腿了,我瘫坐在楼道上,嘴角不自觉流下口涎,我知道我这是中风了!!我全身无力,口语不清地喊叫着,可无人回应。我用右手拿出挂在裤腰上的手机,给妻打电话。

    后来来了好多人七手八脚将我就近送到四一八医院分院。但由于刚才的雷击,CT机无法扫描检查,只好将我安置到特护室留观。刚送去不久,医院就给下了“病危通知书”。

    捱到第二天上班,公司来了不少人看望我。一会,公司主要领导也来看望。这时,我心底里清楚,因原来我搞过“老干部”工作,清楚这主要领导来就是一种告别仪式。

    不过,我还是挺过来了,后经检查,是丘脑出血,所好一是出血量不大,二是当时没有摔倒形成脑部损伤,三是送医及时。总的一句话,是我的命大。与死神又一次擦肩而过。

我写这些,不是表明我怕死。而正好相反,我现在对死已无所谓,我的信条是:平平淡淡做人、健健康康生活;快快乐乐每一天,高高兴兴渡晚年。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陈泰
  109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04 积分:1170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4/2 21:1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4 20:47:00 [只看该作者]

 

《我这四十年》相关文章:
     七、          巴扎

 

作者:陈泰               本文发布时间:2007-12-20  

老来无事,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下一篇<三张照片>的短文。记录了自己与老伴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的一段感情故事。

   不曾想,<小说论坛>一位笔名"休止"的朋友写下一段感言,现抄录于下:

        爱情何须浪漫…时代的不同,爱情的方式自然不同

        不要说平凡,曾用心爱过的婚姻都是一段传奇

        依我看,这样平凡的故事写出来肯定不平凡

        一来可以叙述些当时文革时期的社会风气,让现代人多多了解

        二来可以回忆过去……

    回忆就等于再活一次,老先生何不重新再体会一次呢?再细细描述当年一次呢?

    因此,就又写下如下文章.题目<巴扎>:

   "巴扎"是什么?是新疆人的乡村自由贸易巿场,正如口内说的"集","场".赶巴扎就是赶集、赶场。

    那是二十世纪60年代,每个星期日这天,十里八乡的老乡们,骑着毛驴,赶着牛车、马车,也有的骑自行车,而绝大多数老乡,特别是些身穿连衫花裙的维吾尔妇女,头顶扎着十几根小辫的小姑娘也都是将鞋提在手上,挎在肩上,光着脚丫走路,眼看快到巴扎了,脚也不洗穿上鞋继续走。他们把家里的土特产、日用品,家里养的鸡、鸭,鸡蛋、鸭蛋以及自制的酸奶全都拿到巴扎上卖。那些小商小贩们都提前占据有利地形搭起棚架,摆开摊位,有卖猪肉、牛肉、羊肉;有卖米饭、羊肉拉面、面包馒头;有卖布匹服装、卖鞋袜碗碟、卖农具农药、卖蔬菜姜蒜、卖瓜果桃李;有耍把戏卖狗皮膏药、有唱小曲卖面人糖果,斗狗的、斗鸡的、当场表演杀牛的.....渠道旁、树荫下,到处坐满人,整个巴扎热闹非凡。

    巴扎,对于从大上海来的知青来说,也显得特别的兴奋,一到星期天,各个团场,各个连队的上海知青们,吃好早饭,就三五成群地纷纷走向附近的巴扎,去买一些日常用品,去吃碗酸奶,去看杀狗,去凑热闹,所以巴扎更是人山人海。从远处看,整个天空,被一片沙蒙蒙的灰土笼罩。

    赶巴扎也成了我和我老伴当年谈恋爱的最佳方式、最佳时机、最佳场所。开始几年,我们是赶团部巴扎。巴扎离一连有七、八公里路。在团部前总干渠旁的一大块空地上,称“荒地”巴扎。我俩肩并肩边说边走。虽然当时文革,我们分属两派,当我们谈到“观点”问题,有时也会争论几句,但绝没有左右我俩的感情。我们走在大路上,左手边是流经各连队的总干渠,渠水“哗哗”往团部方向奔涌直下,她是六团的主动脉。渠两边垂柳在风动中摇摆,右手这边是大道,在涌动的牛车、马车和步行的人群中,我俩手拉手悠闲地走着,走累了就停下来在渠道柳树边坐下,说会悄悄话。那时我的基本工资是49元,老伴41.5元,所好我们也不需要购买什么东西,只中午在巴扎上一人吃一只老乡的包谷囊,再买一点水果。到下午4点半左右就往回走。从68年到69年上半年,每个巴扎,我们都是这样来来去去的走。大路上留下我俩爱情的足迹,洒下爱情的汗水。渠水为我们喝彩,柳树为我们见证。

