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原创】《插队十年》(连载)


  共有12210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插队十年》(连载)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南京老知青
  11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75 积分:600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11/3 11:2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3 19:31:00 [只看该作者]

 

十、风雨夜渡

      1974年春,母亲从南京给我来信,要前来我们公社看望我。前面曾经说过,我们插队的公社虽然隶属于泗洪县,但是距离县城有120里路,如果从南京经过泗洪县城到我们公社,差不多要绕着洪泽湖兜一圈,按照当时的交通情况只能是第一天晚上住县城,第二天再乘农村公共汽车到我们公社,路上至少要一天半的时间。所以我们一般回南京或从南京回公社,都是取道盱眙,跑30里路,过4道淮河,到了盱眙再乘去南京的长途客车,一天时间就可以回到家中。所以这次我们约定了我母亲乘车到盱眙,届时我到盱眙县城的汽车站迎接母亲。

      到了约定的日子,我早早地赶往盱眙。由于当天早上就开始变天,过河时刮起了大风,摆渡的小木船抗风能力差,因此停摆了一段时间。几经周折,等我赶到盱眙县城汽车站时,南京来的长途班车早已到站,而我母亲已经不知去向。在焦急地等待和寻找近两个小时后,我判断母亲已经自己走了,于是急忙往回赶,希冀在回公社的路上追上我的母亲。

      此时,已经是风雨交加。一路上都是泥泞小道,走起来一跐一滑,分外费力。眼看着天很快地黑了下来,又惦念着母亲的去向,只有冒着雨奋力地往前赶路。待赶到最后一道河的渡口时,天已经黑透了。风大浪急,摆渡的渡船早已经停开了。望着奔腾咆哮的淮河水,想着母亲仍然去向不明,心里真是焦急万分。过不了河的后果,我简直想都不敢想。无奈的我只好四处去找船工,试图能够说服船工把我摆过河去。

      就在这时,事情突然出现了转机。后面又来了两个操着当地口音的人,也是急着要过河。到底是熟人好办事,经过一再劝说,终于有两位船民愿意冒一下险送我们过河了。我们随着船民来到一个河汊里,登上一条木帆船,船民们再三叮嘱我们一定要坐稳扶好,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乱动。船刚撑出河口,扯上半帆,就象箭一样向前窜去。船民竭尽全力操控着似脱缰野马一样穿行在惊涛骇浪中的木帆船,在狂风的催动下,船身一度倾斜将近45度角,一侧船舷紧贴着水面划过,我们吓得一动都不敢动,双手紧紧抓住船舷丝毫不敢放松,一任暴雨和着浪花劈头盖脸地倾泻在身上……

      船终于抵达对岸了。下了船,踩在坚实的土地上,身体似乎还在随着浪花的起伏而颠簸。回想过河的场景,方才感到一丝后怕。——万一船翻了,凭我当时那两下子游泳功夫,根本就没法活着游到岸边来。

      回到住处,得知我的母亲已经平安抵达,总算让我松了一口气。原来,她在长途班车上碰上了我们公社太平大队的一位知青王本欣,下车后没有见到我,就随着王本欣从管镇公社的老渡口过来,和我走岔了路。热心的王本欣一直把我母亲送到了我们大队。等到我到家时,我母亲已经被一位当地朋友接回家中安顿好了。

      当时当地的民风淳朴,虽然是在特殊情况下额外送我们过河,但是这些船民只是和往常一样收了我们每人一毛钱的摆渡费。如果这种遭遇发生在现在,真的不知道会是什么结果。


【网友点评】

好人有总是好报。那几位船工的淳朴实在更令人敬佩。【芦苇

往事总堪回首,风雨扫不尽,处处是乡情。【中国矿工】

母子情深,她来看你,你去接她,老乡冒险送你过河,朋友接待并安顿好你母亲,处处体现一个情字,那个情字让你刻骨铭心至今!【飞火流星

共同的经历,是那个年代赋予我们的特殊关爱,让我们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当我们回忆往事,我们会自豪的说:我们曾经是祖国的栋梁,我们无愧的人生永远记载在历史的那一瞬。祖国不会忘记我们,人民不会忘记我们。我们曾经是知青!【一片冰心

