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毛泽东时代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九、九”纪念毛泽东


  共有1403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毛泽东时代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九、九”纪念毛泽东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广西知青
  11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024 积分:6961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10/7/26 13:1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2 17:25: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苍狼向月在2012-11-2 14:31:00的发言:

对不起;请你睁开你的小眼,看看我那一句说饿殍三千万了???你给谁上课,你算干什么的,就敢大言不惭???我不会骂人的,因为我是驭者出身。

 

--------你以为我是病猫啊?敢对我吆喝?!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苍狼向月
  11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758 积分:5485 威望:0 精华:8 注册:2008/6/28 6:1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2 19:12:00 [只看该作者]

呵呵,这都不明白,回家去找你家大人问问! 就你这水平还敢出来,丢人!从此不会和你这样弱智的对话,我都嫌磕碜。找地方学几年再回来!!忒夯了吧。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欢迎光临欢乐小城论坛
http://tlbabu.5d6d.net/bbs.php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纯净
  11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02 积分:742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2/4/21 9:1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2 19:46:00 [只看该作者]

小油灯问:毛泽东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老李家答:1959、1960、1961三年,中国大地上留下了三千万饿殍。

            赞同“《老李家”的看法,还有1964、1966-1976年,那在中国的大地上何止三千万饿殍》。”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但是我承认他是杰出的一个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天才的诗人。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苍狼向月
  11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758 积分:5485 威望:0 精华:8 注册:2008/6/28 6:1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2 21:58:00 [只看该作者]

[转帖] 文革时期惨绝人寰的北京大兴县屠杀事件

 

    导读:大兴屠杀事件过后二十年,才有简短的报道出现在书刊上,从而让我们初步知道,66年8月26日,大兴县公安系统传达了公安部长谢富治的讲话,从8月27日至9月1日,县内13个公社,48个大队,先后杀害了325人,最大的80岁,最小的出生才38天,有22户人家被杀绝。
 
  一、大兴县大屠杀的背景

  遇罗克在66年写的《出身论》里,列举当权者残害“黑五类”(地主、富农、反革命份子、坏份子、右派份子)及其子女的手段,有过“残酷的‘连根拔’”一句,指的就是发生在66年8月、惨绝人寰的大兴县屠杀事件。无奈的是,我们办的《中学文革报》寿命只有三个月,报纸也只出了七期,尽管每期都尽量揭露、抨击残害人类的法西斯暴行,毕竟篇幅太少、时间太紧,无法完成原订的计划。罗克被捕前甚至幻想编一本书,专门收集、揭露“文革”前后各种令人发指的兽行。

  罗克入狱不久,我也被关进同一座监狱,恰巧牢房里关押着一个屠杀事件的行凶者。他虽然无颜宣传自己的丑行,但是其他难友忍不住要传播他耸人听闻的劣迹,并给他起了个“屠户”的外号。

  据说许多地方屠杀“黑五类”,是迅速地让他们死去,而“屠户”所在的村子则不然,除了头一天把老的“黑五类”用棍棒打死、把婴幼儿“黑五类”劈成两半儿以外,对于青少年“黑五类”,关起来慢慢折磨着“玩”。他们把男青年倒背着双手,仅仅拴住拇指吊起来,然后施以各种刑法;对女青年,除了吊起来抽打以外,还要进行性虐待。晚上把他们放下来,让他们“休息”,目的是不要死得太快,好多受些罪。同时给在外面工作的“黑五类”发出通知,勒令他们必须回来接受“批判”。几天之后,男女青年就全部死亡了。

  对于少年“黑五类”,他们也不放过。先是几天不给饭吃,饿到了一定时候,扔给这些少年几个茄子,看着他们争抢取乐。原计划等青年男女死了以后,就要折磨这些少年。后来上级发出了停止屠杀的指示。“屠户”们起先对“指示”没当回事,依旧每天都死人。据“屠户”说,关押他并不是因为他杀了人,而是没有重视上级的指示。果然后来也没有对他严惩。相反,为无辜惨遭屠杀的“贱民”们鸣冤的罗克,却被毫不留情地判了死刑!