    1969年2月,根据兵团内部指示,各团场抽调人员组成“工宣队”,进驻地方一些尚未实行两派大联合的单位。我幸运地参加了“工宣队”进驻阿克苏扎木台林场。这时我老伴也被调到二连子弟学校教书。

    “人分两地相思愁”。那时还没有现代手机,交通不便、通信困难,一度时间我俩无法联系。

    扎木台林场,当时两派势力相当、派性严重对立。我们进去后,不敢轻易表态,只是多听。其主要也就是为了林场的一个副场长的问题,是“打”还是“保”。

    工宣队队部指示,我们的任务是稳住各队,不让到场部串联和互相串联。

    队部指定我为组长,还配带一个翻译,带4个组员分到林场育苗队。育苗队当时有职工200多人,其80%是维吾尔族,极少部分汉族。我们下去后不敢贸然动作,先也不敢接近群众,特别是汉族同志。少数民族同志因为语言的不通,对“工宣队”普遍带有抵触情绪,你如果跟汉族同志接触了,他说你亲他们,支持他那一派,就会联合起来反对你。我们只好请翻译配合,先到一些观点顽固的老乡家了解情况,跟他们套近乎。少数民族同志的另一特点是:你对他好他就可以把你当亲人。因为他们失去和场部的联系,加之我们在下边的瓦解工作,问题很快就不那么对立。这也就是少数民族同志----指乡村的民众的又一特点,是思想比较简单,想问题是一通百通,如果被他钻了牛角尖你也就大麻烦了,一年两年不一定能解开。问题的症结被打开,工作就好开展了。老乡也跟我们一条心,汉族同志也跟我们一条心.只是他们还不愿意坐到一个板凳上来。

    工作局面打开后,我就慢慢思念起老伴。我跟他们打听与六团最好的联系方式。

    这一问,还真是希望大大。原来,从育苗队过去有一条道可通一个叫黑孜巴扎的地方,而黑孜巴扎再过去大约有十公里,就是六团。有几个老乡就亲自走过。

    我乐的一晚上没有睡好!

    一个星期天,我们就实地考察了一番,走到了黑孜巴扎,又用另一个休息日,从早晨六点出发,一直到下午五点走到六团二连。老伴见到我回来,高兴的直跳,她不顾他人在一旁,上前来抱住我就地转了三圈。我们约定:从此以后每两个星期天碰一次面,地点就在黑孜巴扎。

    育苗队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队部对我组工作经验进行了推广。整个工宣队工作开展顺利。

    可是我确遇到了一点小麻烦。

    这一个休息日,我向老乡借了部自行车去黑孜与老伴约会。走的时候,我们小组的一个叫向梅的,她硬要坐在我自行车后边,带她去。

    向梅,也是上海知青,从五连抽上来的,当时也有23岁,人较活泼大方,大大列列,有点不拘小节,还没有谈朋友。

    那天,我们的自行车快到巴扎时,我老远就看见老伴和其他几个老师站在那路边,翘首朝我们的方向看来。快到她们身边,我一刹车,向梅一个惯性朝我身上一趴,然后拉住我衣服下摆跳下了车。这一刹那间,我发现我老伴眼睛闪过一种忌恨的目光,然后一扭走开了。这一天她中午饭也没吃两口。我只好将情况给她同来的一位老师讲明,她答应我回去做我老伴工作。

    工宣队的工作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我们适期召开了忆苦思甜大会。热地罕娜大婶,阿不都拉大爷以及买买提.库乐班大叔先后上台忆苦,汉族小伙王启民等纷纷上台表决心,紧跟党中央搞好革命大团结。公、检、法三家又在场部召开了公审公判大会,对文革中公开制造谣言、挑起武斗、致死人命的原场部武装部长沙依木予以公捕。先是各队,然后整个林场实现两派大联合。新的革命委员会成立。

    工宣队领导宣布工宣队从林场撤点,立即开赴新的工作地点:农一师驻新河、二八台、库乐勒、大河沿各转运站,继续开展新的工作。

    这在林场休息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我又赶去黑孜巴扎和老伴约会。我向她报告了新的任务,她看着我红仆仆的脸膛,羞涩地低着头,依偎在我的怀抱,静静的流下两行眼泪。这是我和老伴这一生中恋爱期间的最后一次“约会”,是在新疆阿克苏地区黑孜巴扎。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b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8b.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9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我和蕴玉)

                                                 (全文完,谢谢阅读)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莫旗知青
  1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荣誉版主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4741 积分:25715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8/2 20: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4 21:16:00 [只看该作者]

    上传照片不受时间限制(只读时间除外)。
    照片不能太大,要压缩到600*500左右。
    在发帖页面点击“添加附件”,选好照片后点击“上传附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