同走过那难忘的岁月,都有过一些刻骨铭心的经历。【长安散人的Blog

那年、那日、那人、那事怎能不令人感动!【故园秋色

要是现在你在特殊天气里不砸你个包才行。的哥们连三十初一还要狠敲你一顿呢。唉!【边兰草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南京老知青
  11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75 积分:600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11/3 11:2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3 19:32:00 [只看该作者]

 

十一、反动诗词大追查

      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政治斗争和路线斗争在国家最高权力中心一波赶着一波地激烈进行着,共和国的政坛上风云迭起,充满了诡异和变数。而在远离政治风暴中心的穷乡僻壤,知青们大多对此了解甚少。

在一封收到的家信中,我看到了妹妹抄录给我的两首旧体诗词,现根据记忆,抄录于下:

      其一:咏石 (陈毅)

      白石一方,晶莹无暇,圆润生光。岂怡红公子,命根维系,梁山好汉,天道难行。狂风不移,烈日不死,石中迸出美猴王。传千古,掘几多宝窟,龙门云岗。

      莫道铁石心肠,有热血沸腾涌满腔。任悲欢离合,不露声色,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粉身碎骨自刚强。了此愿,也不枉平生,非梦一场。

      其二:悼陈毅(毛泽东)

      星陨朔方,天地变色,山河减光。#####,####,####,####。黎明前后,大江南北,降服多少群魔王。###,共铁军奋斗,罗霄山岗。

      而今一吐衷肠,令天下英雄泪满裳。#####,####,英雄绝笔,青史千行。烈士暮年,肝火益旺,雄心胜比万夫强!游地府,犹追奸贼,决战一场。

      该诗词几经传抄,已经错字连连,不过我很欣赏其气魄,特别是第一首《咏石》,所以就把它保存了起来,没事的时候就拿出来琢磨,把一些明显的错字改过来。例如第一段最后四个字原抄作“龙山云霄”,我根据前后词义估计应为“龙门(石窟)云岗(石窟)”;第三段“铁军”误抄作“铁笔”;第四段“肝火益旺”原抄件是“肝火盖旺”......。

      时间不长,“上级”层层下达指示,严令追查收缴民间流传的“反动诗词”。一开始我听了文件传达并没有当回事,也没有意识到这个运动与我有什么关系。没想到过了几天,公社公安助理找上门来,说是某人揭发我私藏传抄的“反动诗词”。我一头恼火,又无可奈何,几经争辩无效,只好老老实实地把这张“反动诗词”交出来。幸好公安助理平时和我也比较熟识,所以也没有再难为我。可惜的是当时没有留下副本,时间一长,就记不全了。

      粉碎四人帮以后,曾经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北京某个年轻人与陈毅是诗词方面的忘年交,他写的一些诗词在文革中被误作为毛泽东未发表的诗词而传播。估计这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不过四人帮对此类文字是十分感冒的,这才有了全国兴师动众追缴“反动诗词”的一出闹剧。


【网友点评】

时代造就了我们这一代人,使我们有着非同一般的经历。回首往事,人人心中的故事就象星星一样多。不论怎样,今后的日子要善待自己。【羊羊快跑

这么多年记得还如此清楚,厉害!这叫老太太喂公鸡----不捡蛋  嘿嘿嘿嘿……【故园秋色】(回复:忘了很多了,不知有没有人能够补正的。)

看到这些诗,又想起当年的一幕幕往事。那些诗也是我很喜欢的。有气势,也很美。【大海与三角梅】

文革岁月不堪回首,知青经历值得回味。【浮云端

我当时也经历审查,四人帮可恶。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花剑】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11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3 21:34:00 [只看该作者]

风雨大作渡河难,
迎接母亲遇大险,
喜爱诗词也有事,
到处查抄真讨厌。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铁牛
  11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01 积分:71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1/15 9:5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5 20:31:00 [只看该作者]

为革命愿把天下苦吃尽;为人民愿把青春献1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铁牛
  11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01 积分:71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1/15 9:5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5 20:49:00 [只看该作者]

我将插队十年全部复制了,待出差时拜读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南京老知青
  11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75 积分:600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11/3 11:2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12 12:53: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铁牛在5/1/2009 PM 8:49:39的发言:

我将插队十年全部复制了,待出差时拜读

谢谢关注!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南京老知青
  11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75 积分:600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11/3 11:2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12 13:06:00 [只看该作者]