  大兴屠杀事件过后二十年,才有简短的报道出现在书刊上,从而让我们初步知道,66年8月26日,大兴县公安系统传达了公安部长谢富治的讲话,从8月27日至9月1日,县内13个公社,48个大队,先后杀害了325人,最大的80岁,最小的才38天,有22户人家被杀绝。(见《“文化大革命”十年史》1986年9月“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研究惨痛的历史,目的是给后人以镜戒,使社会前进、民族进步,是件很有意义的事。但是真的要深入研究了,却发现寻找史料是那么难!我首先到去年才开放的“北京市档案馆”,在那里竟找不到“文革”初期众所周知的事件的资料。有关“红卫兵”抄家、打死人,农村的屠杀行为,只言片语都没有。举一个最明显的例子:67年3月18日,北京满大街都张贴着公安局军管会的布告(俗称“318布告”),内容是规定了11种人及其家属是应该遣送到农村的。这“11种人”后来成了专用名词,分别是: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右派分子、资本家、黑帮分子、反动军官、伪警察、伪宪兵、特务。这么轰动一时的官方公开文件,档案馆里却没有。还好的是,那里有67年3月23日“市人委、市公安局军事管制委员会关于被遣送人员有关安置问题的报告”,还能佐证当时有过遣送人去农村这件事,而且这种恶行从66年开始到67年还没有结束。“报告”指66年被遣送到农村,有部分人又回到北京,其中一半多是“11种人”。“报告”内称为“符合处理办法”,还应该继续遣送。所谓“处理办法”就是5天前发布的“318布告”。

  即使这么残缺不全的档案,目录中的不少条目又贴上了不透明的胶纸,看起来一年之内又发现了不该公开的东西。把有“问题”的人撵出北京,要追溯到59至61年之间,当时的北京市长、市委书记彭真有句名言:要把北京建成“玻璃板、水晶石”。只是那时还没有做到大规模的遣送行动。“文革”一开始就施行遣送,可见是必然的。我翻找59至62年的政府有关压缩城市人口的文件,想找到有关“玻璃板、水晶石”的蛛丝马迹,自然是一无所获。从档案馆很难找到需要的资料,我转而去寻找大兴屠杀事件的当事人。

  大兴县有十三个公社进行了屠杀,最有名的是大辛庄公社。在那里指挥屠杀的是高福兴、胡德福,这两个人还活着,据说在县城还开着店铺。我最先想找的是他们,如果顺利的话,从他们那里能知道又是谁指挥的他们、他们当时是什么样的思想动机。

  很不容易,托人找到了高福兴的弟弟,却不料碰了钉子,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上级”禁止他再向别人提供屠杀事件的史实。好在事件本身是无法保密的,通过对许多事实的了解,幕后的活动不言而喻。而更大的意义,在于挖掘这种恶性事件的根源,知道为什么发生,才能避免再发生。大兴屠杀事件的直接原因,是北京市区的红卫兵暴力和杀戮。

  如果以66年5月16日作为“文革”的起点,六月初,中学里就出现了充满暴力色彩的“红卫兵”组织,后来人称其为“老红卫兵”。他们的组织原则就是必须具有较高权势的出身。“红卫兵”留给历史两个口号和极不光彩的行为:两个口号是:“造反有理”和“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

  不齿于人类的行为是,草菅人命的法西斯暴行,而且受害的却是毫无反抗能力的、已经被无端压迫多年的弱者。“红卫兵”们在学校里打校长、老师们,“砸烂”了“修正主义教育体制”还不过瘾,又把多余的精力投入到社会上,开始了“破四旧”和血腥恐怖的“抄家”活动。他们的职责,似乎就是无情地揪出新“黑帮”、毁坏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东西、压迫甚至于处死“黑七类”(在“黑五类”基础加上资本家、“黑帮分子”)。

  8月18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接见了这些“老红卫兵”。宋任穷的女儿宋彬彬给毛泽东戴上了“红卫兵”袖章。毛泽东问宋叫什么名字,是不是“文质彬彬”的彬,说了一句“要武嘛”,宋因此改名为“宋要武”。“818”以后,“红卫兵”名声大振。愚昧、偏见加上无限制的权力,使他们已经具有野兽般的性情、灭绝天良的心灵。所谓的“抄家”,往往要没收和毁坏所有财产,即使是孤寡老人,家里的一切也都要抢走,连碗筷、被褥都不剩。而且,“抄家”还要伴随着“打人”,更是手段残忍至极。“抄家”时最常见的项目是“剃”“阴阳头”,尤其见了妇女更难放过。说是“剃”,其实是连剃带薅,有时甚至干脆就是一把一把地薅,连头皮都给撕下来。街上常见到耷拉着粉红头皮、淌着鲜血的老人,还在被游街。更残忍的,还要给“洗”头,就是用浓硷水往伤口上浇。

