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原创】《插队十年》(连载)


  共有1225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插队十年》(连载)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南京老知青
  4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75 积分:600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11/3 11:2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15 15:54: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画剑阁在2008-11-12 19:58:12的发言:
一定好好拜读、学习,

谢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南京老知青
  4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75 积分:600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11/3 11:2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15 15:55: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天津老知青在2008-11-14 9:35:01的发言:
老知青的大作,有思想,有内涵,令人欢欣鼓舞,期待下文。宝二爷

谢谢宝二爷!我们在这里又见面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南京老知青
  4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75 积分:600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11/3 11:2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15 16:00:00 [只看该作者]

 

九、写墙字小分队

      我插队期间,曾经数次被大队抽调出来“写墙字”,——就是往墙上刷写大字标语。

      在六十年代末期,全国的城市早就被淹没在一片红海洋之中了,可以说没有一面墙上没有写上或贴上标语。而在我们到达农村的初期,基本上还看不到刷在墙上的大字标语,最多也就是在墙上贴上一些红红绿绿的小标语。贴上没有几天,就被风吹雨淋得残缺不全了。1969年,为了“大造革命气氛”,在全县范围内布置开展了大写革命标语口号的活动。我们大队从插队知青和下放回乡人员中挑选了五六个人,组成了“写墙字”小分队,任务就是把全大队15个生产队所有能写上字的墙上全部用石灰和红土刷上标语。

      “写墙字”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自然不能由着我们随手瞎写。县里专门印发了标语口号单。内容主要是毛主席语录,如“农业学大寨”、“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要斗私批修”、“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等。还有一些县、公社的战斗口号等。不过大队当时政治敏感性还是不够强,据我所知,在“写墙字”小分队中,起码有一半的人(包括知青和回乡人员)有家庭出身问题。但是我们当时还都是很自觉地接受了贫下中农的领导,尽心尽力地去努力完成这项光荣的任务。

      往墙上写标语,说得容易,干起来难。首先一个问题就是工具。我们一共只有两把漆刷子,剩下的就是自己用沤制的檾(音“qing”,当地的一种麻类植物)皮绑制的土刷子。这种土刷子浸过石灰水后,很快就变得像棉花一样软,根本无法在墙面上写字,只能沾上石灰水后一点点的往墙上敲击,“画”出字来。

      我们这些知青虽然在文革中也写过大字报、大标语,但是说起直接在墙上写字,一开始还真的有点发怵。因为石灰水一沾上墙,就没法改了。所以一开始写的时候都是小心翼翼,先量好尺寸,画上格子,用铅笔大致放个样,再用石灰水去描,每个字都力求写得工工整整。这样下来,一天写不了几个字,还一个个累得够呛。大队领导也对我们的进度表示不满,——这样下去,写遍15个生产队起码要三四个月的时间。写了两天以后,大家一是没有了耐心,二是逐渐淡化了“政治任务”的思想压力,三是多少积累了一点经验,于是各显神通,开始“画墙”。进了一个庄子,从一头开始,一路画过去,不管字好字差,每人自成一体,肆意发挥,倒也别有一番味道。当地农民好像并不管我们字写得是否规整,因为如果他们自己来写可能还比不上我们的丑字。不过他们倒很在意自己家门前是否写上了标语,如果我们不留意漏了哪家,这家人一定会来找我们补上。

渐渐地,我们摸到了加快进度的诀窍,就是尽量把字写大。原来可以写一条标语的墙面,到后来顶多写上两三个字。最痛快的是在庄子后面写标语。那时农民盖房都是一家紧挨着着一家,从庄子后面看去,屋子的后墙可以连绵几十米甚至一两百米。我写的最大的标语是三间房两个字,一个字宽度达两米左右,高近两米(因为那时的农村都是平房,本身就不高,加上上下都得留一点空)。这也是我们小分队所写的最大的标语了。一条20个字、上百米长的标语,我一个人用了一天半的时间!远远望去,蔚为壮观。

      在写标语的过程中,我们偶尔也使一点小坏。一天写到一个独户人家的门前,听庄上的人说,这家是一个老光棍,于是有人突发奇想,在门两边的墙上分别写上“一人”、“一猪”四个字。——这可是正宗的毛主席语录,原话是“实现一人一猪,一亩一猪”,是他老人家号召大家多积肥造肥的意思。不过经过我们的活学活用,意思就比较暧昧了。可能那位老乡最终也没有反应过来,或许是怕惹不起我们知青,反正一直也没有来找过我们。

      “写墙字”对于我的最大收获,是练就了一手好美术字,什么宋体、仿宋、黑体以及各种变形美术字写起来都得心应手,随手挥就,根本不需要打草稿。而且字越大越有把握。在我离开农村后,一直到电脑普及以前,我们单位开会拉横幅、制作展板,办黑板报,出宣传橱窗等等,所有写美术字的活计理所当然的都是由我包干的。