 

十二、十月里一支难忘的歌

      1976年9月,我们公社接到了通知,指名要我前去县文化馆参加全县革命歌曲创作培训班。当这份通知送到我手上时,已经过了培训班规定的报到时间。然而,这个培训班实在是太吸引我了。因为我虽然喜欢音乐,也曾经试着写过几首歌曲,但是说实在话,对歌曲创作基本上是外行,只是凭着兴趣和年轻人的不知天高地厚胡乱瞎诌一气罢了。如今真是天下掉下来了一个大馅饼!我一刻都没有耽误,立刻从所在公社赶去县城。

      接待我的正是培训班的组织者华老师,他是南京下放干部,当时在县文化馆工作(是否馆长记不太清了)。据他告诉我,他儿子是在上塘公社插队的知青,也是参加地区知青积代会的知青代表。开会回来时给他带回来了我们泗洪知青代表团的团歌《高歌向未来》,他了解到这首歌曲出自我的手,于是把我列入了这次县歌曲创作培训班的学员名单。这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呵!可惜的是,我到得太迟了,课都已经上完,大家都已经在忙着进行歌曲创作——也就是做“毕业论文”了,还有两天培训班就要结束了。我的一腔热情顿时凉了大半截,继而想,好歹还能够参加两天,多少能学一点东西吧。此时也顾不得其它,立刻插进班里,投入到最后一课——创作歌曲中去了。

      我在公社农科站就是业余宣传队队长兼编剧,多少还算有一点写作基础。正好这一段时间我一直在组织农科站的校外红小兵活动,孩子们的动人事迹深深打动着我,使我有一种创作的冲动。在前来县文化馆参加歌曲创作培训班之前,我就在酝酿写一首反映我们农科站校外红小兵的歌曲,并草拟出了歌曲大纲。这点积累在此时可算是帮了我的大忙了!我就依靠这些素材进行再加工,终于也在大家交稿时也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咱队的小将谁不夸》。虽然其他学员写的歌曲水平大多比我要高出一截子,但是想到自己没有听到一堂创作课,而且创作歌曲的时间也比他们少,自己也算满足了——不管怎样,还算没有丢人。

      县歌曲创作培训班圆满结束了,其他学员由于都是来自县城周边的公社,所以结束的当天就准备回去了。就在此时,传来了党中央粉碎“四人帮”的消息,接着,县文化馆接到了县委的紧急通知:明天下午召开全县庆祝粉碎“四人帮”的群众大会,要求立即组织参加歌曲创作培训班的学员为大会创作一首歌曲,明天早上交稿!此时,培训班的学员大多已准备离去,没有一个人愿意接受这个任务——毕竟只有短短的十几个小时,要想写出一首歌,难度实在太大了。再说,又是一个“政治任务”,万一完不成或者出了岔子可不是谁能够兜得起的。华老师眼睁睁地看着大家一个个地离开,最后只好把目光投到了我的身上。因为我所在的公社离县城有120里地,每天只有两班农村公共汽车,分别是早上7点半和下午一点发车,所以我当天已经没法走了,于是,“革命的重担”理所当然地就落在了我的肩上。我当时也没有掂量一下这份担子的轻重,仅凭着年轻人的一股冲劲,懵懵懂懂地接受了下来。

      然而,没过多久我就感到后悔了。这首歌不仅没有现成的歌词,甚至也没有一点可用的素材,完全要从一张白纸写起。我一个人关在房间里,冥思苦想了几个小时,竟然脑子里一片空白,一个字都没有写出来!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消逝,天黑了......夜深了......,我写了又撕,撕了再写,折腾了大半宿,桌上堆满了废弃的稿纸,但总是找不到感觉。一度自己也绝望了,甚至想着放弃,但是又有一点不甘心,再想着明天那么多人在等着我的歌,我简直要崩溃了!