  东四一带有一家是“资本家”,“红卫兵”把老夫妇打到半死,又强迫儿子去打,上中学的儿子用哑铃砸碎了父亲的头,自己也疯了。

  把人活活打死是司空见惯的事,在沙滩街上,一群男“红卫兵”用铁链、皮带把一个老太太打得动弹不得,一个女“红卫兵”又在她的肚子上蹦来蹦去,直到把老太太活活踩死。

  8月25日,北京市崇文区榄杆市一带,发生了一件所谓“阶级报复事件”。一位不堪忍受虐待的姓李的“房产主”,据说用菜刀威胁了看押他的“红卫兵”。这个“房产主”被打死。这一事件立刻经过渲染传遍了各个学校的“红卫兵”组织,正在寻衅的“小将”们哪里肯放过,数千名身着军装、手持凶器的打手们乘着公交专车汇集到出事的街道,在这一带“血洗”了七天,无数人惨遭毒打,许多人死于非命。这就是震惊北京的“栏杆市事件”。

  这次活动中,在崇文门附近“抄”一个“地主婆”的家(孤身一人的寡妇),强迫附近居民每户拿来一暖瓶开水,从她脖领灌下去,直到肉已经熟了。几天后,扔在屋里的尸体上爬满了蛆。

  南宫口胡同的邵家,在清朝做过道台,家里储存了不少香油、白糖。“红卫兵”强迫这家人喝香油、吃白糖,受过此刑的邵忠匡先生说,比险些丧命的挨打都要难受得多。1966年8月下旬,北京市区有数千人被红卫兵活活打死。并且这股杀人邪气迅速辐射流传到了北京郊区各县,包括大兴县。

  二、“831”事件:杀尽“黑五类”分子

  2000年2月29日下午,我驱车来到距京城四十多公里的大兴县大辛庄乡西白疃村。经朋友介绍,我要采访韩玉春老汉。老韩今年六十多岁,改革开放以前的几年,是西白疃大队的书记,他的年龄和处境,应该对那个年代不陌生。

  西白疃距离大辛庄村四公里,大辛庄所发生的事件,除了本村的人清楚以外,就要数相邻的村民了。果然,老韩夫妇听说我是来了解“文革”那段惨案的,热情而详细地讲了起来。

  他们开门见山地说:“你是不是问‘831事件’?”起先我一愣,不明白“831”是指什么,经老韩解释才知道,大辛庄的惨案发生在1966年8月31日夜里,一夜之间杀了一百余口人,第二天(9月1日)上午,县里来人制止继续施行暴行。所以当地人习惯地称它为“831事件”。况且官方曾经多次来调查此事,为了叙述简明,也有必要给它冠以名称。

  这个名称还纠正了我的一个错误印象。我一直以为屠杀“地富”从大辛庄兴起、持续了好几天。看起来,全县的屠杀活动有先有后,但截止日期似乎都在9月1日这天。大辛庄虽然只杀了一夜,规模却是全县最大。靠近公社的六个生产大队采取行动,它们分别是:黎明、中心、昕生、红升、杨各庄、东黄垡;以公社为单位来说,死的人也最多。其中黎明大队死人最多。

  大辛庄公社共管辖19个大队,多数大队没有在当天晚上行动,所以后来也就没有屠杀行为。也有反对屠杀的,西白疃就是其中的一个。

  据老韩说,当时的大队书记是李树清(女),贫协主席是李树珍,俩人是堂兄妹,平时很看中邻里关系,不擅长搞“阶级斗争”那一套。李树珍过去是村里最穷的人,在庙里诞生,土改前一直就在庙里居住。有一年要让他当大队书记,他说什么也不干,理由是不愿得罪人。  

