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转帖] 《知青》将播 拍摄艰辛倍受考验


  共有533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 《知青》将播 拍摄艰辛倍受考验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马秘书
  51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544 积分:410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6/17 6:0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6/1 17:26:00 [只看该作者]

电视剧《知青》中的那个吴敏的父亲是个造反派,在潜移默化中,女儿就变成了一个近似疯子,以阶级斗争为刚,凶神恶煞的以整人为快乐?那个周萍的父亲是个民族资本家,在文革中受到造反派的冲击,她作为女儿自然也变的战战兢兢、低人一等、自惭形愧、为躲避家庭所遭遇的不平等、不公正、不合理的打击,更为了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自愿下乡要求劳动锻炼,虽然受到了那个女疯子吴敏的排挤和欺负,但是却受到了淳朴的老站长和见义勇为的男知青班长赵天亮和其他女知青的同情、关心和呵护!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曾经是愚民
  5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00 积分:195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5/13 16:0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6/1 22:09: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老知青!在2012-6-1 10:53:00的发言:
电视剧《知青》的播出,让如今还在职的、退休的、还健在的、两鬓已斑白的老知青们触景伤情,再一次记忆曾经、痛惜光阴、青春、岁月、学业的被荒废、被流失、被玩惨、被蒙骗、被蒙冤的惨痛教训···往事不堪回首······悔不当初······

        我当年就是太愚昧了,被欺骗、被愚弄,十足的一个的井中之蛙。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马秘书
  53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544 积分:410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6/17 6:0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6/2 7:35: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曾经是愚民在2012-6-1 22:09:00的发言:
我当年就是太愚昧了,被欺骗、被愚弄,十足的一个的井中之蛙。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青光阴被人骗,美好光阴被玩惨!生不逢时知青人,知青人生最凄惨!幸得贵人来解放,历经磨难到彼岸!

<!--EndFragment-->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5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6/2 8:02:00 [只看该作者]

慢慢看,慢慢品。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西荆村民
  5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624 积分:3457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12/2/21 15: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6/2 11:16:00 [只看该作者]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知青》的开播触动了千万人的神经。中央一台此举的意义是什么?是政治还是文艺?才播了两集,大家还没有弄清剧作要表达什么意思,就有人嚎啕大哭了。
我们已经经历的太多,不能再愚啦!我同意龙版主的意见,不是有40集吗,慢慢看,慢慢品吧。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爱红
  5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042 积分:6832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11/3/3 13:5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6/2 14:30:00 [只看该作者]

    我们这里“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地方即没有波也没有浪,我们这一代知青也许要永远做无名英雄了!等到我们全都离开人世的时候,也许会有人在那泰山顶上为我们刻一个丰碑“一代知青——无名英雄永垂不朽!”那时我们在天上能看到!
    说得对,不着急,先慢慢看,慢慢品、评。

<!--EndFragment-->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马秘书
  57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544 积分:410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6/17 6:0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6/2 16:14:00 [只看该作者]

给国人带来无穷无尽浩劫的反人类的文革运动虽然已被上层彻底否定,但是由文革所滋生的上山下乡运动和历经磨难的老知青的悲壮人生却还未被彻底否定?总有那么一小部分居心叵测之徒妄图抹杀、屏蔽、淡出、淡忘知青的历史?何也?上山下乡功与过,民间自当有评论!总有正义者会让其永留史册的!感谢那些把老知青的悲壮人生写成作品并搬上影视剧的有正义感的所有文学、文艺工作者!

<!--EndFragment-->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爱红
  5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042 积分:6832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11/3/3 13:5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6/2 18:41: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2-6-2 8:02:00的发言:
慢慢看,慢慢品。

以平静的心态慢慢看,慢慢品,千万不能激动,那样会严重伤害自己的身体。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是第一位的。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老知青!
  59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78 积分:224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11/11 18:0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6/2 19:18: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马秘书在2012-5-31 9:28:00的发言:

俺切齿痛恨十年文革所带给国人的无穷无尽的十年浩劫!俺更切齿痛悔“上山下乡被分配、插队落户被自愿、青春光阴被蹉跎?曾经愚忠被玩惨?”的悲惨遭遇和悲壮人生!

<!--EndFragment-->

感同身受!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感恩
  6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301 积分:7731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8/11/13 9:0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6/3 6:51: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2-5-28 7:43:00的发言:

(发篇旧作。算是参加讨论吧)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小议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四十年了。

这些天在论坛中看了很多朋友的回忆与评价。有了一些想法。在此整理出来,供朋友们参祥。

第一个层次:从社会大环境上分析。

缩小乃至消灭“三大差别”,是我们当年谈得最多的一句话。应该说是一个理想吧。

三大差别是客观存在。要改变它,矛盾的主要方面肯定是对农业、农村和农民整体上的提高,而绝不会是让城市再返回到(本质上则是破落到)与三农平齐。后者似乎是当年“红色高棉”的波尔布特等人的做法。实践已经无情地淘汰了它。

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角度看,城市和工业客观上先行一步地获得了大机器生产的优势,从而成为新兴生产力的领军部分。当这种生产力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三农”能否亦步亦趋地跟上这个总体发展的步伐,则成了城市与工业自身发展的“瓶颈”。于是“反哺农业”成为势态发展的必然要求。

问题是当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之原始动机或者说客观环境却与此相反。抛却当时的各项政治因素不谈,它应该是在城市一片混乱、从而丧失了正常的社会生产秩序、再因此而无法正常接收新生劳动力的补充这样一种客观条件下发动起来的。这就已经是很不正常、也就是已经违背了客观规律要求的做法了。