      套用电影《卖花姑娘》里的一句话,“只要心诚,石头也会开出花来”,大概我的诚意感动了毛主席他老人家在天之灵,到了凌晨3点多钟,忽然感到文思潮涌,我赶快拿起笔来,拼命捕捉着稍纵即逝的灵感,连词带曲一句一句写到稿纸上,整个过程如风卷残云,一共只用了大约半个钟头,就把歌曲谱写了出来。之后,我抱着大局已定之后的轻松心情,对歌词和曲谱作了一些调整和加工,重新抄写了一遍,此时已经是鸡叫两遍,天色放亮了。

      吃早饭的时候,我把谱写好的歌曲《党中央决议振人心》交给了华老师,随后就赶早班车回公社去了。县里的庆祝大会我没有参加,也不知我写的这首歌最终有没有在会上唱响。过了些日子,县文化馆把我们这期歌曲创作培训班上学员们创作的歌曲刻印成册发了下来,我谱写的《党中央决议振人心》排在第一页。

      现在想来,从时间上推算,这首歌应该是当时全国范围内以粉碎四人帮为题材创作的第一首歌曲了。

 


【网友点评】

你真是多才多艺,能写会唱,还会作词和谱曲,并且在短时间内能拿出来名列前茅的作品,令人佩服。【大海与三角梅】(回复:不是名列前茅,只是编排时放在最前面罢了,主要是县文化馆为了表明紧跟形势。)

老哥哥,你太有才了。同时你把我的思绪带到了那个年代。虽然那时人们的聚焦仍然是“阶级斗争”,人性相对淡漠。但那毕竟也是个激情燃烧的时代。老哥哥,我大致浏览了您的日志,我看到的是积极、阳光。老哥哥,我敬佩你!!!【刘颐堃的精彩人生(回复:我一直记得当时在知青中传唱的一首歌:年轻的朋友,不要把泪水流,只要你能勇敢地昂起头,苦水也能变成美酒!

应谱写一首回忆知青时代的歌曲。这些人都已60岁上下了,闲暇时唱唱,找回时代的感觉。【老渔童的写意空间】(回复:我觉得《蹉跎岁月》里的《一支难忘的歌》写的就不错。关键是要写出有深度的歌词。 相比之下,《南京知青之歌》就显得太苍白无奈了。虽然不少人喜欢,可是我一直不喜欢唱。我更喜欢催人奋进的歌曲。)

逼是现实,但是没有金刚钻再逼也没用!老知青不简单!钦佩钦佩!【心灵的蓝天

老知青根据你的能力和才华,你应该继续写作或作曲,不要放弃!我觉得你行。【退休生活】(回复:用进废退,我作曲本来就是半吊子,79年以后就没有写过了,早就不行了。不过,还是有心要写一本知青生活的回忆录,我现在写《插队十年》就是先做一个铺垫,把过去的经历整理一下。但是,我这些年来一直是在从事农业科研工作,养成了科学工作者的行事风格,就是写文章凡事力求简明扼要,抓住事物的本来面目,把复杂的事情弄简单。这和作家写作把简单的事情弄复杂正好是背道而驰。所以真要写起来,也准备采用平铺直叙的纪实风格,好在我周围的一些朋友都认为我的知青经历故事内容丰富,鼓励我把它写出来——这可能要等到退休以后了。)

南京老插子,你好!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人都有一样的情结————只要是老知青,无论是否陌生,立马感到亲切,似乎有一大堆的话要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插队时期的故事,艰辛和奋斗伴随着插子们的成长。【天涯巡客】

老知青的榜样,很有才华,应向你学习!!真心话!!!【黑土乡客】

爱看知青文章,爱听知青故事。会常来。【平静】

我没做过曲,但经常做诗,曾经编写<知青战报>(刻钢板)。有一次编完已经晚上十点多钟,因为第二天还要干活,便踏着月色和半尺深的大雪,一个人走了十二里地回到集体户。平时的练笔,成就了我的写作能力。1977年恢复高考时,我以散文诗《十月的胜利》完成了语文卷子中的作文。【青青芳草地

好一段经历,很高兴你我有共同爱好,我在插队不久便被调到县剧团工作,一直到转回矿区文工团,你我的经历有共同之处,勾起了我对那段难忘经历的回忆。【武林逍遥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11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13 10:20:00 [只看该作者]

多才多艺多激情,
深厚积淀创作精,
只因胸中有朝阳,
政治任务大胆承。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南京老知青
  11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75 积分:600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11/3 11:2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23 20:55:00 [只看该作者]

 

第四部分 那人那事

 