  66年8月31日晚,李树清被召到公社开会,组织开会的是以公社主任高福兴和公社团委书记胡德福为首的“九人小组”。“九人小组”还包括公社副书记李自永、李冠清。公社正书记贺云喜(音)因为是“地富”出身,被“九人小组”关押着,也险些被杀。



欢迎光临欢乐小城论坛
http://tlbabu.5d6d.net/bbs.php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共和国同龄人
  11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944 积分:15526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11/27 22:0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2 23:27:00 [只看该作者]

文化大革命黑五类可不是少数,想必此地不少人都在这个行列,别人不说我就是其中之一。我要说的是,我没有受到上面的礼遇,不知是否我的命运更好些?但是我没有发现,也没有听说那个黑五类分子有如此厄运。那末是否可以说上面的例子如果真实,仅为个案?非文革的现今,这类个案也不是绝无仅有吧?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共和国同龄人
  11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944 积分:15526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11/27 22:0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2 23:29:00 [只看该作者]

老眼昏花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苍狼向月
  11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758 积分:5485 威望:0 精华:8 注册:2008/6/28 6:1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3 4:56: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共和国同龄人在2012-11-2 23:29:00的发言:

老眼昏花了

不会吧!!!会上网,不会看不到吧,搜一下百度,看看就知道了。



欢迎光临欢乐小城论坛
http://tlbabu.5d6d.net/bbs.php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吴为
  11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752 积分:548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11/20 0:5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3 6:51:00 [只看该作者]

对于大兴县发生的事,应该追究的是这件事是如何发生的,具体的责任人是谁,又是如何被制止的。据说,杀人的主谋是高福兴,胡德福。这两个人当年被判了刑,后来好像被提前释放,享受退休待遇。记得文革时期的三种人后来都被处理了,不知他们算不算。大家可以用他们的名字在网上查一下,帖子很多,就不一一转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吴为
  11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752 积分:548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11/20 0:5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3 7:00:00 [只看该作者]

88岁文物专家上书总理 90年代文物破坏堪比文革

 

2010年06月27日13:33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少林寺景区石牌坊外的售票处标志。资料图


  《瞭望》文章:得知少林寺准备上市之后

  “如果对此种愈演愈烈的风气不加制止的话,恐怕全国重要的文物单位,只要是收入好的都将陆续被旅游公司兼并,那整个文物行业岂不被肢解了吗?”

  去年年底,谢辰生得知河南嵩山少林寺的门票经营权等嵩山少林景区资产,要由一家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来统一经营,并准备上市。情急之中,他手执毛笔,上书温家宝总理。

  “旅游和文物保护相结合必须要有个‘度’,即必须以文物保护为前提。”这位88岁的中 国著名文物保护专家,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指出,“现在不少人也很重视文物,甚至连电视上也有甚多鉴宝节目,但这些人在意的只是这些文物能值多少钱,至 于它的历史价值则毫不关心。可以说,这是当前文物保护面临的最大问题——钱味太浓。”

  见到谢辰生,是在6月下旬的一个下午,虽然来之前就已经听说他的生活很朴素,但眼前的一切还是出乎记者的预料:水泥白墙的居室里,摆着一套陈旧的书桌和沙发,一张单人床上铺着一张已经洗得发白的蓝色床单。除此以外,就是成堆的书籍将屋子堆得满满当当。

  “这些是我最大的财富。”谢辰生笑言。

  在谢辰生6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各种价值连城的文物经他之手,而他始终过着堪称“简陋”的生活。

  他是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还是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主持起草者、《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卷》前言的撰写者;他是中国明确提出文物定义的第一人,一生都在为制止文物走私、古迹破坏而奔走呼号。

  虽然十几年前就已经离休,但他说:“位卑未敢忘忧国。”

  或许正是这种热情和责任,才让记者眼前的他,这位身患癌症的老人,依然精神矍铄、思维缜密、语气铿锵、充满活力。

  “全世界都没有先例”

  《瞭望》:听说您不久前又给温家宝总理写了封信?能透露一下信的内容吗?