      1997年我回村看望乡亲们,当年写的标语大多已经不见踪影了,只有一些老房子上还依稀可以见到只言片字。只有公社大院青砖后墙上我当年写上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石灰大字标语还完好如初。

【网友点评】

我也学别人急急地抢个沙发坐下再看文章,觉得自己一下子小了,就边看文章边笑。文章也有好笑的地方,比如“一人一猪”哈哈。让你觉得那个年代啊,有时候想起来就觉得可笑,笑里有些酸味苦味。总之写出来记录下来是挺有意思的。顶了。[溪边兰草]

在艰难的岁月中追寻着自己的快乐,在枯燥的劳动中磨炼着自己的意志,在粗糙的土墙上绘制希望的蓝图,催发艺术的灵感、增长使终生受益的才干。[大海与三角梅]

……所有写美术字的活计理所当然的都是由我包干的。呵呵,这广阔天地还真锻炼您了。【茶溪上的紫烟

“当记忆已随风吹雨打去,当青春已深藏进皱纹里,当红颜不再,当岁月远去,我们依然有梦,我们依然把坚实的足迹留给大地,所以,我们无怨无悔,我们永远美丽。”这是我昨天看了一个老知青的诗歌后写下的感受,看了你的回眸,这些句子又一次袭上心头,我们拥有同样的回忆,我们拥有共同的感受,永远的知青情结让我们相隔万里却近在咫尺。[我们新疆好地方]

“墙字”就是历史的见证。那个年代是极端讲政治的年代。我们那个时候又是最听党的话,满怀革命豪情一心走毛主席指引的革命道路,我们就是献身祖国的一代热血青年,我们这代人是无私的,同时也是革命的!感谢那个年代让我们在经历了艰苦之后学会做人,懂得生活,奋发图强地工作。祖国的未来有我们这代人的存在会有希望的,祖国的未来会更加辉煌。[绿海情怀]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槐乡
  4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34322 积分:200252 威望:0 精华:23 注册:2008/6/12 11:5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15 19:00: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文章下面再带着朋友的点评,很有特色,拜读了,辛苦!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4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15 21:18:00 [只看该作者]

认认真真写墙字,
技术精湛速不迟,
偶尔巧作幽默事,
终成圣手大技师。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4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15 21:21: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南京老知青在2008-11-15 15:49:46的发言:

农村是所大学堂,学了生产学生活,只要有心干点事,总有发光发热时。

说得好!
楼主在这里讲到的是一个基本生活态度的问题。
一个人的力量绝对是有限的,挑选自己的生存环境几乎没太大可能。但只要认真对待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需要,那“是金子就总会发光”的事也就总能有出现的一天!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南京老知青
  4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75 积分:600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11/3 11:2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16 13:25: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槐乡在2008-11-15 19:00:49的发言:
楼主的文章下面再带着朋友的点评,很有特色,拜读了,辛苦!

呵呵,收录的网友的点评也是书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可惜前面的大部分网友留言因为博客的变故没有保留下来。从这篇起往后的网友点评会多一些。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南京老知青
  4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75 积分:600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11/3 11:2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16 13:30: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08-11-15 21:21:56的发言:

说得好!
楼主在这里讲到的是一个基本生活态度的问题。
一个人的力量绝对是有限的,挑选自己的生存环境几乎没太大可能。但只要认真对待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需要,那“是金子就总会发光”的事也就总能有出现的一天!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你如果不能够改变你所处的环境,你就要去努力适应这个环境。”人应该敢于面对现实。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南京老知青
  4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75 积分:600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11/3 11:2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16 13:33:00 [只看该作者]

 

十、风雪淮河滩

      我们公社在淮河岸边有一个林场。说是林场,其实树木并不多,而且都是七歪八扭的柳树居多。更多的是一望无际的芦苇荡。林场是一块“飞地”,离公社有20多里地,中间隔着洪泽县的淮河公社。我们知青回南京时,为了就近和省钱,大都选择从林场这条线走——步行30里路,穿越3个滩,渡过4道河,到盱眙县城坐长途班车。一般都是凌晨三四点钟出发,赶到盱眙约在上午10点多钟,然后乘坐下午1:30前往南京的长途客车。

      林场对于我们公社的意义并不是育林,而是生产芦苇和江柴。这在当时是一笔很大的副业收入。芦苇主要生长在浅水里,可以用于编织囤粮的摺子和芦蓆,当时2.20-2.40元一捆;而江柴主要生长在滩地上,只能用于扎篱笆以及扎成把子用在盖房上,价值也低一些,0.80-1.20元一捆。每年入冬,公社就把草滩划分到大队,大队再进一步划分到生产队,由生产队组织劳力来砍苇子,砍下的芦苇和江柴由公社林场按比例提留,剩余的就归生产队所有了。所以这也算是生产队的一项副业收入。