一、一位令人敬佩的下放干部

      1971年春,我参加公社5406菌肥试制小组在九队搞菌肥的试制和生产。在我们隔壁,住着一户下放干部家庭母女二人。老太太姓张,大约50多岁,女儿姓姚,转到公社中学上学。

      老张身材瘦小,花白头发,咋看起来很不起眼。但是走起路来腰板挺直,目不斜视,步伐很快,让人感到一股凛然正气。她每天按时到公社去上班,具体做什么工作我们都没有去打听。只是依稀听说她原在省公安厅工作,是一个老革命了。她的丈夫,文革前是省委秘书长,当时还没有解放。

      九队有三位女知青,也住在附近。其中一个小张也是我们菌肥试制小组的成员。老张把我们都当作自己的儿女一样,经常过来嘘寒问暖,关心我们的工作进展和生活劳动情况,排解女知青之间发生的一些矛盾。有时还送一些自己烧好的菜来。她从来不谈自己过去的革命经历,更多的是开导我们,教诲我们怎样去面对生活,面对困难和挫折,鼓励我们为了一个崇高的目标去努力工作、奋斗。她的女儿放学以后,经常来我们这里串门聊天,谈些学校同学的逸闻趣事,讲些听来的当时社会上流传的“梅花党”、“绣花鞋”之类的故事。有时还一起做游戏。对此,老张虽然从不阻止,但是还是隔三岔五以我为例子敲打她们:要有自己的思想,多学一些东西,多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不要浪费了大好光阴。

      九队有一个四十多岁的女精神病患者,家中没有一个亲人。平时说起话来经常是前言不搭后语的。但是每次一看到老张,眸子里就充满了温柔的目光。对老张言听计从。后来听队里的保管员告诉我,这个女精神病患者多年来没人管没人问,从来不洗澡不洗头,身上衣服脏得发亮,头发结成块,虱子成堆,一身臭味。老张来后把她领到家中,烧了几大锅热水,给她洗澡换衣修剪头发。光是洗头就洗下来四五盆乌黑的水。经过老张的一番整理,这个女精神病患者像换了一个人一样。这件事轰动了全队!人们纷纷议论:即使是自己的亲娘老子也不过做到如此。由此也引发了大家对老张发自内心的敬重。听说了这个感人的故事,我也益发敬重老张的为人。之后再注意观察那女精神病患者,虽然意识并不是很清楚,但是确实打扮的干干净净,如果不说话,根本看不出她有什么与常人不同的地方来。

      回城后,有一次我看到新华日报上登载了一篇专门报道她的文章,回到省公安厅后的她依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坚持原则,关心带动周围同志工作,得到大家的一致尊敬和好评。她确实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南京老知青
  12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75 积分:600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11/3 11:2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23 20:57:00 [只看该作者]

 

二、难忘布哈林

      “布哈林”是我们大队的一位知青,国字脸,高高的个子,白里透红的皮肤,是个很英俊的小伙子。他是我们学校第二批来我们公社插队的知青,分到我们大队的老二队。因为既是同校又是邻队,我们的关系很快就熟识起来。

      “布哈林”姓李,写得一手好字,文笔优美,富有文采,还有绘画才能。可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才子。他做起任何事来总是不紧不慢,细致有加,唯独缺少了一点年轻人的朝气。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是一旦大家议论起当时的一些社会问题来,他往往会显露出与众不同的视觉角度和独特的见解。正因为如此,我们知青点上的知青很快给他封了一个“左派布哈林”的绰号。对此,他一开始颇有异议,但大家叫开了,也就默认了。

      李X在家中是独子,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因此在家时可能不大做家务。到了农村,做饭对他而言就成了一件很痛苦的事,加上他们知青点上的几个知青之间矛盾较大,所以他经常跑到我们“家”来蹭饭吃。往往是快到开饭时间了,他就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一开始大家也没大在意,“天下知青是一家”嘛,既然来了就顺便一起吃个饭吧。时间长了,有的时候就有人拿话损他,他一露面就称“蹭吃蹭喝的又来了”,他倒也不生气,也不反驳,终归大家也不会让他饿着。现在想来,他也是为生计所迫,才会一再腆着脸皮来我们这里混饭吃——毕竟,周围几个村子也只有我们还能够给他一点家的感觉。