  谢辰生:是的。是去年底写的,主要是因为我在前一段时间了解到一个消息,说河南嵩山少林寺要由国资委直属的中旅集团与当地政府合作成立嵩山少林寺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来统一经营,并准备在明年上市。

  当然,除此之外,媒体也报道了一些其他地方有类似的情况,其实质就是发展旅游业和保护 文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过去不少地方由旅游公司来兼并文物保护单位,陕西、山东、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等省都存在这个问题,都是 以所谓“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名义将文物资源作为普通资产纳入到企业进行市场化管理和经营,有的把文物保护单位租赁给企业时间达50年之久,甚至导致了 “水洗三孔”这样的事件,可以说问题十分严重。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吴为
  12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752 积分:548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11/20 0:5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3 7:00:00 [只看该作者]

  其实这些都是老问题,类似的情况早就发生过,但至今一直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

  早在2002年的时候,我参加了国务院法制办组织的文物法修改调研组到安徽、浙江的调 查活动,在调查中就发现了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绍兴市把周恩来纪念馆、鲁迅纪念馆等几个收入较多的文物单位统一划归旅游公司领导,市文物局也并入了公司, 文物局长是公司的副经理。这样一来,文物局名义上是政府职能部门、行政机构,但实质上属公司管。

  尽管中央一再强调要政企分开,企业要与政府脱钩。但当时绍兴的做法可以说创造了一个政企合并、由企管政的“新体制”,这恐怕是古今中外全世界都没有先例的。

  实际上,在当时有很多地方都采取类似的办法要把文物单位合并到旅游公司并准备上市。例 如,山东把曲阜“三孔”归旅游公司,那时承德也要求由旅游公司接管外八庙和避暑山庄。在云南考察时,有当地同志反映,耿马县和建水县准备把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石佛洞和省文物保护单位文庙,交由当地旅游部门开发。甚至,当时旅顺还准备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日俄监狱和旅顺博物馆交由旅游公司经营。

  《瞭望》:您对这样的事情提出了什么样的看法?

  谢辰生:当然是强烈反对,这不仅是我一个人的看法,整个文物部门都强烈反对。如果对此种愈演愈烈的风气不加制止的话,恐怕全国重要的文物单位,只要是收入好的都将陆续被旅游公司兼并,那整个文物行业岂不被肢解了吗?

  旅游公司是以谋求利润为目的的经济实体,文物单位则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宗旨的公益事业,把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事物捆绑在一起,只能是把事情弄乱。

 

  “文物部门是不折不扣的‘弱势群体’”

  《瞭望》:所以您就给中央领导写信来表达您的看法?

  谢辰生:是的,具体写过多少封已经记不清了,反正都是和文物有关的。其实不是我喜欢 写,实在是因为没办法了。我也知道中央领导们都非常忙,不想打扰他们,所以不是万不得已我也不会给他们写信的。比如说前面说的那些事,虽然文物部门强烈反 对,但所有这些事都是当地政府的决定,文物部门的反对往往起不到多少作用。毫不夸张地说,在所有的政府机构中,文物部门是不折不扣的“弱势群体”。

  《瞭望》:那中央领导对您写的信有什么样的答复?

  谢辰生:幸运的是,我写的信,领导还是重视的,都作了批示。像这次,温总理就在批示中指出,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要求有关部门要引起重视,正确处理发展旅游与文物保护的关系。

  还有在2002年,我为前面提到的事给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也写了封信提出了我的看法和建议,之后他在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上述做法是错误的。他还在视察陕西工作时亲自向省里指出,应当及时纠正。

  此外,在当年的文物保护法修订过程中,针对上述情况,特别增加了第24条,明确规定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不得作为资产经营。

  《瞭望》:既然法律已经有了规定,为什么今天又出现了类似的现象呢?

  谢辰生:首先,必须承认,法律出台之后,旅游公司兼并文物单位的势头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制止,但是并没有消除。直到目前,有的地方仍然没有纠正,听说绍兴至今还是“企管政”,而且在其他地方又有了重新抬头的趋势。

  所以说,尽管有了法律的明文规定,尽管有了高层领导的批示要求,但一些地方依然是熟视无睹、我行我素。这说明,在法律和政策的执行上,在相关责任的追究上,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作为文物保护主体的各级文物行政部门缺乏执法权威。

  《瞭望》:您曾经说过,“中国文物最悲惨的时期是在上世纪90年代”,您现在还这样认为吗?

  谢辰生:是的,我依然这样认为,而且可以说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今。


 回到顶部