第二个层次:从知识青年自身的状况分析。

最初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指毛主席相关指示发表以前),似乎多数是从奉献的角度出发自愿选择的人生道路,当然也不排除其中一些是因家庭原因被迫前往的。

可是到了伟大领袖一挥手以后,上山下乡立刻形成一股不可逆转的滚滚洪流,真的像山洪暴发一样。要不是各自先后建立大规模的兵团,这么多人真得把咱们的“广阔天地”给挤塌了!而在这大拨轰的人群中,想法可就肯定已经是无奇不有了吧。

但是,我在这里想要说的是:尽管大家的初始想法各种各样,但应该说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家都对“如何缩小三大差别”的认识绝对地不足!因而,“准备不足”就成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总体归于失败的内在原因。

我接触过北京67年首批自愿赴内蒙古插队落户的那批知青战友。他们十人下乡后真的按照自己的决心很快与当地牧民完全融合在一起了。但即使是他们,也不过只是在追求“融合”,而并没有真正找到如何“改天换地”的道路(我感觉)。

当然,无论有什么样的宏图大志,“融合”作为第一步的实践总是必要的。只能融合,才能站稳;只能站稳,才能迈步,然后才提得到如何“前进”。

可这融合绝不是单方面的事。像大家的帖子中,似乎就不乏对方(贫下中农)不买帐,甚至敌视知识青年的事实。为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知识青年的到来,客观上增加了农民负担,用当时的话讲就叫“争口粮”。

知识青年绝大多数肯定不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因此他们所能直接体会到的自然只有他人对自己的排斥与压迫,怎么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想到这是整体方针设计上的不足呢?

但是,青年人是不会轻易在命运面前低头的!天生的朝气和文革中锻炼出来的勇气始终在大家的心底里起着作用。“奋斗”成为我们向命运抗争的实践行动。大家为此投入了大好的年华和无数的心血,并由此在自己的人生记忆中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迹。

所以,在绝大多数知青中产生了一种非常令今天的人们不解的“知青情结”:尽管提起当年无不会集中到一个“苦”字上,但相当一个多数的知青们都会对自己的以往下乡经历念念不忘,情深脉脉。那种甜蜜的感觉绝不是大多未曾有过那段经历的人们能真切体会到的!

正是前面提到的不足的准备与后面讲到的拼搏的本性,造就了知识青年这一代人空前绝后的“悲喜剧”式的特殊人生经历。

第三个层次:其它现实方面的分析。

记得那时候还没有设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原来的机构叫“安置办公室”,简称“安办”。

安办的安置工作程序与操作,是参照原来的一些做法制定的。

然而,有一点当时的人们包括安办工作人员甚至国家领导们可能都没有想到:突然来临的大规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对城市的就业压力固然是一个解脱,但农村这片“广阔天地”却又是否真正能承受得住呢?

从结果上看,知识青年确实是从上山下乡中得到了今天的城市年青人们根本无法得到的、普遍的、广泛的和深刻的磨炼。但从支付的成本看,或者说从国家整体的部署安排上看,应当说是全盘的失败。那几年,为了安置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听说国家把全部农业税都拿出来用了。结果怎么样呢?知识青年的生活状况依然如故。而且,既然名为“安置”,也就是“放下去就不管了”的意思。大原则是知青与当地人同等待遇(这个原则自然是管不了下面某些社员去不平等地对待知青了),所以对知青的安置一般除了第一年以外就没有其他办法了。而庞大的农业税到了底下就成了“杯水车薪”,真的对实际于事无补了。

如此窘境,再加上当时极左的风潮,一切只从“政治路线”上讲问题,因此几乎没有从整体上大规模地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与实际举措,大规模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自然会形成大规模的破产。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悲剧”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最后:试着谈谈现在。

我和许多朋友聊过“结论”这个话题。

我的观点是:

作为国家整体部署的“上山下乡”运动是应当否定的。

而知识青年这一代人的实践却是应当歌颂和发扬的!

我觉得,只有把这件事的两个不同的层面分开来讨论和认识,事情才能讲得清楚。

到了今天,知青们大多垂垂老矣。整体上分成了两大块:一块事业有成,总体上融进了自己所在的社会阶层。此中除少部分(我始终认为是少部分)志向远大者仍然关心着知识青年兄弟(如我们的大江站长),多数已经不需要因而也不愿意再提起这个当年的特殊身份话题了。还有一块则是各种原因导致际遇不佳,至今仍然在贫困线上挣扎,在“弱势群体”中徘徊。这后一部分人中也包括一些退休后仍然不甘寂寞还想做一点有益事情的老知青们,于是就有了大家共同的“知青话题”的以“知青”命名的各类活动。

鉴于当年数千万人上山下乡几乎是整整一代人都参与了进去,因此,今天谈知青问题,实质上也就是在谈中国的老龄化问题,老年人问题。

恰恰是由于这个原因,今天的对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四十周年”的纪念,就有了两层意义或者说两个主题。一曰“怀旧”,一曰“抚今”。前者是通过回忆凝聚大家的人气,后者才是大家期盼得到的真正目的。

如果这个判断是对的,那么我们今后对待各种以“知青”命名的活动应当采取什么态度也就明确了,我们的建设和发展方向也就确定了,我们晚年奋斗的内容也就清楚了。

一点愚见。零零散散。不成气候。唯供各位一笑耳。

作为国家整体部署的“上山下乡”运动是应当否定的。

而知识青年这一代人的实践却是应当歌颂和发扬的!


 回到顶部
总数 88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