      虽然如此,我们大家并没有嫌弃他,更多的也就是调侃调侃,给贫乏的生活增加一点佐料而已。这样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第二年,在城镇居民下放运动中,他的母亲和妹妹也被列为了下放对象,老太太头脑一发热,就响应号召,带着正在读书的小女儿投奔到儿子这里来。虽然李X就此结束了他的蹭饭生活,但却无形中给他增添了更加沉重的生活压力。他的母亲身体本来就不好,不能从事体力劳动,还有很重的烟瘾,十几岁的妹妹还在读书,他本人身体也比较单薄,不能干重活,家中的生活实在难以为继。幸好还有一个结了婚的姐姐留在南京,经常给一点接济,才算是勉强维持着生活。为此李X没少在我们面前抱怨他的母亲。

      终于,他们家生活发生了转机。大队小学校聘他作了代课老师。他本来就颇有才华,语数音体美样样都能拿得起放得下,加上他的学究风度和正派作风,因此深受学生们的爱戴。他的妹妹中学毕业后,也安排进了我掌管的文艺宣传队。家中经济状况因此有了较大的改善。这段时间里,他的心情无形中好了很多,课余时间也经常来和我一起聊聊天。在我主管农科站团支部期间和其后组织校外红小兵的过程中,他也热心地参与其中,帮我出谋划策,协调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并与我分享成功的喜悦。

      然而,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的发生,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最终酿成了一场悲剧。

      在李X任教的小学里,有一位女教师L,她的丈夫N当时任公社中学的校长。这位女教师也算是颇有几分姿色,而其丈夫不论年龄还是相貌与她都有一定的差距。该女教师倾心于李X的才貌,多次私下里用言语挑逗他,并且对他动手动脚。“布哈林”本是循规蹈矩之人,哪里经过这种场面,只能处处躲闪避让。没承想他越是躲避,越是激起该女教师的情欲,发展到时时处处纠缠着他,简直令他防不胜防。李X为此苦恼不已,私下里通过朋友转告中学校长,希望他对其夫人有所约束。没想到这位校长却为此大动肝火,一口咬定李X诽谤其夫人,带上夫人气势汹汹地打上门去,非要向李X讨个说法,结果李X的老母亲跪在地上道歉,邻居们都出来说情,N校长夫妇才悻悻而去。李X本来就是多愁善感的文人气质,无端受此惊吓,精神上就开始有了一点异常。

      粉碎四人帮后,李X以他的才气和功底,轻而易举地考上了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然而N校长并不肯就此放过他,先是在李X报考时设置障碍,到李X进了学校以后,又跑到学校去告黑状,要求学校把李X退回去。好在南京师范学院的领导主持正义,没有理睬N校长的无理取闹,才使得李X得以继续他的学业。

      然而,由于长期精神上的刺激和压抑,造成李X阶段性的头痛、失眠,学习时无法集中精力,这又给他增加了更大的精神压力,使他游走于精神崩溃的边缘。终于在一年后,他不得不肄业,结束了大学的生活。

此后,他被安排在街道办事处从事夜校教育工作,仍旧是一板一眼,勤勉有加。此时我也已经回到南京,他常常下班后来找我聊天,碰上吃饭时就很随意地在我家吃点便饭。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两年,他忽然不来了。一开始我并没有在意,过了一段时间才意识到,他真的不会再来了。

      后来,我从别人那里听说,当时李X谈了一个女朋友,结果有人恶意向其女朋友透露了李X曾经的精神异常情况,导致了两人的分手。突如其来的打击摧垮了他本来就脆弱的神经,他无助的躺在家里的地上,始终拒绝吃喝,只是用手不断地抠着地板......几天以后就这样结束了生命。

      一代才子就这样走过了他坎坷而短暂的一生。这是时代的悲剧:如果不是那场“文化大革命”,他极有可能会成为一名很有造诣的文学家或艺术家;这也是他个人的悲剧:他的怯懦和软弱的性格,使他始终无法走出笼罩自己的阴影,最终倒在了即将开启的新生活之门的门口。

      迄今为止我仍然深深地怀念着他,他的正直、善良,他的才华横溢,他那永远带着忧郁的眼神......

      写到这里,我已经泪流满面……


【网友点评】

难得的布哈林,真材,人才,却没有一个好的结局。只因为他身处那个年代!可悲可叹!【绿海情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