      大概是我们插队的第二年冬季,又到了砍苇子的季节。生产队开会研究,认为如果由生产队组织劳力去砍苇子,成本太高,于是决定放开生产队分得的地块,由社员自行前往,自砍自留。消息传开后,我们知青户开了一个会,决定三个男生也去参加砍苇子。一方面增加一点副业收入,另一方面也解决一点烧草不足的问题。

      到了开滩的那一天,我们和队里的社员们一起,赶早来到林场。早在前两天,公社已经沿着林场唯一的一条横贯东西的小路,划分出各个大队砍苇子的地段。我们到后不久,大队开始给各小队分地段——沿着小路分段打下界桩,各队就限制在自己这段地界上,南起淮河北岸,北至陡湖南沿的范围内砍苇子和江柴。大家随即投入砍苇子大战。

      不干不知道,真正操起镰刀来,才发现砍苇子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活计。可能是我们的镰刀磨得不得法,加上砍苇子的角度不对,没有过多久,刀刃就成了锯齿状,只好使蛮力硬砍。砍过的苇茬子戳在那里就像钢刀一样锋利,稍一不留神,就能够给你连鞋带脚穿一个大窟窿。特别是我们知青穿的都是球鞋,碰到苇茬子立马就是一个大豁口。没有办法,走起路来只有贴着地面向前趟。很快,陆地上的苇子和江柴都砍完了,我们又趟着冰碴子下到冰冷刺骨的湖水继续砍苇子,一直深入到了水深齐大腿,无法下刀的地方。

      偏偏天公不做美,上午还是阳光普照,下午天气却渐渐阴沉了下来,邻近傍晚时分,飘起了雪花。看情况不对,砍苇子的人们放下手中的镰刀,赶快捆、运苇子。没有等我们反应过来,零星飘散的雪花已经变成了鹅毛大雪,我们根本来不及搭草庵,刚刚将就着把十几捆苇子堆成一个简陋的只能爬着进去的小窝,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

      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我们蜷缩在临时搭建起来的小窝里,全身湿漉漉的,不知是干活流的汗还是雪落在身上融化的水。5个人空着肚子挤在一起,合盖着我带来的一床薄被,靠体温相互取暖。身下垫的是刚砍倒的芦苇,脸上还不时掠过透过芦苇缝隙钻进来的雪花。就这样半睡半醒凑和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天亮了,我们从大雪封埋了的芦苇窝里钻了出来,眼前已经是白茫茫的冰雪世界。淮河和陡湖一夜之间都已经封冻,地面上的积雪也有将近一尺厚。在这种情况下,来滩上的生产队干部紧急碰了一下头,决定所有参加砍苇子的社员由生产队记工分,把砍下的苇子集中归公,留下三个人看守,等待天好、道路没有泥泞时再组织人来往回运。这也是当时情况下唯一可行的办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大家又花了大半天时间,把昨天砍倒的苇子和江柴集中了起来,清点战果,结果我们砍的苇子比相邻的几个队都多。这是因为在路旁时大家还是按照标志地段来割,深入到芦苇荡深处后,界限就难以界定了,我们队的人动作快,割偏到别人的前面去,形成了小头大尾巴,收获自然就多了。这也可以算是集体干活不如单干积极性高的一个例证。不过随后事情的发展似乎又从另一方面证实,还是组织起来抗风险能力强,集体经济自有集体经济的优越性。

我被大家推举留下来和另外两名社员一起看苇子。这是大家相信我的人品,因为以前曾有过看苇子的人私下卖苇子获取不义之财的事例。果然,在我们看守期间有人前来试探着弄一些苇子,也有偷苇子的,不过都没有成功。

      在滩上看苇子,烧饭的灶和野战部队一样,是在地上挖出来的。淘米洗菜烧饭的水,都是用的淮河水。吃饭时撧两截江柴,就是筷子。有时向路过的“猫子”(当地人对渔民的称呼)用粮食换上一些鱼改善伙食。当地人收拾鱼是先把鱼洗干净,刮鳞剖肚之后是不能再洗的,说是再洗就把鲜味都洗掉了。由于缺油,就把鱼在玉米面里滚一下,然后放在铁锅里炕至两面焦黄。加上两瓢河水,锅边贴上小麦面或玉米面的“锅围子”,就这样饭菜一锅烩了。用我们当时的话叫“河水煮河鱼”。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由此派生出来的“活鱼锅贴”竟然风靡大江两岸,成了一大批饭馆的时令招牌菜。

      半个多月后,生产队派来了几辆牛车,连续拖了两天,才把我们砍的苇子和江柴全部运了回来。我们知青们每人用分到的芦苇打了一条席子——自然是请有编制手艺的农民帮忙打的,剩下的芦苇都卖给了农民。


【网友点评】

现在看来,知青生活给人了许多生活养分【簾外雨几闲田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体验,但——是一样的感受。【漫漫人生路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晋力
  5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一星会员 帖子:2 积分:76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1/13 21:3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16 19:42:00 [只看该作者]

用户已被锁定

 回到顶部
总数 133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